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8课 辛亥革命

1.列举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复述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复述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三民主义,说明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3.复述武昌起义的过程,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及过程,归纳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4.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①时间: 1894 年;②地点: 檀香山 ;③领导人: 孙中山 ;④口号: “振兴中华” 。 (2)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总理 纲领 性质

(3)三民主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①提出: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 ②内容: “民族” 、 “民权” 、 “民生” 三大主义。 ③地位:是孙中山领导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

(1) 1911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 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2)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 孙中山 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元旦,在 南京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采用民国纪元,改用公历。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王朝 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民主共和国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使 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3)结局: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 袁世凯 窃取。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如何?

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与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和实质上的区别。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③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是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主义是民权主义的前提,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可能实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探究问题二】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这种观点。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因为:①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赶跑了皇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说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因为:①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政权,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探究问题三】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

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和妥协。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不同点: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一定成果。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