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概况、特点及问题
1.现状概况
1.1 位置与周围关系
高里掌村位于海淀区温泉镇西北角,距离海淀区政府驻地17.5公里,距离西直门21.9公里。村庄用地位于北清路西段,西靠六环路,北跨北清路,东邻温泉镇辛庄村,南为京密引水渠,总用地面积77.77公顷。该村村界大部分与苏家坨镇相接,村庄用地与辛庄村村庄紧邻。
周围关系: 该村东侧规划有温泉工业区;再向东有环保科技园;东南侧有温泉镇中心区;东北侧为稻香园居住区;西南侧为南安河居住区;西侧为中关村文化教育产业基地。
1.2 历史沿革
高里掌村历史悠久,在明《宛署杂记》中名高丽村,《光绪昌平州志》中名高立庄,《光绪顺天府志》中名高立掌。又因李姓人家多称高李庄,谐音成为今名。
1.3 自然状况
高里掌村紧邻京密引水渠,自然环境优越。年平均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多天。该村地形平坦,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面高程55米,最大高差5米。村西有草炭资源,80年代开发,但现已枯竭。
1.4 人口情况
据2006年统计,该村总人口1124人。其中户籍人口608人(260户,其中农民户444人,居民户164人),外来人口516人(常驻人口302人,流动人口214人)。全村有劳动力296人,其中从事一产的有25人,其余从事二产和外出打工。
据2006年统计,该村人口年龄构成为:18岁以下62人(占户籍人口10%);19-50岁344人,(占户籍人口57%);51岁以上202人,(占户籍人口33%其中51-60岁152人, 60-85岁50人),村中85岁以上7人。村中人口趋向老龄化,本村“空巢老人”户有二十户。
1.5 经济情况
高里掌村一产仅为林业。树种以油松、桧柏、银杏、大叶黄杨、金丝柳、紫叶李等景观林为主。二产以金属加工业为主(多为工艺落后低附加值的企业),没有三产。
据2006年统计,该村集体年收入3850万元。其中林业收入380万元,村办企业收入347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6667元。
1.6 土地使用情况
1.6.1村域土地使用情况
高里掌村村域总面积77.77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5.90公顷,绿地5.3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08公顷),林地及水域34.21公顷。此外,在村域范围内还包括国有用地22.30公顷。
村域内北清路南北两侧部分用地为六环路引桥(用地21.87公顷),北清路北侧东、西
角各有一处农用地和林地。沿北清路南侧有宽30—45米的防护绿地(3.28公顷),村域西侧还有两处水域。高里掌西路东侧目前有一处0.43公顷水厂(征地待建),村庄北侧、西侧为林地(24.53公顷)。村庄南侧有一处闲置地(4.35公顷),该处为坑塘,地势低洼,暴雨时形成积水区。
1.6.2村庄用地使用情况
高里掌村民住宅用地集中分布在高里掌西路以东,高里掌中街的南、北两侧(6.31公顷),村民住房均为一层,大部分是九十年代后建成的。
工业用地分布在村庄西侧和高里掌中街两侧(6.24公顷)。该村有22家企业,厂房多为一层,建筑质量较差,用地未充分利用。
村委会办公用地在高里掌中街北侧(0.07公顷),用地内有一栋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办公楼和一间约10平方米的卫生室。
高里掌中街西南侧有一处文化活动中心(0.17公顷),其中有电教播放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文化娱乐活动场地。该中心多次被评为示范性文化大院。
村内没有教育用地,现有小学及幼儿园学生不足10人,目前和辛庄村共用辛庄幼儿园和小学。
该村有两处小商店(0.02公顷),位于高里掌中街南侧。村里几乎每天都有外村的流动商贩,所售商品基本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2006年春,高里掌村委会投资200多万元在村东建设一处文化休闲园(2.08公顷)。
园内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并配备有文体娱乐设施。白天村民散步、健身,晚上作为舞场,深受本村及周边群众欢迎。
现状各类用地占地情况详见附表1《高里掌村用地平衡表》。
1.7 道路现状情况
高里掌村庄有三条过境路:北清路、六环路(均已建成,其中穿越该村的六环路为高架路)和京密引水渠滨河路(现为土路,路宽约3米)。
村庄有两条对外道路,一条为高里掌西路,向北通到北清路,路宽5米;另一条为高里掌中街,向东经辛庄村连接到温阳路,路宽5米。两条路现状均为柏油路。
村庄内部道路普遍较窄,不成系统,路面多为70年代铺设的沥青混凝土,少数为土路。目前该村村民习惯沿村北一条小土路上北清路,路面质量很差。
1.8 基础设施情况
1.8.1 供水
该村1975年建一眼生活井,出水量30吨/小时,水压不能超过3公斤(夏季用水高峰时水压不够)。目前村中供水是采用70年代铺设的自来水管网系统,由村里统一抽取地下水,通过管线输送到各户。输水管是70年代生产的聚乙稀管材,不承压、不环保,管道存在严重老化问题。
1.8.2 排水
目前是雨污混排,村里没有排水管道,雨水分别沿村西、村中和村东的三条排水沟渠排入北清路边沟。部分地段排水不畅,夏季多雨时马路形成积水,造成出行不便。村中有两处积水区,分别位于高里掌西路与高里掌中街交叉路口和村东南闲置地内。
村中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大部分家庭使用渗井排放,不定期清淘转运。
1.8.3 供电
该村有变压器7台,总容量共800千瓦,主要用于生产供电(其中高阳采暖设备厂是耗电大户,一年电费20万元)。
1.8.4 供热能源
目前村民采暖以烧煤为主,做饭用的能源有型煤、液化气,多数家庭是几种方式混用,洗澡用水为太阳能和电热水器两种,村中无公共浴室。
1.8.5 环卫
垃圾:村民日常生活垃圾(有车一天两次挨户收集)集中到村东南的一处垃圾中转站(为封闭型二层楼,内设垃圾池),再由环卫局定期运到六里屯填埋厂填埋处理。(每天垃圾量4-5吨,冬天四个月内因多炉渣每天约10吨)。
公厕:村里现有9处公厕, 其中8处都没有冲水设施(旱厕),仅休闲园内有一处三格式厕所(由于没有保暖设施冬天不能冲水)。
1.8.6 防灾
消防:村庄内部分道路狭窄,不能满足消防通道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村庄居民区内没有消防设施,只有几个重点单位有灭火器。
2. 现状特点及问题
2.1现状特点
高里掌村村域面积小,人口少,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生态环境好。村民生活比较富裕,无贫困户。村中生活设施较为齐全,村风文明,村容整洁。
高里掌村村庄建设用地15.92公顷(未包括2.08公顷公共绿地),按全村总人口910人(户籍人口608人和外来常驻人口302人)计算,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74平方米,该村现有人均建设用地超过标准,仍有节地空间。
2.2主要存在问题
2.2.1 个别企业扰民问题
该村居住区呈倒C型与工业区相咬合, 工业和居住用地犬牙交错, 形成严重的污染扰民和安全隐患问题。
问题企业:温泉环保设备厂和京高气体厂。
两个工厂位于居住区及该村中心区内,严重危害居民健康。问卷调查显示,在对“居住环境不满”一项调查中,65%的村民选择不满意村内企业粉尘和噪音污染扰民。由于村委会与两个工厂签定的用地租赁合同未到期,且两厂在一定程度上又解决了本村人口就业的问题,
因此目前该企业仍在生产运营。
京高气体厂:占地面积0.3公顷,年产值600万元,职工30人(本村25人)。主要生产各种惰性气体,氦、氖、氩等。也存放氧气,压缩空气。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省市,部分出口伊朗、澳大利亚等做配气,该厂存在易燃易爆隐患。
温泉环保设备厂:占地面积0.12公顷,年产值100万元,职工30人(本村26人)。主要生产温室大棚,产品销往市农研所和青海等省。由于在运输装卸、机加工、电焊、电切割、喷漆等生产加工工序中产生噪音、异味、粉尘,该厂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并干扰居民正常生活。
2.2.2 给、排水:供水管网老化,给水压力不足。雨污水混排,造成积水和一定程度的污染。
2.2.3 村庄道路:道路不成系统,路面狭窄。村民户均一辆车,由于村庄居住区内道路狭窄,晚间大部分车辆只能停放在高里掌中街两旁,造成交通堵塞。
2.2.4 公共服务设施:缺少敬老院(人口面临老龄化趋势,空巢老人需要照看)。村中现有卫生室太小(约10平方米),不能满足医疗需求。
二、规 划 方 案
1.规划依据及规划年限
1.1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度北京市新农村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
《城市规划法》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理》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海淀新区整合规划(2005-2020)》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1.2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至2015年。
2.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a.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复精神,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b.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c.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关系,合理把握新农村建设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d.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的治理,重点解决工业污染扰民和村民在饮水、排水及行路等方面的困难。
2.2 规划原则
a.规划应本着服从上位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原则,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城市规划近远期发展相协调。
b.规划应本着村民自愿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c. 规划建设要充分体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原则,严格保护耕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布局,集约发展。
d.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各项建设的原则,针对村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村庄的用地布局、道路和市政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以整治为主,量力而行,防止大拆大建。
3.产业发展策划
高里掌村产业现状一产以林业为主,二产以金属加工业为主(多为低附加值且污染较严重的低端企业),没有三产,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此,规划拟通过三条途径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
a.第二产业进行内部调整:本村人均建设用地已经超标,规划不允许再扩大二产用地。根据本村工业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调整:对污染严重且危害村民健康的企业,要敦促其立即下马或外迁(可暂时搬迁到村西工业用地内);对污染不大的企业要鼓励并引导其引进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今后,随着村东温泉工业区的建成,该村工业企业应逐步迁入工业区。
b.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型:受生态环境保护条件的约束,高里掌村不宜选择有环境污染、占地需求和用水过大的产业。可以引导该村第二产业逐步向为第一产业服务和对本村经济发展有利的第三产业转变(如办为林业服务的商贸公司等)。成功实现向无污染且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转型,稳步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为农民增收创造多种渠道。
c.开发特色旅游服务项目:高里掌村目前虽然没有可利用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但由于其地处海淀区山后空间发展区内(见图),西面是大西山风景区,东南面是香山风景区,周边地区景点很多。该村对外交通便利,可以利用村庄位置(紧邻北清路和六环路交接处)的优势,为到周边风景区游览的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便利。规划拟把村东迅达锅炉厂改造成乡村酒店,以此作为试点,尝试开创有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
4.用地规划
此次规划在用地布局上做了如下调整:
a.将村中草炭厂改为敬老院(0.09公顷)、技监中心(0.03公顷)和卫生站(0.02公顷);
b.现村西工业区东南部的铸造厂内空地较大,拟将环保设备厂迁至此地,远期迁入温泉工业区(目前建设中);原址改为停车场(0.13公顷);
c.将村东迅达锅炉厂改为乡村酒店(0.75公顷);
d.将村东北的村办企业用地改为管理性公益设施用地(0.71公顷);
e.将村南闲置地改为林地(3.66公顷);村东南低洼地进行水生态建设,种植芦苇、睡莲,改善环境(0.49公顷)。
规划各项用地面积详见附表1《高里掌村用地平衡表》及“村庄用地规划增、改项目图”
为控制无序建设,本规划编制了建设用地地块控制指标表。详见附表2《建设用地地块控制指标表》
5.空间景观设计
村庄的重要景观节点,沿主要街道即高里掌中街布置,如:敬老院、卫生站、技控中心、停车场、旅游服务设施。(详见图纸17)
6.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进行道路分级,适当调整路网。规划道路分为五级。
快速路:西六环路已建成,从该村西侧高架穿越。
城市道路:北清路已建成,从该村北侧跨越。
镇级道路:温泉工业区中街(高里掌中街)从村中穿越。
村级主路:为半环状,两端与高里掌西路相接,形成一条环路。设计路面宽度5米。
村级支路:新建和保留村级支路共8条,设计路面宽度4米。其中新建2条,对其他道路进行拓宽和路面改造,提高路面质量,同时在部分转弯处适当加大转弯半径保证道路畅通。
静态交通规划:规划新建一处停车场,位于高里掌中街南侧(即环保设备厂原址),面积0.13公顷。
增加道路附属设施,村庄道路两侧每隔30-50米均需设置路灯,有部分路段无路灯或照度不够,需适当加密增设或提高照度。规划设置路灯70盏。
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在草碳厂位置,增设一处规划占地0.09公顷的敬老院。
利用草碳厂原有部分厂房改建一处规划占地0.02公顷的卫生站和一处规划占地0.03公顷的技监中心(为安全起见,在村庄重点地区设置多处摄像头,技监中心为监控录像室)。
8.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目前村北正在建设一座中型水厂,建成后该水厂供水管网采用枝状布置。主管线沿高里掌西路,由南向北铺设。配水主管采用管径De110的PVC-U管。二级管线由北向南沿四条道路东西走向布置,管径De50-75,三级管线根据高程从二级管线接入村中住户铺设,设计管径De25。村内管网工程包括在村口设总水表一块。每户按1个水表、2个节水龙头设计,每二户设一个水表井。
通过对2006年高里掌村需水量调查,规划供水工程设施规模按最高日用水需求量进行设计。用水量标准的选取,依据不同的用水类型、不同性质的用水场所,分别采用不同的用水量定额指标。经测算,高里掌村平均日综合用水定额取100升/人/天。
2排水规划
规划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并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8.2.1污水规划
污水排水一级管线设计管径De300,沿高里掌西路和高里掌中街铺设,向东经辛庄村汇入温泉镇再生水厂(2007年10月试运行)。二级管径设计为De200,三级管径设计为De110,分别沿村庄路铺设,最终汇入一级管线。本村污水排放系数确定为0.65, 生活污水管网干管管径按不计算管段设计。生活污水采用PVC-U排水管,接户管每户按30米设计。管道布置充分考虑具体地形坡度状况,尽可能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管道埋设深度
(管顶埋深),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采用0.8-1.0米埋设。
8.2.2雨水规划
根据该村的地势特点,规划雨水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暗管铺设,就近排放到沟渠。共有三个排水方向,分别是:a、沿高里掌西路排向北清路边沟;b、沿村北新打通的道路排向北清路边沟;c、沿村南道路排入村东南坑塘内(规划在该坑塘内进行水生态建设)。
3电力、电信规划
村内现有变压器7台,能满足规划期内的用电负荷需求,规划不再增加容量,但应注意保护用电设施。
4供热能源规划
减少煤用量,增加瓶装液化气的使用。
5环卫设施规划
公厕尽可能改为三格式厕所(由便器,滑粪道,过粪管、储粪池,四部分组成),并设保暖隔层,规划公共厕所全部实现水冲式。
6环境保护规划
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袋装化,垃圾中转和运输清洁密闭化。道路清扫以机械为主,人
工为辅。完善公厕、垃圾站等环卫设施,并对生产、生活垃圾分别作无害化处理。
7防洪与综合防灾规划
防地震和地质灾害:村内的公共绿地、广场及外围田野等开阔空间作为避震疏散场地,主要道路作为疏散通道。未经规划部门许可,严禁建设各种永久性、临时性建筑物或构筑物。
消防:疏通村内狭窄道路,禁止路边堆放渣土,保持村庄内部道路通畅。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增加灭火器的安放数量。
人防:依据北京市人防办公室关于“人防工程维护使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做到平战结合。平时应切实加强人防宣传。
防洪:根据相关法规和现状条件,高里掌村没有防洪要求。
8.节能要求
此次新农村建设的建筑应采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节约能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