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8月第l5卷第8期 一1417一 文章编号:1007—4287(2011)08—1417—0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 心血管疾病预后判定中的应用进展 吴军 ,许凤锦 ,衣雁。,侯巍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461临床部,吉林长春130021;2.解放军94826部队卫生办;3.解放军93264部队卫生队)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高死亡率、高致残 1.2 RDW在贫血中的临床应用【2J 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公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病因学分类,包括缺铁 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必将影响到人民群众健康水 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 平…1。近来研究发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为一 这三种贫血有重要治疗意义。通常使用的血清铁蛋 项心血管疾病预后判定新指标,开始受到临床的重 白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方法繁琐、费时。从表2的 视。本文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测定原理、贫血 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RDW在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 诊治、及在冠心病和心衰预后判定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海贫血的符合率分别为100%和88%,可以认为 做一综述。 RDW是初步鉴别两组贫血的敏感指标。 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概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d cell distribution 表2 RDW在鉴别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的应用 width,RDW)是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获得反映红 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 客观指标。多数仪器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 系数表示(RDW.CV),也有仪器采用RDW—SD报告 方式[ 。 1.1 RDW测定原理及参考范围 J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临床上 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中,红细胞在电解质溶液 可分为隐陛缺铁期、早期缺铁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 中通过特定小孔的一瞬间,计数电路得到一个相应 早期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可无红细胞及 大小的脉冲,脉冲的高度是由细胞体积大小决定的, 其它指数改变,根据血红蛋白、MCV等红细胞参数 不同大小的脉冲信号分别被贮存在一起,计算出相 诊断缺铁性贫血时,铁缺乏已经到了一定程度。 应的体积及细胞数,统计处理而得RDW。由于 RDW可在其它血液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下早期诊断 RDW来自近万个红细胞的检测数据,不但可以克服 缺铁性贫血。RDW可早于红细胞数值的改变,因 测量红细胞直径时人为制片因素和主观影响,更能 此,RDW可作为筛选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简易指标。 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对贫 为了解缺铁性贫血在治疗效果,探讨RDW动 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RDW的参考范围见表1。 态测量对铁剂疗效观察的意义,丛玉隆等观察了一 组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HB、MCV、 表1 RDW参考范围[2 MCHV、RDW、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可染色铁的变化。 作者 例数 RDW 使用仪器 报告时间 RDW的变化反映了治疗中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治疗 Bas¥1/lan 229 <13.9 Coulte ̄S-S ̄lior Mcclure 90 <14.8 Coulter olUSV 1985 前,RDW高于正常,随着病情的好转,RDW逐渐减 Robert 29 <12.1 Coulter S-plus 1985 低。因此认为RDW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变化可 丛玉隆 81(儿童) <14.6 Cell—Dy N 1500 1990 反映临床治疗效果。 70(成年) <14.0 6o(老年) <13.8 2 I W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分析 丛玉隆等 2013 <15.0 Cotdter JT-IR等 1996 2007年Felke等的研究结果显示,RDW增大与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正相关,认 *通讯作者 为RDW增高可能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之 Chin J Lab Diagn,Au st,2011,V0l15,No.8 可预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 亡率。 一L3 J,来有研究表明[ l9_ J,RDW的升高与HF的预后有 关。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 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 Felke等_3 J的研究发现RDW的升高是除了年龄 之外,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相关性最 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 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x-m)。Zalawadiya等_4J通过对 1999年至2006年间参与全国健康与营养检测调查 的7556名居民(年龄41.5±15.8岁,60%为女性)的 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每增加0.1%,发生冠心 高。心衰患者人院时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不 良事件的发生和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van Kimmenade等|9j在205例急性心衰患者中,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RDW作为心衰的独 立预测因子进行评估。使用Cox分析预测RDW和 病风险的居民比例就增加1.38%一1.38%。较高的 RDW似乎是一个强大的未来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 测因子。尹超群等_5J检测了113例实行了导管插人 术的CAD患者的血浆BNP和hs.CRP、RDW来源于 病史单记录。结果血浆BNP(r=0.21,P<0.O1)与 RDW相关,而cru,(r=o.04,P>0.05)与RDW没有 相关性;而将影响BNP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 指数、肾小球率过滤、血红蛋白及BNP的血液动力 决定因素(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缓慢的左心室 舒张压)用混交设计的方式去除后,结果表明BNP (r =0.058,P<0.001)能够独立的预警RDW。调 查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BNP增高与RDW增高是 独立相关的,神经元介质激活也许是联系RDN增 高与l临床预后不良的一种可能机制。 彭强等I6j对287名冠心病、286名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和302名正常成人的RDW结果进行比较,冠心 病组RDW则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侯 巍等_7 J对确诊为冠心病的1 035患者RDW进行了 分析。结果994例非死亡组(A)、41例死亡组(B)和 1377例对照组(C)RDW分别为12.99±0.94、14.58 ±1.98和12.42±0.73。其中A、B组RDW差异显 著,(p=0.001);A、B与C组RDW差异显著(P<0. 001);A、B、C各组男、女性别问RDW.C差异不显著 (P>0.O5);实验结果显示RDW的增加对冠心病患 者的预后有直接影响,冠心病组RDW增大,RDW增 高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通过以 上研究观察,组细胞分布宽度作为一项刚被人们重 视的新的预后观察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转归 和死亡率都有很强的预见性。 3 RDW对心衰患者预后分析 。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I-IF)是临床常见危重病 之一,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 展的共同终末阶段。在我国成人CHF患病率为0. 9%l_8J,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和患者主诉。其 心血管事件患病率、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近 1年生存率之间的关联性。在急性心衰患者中, RDW通常升高,并且排除了与营养状况、输血史或 炎症有关指标变化。RDW可独立预测1年急性心 衰的死亡率。 A1.Naijar等 对一个专科诊所2001年至2008 年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超声心动图,血 液检查。采用Cox分析评估RDN与NT.proBNP之 间的多变量关系及各种原因的死亡率。1087例患 者中位数(四分位间距)随访时间为52个月(29—66 个月),年龄72岁(64—78岁);74%为男性,70%为 缺血性心脏疾病,20%为糖尿病,85%的心功能≥2, 至少有63个中度左心室受损(EF<35%,)。在多变 项模式中,RDW和NT.proBNP水平是独立的预后因 子。 吴楚财等l12J收集近5年来人院心衰患者共585 例的资料,根据是否因心源性死亡分为两组,回顾分 析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先通过t 检验和X2检验分析各个危险因素,对有统计学意 义的危险因素,再用Cox分析危险比(HR)。结果对 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分析比较发现,RDW是 C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每增加1%, CHF患者死亡危险率增加1.652倍。生存曲线显示 RDW>16%组生存时间低于正常组。高RDW水平 的组别BNP较高。研究结果提示,RDW的升高是 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陈继升等l131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2例,分 别检测RDW、BNP、hs.CRP、LVEF等指标并评价临床 心功能。结果,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RDW逐渐升 高,RDW值(%)分别为1级(13.4±J.1)、2级(、14.0 ±2.2)、3级(14.9±1.5)、4级(15.8±2.0);RDW与 BNP(r=0.567)、心功能(r=0.439)、hs.CRP(r=0. 165)呈正相关(均P<0.O1),而与LVEF呈负相关(r :一0.332,P<0.O1);RDW值随年龄增加略有上 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慢 性心力衰竭患者RDW与BNP、心功能、hs—CRP呈正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8月第15卷第8期 2003,37(2):75. 一1419— 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且随心功能的恶化,RDW 呈上升趋势。 [2]丛玉隆主编.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l临床[M].第1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97.17—20. 13 JFelke GM,Allen LA,Poeoek SJ,et a1.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s a Hovel prognostic marker in heart failure:data from CHARM program and 刘红丹等¨1 j选取2005年3月一2007年11月住 院患者128例,心功能分级为分为Ⅱ级36例、Ⅲ级 38例、Ⅳ级54例。不同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 RDW比较显示,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较Ⅱ级RDW 明显增加(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较Ⅲ级RDW 亦明显增加(P<0.01);心功能Ⅳ级较Ⅱ级Hb明显 he tduke databank[Jj.J Am Coil Cardinl,2OO7,50:40. [4]Zalawadiya SK,Veeranna V,Nirai A,et a1.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nd ra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 lJ J.Am J Cardio1.2010,106 (7):988. 降低(P<0.05);其它各级别CHF患者的血液学指 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陈俊华等l15j对688例CHF患者行临床、实验室 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 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DW及生化 指标;随访12一l8(平均15)个月,观察终点为全因 死亡,比较RDW正常者和增高者的病死率。结果, RDW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Ⅲ级 组、Ⅳ级组较Ⅱ级组显著增高(P<0.01);RDW增高 者较正常者病死率更高,差异显著(P<0.01)。实 验表明,RDW增高与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关, RDW增高可能使CHF患者的死亡危险性增高。 由于研究大多属于回顾性病例分析,存在着无 法明确两者间的因果联系的缺陷,而影响因素较多。 有待于进一步从机理上进行研究和探讨。 RDW检测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检验指标, 技术上已比较成熟,应用此项指标对贫血诊治、冠心 病及心衰预后进行初步评估,有着简单易行、费用 少、可广泛开展等优点。RDW作为评价心血管功能 的一项新指标,应该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E1]顾东风.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5]尹超群,曹冠秋.冠心病患者血BNP、CRP及RDW的测定及临床 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0210,7(14):154. [6]彭强,苏海,徐劲松,等.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 宽度[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1):1029. [7]侯巍,吴军.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 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2):266. [8]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患病 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3. 19j vall Kimmenade RR,Mohammed AA,Uthamalingam S,et a1.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iwdth and 1-year mortality in acute heart failure[Jj.Eur J Heart Fail,2010,12(2):129. 110JAllen LA,Felker GM,Mehra MR,et a1.Validation and potential mecha— nisms of red cell distributionwidth as apmgnositcmarkerinheartfaihrre lJj.J Card Fail,0210,16(3):230. [11jA1一Najjar Y,Goode KM,Zhang J,et a1.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n inexpensive and powerful prognostic marker in hea_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2009,11(12):1155. [12]吴楚财,张慧,罗诩芝,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预 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30(3):456. [13]陈继升,吴延庆,彭强,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 度[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6):541. [14]刘红丹,钦传银,张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的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9,19(4):64. [15]陈俊华,董先杰,刘勇,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 度与心功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2):155. (收稿日期: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