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附录1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附表

来源:尚车旅游网
附录1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表格

附表1地质项目资料整理汇总表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度 工区范围 纬度 地理位置 项目类别 承担单位 下达单位 起止时间 工作方法 地质测绘 遥感解译 地 质 工 物探 化探 钻探 样品数(组) 总进尺(m) 分析项目数 钻孔数(个) 群孔(组) 样品数(组) 落程 面积(km) 面积(km) 22项目编号 工作性质 省市(县)镇(乡)村 — 项目终止时间 工区面积(km) 2 比例尺 比例尺 剖面(条) 作 抽水试验 单孔(h/孔) 项 动态观测 水位孔(个) 目 水质分析 简分析数 同位素 其它工作 存档单位 样品组数 水质孔(个) 全分析数 微量数 开采孔(个) 污染数 主要分析项目 成果 成果主要内容 验收 单位及其意见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附表2野外调查路线表 路线统一编号 路线起(经)止 路线长度(KM) 参加调查人员 路线野外编号 调查日期 样品及数量 点性质及数量 天气状况 路线示意图 调查单位 编写人 负责人 路线小结 附表3野外水文地质调查表 调查点统一编号 经度 调查点编号 纬度 高程(m) 地理位置 照片 取样情况 省市(县)镇(乡)村 图幅名称 地貌与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 环境地质问题 沿途访问记录 剖面位置示意图 平 面位置示意图 纬度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附表4机(民)井调查表 调查点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野外编号 高程(m) 图幅名称 省市(县)镇(乡)村 井口直径(m) 井的类型 井淘洗情况 取水层位 含水层岩性特征 井口高程(m) 水位埋深(m) 井壁结构 含水层特征 井底直径(m) 井深(m) 开采方式 地下水类型 取样情况 水 体 特 征 pH 色 气温(℃) 开采量 味 嗅 透明度 □是□否 取水设备及型号 成井时间 主要用途 m3/h 水温(℃) 井与地表水距离(m) 上否做过抽水试验 周围可能 污染源 类型 □污水坑□厕所 □排污河渠□垃圾场 距井(m) □生活用水□农牧业用水 □工业用水□其它 地质、地貌、含水层、剖面图(1:500-1000)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5地下水位统测野外记录表 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地面标高(m) 是否做抽水试验 取水设施 开采情况 成井日期 取水层位 含水层岩性 含水层特征 顶板埋深(m) 含水层厚度(m) 底板埋深(m) 野外编号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井深(m) □是□否 井口高程(m) 水位埋深(m) 水位标高(m) 水温℃ 水 位 统 测 井 位 置 示 意 图 统测日期 统测期 气温℃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附表6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

泉点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泉点名称 泉点类型 泉水用途 沉淀物及气体成分 流 量 测定方法 动态变 化特征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图幅名称 含水层岩性 补给来源 泉点野外编号 高程(m) 涌水量(L/s) 泉水物理性质 水温(℃) 取样情况 色 味 嗅 透明度 pH 地质、地貌、含水层特征 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7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 编号 地表水点统一编号 地表水点野外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所属水系 纬度 地表水点名称 图幅名称 水位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地表水类型 色 味 嗅 浊度 透明度 样品类型 pH 气温(℃) 水体特征 水温(℃) 流速(m/s) 流量(m3/h) 流量季节 变化特征 取样情况 地质地貌含水层剖面素描图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8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 编岩溶水点统一编号 岩溶水点名称 图幅名称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色 味 嗅 高程(m) 号 岩溶水点野外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气温(℃) 水体特征 水温(℃) 水化学类型 流量(m3/h) 岩性 溶蚀类型 岩溶特征 动态变化规律 透明度 溶洞直径(m) 水位(m) 暗河流量(L/s) 与地表水的联系 岩溶地 质问题 取样情况 地质地貌含水层剖面图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县(市、区)、 乡(镇)、村 流域面积 2(km) 出口海拔 (m) 土地类型 附表9暗河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暗河名称 坐标 地貌形态 组合类型 植被类型 暗河编号 流域形状 最高海拔 (m) 植被覆盖率 (%) 地层 构造 出口最大流量 3(m/d) 岩溶特征 出口枯季流量 3(m/d) 出口平均流量 3(m/d) 号天窗高程 (m) 号天窗高程 (m) 号天窗高程 (m) 已开采量 43(10m/a) 剩余可开采量 43(10m/a) 水位埋深 (m) 水位埋深 (m) 水位埋深 (m) 开采利 用方式 供水需求 偶测流量 3(m/d) 偶测流量 3(m/d) 偶测流量 3(m/d) 用途 暗河开发技术方案建议图及说明: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记录人 表10裂隙统计表 审核人 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图幅号 行政代码 位置 省市(县) 镇(乡)村 1 地貌部位 构造部位 裂隙 裂隙 走向 地面高程(m) 测量面积 (m2) 2 3 4 地E: 理坐N: 标 地层时代、岩性 裂隙率 (%) 5 6 9 10 摄影编号 7 8 产状 倾向 倾角 间距(m) 形态 延续长度(m) 开度(mm) 粗糙度 交切关系 力学性质 充填物 特征 成分 厚度 (mm) 素描图 备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纬度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附表11水源地综合调查表 水源地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勘察 精度级别 批准储量及 储量级别 开采井深度(m) 最大水位埋深(m) 供水井个数 水源地野外编号 地面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地下水类型 允许开采量(104M3/A) 投产时间 日开采量(10m/a) 43 供 水 方 向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取样情况 开采层 特征 开采的 环境地 质问题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12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 统一编号 编号 野外编号 经度 纬度 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灌溉面积Mi典 同类机井总数 灌溉作物种类 次灌溉时间(h) 井名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i 年灌溉次数 灌溉次数 1 2 3 4 5 6 次灌溉每小时出水量(m3/h) 7 8 9 10 3 年总开采时间Ti典 同类机井总开采时间 年均小时出水量Qi典 同类机井总灌溉面积 核查乡年实际灌溉开采量Q乡核(m统计资料灌溉开采量Q误差Q误(m3乡统)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井名 图幅名称 (m3) ) 核查乡灌溉开采量校正系数(%) α灌=1-误差/统计人均生活用水定额 调查单位 调查人 附表13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 民井统一编号 编号 民井野外编号 经度 纬度 井口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开采时间(h) 同类机井总数 牲畜数量 开采量(m3) 平均每小时出水量(m3/h)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i 人口数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人畜生活用水定额(L/人) 统计资料人均生活用水定额(L/人) 误差 α核查乡生活用水井校正系数(%) 生=1-误差/统计人均生活用水定额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附表14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 民井统一编号 编号 民井野外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县(市)名称 纬度 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m) 井名 省市(县)镇(乡)村 标准代码 单井开采量与灌溉面积统计表 乡镇名称 计量方法 项目 额定出水量(m/kwh) 3数值 灌溉定额(/亩) 用水量 耗电法 单井年耗电量(kwh/a) 单井开采量(10m/a) 额定出水量(m/L) 343耗油法 单井年耗油量(L/a) 单井开采量(10m/a) 额定出水量(m/h) 343流量法 年开采时间(h/a) 单井开采量(10m/a) 43作物类型 小麦 灌溉面积(亩) 玉米 水稻 果树 草地 菜地 其它 合计 调查单位 调查人 水文地质 单元名称 行政单位 坐标 地貌形态 组合类型 工程区所处 地貌部位 地质环境特征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表15岩溶水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汇总表 县乡(镇)村 N:E: 编号 所处岩溶 流域区位 高程 (m) □山地补给-径流区□平坝排泄-径流区 □河谷集中排泄区□平原排泄-径流区 ~ 平均: □岩溶山地□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丘陵□岩溶台地□岩溶槽谷□岩溶峡谷 □岩溶平坝□峰林平原□孤峰平原 □山顶□山坡上部□山坡中部□坡麓□台地□洼地底部□谷底阶地□平坝 岩溶水源地类型 □暗河□泉□表层泉□饱水带富水块段□表层带富水块段 开发技术 条件 允许开 采量 (m3/d) 开发利用 方式 供水目标及数量 开发成本 3(元/m) 岩溶水开发利用情况 □暗河□泉 □表层泉 □饱水带富水块段 □表层带富水块段 开采量 (m3/d) □暗河□泉 □表层泉 □饱水带富水块段 □表层带富水块段 □暗河□泉 □表层泉 使用成本 □暗河□泉 (元/m3) □表层泉 □饱水带富水块段 □表层带富水块段 保证程度 □饱水带富水块段 □表层带富水块段 尚有缺水 人口(人)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附表16分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汇总表 县(市)名称 标准代码 机井数(眼) 灌溉面积(亩) 43乡镇名称 开采深度(m) 不 同 作 物 灌 溉 用 地 下 水 量 菜地 其它 合计 水稻 果树 草地 农作物类型 小麦 玉米 2机井密度(眼/km) 灌溉定额(m/亩) 3灌溉量(10m) 43不同用途的地下水开采量(10m) 农业用水 地下水开采 量 生活用水 生态环境用水 其它用水 合计 其它情况描述: 记录人 工业用水 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开采量(10m)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深层水 浅层水 合计 43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17国民经济及用水规划数据表 县(市)名称 标准代码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人 万人 万人 10m 43 43国民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总值 农业生产总值 现 状 需 水 量 人口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地表水供水量 用水定 额 工业用水定额 (m/万元) 3生态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 农业需水量 生活需水量 其他需水量 合计 地下水供水量 农业用水定额 (m/亩) 3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生活用水定额 (m/人) 3434343434343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人 万人 万人 10m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人 万人 万人 10m 4343国民生产总值 2010 规 划 需 水 量 人口 工业生产总值 农业生产总值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地表水供水量 国民生产总值 2030 规 划 需 水 量 人口 工业生产总值 农业生产总值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地表水供水量 生态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 农业需水量 生活需水量 其他需水量 合计 地下水供水量 生态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 农业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 其他需水量 合计 地下水供水量 地理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表18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表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野外编号 行政代码 E: N: 省 市(县) 镇(乡) 村 坐标 地貌部位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规模 开采井井数 地面高程(m) 图幅 开采井布置方式 口 年开采量 开采井深度 万m3 m3 长轴(m) 开采层岩性 m 静止水 位埋深 投产时间 成井时 调查时 短轴(m) 顶板埋深(m) m m 开采量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危害程度及防治措施 年均日开采量 漏斗区面积(m2) 开采层名称与代号 动态监测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平(剖)面图 备注: 试样编号 调查单位 纬度 照片编号 调查时间 记录人 调查人 审核人 附表19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 矿坑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矿坑名称 矿坑类型 矿坑野外编号 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硐口标高(m) 图幅名称 主要矿种 建井时间 总涌水量(L/s) 停采时间 矿坑水用途 停采原因 含水层特征 揭露 地层 矿硐 特征 出水 特征 取样 情况 地 表 水 体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矿坑排水对其它水点的影响 灾 害 性 突 水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20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 岩溶塌陷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塌陷名称 2 纬度 岩溶塌陷野外编号 °′″ 高程 m °′″ 塌陷面积 m 省市(县)镇(乡)村 塌陷类型 塌陷时间 陷坑总数 陷坑形态特 征 最大直径 m 发展阶段 野外照片及说明 地 下水水位变化特征 塌陷特征 塌 陷 成 因 及 发 展 调查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地理 坐标 人 口伤亡及经济损失 情况 调查时间 审核人 塌陷区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最大深度 m 地下水位 m 最大陷坑面积 塌陷规模 m 2表21海水入侵调查表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海域名称 野外编号 图幅 E: N: 地面高程(m) 行政代码 省市(县) 镇(乡)村 地貌部位 滨海地貌、海岸性质 地质构造 岩性特征 气象水文及潮汐特征 水文地质特征 抽排水工程 (类型、规模及运行) 抽排水层位 CL—变化情况 抽水前 地下水位(头)埋深(m) 年均水头变幅(m) 排水时间 抽排水强度(m3/d) 平均抽排水量 补给强度(m3/d) 平均补给量 目前 潜水 承压水 潜水 承压水 咸水体的特征 入侵面积、层位及入侵程度分区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入侵历史、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 灾害现状及预测 (受威胁人数、财产) 防治现状及建 议 资料来源 平(剖)面图 样品编号 照片编号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记录人 审核人 表22地方病调查表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地貌部位 土地用途 省市(县) 镇(乡)村 野外编号 地理坐标 行政代码 X:Y: E:N: 图幅 地面高程(m) 地方病类型、分布范围及面积 地方病的产生原因 自然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地方病形成条件 环境地质条件 人类活动 地方病与地下水关系 地方病发展的程度 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 发展趋势预测 防治措施和建议 平(剖)面图 备注: 试样编号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照片编号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23地裂缝调查表 统一编号 名称 城市名称 单 缝 特 征 野外编号 地理坐标 编号 形态 地理位置 E: N: 倾角(度) 长度(m) 标高(m) 宽度(m) 延伸方向(度) 倾向(度) 深度(m) 性质 位移方向(度) 位移距离 (m) 填充物 出现时间 活动性 发育特征 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 群 缝 特 征 缝数 分布面积(km2) 间距(m) 排列形式 产状 阶步指向 缝 的 规 模 最小 长(m) 宽(m) 深(m) 最大 始发时间 盛发时间 盛发截止 停止时间 发展状况 成因类型 地下开挖型 裂缝地貌特征 受裂岩土时代 受裂岩土岩性 裂缝与山脊、山坡、山脚或平原土坎的走向 洞室开挖情况(m) 埋深 洞室开挖时间 洞室开强度 长度 宽度 高度 洞室相对裂缝位置 受裂土层时代 洞室开挖方式 下伏基岩时代 下伏基岩岩性 抽排水停止时间 活动断层速率(mm/a) 活动断层长度(km) 活动断层位置 活动断层性质 裂缝区构造断裂 组 1 2 走向 倾向 倾角 形抽排地受裂土层岩性 成下水 抽排水开始时条 间 件 受裂土层时代 地震 受裂土层岩性 构造型 地震发生时间 目前排水情况 井深坑道埋深(m) 井坑相对裂缝区位置 日出水量(m3) 岩层中主要断裂产状 土层中主要断裂产状 水位降深(m) 抽排地下水类型 □井□孔□坑道 主要构造断裂 组 走向 诱发动力因素 □地震□活动断层 地震裂度 活动断层产状 断距(m) 1 2 倾向 倾角 °< 断层活动时间 附表23地裂缝调查表(续) 膨 土体膨胀性 诱发动力因素 水理作用 □强□中□弱 土体含水量(%) 新构造断裂倾向(度) 开挖时间 新构造断裂倾角(度) 开挖方式 开挖深度(m) 胀 土 型 □水理作用□开挖缷荷作用□其它作用引起的干湿变化 □降雨□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 已有灾害损失 潜在灾害预测 裂缝发展预测 潜在损失预测 □缝数增多□原有裂缝加大□活动强度增加 威胁人数(人) 灾害情况 毁屋(间) 伤忘人员(人) 威胁房屋(间) 威胁交通(处) 威胁财产(万元) 阻断交通(处) 阻断时间(小时) 已采取的防治措施 防治情况 防治效果 今后防治建议 示意图 调查单位 平面图 剖面图 调查人 记录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附表24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 调查点统一编号 经度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荒漠化程度 植被种群及发育情况 地下水开采状况 野外照片编号及说明 调查点野外编号 高程(m) 地理位置 荒漠化类型 起沙风速(m/s) 潜水埋深(m) 样品采集类型 风蚀风积地貌 地 下 水 位 变 化 畜 牧 放 养 情 况 荒 漠 化 历 史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记录人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审核人 附表25土壤盐渍化野外调查表 盐渍化点统一编号 经度 盐渍点野外编号 高程(m) 地理位置 盐渍区类型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盐渍度分级 盐渍土分区 盐份来源 盐渍区形成条件 盐渍区地物标志 潜水埋深(m) 年内高水位期 年内低水位期 野外照片 编号与说明 样品采集情况 及矿化度 潜水埋藏条件 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 盐渍化成因与变化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26地面沉降调查表 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名称 城市名称 地理位置 经度 纬度 图幅编号 沉降起始时间 中心累计沉降量(mm) 标高(m) 沉降区 沉降区面积(km2) 长轴/短轴(m) 范围 沉降速率(mm/a) 其它 诱发因素 沉降形成地质环境 □开采地下水□构造活动□高层建筑□油气开发 地面沉降土体结构特征 时代 主要开采岩(土)性 厚度(m) 土体结构 地质构造 条件 地貌 特征 开采区水位 (m) 最大水位降 (m)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及潜在损失 潜在威胁人员(人) 已经 潜在经济损失(万元) 造成□桥梁净空减少□农田积水□涝渍灾害 危害情况 □建筑物地下室净空减少□港口码头或堤岸失效□城市排水不畅□地表建筑物破坏□井管上升 已采取的防治措施 防治取得的效果和效益 对策建议 今后措施建议 □海水倒灌□沼泽化□地下建筑物破坏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造成 经济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损失 调查单位 调查人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调查时间 记录人 表27土壤潜育化(冷浸田)调查表 野外编号 图幅 地理 坐标 E: N: 审核人 行政代码 省市(县) 镇(乡)村 地貌部位 地面高程(m) 承压水水头埋深(m) 冷浸田类型 潜水位埋深(m) 分布面积(km2) 潜育层特征(水土温度、水气比例、氧化还原电位等) 分布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品种、生长季节、产量和改良情况): 分布范围及历史变迁 改造治理措施 治理效果和存在的 问题 防治对策建议 成因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平(剖)面图 备注: 样品编号 调查人 纬度 记录人 照片编号 审核人 污染点野外编号 °′″ 高程 m 省(市)市县乡(镇)村 km 2 附表28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表 污染点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污染区名称 污染区面积 污染物含量 地下水污染类型 地下水 污染标志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 mg/L 地下水污染程度 地下水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物质 地下水污染途径 地下水位埋深 地下水出露类型 野外照片 编号及说明 含水层特征 m 泉、井 污 染机理及变化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29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 钻孔统一编号 经度 X坐标 地理位置 钻机类型 钻孔类型 井斜 纬度 Y坐标 省市(县)镇(乡)村 开孔时间 终孔时间 终孔直径(mm) 终孔深度(m) 成井深度(m) 质量等级 钻孔柱状图(简易柱状图) 取样情况描述: 钻孔野外编号 地面高程(m) 孔口高程(m) 开孔直径(mm) 初见水位(m) 静水位(m) 地质、地貌、含水层特征 施工单位 机长 地质编录 调查日期 审核人 野外编号 附表30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序 地质时代号 (m)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序号 变径深度(m) 省市(县)镇(乡)村 层底层底单层标高深度厚度岩土名称 颜色 (m) (m) (m) 附表31水文地质钻孔孔径变化表 野外编号 地层地质描述 省市(县)镇(乡)村 钻孔直径(mm) 钻孔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序号 附表32水文地质钻孔井管结构表 钻孔野外编号 省市(县)镇(乡)村 井管变化深度(m) 井管长度(m) 井管类型 井管内径(mm)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附表33水文地质钻孔填砾(止水)变化表 野外编号 省市(县)镇(乡)村 填砾直径(mm) 如果是止水填写 填砾材料 止水目的 止水方法 填砾变化深度(m) 序号 起深度 止深度 附表34水文地质钻孔测井曲线表 钻孔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序号 视电阻率 深度(m) 电阻率(Ωm) 钻孔野外编号 自然电位 深度(m) 值 省市(县)镇(乡)村 γ-γ 深度(m) 值 深度(m) 值 钻孔统一编号 序 号 附表35水文地质钻孔含水层段表 钻孔野外编号 起止深度(m) 起 止 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类型 静水位(m) 孔内温度(℃) 测温深度(m) 附表36槽探野外施工记录表 槽探野外编号 纬度 槽探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高程(m) 槽探目的 施工日期 开挖体积(m) 3地貌部位 槽探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照片编号 及说明 取样 情况 施工 过程 主要观测内容与地层描述 施工单位 调查人 负责人 记录人 纬度 参加人员 审核人 附表37物探测深成果汇总表 物探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物探野外编号 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地貌部位 物探目的 □重力解释资料 □EH-4解释资料 □瞬变电磁解释资料 □浅层地震解释资料 □激发极化电测深资料 □其它 物探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物探方法 施工 过程 物理分层及描述 序号 层底深度(m) 施工单位 测试人 单层厚度(m) 时代 测试时间 记录人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试坑深度(cm) 水层厚度(cm) 2 试坑底面积(cm) 岩性与物性描述 审核人 附表38试坑渗水试验观测记录表 试验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试坑直径(cm) 渗透深度(cm) 延续时间 时间min 分 试验野外编号 高程(m) 毛细高度(cm) 稳定流量(m/d) 渗透系数(m/d) 累计延续时间(min) 3岩性 渗透 供水读数渗水 流量 速度 桶差 体积 33cm/min cm cm cm cm/min 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描述 施工单位 测试人 试坑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测试时间 记录人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试验开始时间 出水段位置(m) 抽水设备 审核人 高程(m) 附表39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试验点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试验编号 试验点野外编号 含水层厚度(m) 第2落程 抽水前静止水位(m) 抽水后静止水位(m) 第3落程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落程 抽 水 观 测 延续时间(分) 稳定时间(分) 水位降(m) 涌水量(L/s) 水位恢复 时间(分) —— —— —— 第1落程 抽水试验类型 抽水试验总延续时间 滤水管半径(mm) 最大涌水量(L/s) 水文地质参数 影响半径 抽水试验成果 渗透系数 导水系数 储水系数 给水度 越流系数 其它 说明 试验单位 试验人 第1落程 第2落程 第3落程 平均值 完成日期 记录人 审核人 附表40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 试验点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累计时间 (min) 水位埋深水位降深(m) (m) 抽水量(L/s) 气温 (℃) 水温 (℃) 观测孔一埋深 (m) 观测孔二埋深 (m) 观测孔三埋深 (m) 试验点野外编号 省市(县)镇(乡)村 抽水孔(井) 序号 观测时间 试验编号 水位观测孔 第落程 试验起始时间 试验点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序 号 观测时间 (日期、时间) 附表41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记录表 试验点野外编号 试验编号 省市(县)镇(乡)村 恢复起始时间 水位观测孔 第落程 累计时间 (min) 抽水孔(井) 由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距离(m) 抽水量 (L/s) 气温 (℃) 水温 (℃) 观测孔一埋深 观测孔二埋深 (m) (m) 观测孔三埋深 (m) 附表42地下水位监测野外记录表 观测点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观测日期 纬度 观测点原编号 固定点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固定点至地下水面距离(m) 一次读数 二次读数 平均值 水位埋深 (m) 水位标高 (m) 备注 附表43地下水位自动监测记录表 观测井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观测日期 0时 4时 纬度 省市(县)镇(乡)村 地下水水位埋深(m) 8时 12时 16时 20时 平均值 地下水平均埋深(m) 观测井原编号 固定点高程(m) 备注 附表44地下水质现场测试成果表 测试点统一编号 经度 水点含水层类型 340 测 试 仪 测试仪器名称 纬度 野外测试号 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测试仪器型号 野外测试结果(mg/L) pH 溶解氧 Eh 电导(us/cm) 测试仪器型号 野外测试结果(mg/L) 测试仪器名称 酸度 溴 野 外 水 质 分 析 项 目 S 铜 碘 锰 硝氮 磷 硅 pH 电导(uS/cm) 2- 碱度 钙 Cl 铬 溶解氧 硬度 总铁 氨氮 亚硝氮 总磷 铬酸钠 TDS 温度 盐度(g/L) - CO2 F -测试情况描述: 测试单位 测试人 记录人 测试时间 审核人 附表45野外岩土样品采集记录表 样品点 编号 样品 编号 经纬度坐标 经度 纬度 地理位置 取样深度(m) 野外 定名 样品 状态 样品 样品重天然 处理 量(kg) 湿度 取样前 降雨情况 分析 要求 取样 日期 附表46土工实验成果汇总表 样品编号 样品点编号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取样深度 (m) 土样定名 野外 定名 塑 比 液 塑 性 粒径大小(mm) 水 密 密 隙 和 重 限 限 指 率 度 度 比 度 数 2/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05 0.005/0.002 <0.002 室内 >20 20/2 含 湿 干 孔 饱 颗粒组成质量百分比(%) 前 液 剪切实验 压缩实验 期 性 固 内 内 压 压 结 指 摩 缩 缩 压 聚 擦 系 模 数 力 力 角 数 量 C φ a1-2 Es -1固 自 湿 重 结 湿 陷 系 陷 系 系 数 数 数 定名 % % % % % % % % % W Gs ρ ρd e0 Sr WL Wp Ip IL % / g/cm3 g/cm3 / % % % / 最 大 干 密 度 δzs δs KH KV ρd max水 平 渗 透 系 数 垂 直 渗 透 系 数 击实实验 最优含水率 M 天然坡角 自 由 膨 水水 胀 测试编码 上 下 率 δef / KPa 度 Mpa Mpa / / / / g/cm3 % 度 度 % 干燥状态 附表47岩石物理/水理性质成果表 饱水状态 天然状态 饱水 系数 软化 系数 总孔 隙度 颗粒 密度 干密度 湿密度 吸水率 饱水率 饱水 系数 软化 系数 总孔 隙度 样品点编号 样品测试颗粒 编号 编码 密度 干密度 湿密度 吸水率 饱水率 饱水 系数 软化 系数 总孔 隙度 颗粒 密度 干密度 湿密度 吸水率 饱水率 附表48岩土体化学成分成果表 化学成分百分含量 样品点编号 样品野样品室测试游离 游离 倍半 三氧 三氧 外编号 内编号 编码 三氧化三氧化氧化物 化二铝 化二铁 二铝 二铁 二氧 游离二氧化 五氧 氧化锰 氧化钛 氧化钙 氧化镁 氧化钠 氧化钾 易溶盐 中溶盐 难溶盐 烧失量 化硅 氧化硅 亚铁 化二磷 附表49岩石矿物鉴定成果表 碎屑颗粒%含量(mm) 样品点编号 样品野样品室外编号 内编号 测试编码 结构构造 鉴定名称 0.05 0.25 碎屑成分%含量 石英硬 粘土方 白 菱 <0.05 <0.50 及硅长石 云母 石膏 石盐 矿物 -0.25 -0.50 解石 云石 铁矿 石膏 质岩 附表50土壤易溶盐分析成果表 样品点编号 样品编号 K +Na +K+Na Ca ++2+Mg 2+Cl -SO4 HCO3 CO3 2--2-N03 -NO2 -PO4 3-NH4 +F -总量 pH值 测试编码 附表51野外水样采集记录表 坐标 样品点编号 样品编号 经度 纬度 地理位置 水源 种类 取样深度(m) 岩性 水温 气温化学处理水样体积(℃) (℃) 方式 (L) 色 水样物理性质 味 嗅 透明度 分析 取样要求 日期 采样点号 采样日期 肉眼可见物 嗅 附表52水质分析综合成果表(常规分析)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分析日期 浑浊度 味 水质分析项目 水温 色度 测试编码 ℃ 项目 总硬度(CaCO3) 负硬度(CaCO3) 溶解性总固体 K Na Ca Mg Cl SO4 HCO3 CO3 Br 有机氮 BOD 苯类 氰化物 菌落总数 测试人 -2--2--2+2+++mg/L NH4 Fe Fe NO3 NO2 F PO4 偏硅酸 I COD 有机磷 挥发酚 TDS -----3+2++项目 永久硬度(CaCO3) 总酸度(CaCO3) 游离CO2 cfu/mL mg/L 项目 暂时硬度(CaCO3) 总碱度(CaCO3) PH值 mg/L Cu Pb Zn Cd Mn Ni Co Cr 总Cr V W Hg 总矿化度 大肠菌数 校对人 6+ Sr Ba U Ra Th B Se Mo As Rb Cs Li 烃类 个/100mL 附表53同位素测试综合成果数据表

样品点编号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氘(D) ‰ 氧(O) ‰ 18氚(T) TU 氯36 Tom/L PMC(%) 14C 年 13C 年 测试编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