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安执法资格考试刑法分类题目

公安执法资格考试刑法分类题目

来源:尚车旅游网


刑法的基本原则

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的,不得定罪处刑”。这句话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 )原则。 A、罪刑法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罪刑相适应 D、罪责自负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CD)。

A、罪刑法定原则 B、疑案从无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3、有的行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只要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可以比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 × )

犯罪构成

一、犯罪主体

判断题目

1、15周岁的张某聚众斗殴并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

2、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我国《刑法》禁止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 √ )

1

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 )

4、赵某(15周岁)抢夺他人3万元人民币,应当定罪处罚。(×)

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 )

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 √ )、

7、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 × )

8、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 )

9、个体工商户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

10、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 √ )

11、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 √ )

1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政府负有强制医疗的义务。 ( √ )

2

13、醉酒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 × )

二、选择题

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C ) A、盗窃 品

B、制造毒

C、投放危险物质 D、破坏交通工具

2、因不满( B )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3、关于未成年人的年龄认定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被指控犯罪时不满16周岁的案件

B、“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C、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如其本人供述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则可推定达到相应法定刑事

3

责任年龄

D、相关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但是无法准确查明被告人具体出生日期的,则不能认定其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二、犯罪主观方面

1、某甲驾驶一辆货车行驶在陡峭山路上,某乙为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贸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突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 √ )

2、王某正在匀速行车,8岁儿童李某玩弹弓,射出的石子击中王某的左眼,王某本能地捂住自己的眼睛,方向盘失去控制将正在骑自行车的刘某撞死。王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 √ )

3、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 )

4、甲驾驶盗窃来的车辆路过一交通检查站时,被交警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李某正依法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李某抓住汽车的倒车镜不放,甲为摆脱李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李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造成李某的死亡属( B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4

5、80岁高龄的某甲,正在小河边漫步,突然从院墙内飞过来一只足球,打在头上。某甲因年纪太大,站立不稳,顿时被打翻落水而淹死。原来,这只球是院墙里面学生足球场上某乙踢出来的。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A )

A、某乙根据无法预见足球飞出墙外正好能把某甲入打水中淹死,某乙对某甲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B、某乙属过于自信的过失,应当负刑事责任

C、某乙属间接故意,应当负刑事责任

D、某乙属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客观方面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人和物。 2、犯罪必须具有危害结果才能予以处罚。 ( × )

3、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 ABD )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 )5

C、道义上的义务

D、行为上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所引起的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4、贾某看到一辆自行车筐里有一提包,就乘人不注意时,将包顺手拿回家,发现包里有300元钱。贾某的行为属( AC )。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B、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C、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盗窃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

D、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5、下列情形中,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的有( BD )。

A、精神病人犯罪 B、单位犯罪

C、醉酒的人犯罪 D、过失犯罪

正当防卫

一、判断题

6

1、某夜,刘某入室盗窃时,失主胡某(女)发现后欲抓刘某,刘某为逃脱,即持匕首猛戳胡某。正当胡某奋力反抗时,其丈夫王某下夜班归来,随手操起一把钳子猛击刘某脑后,致使其当场死亡。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 √ )

2、李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 )

3、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不包括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 )

4、实施正当防卫,防卫的强度并非不能大于不法侵害的强度,而是不能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 √ )

5、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 )

6、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故意犯罪。 ( √ )

7互殴刑事案件,后动手的是正当防卫。 ( × )

8、任何人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都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 ( × )

9、实施紧急避险,要求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即危险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

7

二、单选题

1、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 )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D )。

A、杀人犯持刀向受害人砍去,受害人顺手拣起砖头砸向杀人犯,将其打成重伤

B、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威胁时,妇女奋力反击,将强奸犯咬伤

C、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

D、把小偷抓住后,将其打成轻伤

8

3、下列行为中,成立正当防卫的有( A )。

A、甲用木棒打击乙头部,欲将乙打昏,抢其钱财,在甲实施打击过程中,乙拾起石头向甲掷去,致甲死亡

B、甲与乙因琐事发生争执,甲非常气愤,扬起拳头,乙见状拾起一根木棒向甲打去,致甲轻伤

C、甲与乙素有仇怨,某日,甲与乙相遇,甲大肆辱骂乙,乙气愤难耐,其推搡甲,甲挥拳向乙打去,致乙轻伤

D、甲与乙素不相识,某日,甲与乙相遇,甲无故辱骂乙,并拾起一根木棒欲打乙,乙见状抢下木棒,向甲打去,致甲重伤

4、甲与乙有隙,甲伺机报复。一天晚上,甲怀揣一把匕首来到乙路过处,将乙拦住,不让通过。甲还恶语相加,对乙肆意侮辱。乙愤然之极,捡起路边的一块砖头向甲头部砸去。甲边躲边说:“这次是你先动手的!”然后掏出匕首向乙刺去,刺中乙腿部,致乙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C )。

A、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

C、故意伤害罪

D、事后防卫,应负刑事责任

9

5、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6、驾驶员在正常行车途中,发现两个小孩从侧面横过马路,驾驶员刹不住车,急转方向盘,汽车朝路旁的空房撞去,致车和空房损坏严重。驾驶员的行为是( A )。

A、紧急避险 B、交通肇事

C、故意毁坏财物 D、意外事件

7、无业游民王某,平时喜欢恶作剧取乐。一天,王某见一头公牛在村头吃草,便寻来一挂鞭炮绑于牛尾并点燃,公牛遭惊吓,发疯般冲向王某,王某急忙逃避。公牛紧追不舍,眼看即将被追上,情急之下,王某拉过旁边一名老太太刘某挡住在身前,导致刘某被严重冲撞而死亡。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 C )

A、王某不构成犯罪,其行为是紧急避险行为

10

B、王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王某应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主观方面是间接故意

D、王某应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犯罪停止形态

判断题目

1、甲蓄意盗窃,于某日深夜窜至一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却发现空无分文。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 √ )

2、甲为了谋杀乙,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未吃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应负刑事责任。 ( × )

3、甲为了杀害乙,与丙相约,并连续两天跟踪乙,考察其生活规律。甲的行为属于已着手实行犯罪。 ( × )

4、某甲在一胡同口持刀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熟人,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 × )

5、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 √ )

6、一天傍晚,某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

11

奸。这时,附近有人走动,于是某甲匆忙逃走。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 × )

7、张某在一僻静处将一妇女抱住,意欲奸淫,突然,附近走出两个男人,张某只得放弃犯罪。张某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 √ )

8、甲意图杀死其邻居乙,某日将老鼠药投放在乙家食盐中,乙和妻子食用后,乙安然无事,乙的妻子死亡。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的未遂。 ( × )

共同犯罪

一、判断题

1、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枪。据查,甲、乙两人并无同谋。甲、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 × )

2、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与丙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 )

3、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犯罪。 ( × )

4、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 )

二、单选题

1、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饭菜让丙给乙送去,但未告知丙实情。丙事前偷偷看到

12

甲在饭菜里下毒,因其对乙也不满,未告知乙饭菜已下毒,仍送给乙吃,结果乙吃了甲下毒的饭菜中毒身亡。甲与丙( B )。

A、构成共同犯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构成教唆罪

2、在共同犯罪中起( C )作用的,是从犯。

A、一般 B、非主要

C、次要或者辅助 D、积极

2、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3、甲与乙不认真操作机器,使机器受到损坏,构成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甲乙二人的行

13

为( D )。

A、如果甲乙二人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造成的,则是共同犯罪

B、如果甲乙二人是由于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的,则是共同犯罪

C、是共同犯罪

D、不是共同犯罪

4、二手手机店老板甲提供摩托车,让乙和丙配合去飞车抢夺手机,然后将抢来的手机在其店内销售。乙、丙共抢得手机30多部,卖得赃款50万多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的行为构成销售赃物罪

B、乙、丙的行为构成销售赃物罪的帮助犯

C、三人仅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D、三人都构成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应数罪并罚

三、多选题

1、李、张二人共谋盗窃某商场仓库,某日深夜,二人到该仓库盗窃,张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放了一把火逃出(消防队员及时赶来,仓库避免了一场火灾)。之后,李、张二人逃离现场。分赃时,李将

14

放火之事告诉了张。本案中,李、张二人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有( AC )。

A、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B、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

C、李的放火行为属于超出二人共同盗窃故意的行为,应由李一人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D、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构成放火罪,张构成失火罪

2、医生甲在给病人开药时,一时疏忽开错药,护士乙在用药时不小心用量过大致病人死亡,则二者( AD )。

A、均构成医疗事故罪 B、构成共同犯罪

C、过失杀人罪 D、不构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人

判断题

1、任何共同犯罪都有主犯、从犯之分。 ( × )

2、王某被人强迫参加贩毒活动。由于收入很高,王某便积极参与,在贩毒集团中起了重要作用。王某从胁从犯转化为主犯,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 √ )

15

3、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 √ )

4、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教唆者不构成犯罪。 (×)

5、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 √ )

6、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A )。

A、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B、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C、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D、按照其实施的犯罪处罚

7、( B )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8、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 C )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9、某税务局长王某和其内弟李某一起驾越野车去给岳父祝寿,在路上被金某的轿车超

16

车时发生挤擦,王某见李某无动于衷,非常恼火,对李某说:“这人太不识相了,反正咱们是单位的车,撞他去,撞烂他的破车,教训教训他。”李某同意,加足马力,将金某的车撞到路旁的水沟里,致金某重伤。王某教唆李某驾车冲撞金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B )

A、滥用职权罪的共犯行为 B、故意伤害罪的共犯行为

C、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行为 D、故意杀人罪的共犯行为

10、朱某多次唆使不能辨别是非的精神病患者刘某盗窃别人财物,且数额巨大。朱某和刘某行为属于( C )。

A、共同犯罪

B、朱某为教唆犯,刘某不构成犯罪

C、朱某单独构成犯罪,刘某不构成犯罪

D、朱某和刘某均不构成犯罪

11、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 ABD )。

A、胁从犯 B、主犯 C、首犯 D、从犯

12、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CD )

17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刑罚的种类及累犯

1、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主刑的种类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没收财产。 ( × )

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 √ )

3、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 )

4、某甲因消防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8年刑满释放,2010年又因盗窃l万元被依法逮捕。公安机关提出起诉意见时,认定某甲系累犯。 ( × )

5、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 )

18

6、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构成累犯,但是( AC )除外。

A、过失犯罪 B、经济犯罪

C、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D、年满75周岁的人犯罪

7、甲长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2000年3月因小偷小摸被公安机关予以治安拘留15天的处罚。但甲屡教不改,成天琢磨着如何能不花力气挣大钱。2001年4月的某天,甲在公交车上盗窃他人手机一部,价值3000多元。同年6月,甲又与朋友合伙抢劫他人摩托车一辆。后甲被警察抓获。对甲的行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A、甲构成累犯 B、甲构成盗窃罪

C、甲构成抢劫罪 D、对甲应实行数罪并罚

自首

一、单选题目:

1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

A、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B、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甲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

19

C、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甲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

D、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2不能认定为自首的是( B )。

A、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B、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

C、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D、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对其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

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B )罪行的,以自首论。

A、巳掌握的本人其他 B、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

C、还未掌握的他人 D、已掌握的他人

二、多选题目

20

1、下列情形中,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有( ABCD )。

A、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投案的

B、并非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C、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

D、经查确实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

2、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是( BD )。

A、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对其全部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B、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已被公安机关掌握罪行的

C、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

D、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

3、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AC )

A、甲在抢劫时被当场抓获,在公安人员讯问时,其主动交代了其他3次盗窃行为,对甲盗窃的行为

21

B、甲因为与乙有仇,与儿子丙一起残忍地杀害了乙。甲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

投案自首,交代杀人是自己一人所为,与别人无关

C、甲在实施强奸行为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但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直到一审庭审期间才恢复原先的如实供述

D、甲在诈骗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后又逃跑,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数罪并罚的适用

1、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参加恐怖组织后又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 C )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从重处罚

B、从一重罪处罚

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D、以故意杀人、绑架或爆炸罪从重处罚

2、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大陆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关于魏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22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构成绑架罪

D、对魏某以上述三罪实行数罪并罚

追诉时效

一、判断题

1、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 )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

3、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 )

4、刑事犯罪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 )

二、单选题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其追诉期限为( A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23

2、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追诉期限内( B )。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

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

3、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时效延长 B、时效继续

C、时效中断 D、时效中止

4、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 A )计算。

A、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 B、犯罪开始之日起

C、犯罪结束之日起 D、被抓获之日起

5、关于追诉时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A、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10年

24

B、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20年

C、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20年

D、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6、关于追诉期限计算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B、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仍从犯前罪之日起计算

刑法分论部分

危害公共安全

1、系某单位司机,一日因受到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驶车辆驶入闹市区冲向人群,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李某的行为构成( B )。

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5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故意杀人罪

2、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A )

A、按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形处理

B、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转化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D、应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3、于一日酒后驾车闯红灯,将行人乙撞成重伤。甲下车发现乙神志清醒,但不能动弹,为逃避处罚,甲又上车倒车再次轧碾乙,导致乙大出血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C )。

A、交通肇事罪

B、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情节

C、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D、故意杀人罪

4、列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是( B )。

26

A、甲在道路上飙车,闯红灯时撞死两名行人

B、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C、丙在行车途中发现仇人丁,故意撞丁的车辆,致丁重伤

D、戊失恋后情绪失控,醉酒驾车在道路上故意冲撞

5、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可以构成危险驾驶罪

B、凡是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构成危险驾驶罪

C、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致人死亡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D、凡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一律处拘役,并处罚金

6、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 ABC )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定罪处罚。

A、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B、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27

C、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巳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D、超载20%以上驾驶的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单选题目

1张某与钱某签订一份供销合同,合同签订后,钱某将80万元货款汇出,张某收到货款后,交付了约20万元的货物,其余货物一直未能履行。经查,张某并无货源,无意履行合同,收到货款后,张某即将款项归还了以前所欠王某的货款,并与钱某断绝了联系。张某的行为构成( B )。

A、诈骗罪 B、合同诈骗罪

C、合同违约 D、民事欺诈

2、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应认定为( D )。

A、非法经营罪 B、诈骗罪

C、非法集资罪 D、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28

二、多选题目

1下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是( AB )。

A、合同诈骗罪 B、职务侵占罪

C、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挪用公款罪

2、下列( ABCD )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A、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B、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C、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D、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3、列行为中,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性的是( AD )。

A、甲未经王某同意用王某名义签订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定金30万元后卷款逃走

B、乙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

29

C、丙公司与某单位签订合同后因市场风险造成公司破产,致所签订的合同无法履行

D、丁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合同签订后,丁将对方货物变卖得款3万元之后逃之夭夭

4、反国家规定,有下列( ABCD )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经营罪。

A、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B、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C、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

D、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的

5、列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有( AB )。

A、甲未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经营香烟

B、乙未经国家盐业主管部门许可,经营食盐

C、丙对其所经营的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D、丁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30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一、判断题

1、辱罪和诽谤罪都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2、为索取合法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债务人王某20天,构成非法拘禁罪。( √ )

3、在以威胁的手段实施敲诈勒索时,威胁的内容既可以是以实施暴力相威胁,也可以是以揭发隐私相威胁,还可以是以毁坏财物相威胁。( √ )

故意杀人罪

一、单选题

1、张某和赵某是好朋友,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属于意外事件

2、甲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发现乙已经死在摇篮里。甲的行为构成( B )。

31

A、遗弃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杀人罪 D、不构成犯罪

3、甲与邻居乙长期不和,矛盾较深。甲总想找机会教训乙,使其服帖。一次吵架时,甲说:“今天给你放放血,让你认识认识我。”说着,便用水果刀向乙的大腿猛刺一刀。不料,刺断股动脉,血流不止,乙因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 )。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4、刘某欲杀死与其有矛盾的李某,用菜刀对其头部砍击数下,李某倒地后,刘某以为李某已死,便迅速逃离。李某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因医院医疗设备落后,李某经抢救无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 C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过失致人死亡罪

5、下列哪种情形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A )

A、刑警甲在审讯过程中,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B、乙在抢劫过程中因与被害人发生扭打,失手致被害人死亡

32

C、丙绑架人质后因勒索不得,将被害人杀死

D、丁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诽谤同学王某,王某想不开自杀

6、甲欲杀乙,用菜刀对乙的胸部砍击,乙倒地后甲误认为乙已经死亡,便迅速逃离现场。乙被送到医院后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因护士在输液时用错药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过失致人死亡罪

7、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B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烧毁了该建筑物,并且烧死2人

8、下列选项中,不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有( A )。

A、抢劫致人死亡的

B、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33

C、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D、虐待被监管人致其死亡的

9、下列情形中,不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的是(C)。

A、因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而致人伤残、死亡的

B、监管人员虐待被监管人,致被监管人伤残、死亡的

C、因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D、聚众斗殴的过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

10、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自己家,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并将张某殴打致重伤。韩某的行为应以( C )论处。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故意伤害罪 D、敲诈勒索罪

11、民警许某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梅某时,明知天寒地冻,故意不给其衣服穿,任由其被冻,如此审讯两日后,梅某如实交代问题,但脚被冻致重伤。许某构成( A )。

A、故意伤害罪 B、玩忽职守罪

C、刑讯逼供罪 D、徇私枉法罪

34

12、甲虐待其10岁的继女达两年之久。某日,甲又因琐事痛打继女,继女有所反抗,甲即拿起一铁条向继女眼睛刺去,当场将继女右眼扎瞎。甲的行为应定为( C )。

A、故意伤害罪 B、虐待罪

C、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 D、虐待致人重伤

13、魏某和卢某是恋人关系,魏某多次提出要和卢发生两性关系,卢某坚决不从,一日,魏某和卢某在酒吧喝酒,卢不胜酒力,醉得不省人事,魏某即将其带到家中,与卢某发生了性关系。事后,魏某主动提出要和卢某结婚,卢某信以为真,即不再追究,并且又多次自愿和魏某发生两性关系,并资助2万元给魏某做生意。半年后,魏某另寻新欢,卢某即到公安机关告发。魏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D )

A、强奸罪 B、强制猥亵妇女罪

C、诈骗罪 D、不构成犯罪

14、李某(男)深夜遇到一单身女子王某,遂起歹意将王某强奸,事后怕王某报案欲杀人灭口,正卡王某脖子时,因有人路过,李某逃离现场,经鉴定王某脖子处构成轻伤。李某的行为属于( D )

A、故意杀人罪(中止) B、强奸罪和故意伤害罪

C、强奸罪 D、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

15、王某假冒公安人员,以抓流氓为名,强迫妇女李某与其发生性关系。对王某应当

35

( D )。

A、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B、以强制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

C、以招摇撞骗罪和强制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

D、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16、黄某于深夜路见一女子,即上前对该女子强行蒙住头后实施奸淫。事后,黄某发现该女子是其妻子。黄某的行为( A )。

A、构成强奸罪 B、不以犯罪论处

C、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 D、构成虐待罪

17、某日,周某和赵某到一歌厅消遣,找来一名女子宋某陪唱歌,周某见宋某姿色不错,提出要陪“出台”(包夜发生性关系)。宋某则提出要先给钱方“出台”,周某不愿出钱,宋某即不同意“出台”,周、赵二人即强行将宋某挟持至歌厅一包房内,周某对宋女实施了奸淫,赵某正欲奸淫时,因宋某呼喊求救,惊动保安,二人方才罢休。周某和赵某应当如何处理?( D )

A、周某构成强奸罪, 赵某不构成犯罪

B、周某、赵某均不构成强奸罪

36

C、周某构成强奸罪,赵某属强奸未遂

D、周某、赵某均构成强奸罪的既遂

18、赵某下夜班遇到一单身女子朱某,遂起强奸歹意,赵某先用砖头将朱某打昏,后欲对朱女实施奸淫,因见朱某头部流血,心生悔意,遂逃离现场,赵某的行为属于( A )。

A、强奸罪中止 B、故意伤害罪

C、强奸罪未遂 D、强奸罪未遂和故意伤害罪

19、甲与乙系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矛盾较深。甲为报复乙,捏造乙受贿5000元的事实,并写成小字报到处散发、张贴,致使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甲的行为( C )。

A、构成诬告陷害罪 B、构成侮辱罪

C、构成诽谤罪 D、不构成犯罪

二、多选题

1、下列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有( AD )。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乙杀害

B、甲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37

C、甲使用暴力手段猥亵某女后,引起某女自杀

D、甲与某女相约自杀,甲欺骗该女先自杀后逃走

2、赵某一直对孙某有好感,但孙某生性孤傲,不愿理睬赵某。赵某心里一直很伤心。一天晚上,赵某看到孙某一个人走在路上,遂过去搭讪,但是孙某并不理会。赵某很生气,将孙某按倒在地实施了奸淫行为。事后,赵某十分后悔,而孙某又大喊要报警将其抓起来。赵某十分害怕,用手将孙某掐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 ABC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强奸罪

C、按照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D、以强奸罪从重处罚

3、下列情形中,使用暴力行为致人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的有( ABCD )。

A、非法拘禁 B、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

C、司法工作人员暴力取证 D、监管人员虐待被监管人

4、下列情形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的有( AB )。

A、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B、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C、强奸致人死亡的 D、抢劫致人死亡的

5、下列哪些情形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BCD )

38

A、武术教师甲带领学生训练,在做示范动作时,因用力过猛,动作失误,将一学生打死

B、狱警乙指使狱霸赵某殴打新入狱的犯人钱某,致钱某重伤

C、丙与丁互不服气,相约各带5人在操场上较量一下,打斗中双方各有两人受重伤

D、戊在电影院门口调戏妇女,被过路人王某斥责后,恼羞成怒,一拳将王某打得左眼失明,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侵犯财产罪

盗窃罪

一、单选题目

刘某伙同魏某将与自己有仇的张某杀死后,又当场取得张某随身携带的现金3000余元。随后两人又打电话给张某的妻子,声称张某已被绑架,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张某。张妻立即报警,刘、魏被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B )

A、以抢劫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C、以故意杀人罪和绑架罪并罚

39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二、多选题

1、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ABCD )。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000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000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首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000元的真首饰调换,并谎称带的钱不够,将假首饰退给售货员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50克海洛因拿走

2、下列哪些行为,如涉案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ABD )

A、邮政工作人员私拆邮件窃取财物的

B、窃取信用卡后使用的

C、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窃取本单位财物的

D、盗窃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的发票的

40

3、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这里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 ABCD )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A、出售 B、出租

C、自用 D、转让

4、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并具有( ABCD )情形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B、全部退赃、退赔的

C、主动投案的

D、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5、抢夺公私财物虽然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 BCD )情形的,可以视为犯罪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B、主动投案、全部退赃或者退赔的

41

C、被胁迫参加抢夺,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D、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6、某事业单位负责人甲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150余万元贷给另一公司,所得高利息归本单位所有。甲虽未牟取个人利益,但最终使本金无法收回。关于该行为的定性,下列哪几种是可以排除的?( ABCD )

A、挪用公款罪 B、挪用资金罪

C、违法发放贷款罪 D、高利转贷罪

职务侵占罪

1、某私营保险公司理赔人员甲指使他人故意虚报保险事故,由自己进行虚假理赔,骗

取保险金20余万元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D )

A、保险诈骗罪 B、挪用资金罪

C、诈骗罪 D、职务侵占罪

2、魏某与刘某是同一单位的业务员。某日,二人一同携款到外地进货,晚上住宿时,魏某偷偷让刘某喝下掺有安眠药的饮料,乘刘某昏睡之际,将二人共同保管的2万元货款拿走。魏某的行为构成( D )。

A、盗窃罪

B、抢夺罪

42

C、抢劫罪 D、职务侵占罪

抢劫罪

一、单选题

1、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应( C )。

A、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

B、以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以抢劫罪论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 一日,赵某为实施抢劫,趁王某独自一人在家之机将其杀死,从其家中拿走现金2万元,贵重物品若干。对赵某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 B )。

A、按故意杀人罪处理,取走钱财的行为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虑

B、按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处理

C、按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处罚

43

3、齐某因与胡某有矛盾,欲杀胡某。某夜,齐某趁胡某独自一人在家之机将其杀死,后又从其家中拿走现金2万元。对齐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C )

A、按故意杀人罪处理,取走钱财的行为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虑

B、按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

C、按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处罚

4、某晚,张某在路上发现一独行的女青年,便上前将其拦住,拖到无人处,将其打昏后强奸。逃离现场时,张某看见女青年虽然已醒来,但无能力反抗,便从其自行车的车篮内拿走300元钱。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 )

A、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

B、构成强奸罪和盗窃罪

C、构成强奸罪

D、盗窃数额未达到定罪标准,不构成盗窃罪,应以抢劫罪论处

5、某甲夜入民宅行窃,被主人发现,某甲便用木棍将主人打昏,携带赃物逃走后,唯恐主人醒后报案,又返回将主人杀死。某甲构成( D )。

44

A、抢劫罪

B、伤害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

C、故意杀人罪

D、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3、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追上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关于甲和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D )。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4、甲、乙二人共谋盗窃,双方约定由甲入室行窃,乙在墙外望风。甲在室内搜寻了半天,只在茶几上找到手表一块,刚要离开时,不慎将茶几上的一个玻璃花瓶碰翻在地。隔壁卧室熟睡的女主人被惊醒后,走出客厅大声喝问,并伸手抓住了甲的手腕。甲顿感害怕,遂腾出另一只手,抄起茶几上的一个烟灰缸向女主人头上砸去,当即致其死亡。之后,甲越墙而出,告诉乙打死了女主人,并偷到一块手表。后乙将此手表卖掉,得赃款4000元,甲、乙二人各分得2000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45

A、甲、乙二人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B、对甲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对乙应以盗窃罪、抢劫罪数罪并罚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第263条第1项规定的“入户抢劫”中的“入户”的有( D )。

A、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封闭的院落

B、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C、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

D、进入某公司的办公室进行抢劫

6、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C )。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46

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D、入户抢劫的

7、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 B )。

A、抢夺罪 B、抢劫罪

C、敲诈勒索罪 D、聚众哄抢罪

8、某夜,赵某蒙面外出抢劫,在一黑暗巷口内,见一女子骑车经过,遂上前持棍将该女子头部打伤致其昏迷(经鉴定为轻伤),后走到跟前欲将其提包和手机抢走,才发现被抢的是自己妻子,遂立即将其送到医院抢救。赵某的行为构成( A )。

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C、不构成犯罪D、犯罪未遂

9、下列表述中,符合抢劫罪特征的是( D )。

A、以威胁、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事后交付数额较大财物的

B、趁被害人昏迷之机,公然拿走数额较大财物的

C、以威胁方法当场索取财物,否则事后将对其暴力殴打

D、用药将被害人迷倒,拿走其财物

47

9、无业人员孙某的汽车被盗,怀疑是张某等人所为,即伙同他人将张某挟持到一旅社内,对张某进行审讯,张某被折磨、殴打十余小时(致轻伤)后交代了偷车的事实,孙某让张某写下了“供词”,并称如私了就再赔偿5万元,否则就把其送到公安机关处理,张某怕吃官司,遂把车还给孙某,并交给其5万元。孙某的行为应以什么罪论处?( C )

A、非法拘禁罪 和敲诈勒索罪

B、绑架罪C、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 D、故意伤害罪

10、2005年10月,甲利用电子邮件向某商场发送恐吓信,以引爆安装在商场内的炸弹威胁商场,要求商场给其账户上汇入人民币20万元。商场向警方报案后,停止营业,紧急疏散人群,停止营业达6小时。甲的行为应该认定为( A )。

A、敲诈勒索罪

B、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1、王某正在盗窃财物时,被李某发现,李某对王某说:“交出3000元钱,否则告发

你。”王某被迫交给李某3000元钱。李某的行为构成( C )。

A、抢劫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盗窃罪共犯

48

12、甲得知与其同宿一房间的乙携巨款,便请其喝下掺有安眠药的饮料,乘乙昏睡之际,拿走其包内现金15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C )。

A、盗窃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D、诈骗罪

13、下列行为构成抢劫罪的是( C )。

A、用要挟的方法,使被害人事后交付财务的行为

B、利用被害人自己熟睡的状态,将其财物拿走的行为

C、用麻醉的方法,使被害人丧失反抗能力,并当场抢走财物的行为

D、利用被害人自己醉酒的状态,将其财物拿走的行为

14、被告人张某、赵某二人均发现出差人员刘某的手提包内有大量赃款,遂蓄谋行抢,张某乘刘某不备从背后双手拦腰将刘某抱住,赵某乘机将刘某手中的提包抢走。张某、赵某构成何罪?( A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

15、甲在某仓库欲实施盗窃,发现值班员正在睡觉,便用绳子偷偷将其捆在床上,值

49

班员醒来大声叫喊。甲怕惊动更多人,收拾一些财物逃走。甲的行为构成( C )

A、盗窃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D、侵占罪

16、对以下行为的处罚,正确的有( D )。

A、某甲见一旅社内有卖淫嫖娼行为,心生气愤,遂冲进房间,冒充自己是警察,对二人进行处罚,后将罚款如数交到公安机关,应当以招摇撞骗罪处罚

B、某乙冒充联防队员抓赌,并将赌资私分,应当以招摇撞骗罪处罚

C、某丙冒充警察抓赌,因一参赌人员不愿缴纳罚款,丙即对其暴力殴打,应当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

D、某丁冒充联防队员抓嫖,嫖客不愿接受处罚,某丁即对其殴打,并强行搜取其身上200元钱,应当以抢劫罪处罚

17、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C )

A、使用假币罪

B、敲诈勒索罪

50

C、抢劫罪 D、强迫交易罪

二、多选题

1、下列情形中,应以抢劫罪论处的有( ABD )。

A、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

B、携带凶器抢夺

C、聚众哄抢公私财物,为抗拒抓捕而以暴力相威胁

D、聚众“打砸抢”毁坏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

3、以下关于“入户抢劫”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

B、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

C、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才属“入户抢劫”

D暴力相威胁的,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或户外,均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

51

4、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 ABD )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A、窝藏赃物 B、抗拒抓捕

C、继续犯罪 D、毁灭罪证

5、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BCD )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入户抢劫的

C、抢劫银行的 D、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抢夺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具有下列( ABCD )情形的,以抢夺罪从重处罚。

A、抢夺残疾人、老年人、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财物的

B、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款物的

C、一年内抢夺3次以上的

D、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抢夺的

抢夺

52

1、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件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把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说:“不像话,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拿钱就走。王某的行为构成( B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招摇撞骗罪

2、张某乘被害人刘某不备将其手中装有10万元现金的手提包抢走,刘某在追赶张某时不慎跌倒,正好砸在地面一突出的立柱上,刘某因而死亡。则张某的行为成立( A )。

A、抢夺罪 B、抢劫罪

C、抢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抢夺罪和故意杀人罪

3、甲某晚上在街上看到一老人手上提一只包(包内有现金1000元),独自行走,甲就冲上前去,一把夺过老人的包就跑,因夺包时用力过猛,将老人带倒在地,老人摔成重伤。对甲应如何定罪( C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抢夺罪,但从重处罚 D、过失致人重伤罪

诈骗罪

1、甲伪造古代货币若干,并用伪造的古代货币从他人手中购买摩托车一辆(价值6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B )。

53

A、持有、使用假币罪

B、诈骗罪

C、伪造货币罪和诈骗罪

D、伪造货币罪和持有、使用假币罪

2、甲与其妻乙合谋骗钱,甲将乙多次“卖”给他人为妻,得款8000余元后,二人便逃之天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乙均构成诈骗罪

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卖淫罪

C、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重婚罪

D、甲构成诈骗罪,乙构成卖淫罪

3、甲从乙处购买海洛因50克,后发现是面粉,甲遂又掺入面粉50克,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 A )。

A、诈骗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制造毒品罪 D、贩卖毒品罪

54

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判断题

1、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以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 × )

2、甲是一无业游民,为寻求精神刺激,多次带着他的一帮朋友在街道上追逐妇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甲的行为构成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 )

3、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妨害公务罪处罚。( √ )

4、冒充高干子弟进行诈骗,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不以招摇撞骗罪论处。( √ )

二、单选题

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的是( B )。

A、甲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处伪劣商品的行为

B、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

C、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市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

D、在发生的重大洪灾中,丁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防疫职责的行为

55

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并导致代表无法履行代表职务,依照( C )的规定处罚。

A、破坏选举罪

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C、妨害公务罪

D、妨害公务和破坏选举罪数罪并罚

3、甲购得警服一套,并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冒充交警处罚车辆超载行为,共收取罚款2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A )。

A、招摇撞骗罪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三、多选题

1、有下列( ABC )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应以寻衅滋事罪论处。

A、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B、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56

C、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D、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的

2、招摇撞骗罪,是指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AB)。

A、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他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

C、冒充高干子弟

D、冒充党员、团员、烈士子弟

四、简答题(共4题)

故意犯罪的概念

(一)简述故意犯罪的概念。

答案: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的概念

57

(二)简述过失犯罪的概念。

答案: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主刑的种类

(三)我国刑罚主刑有哪些种类?

答案:(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

盗窃罪

(四)我国刑法264条规定构成盗窃罪的情形有哪些?

答案:(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2)多次盗窃;(3)入户盗窃;(4)携带凶器盗窃;(5)扒窃。

五、案例分析题(4题)

赌博罪、绑架罪

(一)简要案情:

何某长期未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为过上有钱的日子,自2007年10月至

58

2009年3月,多次参与赌博,以赌博为业。近2年间,就获利达20多万元。由于其赌友纪某欠其赌债2万余元,2009年5月的一天,何某将纪某刚放学的8岁孩子骗至车上强行带走,送到邻县一亲戚姚某家。然后,何某请姚某代其写给纪某一封措词严厉的信,威胁纪某必须在三天内送还4万元,否则,将其儿子卖掉抵债。纪某向公安机关告发,小孩获救。

(1)何某的赌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

(2)何某绑架纪某小孩的行为如何定性?

(3)本案中姚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处理?

答案:

(1)何某赌博行为构成赌博罪。

(2)何某绑架纪某小孩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3)姚某也构成绑架罪。 属于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嫌疑人刘某,男,1995年3月10日出生。2011年2月20日17时许,刘某趁本村曹某下地干活之机到曹某家盗窃2000元钱。2011年3月13日20时许,刘某趁曹某不在家,再次窜至曹某家盗窃1000元钱,被正好回家的曹某发现。刘某乘曹某不备,用门后铁棍砸曹某头部,曹当即昏倒在地上,刘某乘机逃窜。刘某回家后,害怕曹某不死

59

告发自己,再次返回曹某家,见曹某趴在地上哼哼,即产生杀人灭口之念,便用铁棍砸曹某头部,见曹某不动,认为曹某已死,遂逃回家中。后来,曹某被人发现获救。

问:

(1)刘某涉嫌何种犯罪?(1)刘某涉嫌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

(2)对刘某的行为及相关事实进行简要分析?

(2)刘某2011年2月20日17时许盗窃曹某2000元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刘某案发时未满16周岁。2011年3月13日20时许,刘某在盗窃钱财过程中采取暴力手段将曹某砸伤,构成抢劫罪。此后,刘某再次返回曹某家,为灭口又杀人,用铁棍砸曹某头部,应定为故意杀人罪(未遂)。

(3)对刘某定罪量刑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答案:因刘某实施犯罪行为时未满18周岁,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因故意杀人未遂,可以轻或者减轻处罚。

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事责任年龄、共同犯罪

(三)马某(15岁)发现一个建筑工地里堆放着许多电缆,便打起了偷电缆卖钱的主意。马某将此想法与同学李某(17岁)商量,二人一拍即合。为保证偷得电缆后顺利脱手,二人在行动之前专门去了一个五金商店打听是否收购电缆,声称价值有上万元。五金店老板许某一看二人神情,便已心领神会,只装作不知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双方谈妥了收购价格。因见马某和李某年少,许某在二人离开时特意叮嘱,晚上12点之后才能送货过来。

60

马某和李某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行动,因恐人少行动太慢,马某又叫上了表弟夏某(15岁)帮忙望风。三人偷得电缆(价值10000元)后,在送往五金店的途中被巡逻警察发现。警察跟踪至五金店外,趁双方交易时即行抓捕。在抓捕过程中,马某和夏某用铁棍将其中一名警察打成重伤。

问题:

(1)马某、李某和夏某三人的盗窃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不构成共同犯罪。夏某、马某实施盗窃行为时,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也就不构成共同犯罪。

(2)马某和夏某二人将警察打成重伤的行为涉嫌何罪?为什么?

答:和夏某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处罚。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因为马某和夏某未满16周岁,其盗窃行为不能转化为抢劫,只能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充分。

(3)许某收购电缆的行为涉嫌何罪?为什么?

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因为许某明知李某、马某的电缆是犯罪所得,而且数额较大,仍然准备收购。

强奸罪、累犯、刑事责任年龄、自首

(四)甲(女,1990年7月20日生)因其同居男友乙已另有新欢丙而生恨意。2010年6月7日,甲得知当晚丙一人独居于郊外的出租屋,遂叫来好友丁(男,1992年12月

61

13日生),要其晚上去强奸丙,并给了500元“报酬”给丁。晚9点,甲领着丁来到丙住处附近,指认了出租屋,并给了丁一把钥匙。晚10点左右,丁找到出租屋,因房门未锁而顺利进入房间,正欲强奸时,遭到被害人极力反抗。黑暗中,丁用力反复将被害人头部向墙体撞去,见被害人不再反抗,准备强奸时发现被害人已没有了气息,遂匆忙逃走。回家后,丁越想越怕,便告知父母,其父母拉着丁到公安机关去交待了罪行。案发后查明:①甲于2009年1月4日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元;②被害女子并非丙,而是丙的另一同室女友戊,丙当晚因加班未归;③戊因丁的暴力而死亡。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丁的犯罪行为构成何罪?构成一罪还是数罪?

答:(1)甲、丁的行为构成了强奸罪一罪,不构成数罪。丁接受教唆并实施强奸行为,两人的行为成立强奸罪的共犯。丁在实施强奸中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不需要单独定罪,属于刑法规定的强奸罪结果加重犯。

(2)甲、丁原想强奸丙,实际上加害了丙的同室女友戊,对甲、丁的定罪量刑有无影响?

答:事实对甲、丁的定罪量刑没有影响。因为这属于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认识错误。

(3)甲是否构成累犯?

答:甲不构成累犯。因为甲已经过了盗窃罪的缓刑考验期,根据刑法规定,此情形是

62

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是刑罚执行完毕,不符合累犯的成立条件。

(4)指出丁具备的法定量刑情节及其处罚原则。

答案:丁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丁犯罪以后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