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谈如.fg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有效教学 潘 洪 (昆山市淀山湖中学,江苏昆山 215345) 摘 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体现物理科学探究本质内 涵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利 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本文就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有效教学 作探讨。 关键词:物理实验有效教学思维能力解惑能力 在学生心目中,中学物理学科难学,因为物理知识抽象而 概括.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物理实验教学应引导学生以科学 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做科学、学科学,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 的提高。有计划地将观察、测量、预测、推断,以及控制变量、形 成与验证假设、设计实验、建立模型等基本探究元素渗透到有 关探究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合理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可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以下是 我在物理过程中利用教学实验进行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首诗应该始于欢乐终于智慧”,学习物理同样如此,新 一、“一课标指出:“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 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物理实验功不可没。“始于欢乐”,有趣的物理实验活动 充满了吸引力,使人流连忘返;“终于智慧”,通过实验活动,使 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 学探究方法,并将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情感教育 渗透其中。例如在探究“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关系”时,我设 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 住乒乓球,问学生:“当我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时, 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立即齐声回答:“乒乓球会落到地上。” “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 移手,结果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乒乓球没有下落,而是稳稳地 被压在漏斗口。这时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因为乒乓球的上表面 空气流速快,气体的压强小;乒乓球的下表面空气流速慢,气 体的压强大,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乒乓球受到向下的 压强,所以乒乓球被压在漏斗口。得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 地方压强越小。而后让学生做小实验:手握两张长纸条,让它 们自然下垂,然后从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检 验前面的结论是否正确。 利用物理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理成章地 得出了物理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只追求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的兴 趣,那么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而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根本谈不上兴趣。”因此教师在运用物理 实验中要重视认知的过程.而认知本身也是一个激发兴趣的 最令人赞叹、惊奇的过程。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质疑能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无疑问是问 号。”李政道曾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现代学习方式以 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为此,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 变角色,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讲者、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 习活动的研究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现代学习方式的本 质特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 自主性。合理地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 察力和质疑能力,实验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直接体验.知识的学习 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经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 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 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 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现象:铁块在水中下沉:铁船 却漂浮在水面上;而同样材料制造的潜水艇,在水中既能下潜 又能上浮,甚至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一深度。这是为什么呢?物 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实 验,用橡皮泥(形状各异)、鸡蛋、木块、小玻璃瓶(内配小螺帽) 等,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将如何运动?下沉的物体有哪 些?上浮的物体有哪些?对于木块、鸡蛋的状态.同学们并无异 议。而对于橡皮泥、小玻璃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的橡皮泥 漂浮。”“我的橡皮泥下沉。”“我的小玻璃瓶漂浮。”“我的小玻 璃瓶下沉。”通过观察。发现下沉的橡皮泥都是实心的.而漂浮 四、重视课外实验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有下列三种组织形式: 1.家庭物理实验。为了配合教学,把实验的内容、要求、方 法等由教师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创造实验条件。包括选用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当做实验器材。自制一些简单的仪器 或零件,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小实验,等等。 2.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采用课外时间, 教师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安装仪器.完成实验。 3.课外活动小组。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可以组织课外活 动小组,分工选购器材,自制仪器,创造实验条件合作完成。第 选题应该科学性强、趣味性浓。同时具备取材容易、制作简 便、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等特点;第二.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 第三,指导放在难点关键,要大胆放手,切忌包办代替;第四, 一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探究性分组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 手、动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1)实验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 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等,做到胸有成竹;(2)合理安 排学生的分组实验,重视实验策略教学。分组过程中注意到 了男女同学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同.男同学普遍的动手 能力比较强,参与探究实验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女同学一 半来说都不太爱动手,因此采用男女生平均分配原则,让每 组成员中男女比例相当。同时不同层次的同学对实验的兴 趣不同,在实验中既要满足那些乐于探索、探索能力强的同 学,又要让所有同学都动起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课 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中由组长带头.指 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4)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小组内的 合作,而且体现在全班的交流合作;(5)若在交流中有的小 组得出相反的结论,或提出其他见解,则教师不要回避,而 应该在组织学生讨论中给出明确答案;(6)引导学生进行反 思、评估。 ,及时总结,通过展览会、表演会、报告会、竞赛评比等活动,不 断深化和丰富课外实验成果。 总之,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十分有益。只 要广大物理教师能达成这样的共识.物理实验必能发挥应 有作用。 127 2014年第78期考试周刊 实 现 生 命 的 物 理 学 习 林仲江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福建厦门 361000) 摘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 游戏,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学习兴趣。一时间.升起、升高、降落、 幸福,感受生命的尊重与信任。这就是生命学习。在物理课堂 下跌、《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词汇与绘画共鸣,诗歌 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生命学习”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为生 与音乐齐飞.关于运动词汇、诗歌、音乐、绘画等知识竞赛,为 服务的原则,创设兴趣情境,组织合作探究与实践操作,引导 学生创设出快乐学习的兴趣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运动 学生快乐学习。张扬生命活力,享受生命的快乐。 新知的兴趣.并在学生心中埋下运动的种子,为生命学习奠定 关键词:物理学习 生命教育 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了快乐的基调 实践操作 二、合作探究。实现乐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 叶澜老师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与幸 中。如果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生成的 福,感受到生命的尊重与信任,这就是生命教育的目的所在。” 过程。就能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学习中得到尊重和肯定,让学 生命教育或生命学习其实质是“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体现, 生感受到收获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快乐与幸福。 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物理教学中,要贯彻“以生为本” 1.合作探究.享受生命的充实。 的理念,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创设兴趣情境,组织合作探究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张扬生命活力,让学生享受 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对学生生命 生命的快乐。 的尊重与肯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讨论、辩解,实现资源 一、创设情境。实现趣学 的共享与交流,体现对学生生命的信任与支持;学生在老师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生 手的情况下,集思广益解决难题,共同提高,实现了生命的创 命学习首先来源于兴趣.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实现 造与价值…。 “我要学”.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感受生命的愉悦、快乐与充实。 在学习《乐音与噪音》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乐音的特性 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比较常用且实用的方法。恰当的情 时。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 境不仅能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 式解决。只见学生分为几个6人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探 对新知的探究渴望.而且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 究性尝试.一组中的学生把直尺压在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 分析。体验学习的快乐。 动尺子。结合各种不同的实验,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探究,最终 在教学《运动的世界》“动与静”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列举 总结出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变化的规律。 关于运动、描述运动的词汇、诗歌、音乐、绘画的知识抢答赛” 实践再次证明.给学生机会,学生就会还你精彩。看到学 的橡皮泥有的被捏成船型.有的被捏成空心:在下沉的小玻璃 着,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取一玻璃杯,在其中装满水,用一硬纸 瓶中小螺帽多.而漂浮的小玻璃瓶中小螺帽少。接着我又问: 片轻轻盖在杯口,问学生:“把杯子倒过来,我们会看到什么现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漂浮的鸡蛋吗?”“有.在腌鸭蛋或鸡蛋 象?”学生:“水会倾倒出来!”结果杯子倒置后,水稳稳地留在 时看到过!”此时我提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怎样使漂浮的物体 杯中,问:“水不流出肯定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是什么东西 沉下去?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 提供了压力呢?”学生:“大气!”在物理事实的面前,在接下来 纷提出自己的方法:“鸡蛋下沉,加盐,使水变成浓盐水,鸡蛋 对于大气压的存在和方向的探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 就可以上浮了。”“木块漂浮,在木块上按上一个铁钉就下沉 受了。 了。”……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在讲授新课程和引入新概念、新规律 在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围绕知识点选择设计实 的时候用。有些习题由于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或者推导过程 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展示实验现象中与物理 非常繁琐,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如果此时用一个实 知识相关的关键特征,展示各种现象之间的接洽点和线索,让 验。让实验现象“说话”。则可以收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学生从普通的、熟悉的现象中“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如问题:“在照相机的镜头 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少年们 上趴了一只苍蝇,问照片上有没有苍蝇的像?相片上所成的像 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是否完整?有何影响?”按正常解题方法,运用透镜成像规律, 三、利用物理实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苍蝇在镜头上.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成虚像,相片上也没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它以物理概念为 有苍蝇的像。但相片上原有像的完整度不变,只是光线偏暗。 基石,以物理学规律为主干。建立了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 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要破解这个难点,其实只需在做“探究透 及其各分支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物理学的有的现象仅凭肉眼 镜成像实验”中实验重现,在透镜上贴一小纸片,让学生观察 无法感知,如大气压的存在、电流、磁场等;有些概念、规律不 像的完整性和亮暗的变化就可以了。 易理解,有的在现有实验条件和环境下无法清晰展现。如声音 事实胜于雄辩。由学生亲身体会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忆深 在真空中的传播.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等.从而大 刻,要比纯理论的推导要强百倍,省时节力,课堂教学效果自 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需要教师事先了解学生的原有 然很好。 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情况,以便确定教学进度.向学生提出活 动的难度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或创设与原有知识矛盾的情 参考文献: 境,或创设使学生产生疑问的情境,结合转换法和根据实验现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11. 象进行推理等方法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 [2]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2010. 在讲到大气压的存在时.因大气压一般情况下看不见、摸不 [3]ee学物理课(初中)一教学参考资料Ⅳ.(1)G634.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