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班10501158刘振宇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聋哑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聋哑人通过什么进行交流•聋哑人的思维
明确聋哑人的定义
耳聋者由于听力的缺失,听话能力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失去了对自己发音的监控能力,说话能力受到了影响,造成掌握语言的障碍,成为所谓的聋哑人。
聋哑人的交流工具——手语
*手语是由于聋哑人焦急需要而产生的,他已经作为聋哑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授予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
•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
手指语跟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势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评出词语;
*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做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没有语言就不能进行思维吗
•语言和思维
语言,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
•聋哑人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1、形象思维阶段
•是在没有语言的条件下去解决思维问题。聋哑人在掌握比较丰富的手语之前,其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包括视觉印象,还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味觉、心情、病痛感觉等的印象,以及建立在这些印象基础之上的对过去或未来的想象。
•2、手语思维阶段
当聋哑人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手语后,其思维工具开始向手语转变。聋人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手语思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度发展的。两种思维可同时存在。这一时期,形象思维和手语思维是交错进行的。思维活动的内容已经能通过手语、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出来。
•3、文字思维阶段
年纪小的聋哑儿或者文化层次较低的聋哑人,他们的思维是建立在手势语言基础之上的。而随着聋哑儿的成长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思维开始建立在抽象的文字语言上。
聋哑人与健全人的思维比较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手语思维→ 手语思维+文字思维→ 以文字思维为主
并非必须以语音语言为载体
健全人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即语言为思维的工具
需要强调的一点: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聋哑人是否能形成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活动。
谢谢观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