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陈毅子女谈父亲

陈毅子女谈父亲

来源:尚车旅游网
陈毅子女谈父亲 口肖伟俐 儿子陈丹淮忆父亲 父亲希望我们读理工 我问:“你父亲诗文那么好,他没让孩子学文学专业?” “没有.他希望我们读理工,希望我们做点具体的事情。他不 希望我们搞政治.可能想我们这么单纯也搞不了。”陈丹淮想了 想又补充说:“他知道文学需要有天赋,他可能看我们这些人没 什么天赋.因为我们平时对文学没有表示出什么兴趣来。” 1961年.陈丹淮考上了哈军工。刚满花甲之年的陈毅很高 兴.对即将步入学堂的陈丹淮寄予很高的希望,他写下了《示丹 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这首诗,诗中概括了他教子的宗旨和 理念。这首诗,也成了广为流传的教子名篇。 “小丹赴东北。升学人军工。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汝是 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 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 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工作与学 习,善始而善终。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 前锋。试看大风雪,独有立青松。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千锤 2015.4◆下◆领导文萃 59 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我的性格很难讲.我比较温柔 陈丹淮深切地说:“他对我们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他实际上 就是告诉我们说,你们的责任是什么:你是共产党的儿子,你是 国家的儿子,你是人民的儿子。你要对党忠诚。有难你要当先锋, 你学习专业要用功,政治上你要可靠,他讲的是一个责任,对社 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他希望我们要把这个责任负起来。” 我问:“那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怎样做的?包括做人啊,做事 啊,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陈丹淮说:“谈不上什么经验了,应该说就是按我父亲的那 首诗提的基本要求去做。第一,要负起责任来;第二,要团结人。 那首诗我是背不下来的.我很不讲究形式主义.但是我知道他的 意思。” “你的性格像父亲吗?”我问。 “我的性格很难讲,我比较温柔,但是大的原则问题我是不 让步的.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上怕我,在生活上不怕我。之所以在 工作上很怕我.是因为我说批评就会批评。不管你跟哪个领导有 什么关系.我不管你这一套,人家可能受不了。所以他们跟我在 一起工作都比较谨慎、比较小心。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部门 之间的关系。这个东西只有忍耐,只有等待,你发脾气也没用,因 为你管不到人家。”陈丹淮说。 “你觉得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给你带来哪些好处?”我又 问。 陈丹淮不假思索地说:“好处就是环境的影响。” 60 领导文萃2015.4◆下◆ 他自己总结了几条。包括:善于学习,尊重别人,工作中善于 抓主要矛盾.生活中不卑不亢。勇于承担责任等等。 女儿陈丛军忆父亲 父亲母亲是最佳组合 丛军(小名小珊)在她的文章中提到,父母性格反差很大。父 亲陈毅好动.讲话快人快语,做事雷厉风行,生活上马马虎虎,要 求不高。母亲张茜则好静,做事严肃认真,生活中井井有条、干干 净净。但两人却相辅相成,互相有所帮助。“一个急一个慢,一个 可能是做大事的人吧.一个是非常细心的人,现在想起来他们俩 是非常好的一对组合.最佳组合。” 张茜原名张掌珠.1938年春参加新四军时还不满16岁。参 军后.她取“茜草红色”之意,改名为张茜。她在战地服务团经常 为部队和群众演出。她演技出众、歌喉动人,加上容貌俊美、活泼 聪慧.深受将士们的喜爱.也深深打动了陈毅的心。 1940年2月.39岁的新四军1支队司令员陈毅与18岁的 湖北姑娘张茜在江苏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结为伉俪。 婚后,张茜表示:“我要和他相称,成为他的伴侣和助手,只 有发奋学习。才能缩小差距。他政治水平和文化修养都很高、我 在各方面都要甘当小学生。拜他为师,从头学起,努力做到基本 相称 ” 此后,这对夫妻相濡以沫,牵手走过了32个春秋。 父亲病危时要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1972年.病中的陈毅向主持军委工作的老朋友叶剑英提了 一个要求。他说:“能不能让丛军回来照顾照顾我。”叶帅爽快地 2015.4◆下◆领导文萃 61 答应了。这样,丛军才从河北调回北京,在医院陪伴父亲走完一 生中最后的一段历程 此时的陈毅已经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但他依旧关注着 党和国家的前途和事业。他在昏迷中经常喊道:“党中央、毛主 席、长征、一直向前、战胜敌人呀”等等。 同样,病中的陈毅也深深地眷恋着孩子们。在病床上,他给 孩子们留下了遗言:“你们要各自奋斗。” 丛军说:“当时我三哥小鲁要回部队。他就说了这句话‘现在 看到你们,我很难过,以后就靠你们自己了,你们各自去奋斗!’ 后来他就又昏迷了 ” “我看到有文章说他在病中要听贝多芬的《第5交响曲》?” 我问 “当时肿瘤医院的院长叫吴焕新。他是归国华侨。因为我父 亲到肿瘤医院去化疗,是吴院长亲自做的,他俩很熟。后来到他 病危的时候,吴院长来看他。当时我陪在旁边。吴院长说:‘你有 什么要求?你想听点什么东西?’他说:‘我要听贝多芬的《英雄交 响曲》。’吴院长他家有,就把唱片和留声机都拿来了。”丛军回 答。 “最后放了吗?”我又问。 “最后没有放,因为我父亲那时候已经昏迷了,病危的人是 需要安静的,但是也反映了他要战胜病魔的决心。” 一曲绝响,一曲没有唱响的绝响,成了英雄的挽歌。 (摘自《帅府家风》) 62 领导文萃2015.4◆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