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研究结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 报
告
课题编号:200902006
主持人: 王国才 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
课题组成员: 杨玉荣 乡板桥中学
许彦辉 刘春刚 王俊
董之瑞 王福栋 王俊花
我课题组申报的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于 市批准2009 年被沧州 立项为市级课题,课题编号: 200902006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是我课题组在 2008 年 9 月提出并初步实践,后经反复论证于 2009 年 3 月申报 2009 年 5 月获批的沧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的立项课题。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环境造成的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 “低落”、“缺失” 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 等道德缺陷。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 格错位。而且一谈到德育, 很多人都以为那是 政治 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 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 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 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使之贯穿其内, 渗透其中,巧妙结合, 有的放矢。
本课题以板桥中学学生为例展开研究。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1、理论价值
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 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 信念和责任感, 强烈的自立精神, 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 急剧变革 的社会环境, 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紧密地联 系了起来。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各学科都制 定了德育目标, 要求每位教育者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把德育工作 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2、实践意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各方面的能力,还要 结合
学科特点将德育渗透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德育因素的渗透有利于 学生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 正确区分善与美, 正义与非正义, 荣辱与耻辱等道德 观念,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社会道德规范。因此,对于身处一线的英语 教育工作者来说,选择这一课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课题研究现状
当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他们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所 以教师应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结合自身英语学科教学适时地进 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 通过课堂教学契机,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潜 移默化,将思想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以利于学生树立正确 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 通过书籍网络等对关键词的查询,有关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阐述了: 1)英语教学
结合德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英语教学通过中英文化差异比较,培养学生掌握 礼貌准则,恰当的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4)德育内容的渗透。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起步较晚。
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以板桥中学七年级学生为代表展开研究,以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切 入点,主要在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 使学生超越(德育之语言符号) 表层内容而体验,感悟深层的思想生活。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本课题中的 “德育”是指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 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德 育素材而对其进行熏陶、 感染,被教育者通过模仿与仿效教育者和练习模仿、 仿 效的内容,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客观原则有所理解和遵循的活动。 本课题中的“渗透”是指根据在英语教学认知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德育 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状态和品德心理品质,使 3
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英语(课堂)教学:指在英语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 动。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 :“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 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 教育的目标是教书育人, 而且育人比教书更为重 要,也更为难以实现。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也强调“师者,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者也。”此言道出了教师的双重责任 :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 重对学生德育的传授。 《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 课程。……通过英语的学习,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 ,利用 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 从而接受品德教育 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 、 研究目标英语课堂教学通过渗透具有德育内涵的教学内容以及英语教 师良好的教
学语言和行为,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德育渗透的方式提高学 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将其内化为个体道德素质。
2、研究内容
调查了解中学生德育现状;
结合所学英语教材,挖掘德育渗透素材; 归纳总结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 , 其进程为 :研究-实践-改进-提高, 良性循环, 不断完善。 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 调查法、分析比较法、 经验总结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开展 多方面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 通过行动研究法, 不断 修正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从而确保课题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 从而界定本课题中的 “德育”“渗透”“英语(课堂) 教学”;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查阅,了解德育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寻找本课题 的理论依据和切入点。 问卷调查法:根据德育内容,活动形式等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反映客观事 实,分析现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分析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普通班和实验班分析比较,总 结出德育渗透的方法。
4
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 2009年 3月——2011年 3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9年 3月——2009年9 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制定研究的具体方案。结合对学生德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汇总分析,
结合德育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实施细则。
2、 组织学习有关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 采用集中和分散、 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 式,学
习德育理论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9年 9月——2010年6 月) 1、确定研究对象
本阶段的研究以七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例, 两个实验班, 两个普通班。 教师在德 育取向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比较。 一种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不仅注 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同时还注重以德育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 素质;另一种则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2、研究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 键时期,他
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性格等方面呈现 出如下特点: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发展,但水平有限;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 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 意义识记逐渐发展; 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 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有 意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情感日益丰富, 道 德感有很大的发展, 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增强, 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生性 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易受他人评价左右等等。
只有了解了学生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教师们在备课、 备学生时才 能根据这些特点选择、 采用合适的方法,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从而 达到预期的效果。 3、研究英语学科与德育的结合点。实验班老师挖掘出英语教材中与德育的结合 点,归纳总结出德育渗透的内容。
4、针对德育内容进行课堂渗透。 (1)集体备课; (2) 课堂实践,据效果反思再实 践;
(3)教师撰写教育叙事;(4)通过听评课活动,比较两个组英语教师所创设 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方面的异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5、通过课外活动比较德育渗透效果。举办手抄报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收 集谚语,作
文比赛等。
6、通过一年的课堂渗透及学生的课外表现,归纳总结出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 透的方法。 第三阶段:推广应用阶段( 2010年 6月---2010 年 12 月) 针对第二阶段的试验各个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去粗取精, 在全校推广应用到 各学科中。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1年 1月——2011年3 月) 巩固前期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充实各项资料,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
研究成果
5
1、
促进了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德育观。通过课题研究,
我们认识到德育要有位必须有为。 只有切切实实地改变传统德育中以教师 “灌输” “塑造”为主以及德育形式途径呆板陈旧的局面, 实现以浸润、熏陶、引导为主,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体验成长,德育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收到德育的预期效果
2、 优化了班集体建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我发现所研究班级发生了一些可 喜的变化。 (1)在思想上,凝聚力加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加强了。这些在运动会报名和比 赛中尤为突出, 同学们都争着报名参加比赛, 争着为班级创荣誉助人为乐。 爱国 主义思想在每位同学身上体现: 每到升旗仪式的时候, 同学们再也不会象以前那 样东倒西歪了,每位同学都深情地看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2)在行为习惯上,人人以说粗话、脏话为耻,文明礼貌用语流行于课内外, 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人人积极参与劳动卫生工作,时时保持班级内外的整洁。
(3)最可喜的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原来较多学生不喜欢英语,逐渐地他们变的 喜欢它了, 差不多每位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英语的 重要性——要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坚实的英语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3、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深入,德育水平的提高,德育 工作的实效
日益显现,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 行为习惯改进, 人格素养日益 健全。学校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 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4 ( 1) 学生比较阳光。他们开朗大方、乐观上进, 师生之间
关系比较和谐, 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向父母、 老师敞开心扉交流沟通。 他 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这在当前被学习重负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多数中学生来说 是难能可贵的。 (2)学生很有风度。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公共汽车上主动让位, 校内外大型活动井然有序,会后不留污物,公共场所礼貌待人。
5、提高了学校的德育水平。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学校的德育工作跃上了新 的台阶。 6、 研究中形成的物化成果
( 1) 编集了《初中英语德育渗透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学科论文集(选编,实 际上收到的论文数量远多于此) 。
论文涉及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 尽管水平不能说很高, 但也不乏真知灼见, 从 而对学校的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的作者群包括了学校的各学科骨 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由此可见,论文集是群策群力的成果。 (2)形成丰富的学科德育渗透方面的课例案例。
6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在德育教育中编写的各种课例案例都以书面和电子文档的 形式积淀下来,互相交流观摩,成为我校很宝贵的德育财富。 课题研究反思
1. 任重而道远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尝到了课题研究的一些甜头, 但离理想目
标还有 很大距离,特别是通过德育要使学生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既学会包容又学会坚 守、既不忘根又勇于创新,要求很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而 且我们的学生对象是周期性的, 三年又要换一茬。 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我们的 研究没有止境, 需要我们沿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索深化, 是我们 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追求。
2. 艰难险阻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人员更换,对课题研究的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费紧张,
学校条件日益艰苦 ,都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影响。 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 研究还会继续。
省级论文 附:
《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
王国才 王国才
市级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初二英语 Lesson 37 教学课件》 王国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心得》 王国才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王国才
杨玉荣 王俊霞 王俊花
学生作品
刘猛同学在 2010 年全国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中荣获初中二年级组一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德育纲要,教基( 1993) 4 号
3、《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 闫承利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年
7
5、张鲁川,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科德育的若干思考, 《新德育》杂志, 2006 年 10月 6、张红 李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及管理,北京出版社, 2007 年 11 月 7、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6 月 8、《走出德育思维方式的误区》 2004.12.27 中国教育报
朱小蔓 、《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生命发展》 9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