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和数有什么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出示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找出的规律。
4.教师: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在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自主探究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议一议,填一填(1)”。 1.数一数。
提问:每个图形中有几个小正方形?
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3 6 12 24
2.议一议。
仔细观察这些数,比一比,算一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学生独立研究。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学生1:我发现第2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第1组的2倍。 学生2:我发现3×2=6,6×2=12,12×2=24…… 学生3:我发现每两个相邻的数,它们是2倍的关系。
学生4:我发现数字排列的时候,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示意图。
(二)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议一议,填一填(2)”。
1.问:仔细观察图形和图形下面的数,比一比,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班内交流。
学生1:我发现第2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第1组的一半。 学生2:我发现16÷2=8,8÷2=4,4÷2=2……
学生3:我发现每两个相邻的数,它们还是2倍的关系。
学生4:我发现数字排列的时候,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示意图。
3.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49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班内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探究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强调:两个相邻的数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大数=前面的数×倍数;小数前面的数÷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课堂活动”。 (1)先独立写出一组数。
=(2)小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所写的数的规律。 (3)小组选出代表,上前用投影仪展示作品。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二”。 (1)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
(2)汇报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说一说找到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数字由小变大,并且相邻的两个数成一定的倍数关系,求大数时,用前面的数乘它们之间的倍数,就等于后面的数。如果数字由大变小,每相邻两个数之间仍然成一定的倍数关系,求小数时,用前面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倍数,就等于后面的数。
【板书笔记】 探索规律 (1)
(2)
相邻的两个数是倍数关系。 (倍数值不变)
【教学反思】
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同桌合作学习,个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学生在描述变化规律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表达,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语言表达不规范的地方。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做得也不够好,在实际教学中,全体学生参与的内容受到了限制,个性学习没有得到展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