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铝及其合金的类型与特性
一、 工业纯铝的特性
含Al>99%,Fe、Si杂质(Al-Fe-Si三元合金,面心立方点阵结构) 熔点=660℃,耐蚀性良好,强度低,塑性好。
二、
铝合金的合金化及其特性
焊接结构中主要应用的是变形铝合金,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非时效强化铝合金(LF) 铸造Al只在结构缺陷焊补时遇到。 (只讨论变形铝合金)
一) 非时效强化铝合金
耐蚀性良好,主要为固溶强化。 1.Al-Mn系(LF21、3003) (含Mn量为1.0~1.6%)
2.Al-Mg系(LF2~6、5000系列)
Mg的固溶强化作用大于Mn
Mg↑,强度↑,脆性β相(Mg2Al3)↑,δ↓,耐蚀性↓。
二) 时效强化铝合金
最为典型的是LY系列和LC系列,LD系列 1.硬铝(LY系列,2000系列)
1)LY12(Al-Cu-Mg系)应用最早,2024(美) a.主要强化相:(CuAl2),S相(Al2CuMg), 其次:T相(CuAl5Mg5),β相(Mg2Al3)。 b.元素的作用 c.缺点:
(1) 耐蚀性不良,采用包铝,但强度降低
(2) 固溶强化温度范围窄(495~503℃)易过烧与强化效果不佳。 (3) 焊接裂纹倾向大
2)LY16(Al-Cu-Mn系列,2219) 为改善材料焊接性而设计
Mg降低Al-Cu合金中的溶解度,提高脆性和凝固裂纹倾向, 用Mn代替(见上图)
2.超硬铝(LC,Al-Zn-Mg系列,7000系列)
1)特点:
Al-Zn-Mg-Cu系,强度最高,缺口敏感性高、耐蚀性低。 2)焊接性差,熔化焊接裂纹倾向大,接头强度远远低于母材。
焊接接头:σb=309Mpa,δ=3~4% 母 材:σb=536Mpa,δ=7% 3)耐蚀性降低:Zn、Mg含量增加 3.Al-Zn-Mg合金(7475,7005) 1)优点:
a.取消Cu,σb↓,但是,焊接性能优异!
b.焊接裂纹倾向性↓
c.良好的自然时效性能,接头σb可以恢复到母材水平 2)缺点:
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大,
Zn+Mg↑,耐蚀性↓,总量应该低于7.5%。 Zn在4~5%;Mg=1~3.5%,较为理想,
常加入Cr、Mn、Ti、Zn细化晶粒。
三、 铝合金的耐蚀性
耐酸不耐碱;
一般,其总体上耐蚀性较好, 保护膜一旦被破坏(局部破坏),腐蚀加剧。尤其是冷作硬化态。
当Al及其合金存在杂质或者析出相时,由于相间电极电位差,促使产生电化学腐蚀。
注意:既要保证强度,又要提高耐蚀性。 四、
铝合金的物理性能
导热系数λ与线胀系数α都很大,其密度较小。
§5-2 铝及其合金的焊接性
铝及其合金焊接结构应用广泛,例如高速客车车体,储油罐等。 对其进行焊接时,存在以下问题: 1.焊缝中的气孔;
2.焊接热裂纹; 主要问题 3.接头的“等强性”;
4.变形;(材料线胀系数大,导热性强,传热快,HAZ较宽)
5.焊缝夹杂;(Al2O3熔点高,达2050℃,但密度与Al相近) 次要问题 6.焊接未熔合(表面难熔氧化物+材料传热快)
一、 焊缝中的气孔
形成气孔的特点 主要是H2气孔。
[H]来源于弧柱气氛中的水分、焊接材料以及母材所吸附的水分,
一)
特别是表面氧化膜中吸附的水分!
1.弧柱气氛中水分的影响(潮湿的空气、保护气氛) 该气孔具有白亮内壁的特征。 1) 原理
0.036ml/100g,相差约20倍, 而钢的相差约2倍。
溶解度变化的实际冷却线为abc
由图11-4,在平衡状态下,液态Al中溶解度为0.69ml/100g, 凝固点的溶解度为
a b:冷却速度大,气泡在液体凝固之前聚合上浮,被搁浅,形成粗大的“皮下气孔”; a b’:冷却速度小,气泡在液体凝固之前聚合浮出,不致产生气孔。
b c:冷却速度大,结晶条件下,凝固点的氢的溶解度发生突变,枝晶交互生长,聚合的
气孔生长受限,限制在枝晶前沿,沿枝晶层状线分布,难以浮出,即“结晶层孔”
b’ c’:冷却速度小,气孔少。
2)不同的合金系统,对水分的敏感性不同(见图11-5) 3)不同的焊接方法,敏感性不同
MIG>TIG (同样的气氛条件下)
A.MIG:细丝熔滴小,比表面积很大,弧柱温度高于熔池,利于吸氢; B.熔池深度大于TIG方法的深度,利于气孔浮出。
2. 氧化膜中水分的影响(已限制弧柱水分的影响)
焊丝或工件的氧化膜中所吸附的水分将是生成焊缝气孔的主要原因。 MgO↑,形成的氧化膜不致密, 而纯Al的氧化膜非常致密,吸水性差。
MIG焊接方法:焊丝表面氧化膜的清理情况对[H]的影响较大,
对Al-Mg合金焊丝,其影响更显著,气孔倾向↑↑。
坡口氧化膜被迅速溶化掉,水分排除,影响小。
TIG焊接方法:在熔透不足时,母材坡口端部未除净的氧化膜所吸收的水分,是产生焊
缝气孔的主要原因。
焊前严格去除氧化膜。
而母材表面养化膜也会在近缝区引起“皮下气孔”(Al-Mg合金) 二) 防止焊缝气孔的途径
两方面着手:1)限制氢溶入熔融金属(减少氢的来源) 或减少熔池吸氢时间; 较为矛盾 2)尽量促使氢从熔池中逸出
因而尽量限制氢的来源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1. 减少氢的来源
1)所有的焊接材料在使用之前必须干燥处理 2)焊前处理
化学法和机械法,清除焊丝和母材表面的氧化膜。 3)坡口下端(根部)倒V型小坡口
铲根极为有利于减少焊缝气孔的倾向。
2. 控制焊接工艺
1)原理
工艺参数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对熔池高温时间的影响。 T增加,氢利于逸出,也利于氢的溶入
T减少,减少氢的溶入,但不利于其逸出。 矛盾,必须调整适当 2)对TIG焊接,一方面尽量采用小线能量,减少熔池存在时间
一方面,应该充分保证根部熔透,利于气泡浮出 大电流高焊接速度比较有利。
3) MIG焊(焊丝氧化膜的影响更为主要) 一般希望增大溶池存在时间以利气泡的逸出 图11—8 VH↓ E线↑ 有利于气孔↓ 图11—9 对薄板影响大
V冷对焊缝的气体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 必要时可采用预热办法↓VH,以利气体逸出 4)混合气体保护焊(P412)
二、焊接热裂纹
焊接金属和近缝区发现的热裂纹主要是凝固裂纹,也可在近缝区见到液化裂纹 一)
化合金焊接热裂纹的特点
1.易熔共晶体的存在,是焊缝产生凝固裂纹的重要原因
2.Al合金,线胀系数大,比钢大1倍,在拘束条件下焊接易产生大反应,促使裂纹
倾向原因(铝合金属于典型的共晶型合金)分析图11—10
易熔共晶成薄膜状展开于晶界上时,必促使晶体分离,↑合金的热裂倾向
易熔共晶成球状聚集在晶粒顶点间时,裂纹倾向↓。
3.近缝区“液化裂纹”,亦是晶间易熔共晶存在有联系(因偏折而形成)。
二)防止焊接热裂纹的途径
对于焊缝金属的凝固裂纹,主要是通过合理选定焊缝的合金成份,并配合适当的焊
接工艺来进行控制。 1. 焊缝合金系统的影响
1)调整成份的的着眼点:在于控制适量的易熔共晶并缩小结晶T区间, 一般都是使主要合金元素含量超过Xm,以便能产生“愈合”作用。
有点类似于25—20半耐热钢中双相组织r+B1的B偏折与Fe Ni形成低熔共晶 a)LT1丝抗裂
对于一些裂纹倾向大的硬铝之类的高强的合金,在原合金系统中进行调整以改善抗裂,不见效。
不得不利用Si5%的AL—Si合金焊丝(LTI),可形成较多的易熔共晶,流动性好(愈合作用↑)抗裂性↑,σb, δ↓。 b)不同母材匹配不同焊丝,具不同的裂纹倾向 (图11—12)分析匹配情况
(图11—13Cu与Mg含量对AL-Zn-Mg热裂的影响)。 σb↑(如6070 硬Al, LC系列,裂纹倾向↑)
2.变质剂的影响
Ti , Zr, V, B 微量元素,细化晶粒,↑δ,ak.↑↑抗裂性。 与AlTi形成一系列包晶反应,生成难熔质点(非自发凝固形核), Al3Ti.Al3Zr,AlB2非自发凝固形格
3、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影响凝固过程的不平衡性和凝固的组织状态,也影响凝固过程中的应变增长速度,从而影响裂纹的产生。
·热量集中的焊接方法,利于快速焊接,防止粗大的柱状晶,抗裂性↑ ·IH↓减小熔池过热,抗裂性↑
· VH↑,接头的应变速率↑ 热裂倾向↑ (大部分Al合金的裂纹倾向都比较大)
·熔合比大时,裂纹倾向↑(↑IH也是不利的.IH↑.熔合比↑)
三.焊接接头的“等强性”
表11—15典型的化合金焊接接头母材的力学性能,可看出以下规律。
1.非时效强化的铝合金 LF3(Al-Mg)
退火态焊接:接头与母材等强
冷作硬化态焊接:接头强度低于母材,即有软化现象。 2.时效强化铝合金
① 除了Al-Zn-Mg合金,均σ接头<σ母材
而Al-Zn-Mg合金,焊接后自然时效时间越长,接头强度显著提高到接近母材水平。
② 所有时效强化的化合金,焊后不论处理否。δ接头<δ母材。 ③ 退火态母材+焊后处理,有些接头强度>母材强度 3.焊接时的不等强性,说明接头存在软化现象或有薄弱环节。
① 焊缝
·铸造组织 δ焊接<δ母材
·焊缝性能主要决定于所选用的焊材(异质焊缝)
·为保证焊缝σb与δ,固溶强化型合金系统要优于共晶型合金系统 ·E↑焊缝性能↓ ② 熔合区
非时效化合金主要问题:晶粒粗化,δ↓
时效化合金主要问题:晶粒粗化,可能晶界液化产生裂纹 恶化δ
③ HAZ区
主要表现为强化效果的损失(软化)
一)非时效强化铝合金的软化问题:
主要发生在冷作硬化合金上。
·当HAZ的T峰值>T再结晶(200—3000C),产生明显软化(图11—16) ·软化区↑,σ接头↓明显。(图11—17)
·接头的软化主要取决于加热的T峰值,V冷影响不大。 ·冷作硬化程度↑,软化↑。
二) 时效强化化合金的软化问题
1.问题主要是HAZ“过时效”软化问题。 2.影响因素:
其严重程度决定于合金第二相的性质,也与焊接热循环特性有一定关系, 第二相易于脱溶解出并易于聚集长大,越易发生“过时效”。 比较Al-Cu-Mg的自然时效 (图11—18,图11—19)
3. 采取措施
1)防止HAZ区软化,宜采用小的焊接线能量
2)如果焊接后可以完全热处理,则在固溶或退火态焊接较好。
五、
焊接接头的耐蚀性
1.规律:接头的耐蚀性一般都低于母材。
热处理强化的合金焊接接头的耐蚀性降低尤为明显,则采用可包铝提高耐蚀
性。
2.原因(影响因素)
1)主要与接头的组织不均匀有关(尤其有析出相),可使接头各部位的电极电位产生
不均匀性。
2)焊缝金属的纯度和致密性是影响接头耐蚀性因素之一。
杂质↑晶粒长大,脆性相析出,耐蚀性↓↓。 3)焊接应力更是影响耐蚀性的敏感因素。
3. 改善焊接接头的耐蚀性措施
1)改善接头组织的成分的不均匀性
(焊缝合金化、细化晶粒,焊后热处理,↓HAZ,防止过热) 2)消除焊接应力(局部表面拉应力,可以采用局部锤击消除)
3)采取保护措施(阳极氧化处理或涂层)
§5-3 Al及其合金的焊接工艺特点
一、焊接工艺的一般特点
1.从物理性能方面的特点考虑
·铝及其合金导热性好、热容量和线胀系数大、熔点低、高温强度低,焊接困难;
·焊接时无颜色变化,难以确定焊接的坡口是否熔化,焊接操作难; ·Mg、Zn、Mn易蒸发,影响接头性能。 1)焊接热源必须集中,以保证熔合良好;
2)要采用垫板和夹具,以保证装配质量,防止变形; 2.从化学性质上考虑
难熔氧化物易于形成夹杂物,而且还因为吸收水分造成焊缝气孔的产生。 1)焊接之前严格清理焊丝和母材表面的氧化膜;
2)加强保护,利用“阴极雾化”清理作用;(cleaning action)
3)气焊或其他熔化焊接方法,需用钎剂(氯化物等),具有腐蚀性,焊后应该立即彻
底清除残渣。
3.接头形式及坡口准备工作
1)手工焊接:厚度低于3~4mm内,自动焊接:6mm以内不开坡口; 2)厚度低于3mm的接头,可以卷边焊接。 主要考虑能够充分而有效的去除氧化膜。
二、焊接方法的选用
薄件仍可以采用气焊(需焊剂),大厚度铝件则采用电渣焊接有效。 氩弧焊接:薄板多用TIG焊接; 大于3mm多用MIG焊接。
1.TIG焊接方法 采用双层气体保护 一般采用交流电源;
研究用于大厚度铝合金焊接的直流正接TIG焊(熔深大、成型好,气孔倾向小)
2.MIG焊接法(DCRP)
·IH一般大于临界电流值,获得稳定的喷射过渡电弧过程;
·板厚小于3mm,必须采用很细的焊丝,送丝难,一般不用MIG焊接; ·熔化极脉冲氩弧焊焊接薄板,1.6~2.0mm构件 热作用小,适于焊接热处理强化铝合金。
·IH大于300~400A,焊缝表面易于产生“皱皮”(Purkering) 采用双层气体保护焊接可以解决。 3.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
主要根据接头的尺寸、形状和焊缝成型的要求,也必须考虑对气孔、裂纹和HAZ软化的影响。
IH与VH必须紧密的配合。 1)TIG焊接:φ
钨极
一定,IH↑,VH↑,气体流量与焊接速度应该相应的调整,
功率一定,焊接速度与焊接厚度有关。 2)MIG焊接:·VH可以大范围变动,0.15~1.5mm/min; ·V送丝可以更大范围变动,1.1~10mm/min; ·IH 必须适当,关键是确定临界电流; ·层间温度↑,σ接头↓,δ↓,微裂纹倾向↑
规律:
Ic=75ds+20 IH一定,V送丝=V熔化
V送丝↑↑,粘丝现象(sticking) V送丝↓↓,电弧拉长,烧喷嘴。
V送丝,UH~IH匹配关系:
三、焊丝的选用
一) 同质焊丝
有的从母材上切板条使用
母材为L系列、LF21、LF6、LY17、7000 系列。 二) 异质焊丝
主要是为了适应抗裂性的要求而研制的焊丝。
1.高Mg焊丝焊接低Mg的Al-Mg合金; 2.Al-5%Si焊丝焊接Al-Cu-Mg合金; 3.Al-Zn-Mg焊丝焊接Al-Zn-Mg; 4.LY16和2319丝焊接Al-Cu-Mn合金;
5.B61焊丝焊接Al-Cu-Mg硬铝而研制,Cu↑6~7%; 6.4145焊丝焊接硬铝,δ↓↓,但是,抗裂性能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