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一个人们日渐熟悉的词.她已从古时期王公贵族的专享品变身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使得钢琴之声——这种动人心弦的音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中遍布的更广。
三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发明了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这就是钢琴的前身,她是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来发出声音的。钢琴的出现,为音乐家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通过键盘式乐器的演奏,充分表现出他们所流露的情感。而他们对音乐的不断渴求,也奠定了钢琴发展的道路。
钢琴音乐的发展与钢琴乐器的发展演变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是以当时的乐器为基础而产生的。
十七世纪处,一种艺术风格在欧洲悄然流行开,此后,人们便进入了巴洛克时期。巴洛克艺术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庄严,明净,均衡,和谐的风格,它华美,灿烂,充满动感,蕴含着起伏的动势。这些不仅仅表现在绘画,雕塑,建筑上,同时也表现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
小型音乐会与公众音乐会就是在这时候兴起的,大家对音乐的渴求又进了一步.古钢琴的表现力在当时器乐中十分突出,它有了独立的发展,.它不仅仅只存在于教会中了,钢琴的宗教色彩渐渐变淡了.巴洛克时期的钢琴演奏可以说是演奏者的即兴表演.他们除了在弹奏钢琴以外,还担任着作曲家的角色。这种追求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新的音乐感染力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性”取代“神性”,遵从科学,尊重理性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为巴洛克钢琴艺术的发展创造了非常自由的条件,使得钢琴音乐主题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巴赫——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很好的表现了巴洛克时期
钢琴音乐的特点。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德国市民的生活,透露这一股不向悲俗生活屈服的力量。当时有部分人不认同他作品中所表现的戏剧效果以及他们以为那些太世俗气。可是他的作品的确真实表现了德国市民阶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宗教作品的本质与其表面大相径庭,其内容是背离宗教的。
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思想和政治上又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反对神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反对君权的口号,提倡回归自然,崇尚人的理性思考,西方音乐开始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也从巴洛克那浑然一体的复调结构中解脱出来,以顺应当时整个社会所提倡的“回归自然”的思潮。这种音乐新风格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演奏乐器的改变。或者更恰当的说法是演奏乐器的“进化”。改良后的钢琴取代了古钢琴,成为古典时期的主要键盘乐器。它可以演奏出绵延起伏的旋律,它可以奏出美妙,响亮的和弦,它的曲调更具有歌唱性,它的种种优点使它被当时的音乐家广泛接受。
海顿,古典主义时期是他整个音乐创作的转折点。他的早期音乐风格带有洛可可艺术的痕迹。古典主义开始的时候,他的钢琴奏鸣曲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渐丰富。在他的晚期奏鸣曲中,抒情性成了他所要着重表现的。莫扎特,音乐神童是我们对他的第一认识,他在五六岁的时候就显示出在钢琴演奏以及创作上的非凡才能。那些平面的音符在他的手中就极具动感,他的演奏,他的作品,一切的一切,都恰到好处,有如童话故事般的美好。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仅结构形式均衡统一,和声部分的应用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奏鸣曲,与他联系更深的,是与他终身为伴的钢琴协奏曲。他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还有对比。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使得表现出来的乐曲更加生动细腻。以上就是被世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的三位古典乐派代表人中的两个。最后一位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贝多芬。他一生坎坷,在青年时期,听力就有所下降。这对一个音乐人来说,是个沉痛的打击。晚年几乎全聋的境况并没有击退他对音乐的热爱。在我们常人眼中的绝
境中,他创造出了多部交响曲。那有力的乐声就是他乐观面对生活的坚强信念的体现。他让钢琴获得的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其表现出来的幅度使得当时的人们大为震惊。前期还是跌入深渊的痛苦绝望,转而变为令人振奋的强烈斗争感。乐曲张弛有度,贝多芬将个人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那酣畅淋漓的感觉是每一个认真倾听贝多芬乐曲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此后,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钢琴音乐随着西方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的形成,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了宫廷,变得更加的亲民化。许多新的艺术题材也在这时候出现了,譬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而无论在钢琴音乐体裁的开拓、钢琴音乐和声语汇的创造,还是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上,具有“钢琴诗人”美誉的肖邦都堪称为钢琴艺术史上里程碑的人物,他为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钢琴音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肖邦是一个极具爱国热情的音乐家,他在少年时代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在他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的这些年里,他经常去乡间度 假。他喜欢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的音乐,就如同种子般,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在他迫于无奈要远离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还带上家乡的土壤。他无法帮助那些身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的人们,只能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反抗。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它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对于技术艰深的练习曲,肖邦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而且其五光十色的音色表现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对民族风格的融汇做得特别出色,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一些乐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与肖邦处在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他的音乐是火热的,充满着热情。他超高的钢琴技术在练习曲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从作品的艺术性,内涵性来说,有弱于肖邦,但是炫技却是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一大特征。《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李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9世纪的钢琴经典之一。李斯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奏鸣曲式与传统的多乐章器乐套曲结合起来,创造了这种单乐章结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