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6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6 20o9 (总66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IJ.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66 浅析英语习语教学 张庆莉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摘要: 习语作为一种语言精华.承载着鲜明且丰富的信息特征,它已沉淀为英语使用者、爱好者和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与交际 情景中使用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首先认识习语,包括界定、文化差异因素及特征分析;其次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习语的具体体现; 最后根据其功能,提出高校教师应将习语教学渗透并结合到具体英语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素养及应用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 英语习语;纯理功能;英语教学 中国分类号:GI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09)06—_oo72—O2 习语是经过长期使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或短 好者、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学习及使用过程中会有同 句,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及后语等。它含 样的感受,即习语往往体现出两大特征:1、结构上简 蓄、幽默、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鲜明且生动有 短精炼、用词数量较少、多为省略结构;2、翻译上大 趣,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高尔基 相径庭,尤以格言谚语突出。而且这些都与习语体 说:“习语典范地表述劳动人民全部的生活经验和 现的文化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历史经验——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 (--)文化差异因素 情感”。…可见,习语源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得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 到广泛应用。 《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 一、认识习语 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事物,它包括知 (一)习语的界定 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上习 从习语构成词的数量、结构的固定性、语义的单 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是一个综合系统, 一性等方面来看,不同学者的研究各有侧重。 不同民族有着各异的文化特点。语言作为文化的反 习语(idiom)的汉译有多个,即1、习语、成语; 映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2、方言、土话;3、习惯用法;4、风格、特色等。英美学 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 者对习语的界定也存在着差异。英国学者Hockkett 维方式、宗教信仰及自然环境等方面。【4 习语的形 认为:习语即1、代用词;2、专有名词;3、颜色词;4、 成、发展及应用与文化差异存在着伴生关系,在体现 用于比喻的词等。而此种界定过于泛化,似乎不能 基本特征的同时,体现出差异性特征。 体现出历史形成特点及民族特征。美国学者Mak— (三)习语的特征 kai是《美国成语词典》的编者,其著作《英语习语的 习语的基本特征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l、习用 结构》对习语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认为习语 性、稳固性、整体性和精炼性;2、语义的结构固定性 的泛围为:1、礼貌用语的结构;2、以问句形式提出建 与统一完整性。3、习语的延用性。这种历史延用性 议的结构;3、表示问候的结构;4、有些合并式综合 体现着历史的约定俗成特征。 词。此种界定从结构角度出发,认为习语在结构上 习语的独有特征表现为:类型复杂、多元功能及 有着鲜明的特征。 文化的多样性。【5 其中,类型复杂多体现于不同地 我国著名学者李赋宁对习语的界定是:1、语法 域或国家的应用风格;多元功能体现出一语多用的 结构上的特殊用法;2、相当于各种语法词性的短语; 语境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应用;文化的多样性 3、结构有更大的独特性,语义与字面意义完全不相 多体现于不同的人文特征。 及;4、问候、感叹及抱怨等表达心情和态度的习惯用 习语的这些共性与个性特征决定了它所具有的 语;5、英语格言和谚语。这种界定能从结构、词性、 不同功能。从语言功能上看,英语的习语功能主要 翻译、语气及固定表达等角度对习语进行剖析,比较 体现在三大纯理功能方面。 全面地概括其范围。 二、纯理功能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学者们都能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和侧 系统功能语言学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至今, 重点对“习语”这一事物进行界定。而作为英语爱 已有4O年的历史。它是以语言功能为中心的语言 收稿日期:2009—07—20 作者简介:张庆莉(1976一),女,山东人,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72・ 要求。即将习语教学渗透并结合到具体英语教学实 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素养及文化知识含量。 同时,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习语教学的认识更 应如此。 (一)重视习语知识的地位 习语应用的基础是理解,它涉及听说、写作及翻 译等多方面技能。在实践中,习语的习得往往成为 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或成为课堂讲授的灰色地带。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偏重于语法、专业词汇 能,即往往通过各种隐喻性的修辞方法来描述客观 世界中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 及课后习题的讲解,习语及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教 甚至被完全忽略。分析其原因, 时间、地点等。如:If the economy gets worse,we 学却成了少讲部分,shall iust have to tighten our belts.译为:如果经济进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本身不重视。关 理论,其学派的代表人物Halliday提出语言的三大 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 大功能需要通过具体的语义系统来体现,虽然三大 功能同时存在、同等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 的侧重。 (一)概念功能 在各种语言功能中,概念功能是语言最为重要 的功能。习语在实际应用中体现最多的就是概念功 一步恶化,我们就只好勒紧裤带了。再如: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译为:双鸟在林,不 如一鸟在手。可见,对于事物地表达常常用借代或 比喻的形象手法来加以渲染和熏陶。同时,这也成 了体现习语概念功能的范例。 (二)人际功能 习语的人际功能是指在说话方与听话方之间所 起的作用和传递意义,表明双方所处的地位、语气、 态度、方式及情感等。主要作用是建立友好、密切的 人际关系,使距离接近,并使话题受欢迎而易于接 受。因此,常有些惯用法。如:To tell you the truth …;1 wonder if…;In my opinion…等等。 (三)语篇功能 语篇是一个语义连贯的语言整体,往往通过语 法和词汇两种衔接手段来实现。主要包括书面篇和 口语篇。在语义上,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在形式 上,它是语音、语法及词汇等语言形式的体现。英语 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习语文化语境特征,而这种 特征是情景语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出自《圣经》 的after someoneg owrl heart(合某人的心意);Adam S apple(喉结);crying in the wildness(无人理睬)等 体现的社缶文化因素。另外,还有概念习语的语篇 衔接、人际习语和联系习语等语篇衔接。 由此可 见,这三种功能与语言的听说及翻译等技能的应用 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习语的广泛应用使得英语学习者必须了 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教 师应该重视习语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要在课堂教 学中得以应用式教学,体现出语言学习的文化氛围 与乐趣。 三、英语课堂中的习语教学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稿),也增加了一项“文化”的目标要求。同时,在 2003年修订的《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中,初中 阶段就提出了“了解文化差异”的教学目标。可见, 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开始重视文化的渗透。这就要 求我们不能把英语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视文化 教学为一种文化教育来对待。 ¨而针对目前我国英 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文化缺乏了解这一现象,应该 对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英语文化教学提出更高的理念 于习语的知识掌握过少,课下备课阶段不做重点内 容准备,导致学生获取习语及相关文化背景信息不 全;2、教学往往以考试为目的,也很少涉及到具体应 用,又因考试内容有限而使之所占比重少之又少。 这些做法都会不同程度地限制学生习语能力的提 高,造成他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常常因不懂或误解 而带来交际失败的命运,也会导致学生们在一些应 用性极强的考试中难以得心应手。 (二)丰富教学模式 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课堂习得的。在高校 阶段,通过开设合理的课程来增加学生的习语及与 习语相关知识储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教师在“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化比较” 及“英美历史综述”等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形式丰 富的教学模式实现兴趣性教学。如利用传授、研讨、 视听等训练、多媒体课堂观看、讲述英美国家民族及 社会文化的电影及课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习语学 习兴趣。 总之,英语教育者应该在具备传授英语国家文 化背景知识能力的同时,以“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 识含量及增强实际应用能力”为己任。高校英语教 师应充分研究并改善高校英语教学目标、提高习语 教学认识,发挥教师主观能力性,使英语知识的传授 更具灵活性和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1]曾新.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4(3):43. [2]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2—11. [3]李建良,蔡爱春.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长沙大学 学报,2006(4):20. [4]曾丽珠.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与翻译.福建商业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5]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26—35. [6]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l16,134,154—157. [7]刘敏,薛仁喜.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山东商 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