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解析
展开全文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
石涛作为明末落魄贵胄不得已出家为僧,一生经历曲折,出家后不时隐忍于心的矛盾和苦痛,强烈地反映在他的诗文书画作品中,“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于诗画,故有时如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中寓之”。
康熙三十年(公元一六九一年),石涛创作了杰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根据题跋可知,石涛此画深有用意。除了表现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之外,更重要的是抒发了他胸中的不平之气。因此画中以水墨淋漓,苔点繁密,老笔纵横的画法一气呵成地绘制了这幅高头大卷。正如卷后潘季彤跋中说的“一开卷如宝剑出匣”,寒气袭人,光芒四射,“令观者为心惊魄动”。
(请将手机横过来观看全图)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图中石壁险峰,奇峦怪石,古木飞瀑,长城如巨龙蜿蜒盘桓于山巅峡谷之中。山中小道崎岖险峻,曲尽其态,这是他北游中所见风景。全画笔墨纵横飞舞,繁皴密点,气势磅礡,画中特别突出的是苔点,尽管石涛的山水画几乎都有苔点,但这幅满山上下点满苔点,且以浓点、枯点为主,满纸皆是点子世界。
正如他在一幅画中题跋云:“古人写树叶苔色,有淡墨浓墨,成分字、个字、介字、品字、△字,以至攒三聚五桐叶、细叶、柏叶、楮叶、柳叶等,垂头、斜头诸叶,以形容树木山色风神态度。吾则不然。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索点,有空空阔阔乾燥没味点,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焦墨似漆邋遢透明点。更有雨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但仔细体察,在密不通风的淋漓笔墨中,依然有著类如书法艺术中所讲求的疏能走马的空间,体现著画家的艺术匠心与高超的笔墨运用,使人耳目一新。卷末有一段长题,其中说到:“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监赏云乎哉!”在这里,石涛对脱离客观生活的盲目创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也阐明了自己“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观点。编辑:子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