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艺术表达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反映与建构

艺术表达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反映与建构

来源:尚车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6期 齐鲁学刊 No.6 总第195期 QILU JOURNAL General No.195 艺术表达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反映与建构 陈晓洁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艺术表达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在此过程中,艺术表达主体与艺术表达客体之间构成一种对象性关 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既是一种认识关系,也是一种价值关系,更是建立在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基础上的审美关系。 这种审美关系是反映与建构的辨证统一,审美反映侧重于阐释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奠定了艺术表达的研究基 石;审美建构侧重于分析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也就是实践一精神的交互运动,分析艺术表达与认识活动、价值评 价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表达;对象化;审美反映;审美建构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OO0)O0—0093—05 艺术表达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媒介符号审美 的基本命题就是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客 地反映体验和情感的活动。当艺术只是在体验和构 观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艺术是现实 思的过程中时,我们无法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只 生活的能动反映。因此,没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 有当艺术家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表达方式 就没有艺术存在的可能,当然也就谈不上艺术表达, 和手段把它反映出来,我们才有可能感受它的艺术魅 艺术表达的唯一来源只能是社会生活。然而艺术表 力,否则,再好的艺术构思也是虚妄。艺术表达首先 达过程中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并不和一般的认识相 是人的表达,是具有高等智慧和情感的人具有的活 同,艺术表达的主体在反映艺术表达的客体时,不是 动,所以艺术表达的主体肯定是人;那么,艺术表达的 采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反映方法,用概念和范畴的方 对象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人用来表达艺术的材料是 式进行的,而是“以主体的情感心理为中介,通过理 什么呢?只能是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 解、想象、情感、意志诸构成主体心理结构因素的具体 来源。现实生活既包括客观物质世界,也包括作为艺 存在形式得以实现的”[1](P99)。 术表达主体的人,人在把物质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 审美建构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分析艺术表达的 也在把自身纳入艺术反映的对象中,成为艺术表达的 具体方式,以区别艺术表达和科学表达。艺术表达的 客体,所以艺术表达主体具有品格的双重性。在艺术 全部过程的最终落脚点是艺术品的建构,艺术品也是 表达的过程中,艺术表达主体与艺术表达客体之间构 整个艺术活动的支撑点和中介,所以如何把艺术表达 成一种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既是一种认识关 主体对艺术表达客体的审美认识和价值判断表现出 系,也是一种价值关系,更是建立在认识关系和价值 来,如何表达美感,就是审美建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系基础上的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具体体现在 一、艺术表达的审美反映——情感对象化 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就是审美反映与审美建构的辩证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反映现实生活的 统一。 并不仅仅是艺术,科学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 审美反映侧重于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艺术表达主 科学反映是建立在追求“真”的基础上的反映。运用 体与艺术表达客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概念和范畴来研究现实世界的本质规律,满足人类探 收稿日期:2006—02—11 作者简介:陈晓洁(1970一),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 9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索世界奥秘的智慧本能。艺术表达则是基于对“美”的,而且是强调抒发个体的情感。其他如哲学、科学、 的追求,艺术表达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宗教、道德等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也许有人会问,生 像科学研究那样的纯粹的认识关系,也不同于实践中活中我们不用艺术也可以抒情,比如对自己的好友讲 追求“善”的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而是建立在认述一下自己的心事,那这算不算艺术呢?这种讲述不 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之上的审美关系。 是艺术,因为这种抒情无法脱离讲述者而存在,没有 艺术反映与科学反映的区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象化,只是一种情绪,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存在方式, 反映方法的不同。如果说科学运用概念和范畴的方很难进行传达。如果你把自己的感情体验用绘画、文 法反映现实,而艺术是用形象的方法反映现实,这种学、音乐等反映出来,那它就成为了独立的艺术形式 说法实际上还是把艺术归结为人与自然的认识关系, 了,就可以被别人所欣赏,并且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传 没有揭示出艺术的独特本质。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达的目的。这种生活中自然的情感抒发和现在的一 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审美反映,是审美主体用情感的些行为艺术是有根本区别的,行为艺术旨在颠覆传统 方式把握审美客体,在主体客体化的同时,客体也通的艺术形式,通过某种行为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或艺 过主体化实现人的情感对象化的过程。艺术表达的术理念,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这种行为本身,通过这 过程,就是主客体之间进行对应交换的过程,在这种种行为的实施过程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并且通过这 交换中,双方形成双向同构的关系,共同构成艺术的种行为产生的效果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索。 美感。 艺术表达的审美反映体现在人的情感对象化的 艺术是人类独有的,动物是不会创造和欣赏艺术过程中。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人是一种有 的。一只鸟儿在枝头呜叫,只是因为它生下来就是如情感的、并且能够表达情感的高等动物。人如何证明 此,它不会因为周围的花儿都凋谢了,而改变自己的自己是人呢?如何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万物灵长的 声音;然而在一个艺术家看来,这只鸟是在歌唱,他会称呼呢?就是通过人的情感体验。只有人能够在生 把它的呜叫想象成或忧伤或欢快的歌声,因为他把自理体验之外,还具有用情感来体验世界的能力。情感 己内心的某些东西投射到那只鸟儿身上了。因此艺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爱还是恨,都是人在他人身上 术表达的内容就只能是人才拥有的东西,而且还是人获得自我确认的方式,通过把自己的情感对象化,投 人都拥有的,并且可以借助外在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射到对应物上,来获得自我存在的证明。情感是因人 达的东西。那么,这种人皆有之且人皆共享的东西是而异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是主观的、 什么呢?就是情感。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心理能力。独特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情感。而且情感是 动物也有情感,但是动物的情感是简单的类似条件反射的低级情感,而且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动物的情感是抽象的,每一种情感都是心理的微妙变化过程,是看 不见、摸不着的意识流动。那么,怎么才能让它能“看 无法传达的,动物自己是不会借助其他方式表达自己见”、能“摸到”呢?这就需要寻找一个对应物,也就 的情感的。虽然有些艺术作品从动物的角度来抒发是对情感进行加工改造,通过对象化把情感表现出 感情,比如一些动物题材的绘画、雕塑,还有影视艺术来。我们选择用来表述情感的客观对应物也就失去 中的动画片等,但那是人创造出来的,是在想象的基了自然的中立立场,具有了主体才具有的情感倾向, 础上把动物人格化之后传达出来的,归根到底表达的这个过程实现了审美客体的主体化。 还是人的感情。 同时,艺术表达的情感对象化还体现在审美主体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不仅有生存满足的需的客体化中。客体进入审美主体的感知范围后,它的 要,还有情感满足的需要,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内在性质和结构形态也会对主体产生影响,使主体的 而是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在现实世界的刺激下产生情感发生变异。正因为如此,当诗人面对无边落木萧 的。人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萧下的秋天时,会觉得无限伤感;面对大江东去的壮 从而让没有这种体验的人也可以在想象中体会到某丽景色时,又会激发起万丈豪情。主体通过吸收接纳 种情感体验,在这个传达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获得客体传达的信息中的符合自我需要的部分,在顺应客 沟通交流,并且更重要的是获得相互的确证,证明白体的过程中改变了自身的情感诉求,实现了审美主体 己作为“人”的存在。那么,这种传达的媒介是什么的客体化。 呢?就是艺术,而且只能是艺术。 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主体对于客体和客体对于 只有艺术具有感情载体的性质,它是形象可感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 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主体化相互交错,同时进行。最初的动力既来源于主体,也来源于客体,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其实很难以分清是主体被客体所刺激,还是客体被主体所投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实质性的存在,而是一种关 中实现情感的对象化。情感的对象化是一个心理过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这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实践关 系要从自身的价值需要出发,从满足自身主体需求出发 对客体进行价值判断。 艺术既然是人的特殊实践活动,在具备实践的基 特殊内涵就是艺术是基于审美范畴的实践活动。它 系性的存在,互为佐证,互相依存,在时刻交互的过程本属性之外,必然还具有自身特殊的实践内涵,这种 程,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里的“情景交融”就是这个道并不像一般实践活动那样与现实发生直接物质交换 理。当你看到一个景物,产生了某种情感,或者你的关系,它是进行无功利性的情感的审美互换。就像对 某种情感在某个景物上获得共鸣,你的情感也就对象待珠宝一样,艺术家看到它的美,而珠宝商则看到它 化了,它们相互促进生发,共同创造“意境”。 的市场价值。艺术表达既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 艺术的表达可以理解为情感的表现和传达[2]精神过程。艺术表达的主体对表达对象的把握首先 (P65)。表现是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把抽象的情基于对客体的认识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艺术 感和理念形象化,使之“现”出形来;传达是把不一样表达主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通过把对客体的 的变成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不“真”的认识和“善”的评价统一到“美”的表达中,这 会完全相同的,用一种媒介作为载体和桥梁,把这种时承担着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的人,才能成为审美主 体验和情感从一个主体传导到另外一个主体,就产生体。审美主体对客体的表达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了共鸣,于是变成了相类似的情感。艺术表达就这样并不单纯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映,也不是出于生理 把情感由抽象变成具象,进而把一种情感通过中介到本能的情绪宣泄,而是审美主体在理智与情感共同搭 达另一个接受主体,使之具有相同的情感体验。情感建的平台上所建构起的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反映。 在本质上说是人通过对象体验自我的心理过程。人 艺术表达审美建构的本质特征体现为艺术表达 都有和别人交流的愿望,因为别人是自己的影子和坐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的双向统一。一般来说,人的活动 标,通过别人才能确证自己的存在。而且人不仅愿意都是交织着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当人与外界的关系 向别人倾诉情感,也愿意接受别人的情感,因为这样侧重于认识关系时,就偏向于被动性;而当人与外界 可以证明自己是被需要的,被重视的。所以情感的传的关系偏向于价值关系时,就偏向于主动性。主动性 达是双向的,每个人都是既向别人输出情感,也接受与被动性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与现实的对象性关 别人的情感出入,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扮演了重要的系,主动性的判断以被动性的认识为前提,被动性的 角色。 认识以主动性的判断为目的。 人的情感是主观的,所以它的产生不是谁能控制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表达时,必须要遵循人的理智 的,它的传达也不是机械的、按照某种程序进行的。与客观世界的规律之间的认识关系,但是这种遵循不 所以要想表达这种捉摸不定的主观感受,就需要借助是机械的,而是贯穿着主动性的被动性,在遵循客观 一定的艺术形式来完成艺术表达的审美建构,把美和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人认识客 审美结合在一起。 观规律的过程也不是直接的简单的,往往是复杂的。 二、艺术表达的审美建构——美感对象化 首先客观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艺术表达的过程,还是主客体之间审美建构的过程移,但是只有进入人的认识视野的客观规律才有被揭 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就是艺术用以把握世界的方式,考察示的可能,如果人没有主观的能动愿望,也就不会有 这种方式的本质内涵需要从实践的角度来进行。艺术客观规律的发现;其次,客观规律的揭示不是一帆风 表达不仅是人类特殊的认识活动,还是人类特殊的实践顺的,往往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经 活动。艺术活动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实践过在谬误与真理之间的多次反复,才有可能透过表面 的本质内涵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实践是人生存的方现象看到本质属性,人的能动性也起着一定作用。所 式,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改造自然,发挥主观能动以,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被动性也包含着主动性。 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必须要以遵循客体的客 艺术表达不仅是认识关系的反映,同时还是主体 观规律为基本前提,所以人首先要认识自然,把握其本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也就是客体在主体的主 质规律,才能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实践也是证明人之为观世界里的价值属性。通过艺术表达,艺术家与外界 “人”的根本途径,人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能动干预,才能事物建立起否定或者肯定的关系,具体建立何种关 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是人类情感 系,取决于外部世界是否符合他的需要,是否符合他 悄发芽了。所以艺术本身就是美的载体,的功利目的。价值关系的实现同样是贯穿着被动性 的审美的对象化。 如果认为把情感表达出来那就是艺术,简直是对 的主动性,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价值反映离不开主体 对客体的评价,这种评价建立在客体是否满足主体需 艺术的误解和亵渎。艺术如果这么简单,那人人都可 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价值反映不仅不排除主观性, 以成为艺术家了。艺术表达的情感需要经过审美的 而且要求客观尽可能地满足主观;但是这种客观对主 透视,折射出来的光彩才会熠熠生辉。也就是说,情 观的满足却不是毫无原则的,而是存在于客观现实 感的表达要具有美的特征,符合架构在“真”和“善” 中,主体的任何要求都是以现实物质的人的需要为出 的基础上的“美”的要求。只有符合人的审美需求的 发点的,主体的任何愿望都有其现实基础,所以主体 情感表达才是艺术表达,否则只能是粗糙的宣泄。所 必须要受制于客观世界,具有被动性。因此,艺术表 以艺术表达不仅是情感的对象化的过程,还是美感的 达的价值关系是偏重于主动性的被动性关系。 在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基础上,艺术表达过程 对象化的过程。 艺术表达的美感对象化最明显地体现在对形式 中的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也就得到了充足的养分。 美的追求。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形式,绘画有涂抹了颜 审美关系不等于认识关系或者价值关系,不能对艺术 料的纸或者布,雕塑有木头或者石头、泥巴等材料,音 做如此草率的定义。但是审美关系又离不开认识关 乐要用一定的乐器或者发音器官发出音响,建筑要用 系和价值关系。美不等于真,但是真是美的坚实基 砖瓦石木,舞蹈要有人体和服饰,至于后来的影视、多 础,脱离认识因素,必然导致对审美关系的唯心主义 媒体等艺术形式更是调动了多种形式为自己服务。 的解释;美也是一种价值关系的体现,世上没有绝对 艺术的形式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我们通常最 无功利的美,脱离了人的需要,美何处存身呢?艺术 容易感受到的是艺术的外形式,也就是各种艺术语 表达过程中的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在艺术表达审美 言。艺术语言是比喻的说法,就是指艺术作品中能起 对象上得到统一和体现,审美对象既是主体的认识对 到类似语言作用的那些东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 象,又是主体的价值对象,并且最终在二者的辩正统 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语言由不同的物质媒 中上升为审美对象。 介材料构成。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 一美是客观存在的,而审美却是主观能力的体现, 和书面语言;绘画语言是色彩、线条;雕塑语言是木、 美感是人才具有的感觉,通过美与审美的结合,精神 石、金属、泥、面等材料以及体积、面积;音乐语言是各 与实践的统一,为艺术表达铺设出通畅的渠道。人类 种不同音质、音高、音长的音响;舞蹈语言是人体的动 一直在不懈地追求美,人不仅有生理满足的需求,还 作;书法语言是字体和墨迹;戏剧和影视艺术是综合 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意识形态上的满足,而这 型的艺术,也有自己的语言,戏剧的语言主要是演员 才是人的价值的真正体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 的表演;影视的语言是画面、蒙太奇,等等。但是在进 力。意识形态上的满足有各种不同的途径,比如对科 行艺术表达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些艺术语言堆放到 学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对伦理道德的追求等等,其 起就成为艺术品了,就好像谁都会说话,可是并不 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就是对美的追求。主体把自己对 是谁都能成为作家。在艺术用形式传达情感的过程 美的理解投射到客体上,于是客体就具有了美感;客 中,起到更为关键作用的是它的内形式,就是艺术作 体在进入人的审美视野之后,激发起审美主体的审美 品的结构,也就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 感受,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美的属性。对美的追求是人 关系,只有和谐的内在关系才是美的,符合美感要求 的天性,即使是在文明诞生之初的原始社会,我们仍 的。结构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统一的,即把作品中各 然可以在一些生产工具和装饰品上看到祖先对美的 个因素组合成一个和谐统一又变化多端的整体。音 追求,虽原始粗糙,却淳朴可爱。那么这种对美的追 乐是由旋律和节奏统一起来的,并不是把一堆音符随 求如何来体现和满足呢?这就是艺术所肩负的责任, 意放到一起就叫音乐,所以建筑工地上的声音只能叫 很难讲清楚艺术究竟是从哪一刻诞生的,艺术的产生 噪音,而不是音乐。书法讲究结体和布局,不是随意 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当某 在宣纸上泼墨就叫书法,所以张旭的狂草是艺术,一 一位祖先在磨制工具时,试着把它弄得更好看一些, 般人的涂鸦就不是。 就在他动这一念头的时刻,这件工具也就具有了使用 艺术离不开形式,但是并不是有形式的就是艺 价值之外的其他东西,艺术就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悄 术。科学实验也有形式,但却不是艺术。原因就是艺 9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术是传达情感体验的,而且是用美的形式传达出来 达是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呢?艺术就失去了表达的 的。有感情的美的形式才是艺术。是否是人的主观 躯壳和方式,当然更无法对接受者发挥影响,实现它 情感的审美对象化,决定了这种形式是否是艺术。 的价值,审美反映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艺术表达的整 三、艺术表达是审美反映与审美建构的辩证统一 个过程来看,反映的同时就是在建构,而建构的过程 审美反映侧重于阐释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奠 也是反映的过程,它们是艺术表达的两个密不可分的 定了艺术表达的研究基石;审美建构侧重于分析艺术 方面,艺术表达的过程就体现为“反映一建构”的互 把握世界的方式,也就是实践一精神的交互运动,分 动过程。由此可见,艺术表达决不是纯粹的个体行 析艺术表达与认识活动、价值评价活动的关系。当我 为,不是自我主观情绪的无节制宣泄,如果忽视艺术 们把艺术表达作为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来考察时,会 表达的现实基础和意识形态性质,那就会使艺术走向 发现只有把审美反映与审美建构辩证统一起来,才能 极端个体化,最终把艺术逼进死胡同,成为毫无意义 对具体的艺术表达过程做出全面、中肯地分析。 的肆意呻吟。艺术表达应该是得到社会肯定的、得到 艺术表达的唯一对象和源泉只能是现实生活,艺 接受者理解的创造性活动。同时,艺术表达也不是纯 术表达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是审美反映方式,以主体 粹的审美表达,还要在审美与价值体现之间进行平 自身的情感体验为中介,运用想象、联想等心理结构 衡,考虑艺术表达的社会意义和影响,用负有社会责 实现这种反映。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客观规律的概 任感的理性引导个性化的审美形式,自觉地或者不自 念和范畴的揭示,也有基于主观体验的情感发泄,而 觉地肩负起培育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任务。 且更侧重于后者,艺术表达更关心的是情感体验,并 审美反映和审美建构处在交互运动的过程中,在 非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自然属性,这种情感体验是 进行审美反映的时候,也就是艺术表达主客体之间反 理智引导下的情感判断[1](P99)。既然是情感判断, 复建构的过程;而进行审美建构的时候,需要继续补 也就不能等同于纯粹的价值判断,艺术表达不是纯理 充来自现实生活的反映素材,实际上这两个过程是很 性表达,并不肩负科学探索和道德评判的任务,它的 难截然分开的。这就决定了艺术表达既不是对外界 主观倾向和价值内容是包裹在感性审美形式中,用非 事物的机械再现,也不是纯粹主观体验的宣泄。而是 理性的情感方式传达出来的,像包裹在柔软果肉中的 通过不断的进行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主客体之 坚硬的果核。这正是艺术所具有的功利性与非功利 间逐渐达成审美对象化关系,在对象化的过程中,人 性矛盾统一特征的体现。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 的创造性、人的价值得到了实现。 和那种认为艺术表达就是认识表达和价值判断,并最 终消灭艺术之美的论点划清界限,同时也能够和那种 参考文献: 认为艺术表达只服务于主观感受,把审美表达和一般 [1]马龙潜.主客体结构论文艺学的观念与体系构架[M].广西 意识形态的表达对立起来的观点决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2]易中天,等.人的确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就审美反映和审美建构的关系而言,审美反映是 审美建构的基础,没有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也就 责任编辑:张玉璞 不会有艺术作品的建构;而审美反映最终落脚到艺术 表达的审美建构上,没有作品,我们如何知道艺术表 The Ref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Relatio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hen Xiao-jie (School of厶‘删l , ’,l口,l University,Ji’nan 250022。 ) Abstract:Artistic expression runs throngh the whole artistic activity.While art is expressed,ht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become a kind fo objective relations,which is not only a kind fo acquaintanceship,but also a kind of value erlation.and e. ven more is the aesthetic relation building on the basis of acquaintanceship and value relation.The aesthetic relation.in the course of artistic expression,is the dialectic unification of the reflce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hte aesthetics. Key words:artistic expression;target characteristics;reflcetion of aesthetics;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