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小学教学研毙 教研引领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 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新沂市城东小学 周 军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 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 为第二个肯定不是,①③肯定是。到 此为止.学生思维好像停顿了.于是 学.必须让学生有合作交流的意识. 同桌或四人一组分工合作.设计统计 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由此可 我问:“①③肯定是圆柱吗?有无其他 图.完成统计表.最后教师根据学生 见、过程性评价已经成为新时期课堂 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 的表现在课堂中及时评价 同时合作 教学评价的新趋势 为了适应素质教 开始讨论,一个个积极性非常高.最 交流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合作 育发展的需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 后得出结论.还要看下面是否也是 完成一道数学题.完成一则数学日 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着手.以学生为 圆 于是教师拿掉挡住的另一半.学 记.编一个数学故事.收集记录内容 主体.对数学过程评价进行深入研 生们不禁“噢”了一声.从此他们深 等等 究.努力探索出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 刻地领会了圆柱的特征。 二、实践运用:新课标下小学数 数学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 学过程-陛评价的策略 一、理论探索:小学数学过程性 动的地位.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师 1.运用课堂观察法.实施过程 评价的原则 可以记载下学生们的课堂记录表.为 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以后的评价积累资料。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应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互况和发 2.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 展学生的好奇心,要细心观察,耐心、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合作交 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观察学生的状态 真诚、热情地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 流意识.并把它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 有以下五个维度:参与状态、交往状 心和求知欲。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 方面.这是以往评价所不具有的 也 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 能激思.善思方能创造 可以说是填补了评价的一块空白 对 观察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关注 例如教学《圆柱和球的认识》时, 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注重考 某些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记录某 让学生猜一猜以下图形(我先用书本 查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并交 些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记录某些学生 遮住图形的下半部分1可能是什么7 流自己的想法.主要表现在回答问 成长的点滴.并阶段性地作一些小 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等方面。 结。 例如:有如下一串数字:2、3、6、 例如,教学:一只13袋里有许多 ① ② 曰 ③ 18、]08.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说 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了一个数. 有的学生观察不仔细.猜测三个 明你的理由。然后.请学生互相合作 有些写的是6.有些写的是7.其余都 都是圆柱,有的学生观察仔细点,认 交流看法,总结规律。再如统计的教 写的是8.你从口袋中摸出两张卡 ≥ 感,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例如:在 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 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 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 有学生l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提出3 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共有学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以学生为 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 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 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 学困生做第l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 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不同层次的 实施素质教育 102;2010 Primary SCh0oI Teaching Research 小学教学研宄 片。将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结 果是多少?方法一:摸出的数字相同, 教研引领 主体地位.使学习评价成为教师和学 生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特别要关注 个正方形.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 柴棒.那摆4个正方形就需要四四十 六根火柴棒了 对于学生这样的回 有6+6:12.7+7=14,8+8:16;摸出的 数字不同.有6+7=13,7+8=15.6+8= l4 方法二:摸出的数字有6.有6+ 6:12.6+7:13.6+8=14:摸出的数字 没有6,有7+7=14,7+8=15,8+8= 16。 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我在教学完 平面图形后的延伸课时.出了这样一 道题目: 答.教师评价时要肯定学生的学习品 质:其一学生这样的思维逻辑顺序是 可取的.其二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能 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非常了不起。 在这个基础上应再引导学生去观察 “公用的小棒”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 可以通过学生在类似上述问题 解决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 知识。 习过程.记录课堂观察表.并及时与 以上只是从过程评价这一切入 学生交流.听取学生自己的意见.最 口加以探讨.而小学数学评价的改革 后将观察表装入记录袋 如图:有( )个正方形,有( 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总之、在 2.课堂中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 )根火柴棒.正当大家伸着小手指一 实施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作为教师. 传统的评价主体严重错位.学生 根一根在数时.班内一个男孩想也不 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 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被评价者—— 想就说:“l6根。”当时我并没有从知 的发展过程.只要学生能够真正成为 学生的作用 新的教育理念下的评 识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否定.而是让他 善于创新、主动学习的主人,那我们 价.应十分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 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说:这儿有四 改革的目的坦就达到了。 (上接第100页)来推想”其实就是 三、探索新知.验证猜想 间.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会倍增。如 一种猜想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入. 在学生有了一个猜想的基础上.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四年级 对后面的学习就有了一个铺垫.有利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分析、推 上册)后,请学生看图(如下图): 于学生领悟倒推法的策略意义及其 理等,去探讨、验证自己的猜想 如上 特点.对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 例中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当学生猜想 单的推理能力大有帮助 得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 ̄的 二、动手操作。引发猜想 结论后.让学生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 创设一个猜想的情境:三角形的 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 去量一量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 一部分被遮住了.猜想这个三角形可 学生观察、操作,通过画一画、量一 锐角,算一算它们的和是多少 当同 能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探索活动,一方 学们得到和是90o时.心领神会了老 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 面可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需要.另 师的用意.当他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为答案是一种类型的三角形 其实这 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 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 个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 中进行猜想。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 性非常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 角形 还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通过各 角和》,在复习了角的分类知识后.老 引导思维”.经历“问题一猜想~论 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这 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三角形.又 证一结论”的探究过程.体验“猜想、 个情境的创设.让“猜想”能根据解决 画了一个大三角形 让学生猜一猜这 发现、结论”的喜悦.受到一次科学研 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 两个三角形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学 究的启蒙 归纳、类比.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 生猜出之后让学生量~量三个不同 四、创设情境。鼓励猜想 “猜想”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 的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内 设置适当的猜想情境.创设合适 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 角和.引导他们猜想直角三角形、钝 的猜想氛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说明 可见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 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得出三角形的内 的研究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 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不仅可以培 角和是180o的结论.学生凭借着动 中.尝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确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 手操作的计算.作出了大胆猜想.同 实是一种享受 数学知识本身就充满 自觉探索的习惯。 时又唤起了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 了吸引力.如果能利用学生的已有知 奥秘的欲望 识.在适当时机设置~些猜想的空 2010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