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源环境经济学案例第七章 资源与环境的时空配置案例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学案例第七章 资源与环境的时空配置案例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七章 资源与环境的时空配置

本章关键字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贴现率;最大可持续捕获量;污染物影子价格;跨界污染;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转移支付;环境壁垒;国际环境合作

案例分析

案例1.

1.根据下列某国人均GNP与森林破坏率变化的资料,分析计算结果是否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为什么?

表8-2某国人均GNP与森林破坏率人口密度变化的关系

人均GNP(100万美元)

126 160 260 311 353 400 510 5 780 930 960 1040 1358 1820 2021 2629 4350 7992 10420 11856 14399 15160 18529

森林破坏率(变化的%)

0.3 0.9 0.8 2.2 0.3 3.5 0.5 0.3 2.3 2.7 3.0 2.3 0.3 1.3 1.1 0.6 0 0 -0.1 -0.3 0 0 0

人口密度(每1000公顷)

415 8404 2 2811 11 2625 372 9 445 315 2293 379 173 516 174 212 767 43836 1948 4334 2482 29 280

2.贴现高低也会改变未来所得和所失在项目评估中的比重,促使决策者倾向于当前决策。例如,1962年美国国会授权了一些水项目,采用2.63%的贴现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但是19年经济学界家福克斯和赫尔芬代尔在检验这些项目时发现,如果改用8%的折扣率,只有29%的项目有较好的收益成本率。1这些项目之所以被通过,是因为较低的贴现率扩大了未来的收益比重,而前期的巨大资本投资相比较高贴现率的情况下比重变小了。请分析贴现率对当前建设项目的影响。

虽然,住宅建设和装修中存在大量的节能机会,可以通过投资隔热装置、防风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厨房用具等给家庭带来可观的节约,然而这些机会的存在和理性的决策并不一致,因为有些家庭并不采用。一些学者通过引用高家庭贴现率来解释这种投资失灵。豪斯曼(Hausman,1979年)发现,美国拥有年收入6,000美元的家庭在做能源效率选择时的贴现率是85%,年收入50,000美元的家庭的贴现率较为合理,大约5%。对采用热效率结构的新房子的需求研究发现,家庭贴现率为8%左右。请分析贴现率的高低为什么影响了节能措施在不同收入家庭的采用,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家庭选择不同贴现率的原因?

请根据以上两个例子分析贴现率的选择对环境的影响。

3.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1014.90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909.80亿,年平均增长22.0%,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年均增长30.3%,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年均增长7.17%和19.27%,请分析我国在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中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4.根据我国环境统计年鉴,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下降趋势,环保治理费用呈增长趋势,但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呈突然上涨趋势(如下表)。请根据下表格指标间的关系,结合环境风险配置理论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对相关指标未来走势作简单预测。

表8-3 我国近年来环境灾害发生及其治理状况

指标

发生地质灾害起数

(次)

发生地质灾害的次数

(次)

海洋赤潮发生次数

(次)

森林火灾受灾面积 (万 hm2) 环境污染与破坏环事

故次数(次) 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污染事故赔款总额

(万元)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亿元)

2000 19653 10 28 8.8 2411 17807.9 3144.9 1014.9

2001 5793 12 77 4.6 1842 12272.4 2948.7 1106.7

2002 40246 5 79 4.8 1921 40.9 2629.7 1367.2

2003 1 21 119 45.1 1843 3374.9 1999.1 1627.7

2004 13555 11 96 14.2 1441 36365.7 3487.2 1909.8

2005 17751 13 82 7.4 1406 10515.0 2373.8 2388.0

2006 102804 10 93 40.8 842 13471.1 7396.5 2566.0

案例2. 从两次金鱼之争看GATT对贸易与环境问题认识的变化 第一次美墨金鱼之争

1990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鱼和金鱼制品,认为墨西哥在东太平洋地区没有依照美 1

汤姆﹒泰坦伯格著.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五版),20XX年,52页

国的法律规定来捕捞金鱼,而是采用大围网捕捞,导致捕捞海豚的数量超过了美国的1.25倍,为了保护海豚这一珍贵海洋哺乳动物,美国制定了《海洋哺乳动物保》,禁止进口墨西哥金鱼。墨西哥向GATT提出了上诉。

GATT对此案进行了裁定:①《海洋哺乳动物保》不能以他国生产过程的进行方式进行贸易;②一般例外条款只能适用于小范围,因为它与自由贸易的精神相悖,请求例外的国家要有充足的理由(不仅是环保的理由);③GATT倾向于将“可能耗竭的天然资源”理解为在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不能对他国的资源以贸易的方式进行保护。

GATT的意图很清楚:①只要美墨金鱼在品质上一致,美国就无权禁止进口,这实际上是鼓励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贸易,认可了不同国家生产过程中的多重环境标准;②GATT要求实施贸易的一方拿出证据证明其正确,这割裂了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即贸易方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者,其次才是环保主义者;③主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内法规体系,至于贸易是否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或环境恶化,GATT不过问。可见,当时的GATT并不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将自由贸易至于环境保护之上。

第二次美欧金鱼之争

1992年,欧盟就金鱼等鱼产品出口遭受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的贸易,在一次向GATT提出上诉。

这时的GATT开始考虑生态环境和环境保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裁定的意见与上次明显不同;不排除国内法律运用于境外的可能,即美国可以通过其《海洋哺乳动物保》对境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这表明GATT在处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贸易纠纷时,开始考虑以环保为由的贸易保护的合理性,一国国内的法规对环境保护的实际影响可能超越国境。

资料来源:①叶汝求,《环境与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②钟伟,论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环境协调,对外经贸实务

案例3. 发展中国家可以从高的环境要求中获利

纺织和服装工业是印度最大的工业,其贸易量占全球纺织和服装贸易量的2.6%,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7%。印度纺织及服装产品的年出口额达200亿美元。

德国禁令对印度的出口贸易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据资料表明,使用德国禁用染料染色的纺织品的出口额约占其全部纺织品出口额的38%。印度对德国禁令积极做出了反应,主要是严格法规和提高应付能力。印度环境与林业部于1995年3月宣布根据环保法令将在全国范围内禁用74种偶氮染料,同时进口染料种类已将受到严格。此外加强了检验机构的建立,通过提供国外相关信息和技术援助来帮助其纺织和印染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印度环境和林业部1997年3月26日最终颁布了关于禁用偶氮染料的S.O.243(E)号通知,该通知于1997年6月23日生效并在印度全国范围内实施,通知列出了禁用的70种偶氮染料的清单并对以前的禁用种类进行了调整。

设在印度孟买的世纪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7年,是印度纺织生产企业的龙头,主要生产高质量的棉纺织品,其75%的产品出口到OECD国家以及邻近的亚洲市场。自1975年以来,其出口额增加了100倍,1996—1997年间其出口额达8100万美元。面对德国及印度国内的偶氮染料禁令,该公司的纺织品于1995年1月通过了德国Eco-Tex标志认证,成为印度第一家获得该标志认证的机构。

取得Eco-Tex认证,该公司产品的成本大约提高了10%~15%,但其市场范围却扩大了,该公司在获得认证的第一年其市场范围就扩大了至少10%,市场扩大使该公司增加了8%~10%的额外收益。

世纪公司的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可以从不断提高的环境要求中获得利益。 资料来源:Robins, N. and Roberts, S.(Eds), Unlocking Trade Opportunities: Case Studies of Export

Succes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UN Department of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York, 1997.

案例4. 莱茵河的跨界水污染治理

莱茵河全长1300多公里,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以上几个国家的重要饮用水源,也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莱茵河现在的成功,与莱茵河流域各国的有效协调合作密不可分。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则轮流由各成员国的担任,但这却是一个民间组织,从来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现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仅12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莱茵河还很清澈,人们可以在河里游泳、钓鱼,但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工作,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同时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大量废水排进河里。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在污染最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城市附近的河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鱼类完全消失。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ICPR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欧元以上。保护委员会还实行“责任到户”,如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莱茵河终于恢复了生机。20XX年年底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资料来源:聂国卿,李喜梅:《从无锡太湖事件看水污染治理》,经济导刊,200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