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8一 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O6月第36卷第06期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护理探讨 凌秀芬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湖北鄂州关键词:惠诊透析;静脉置管;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14)06—0048—01 436099) 对于急诊抢救透析药物中毒、内瘘尚未建成或内瘘未成熟 的尿毒症患者,我们常常使用经皮静脉穿刺建立临时性通路。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血液透析病人第二 6例感染患者均予抗生素治疗,2例症状缓解,4例无明显改 善,拔管后症状消失。 5 讨论 位的死亡原因,其中深静脉留置导管是发生败血症的危险 因素 j。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0例血液透 中心静脉置管近年来使用普遍,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国外曾报道其发生率为5.4%一23.8%。本组感染发生率为 20%,与国内报道相符。感染的发生与置管途径、置管时间有一 定关系,置管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中心静脉置管有逆行 及血行二种常见感染途径,我们认为逆行感染可能是主要途径。 析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3O例,男2O例,女10例;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24 例,药物中毒4例,鱼胆中毒致急性肾衰2例;行颈内静脉置管 16例,股静脉置管14例;浓肝素封管l6例,抗生素封管14例。 所有病人均于透析日行置管口换药。 2 封管法 封管方式与感染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本组资料显示,浓肝素加 庆大霉素封管其感染率较单纯浓肝索封管感染率明显为低。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 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并缩短置管时间;(2)加强置管技术,避免 同部位多次穿刺;(3)合适的皮肤消毒剂及皮肤消毒方法能有效 地清除汗毛孔周围的细菌,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减少 细菌污染【2 ;(4)尽量保持置管口清洁干燥,可用3M敷帖代替 纱布包扎,弹性好,粘性大,透气性好且易观察的敷贴可以形成 浓肝素封管法采用肝素钠注射液2mL(100mg)再抽吸3mL 生理盐水共5mL,然后在每个管腔内注入2mL高浓度肝素封管; 抗生素封管法采用庆大霉素8万 (2mL)+肝素钠100rag (2mL),混匀后双腔管两侧各注入2mL封管。 3 感染判断标准 阻挡外来细菌和感染的屏障 ]。还可防止纱布脱落及导管滑 脱,如出现导管部分滑出,需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回置;(5)采用抗 生索封管;(6)注意观察置管口情况及加强体温监测,一旦发现 置管口化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尽早拔除导管。Mart等【4 研 究证实,仅用抗感染治疗而不拔管,治疗失败率高达68%。 参考文献: (1)发冷、发热,没有其他原因,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2)导 管节段培养每导管节段定量培养菌落记数>100 cfu或半定量 培养菌落记数≥15cfu即可诊断导管相关性菌血症;(3)导管出 口和(或)隧道感染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 物。符合上述l项即可诊断。 4 结果 [1]PoweNR,Jaar B,Fuah SL,et 81.KidneyInt,1999,55:1081—1090. [2]谭海梅,伍美娟,陈秀强,等.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 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38. [3]孙继红.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判断是否刺入静脉内的方法研究 3O例中,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其中1例1周内发 生感染,2例2周内发生感染,3例3周后发生感染;颈内静脉置 管感染3例(3/16),股静脉置管感染3例(3/14)。 抗生素封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单纯浓肝素封管,见表1。 表1两种不同封管方式感染情况比较(例) [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6. [4]Mart KA,Se ̄on D,Conlon P,et aI.C ̄heter一 ̄laed bae ̄mia and outcome of attempted catheter sNvage in pafien ̄undergiong hemodi ̄y- sis[J].Ann Intern Med,1997,127(4):275—280. (收稿日期:2013—12—30编辑:冀振华) 与抗生素组比较,十P<O.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