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二)._模板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二)._模板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二)._模板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二、学习两首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复唱的章法。

三、体会两首诗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学诗重在熟读背诵,一定要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反复吟唱中和艺术美。

二、两首诗表现手法同中有异,可作比较式讲解。

教学时数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学习《伐檀》,重点体味古代奴隶们在对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强烈的责问和讽刺中所流露的愤懑不平的情绪。学习“兴”的用法及重章复唱的章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一个诗歌单元,从形式看,除了毛泽东同志的《诗二首》外,其余的都是新诗。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新诗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格律的束缚,自由灵活,易学易懂。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初写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指出,要学好旧诗,因为新诗是从旧诗发展来的。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现在,我们就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学起,先学第1首:《伐檀》(板书)

二、疏通课文。

1.《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板书)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3)《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板书)“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2.教师范读《伐檀》全诗。

3.字词注音诠释。

(1)坎坎kǎnkǎn两个上声连续,前一上声改读阳平,即读成kánkǎn。

(2)置之河之干兮,“干”通“岸”,这是形声字的声旁作通假字。“干”应读“àn”,不读“gàn”。

(3)稼(jià)穑(sè)稼,播种;穑,收获。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4)狩(shòu)猎(liè)都是打猎。但“狩”是书面语言,猎是口语;同时,“狩”又特指冬天打猎。

(5)涟(lián)、直、沦(lún) 这三个词都是描写水面状态。是指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即涟漪,较平静;沦,细小的波纹,微波。“涟”和“沦”意思接近,但“涟”是书面语,“沦”是口语。这三个词依次描写了河面由风吹成纹,到水波不兴,又到水起微波,微妙地反映出伐木者内心的不平心态。

(6)廛(chán)、亿、囷(qūn)廛,本指一亩半地;亿,指万亿的亿;囷,指圆形的仓或囤。这里,都用来形容数量之多。

(7)餐(cān)、食(shí)、飧(sūn) 意思相近,这里都是指吃。餐,吃(饭);食,吃,专指吃饭;飧,繁写是飱,本义指晚饭,书面用语,引申为熟食、饭食,如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诗中名词活用为动词,作“吃”讲。

4.学生齐读一遍。

5.教师将第1段诗意译一下。

三、课文研习。

1.“赋”的运用。

《伐檀》全诗3段,每一段的开头两句都是“直言之”,直接地叙述,是采用赋的手法。

“坎坎”,象声词,仿佛是现场录音,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伐木场面。我们仿佛听到了砍木声,呼号声,倒树声,折枝声,当然,我们也听到了叹息声:多么繁重的劳动啊!不仅要砍下树,而且要把树运到河的堤岸上,岸坡上,水边上,以便通过水路运出去。这些艰苦的工作,全凭人力完成,这确实是多么艰辛啊!然而,艰辛的劳动没有给奴隶们带来任何好处,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全被奴隶主老爷霸占,这是多么不公道啊!我们似乎从“坎坎”的伐木声中又听到了奴隶们愤恨不平的心跳声。

从全诗来看,“赋”表现在各段对于某一事物进行铺陈,如伐木运木场面,“尔庭县貆”情形,以及责问与讽刺等,都是从各个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铺陈。一是“直言”,一是“铺陈”,是赋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2.“兴”的运用。

“河水清且涟猗”,这句表现上写清清的河水,凉风吹过,卷起一层涟漪,实际上是暗示了奴隶们内心的不平,这水面的涟漪正是他们心中的涟漪的写照,因而有下面一连串的责问与讽刺。写水是为了写心,写心先写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兴”的作用主要靠联想来实现。在特定的环境下,两种本来不相及的事物,通过联想,由此及彼。这里的“河水”与“伐木者”本来是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但在“伐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伐木者”的忿恚心声。

“兴”,在《诗经》中运用得较多。如《关雎》中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用成对成对的关睢在河中的陆地上戏嘻的情景,象征了青年男女钟爱之情。

“兴”,往往和“比”合用,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因此常常“比兴”连称。如《王贵与李香香》中有一节诗:

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

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

这第1句诗,既是比,又是兴。“落火星大火烧”,既是比喻穷人闹革命,又是兴,

为“都红了”创造气氛。

3.句式研究。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是什么问句?

明确:不是设问句,因为没有自问自答的形式,也不是启发思考引起注意。也不是反问句,因为从意思看,不在于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那就是一般的疑问句吗?也不是。因为它不在于提出什么疑问,它是在表示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责问。

(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伐檀》全诗。

2.分析《伐檀》结构上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复习《伐檀》。

二、讲析《硕鼠》“比”的手法和“呼告”修辞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旧课。

(一)抽查学生背诵《伐檀》的情况。

(二)默写《伐檀》的起兴句。(各段第3句)

(三)口头回答问题: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是什么问句?

明确:特殊的疑问句——激问。

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反语。

二、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伐檀》,奴隶们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的责问声,仍萦绕在我们耳边。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这首诗有力地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今天我们学习《硕鼠》,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它所表达的奴隶们对奴隶主的叛逆之情,对奴隶主的讽刺鞭挞,更有力度和深度。现在我们齐读一遍。

三、文句疏通。

1.硕鼠硕鼠 这是呼告,也是比喻(借喻),把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比作大老鼠,生动形象,直呼其名,极含蔑视嫌弃之意。

2.莫我肯顾 是宾语前置句,它正常的顺序应是“莫肯顾我”。

文言中宾语前置(详见高中语文第四册325页至336页)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二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这种句式,介词的宾语也前置,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利是图”。“莫我肯顾”是宾语前置的第一种情况。

3.“逝将去女”,逝,往,过去。从“辶”旁的一般同走路有关,如“造、适、进、追、达、过、迁、逃、返、巡、遁、逐”等,这“逝”也同“走路”有关。有人认为“逝”是通假字,通“誓”,“发誓”的意思,其实是似是而非,把“逝”译作“往”,更能体现奴隶们追求理想乐园的意思。“女“,通“汝”。全句可译为:“我们将要离开你们而到美好的地方去。”

4.“莫我肯德”,“德”本是恩惠,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施恩的意思。

5.“爰得我直”,爰,才、乃。直,公正的待遇。

6.“谁之永号”,之,助词,不译,主要是凑足音节。永,长。号,哭。

四、课堂练习一。

《伐檀》和《硕鼠》都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写法,每章字句大体相同,只在每节相同的

位置上换了少数几个字。例如《伐檀》中每节第1句只是第四个字不同,分别是檀、辐、轮三个字,其他字都相同。现在请同学们把《伐檀》和《硕鼠》两首诗中替换的字找出来。

明确:

《伐檀》 檀 干 涟 廛 貆 餐

辐 侧 直 亿 特 食

轮 漘 沦 囷 鹑 飧

《硕鼠》 黍 顾 土 所

麦 德 囤 直

苗 劳 郊 口

《硕鼠》第三章最后1句与前二章情况不同,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仍是

过香积寺》鉴赏诗题《过香积寺》,是访问,探望香积寺。既是去访香积寺,却有着一“不知”,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情趣。正因“不知”,所以要去寻找,行不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下。诗人表面写云峰,实则映衬香积寺的幽邃深远。

二、三两联,写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先看三、四句,古木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耳边传来隐隐的钟声,这钟声没有冲淡环境的幽静,反而增添了几份“鸟鸣山更幽”的僻静。但这钟声又是从哪儿传来的呢?“何处”一词,巧妙的写出了诗人寻觅知音

的急切心情。

第三联经过苦苦搜寻,诗人在天快黑时终于找到了香积寺 ,看到了寺前的“空潭 ”这里的“空”含有宁静幽寂的意思。诗人面对“空潭”,不由想起一则佛教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有一毒龙,屡屡伤害百姓,佛门高僧以无边佛法降服了毒龙 ,还百姓一方平安。诗人运用这个典故,不是为了卖弄学说,哗众取宠,而有其深刻的用意,那就是宣扬佛法无边,佛法万能的观念。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果真很“冷”?

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语文教案- 《过香积寺》鉴赏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黛

一、活动分主题:惰性与动力——反思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三、活动方式:阅读 讨论

四、活动步骤:

1.阅读与反省

欣赏漫画《决心》,简单叙述漫画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漫画的思想意义

看看你的意志力如何,提供“意志力测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意志力测.试题见ppt。

2.导入本课

名言引入: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东坡

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面对它,我们是退却,还是勇往直前、逆流而进?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最有益的启示

和最大的力量。

3.阅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1)字词梳理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自认为不太会读或容易读错的字以及值得学习的词语,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教师明确:

信笔直书 一语破的 渣滓(zhāzǐ) 附丽

席不暇(xiá)暖 恓恓惶惶(xīxīhuánghuáng)退隐躬耕

夤(yín)缘因循苟且 贪污淫逸(tānwūyínyì) 充类至尽

暮气沉沉百恶之源蹶(jué)倒(一蹶不振)亲领身受

夤(yín)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向上巴结。“乔松孤立,萝茑夤缘,柔附凌云,岂曰能贤。”《旧唐书•令孤楚牛僧孺传赞》

夤缘得官 夤缘钻刺(巴结奉承,投机钻营)

席不暇暖:连坐位也来不及坐暖,形容事务繁忙。“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席不暇暖。”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

暮气:黄昏时的雾霭。比喻意志衰退、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

2)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A. 议https:///论文的论证方法:事例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

a.事例论证:

事例结论

自己填词作诗的失败要有大成就,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冬天留恋热被窝,但如果下决心,也就一耸身起来了即使日常小事也需要意志力

懒惰不学习,到了社会巴结讨好,敷衍工作,只能堕落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就在于懒

b.类比论证

a)物理中“动”:靠来自外界的力量克服抵抗力,朝抵抗力最低的走,不能永动

b)人类的“动”:靠来自人自身的意志力克服抵抗力,可以朝抵抗力高的路径走

c.引用论证

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细察深思、把握要点

B. 课文第三段最后一句“物的动必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为什么前一句用“必”,后一句用“可以”?

参考答案:这就体现了人与物在“动”上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的,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而且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永远似乎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它的动也就必终为抵抗立所阻止。而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的,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关键看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意志力的强弱。

C. 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出的意志力。

前一个“抵抗力”和后一个“抵抗力”相同吗?分别指什么?

D. 作者认为,人的“最高生命的特征”是什么?

4)课文难点分析:

E. 福楼拜说“.写作需要有超人的毅力,而我却只是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F. “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如何理解这句话?

5)思考与扩展:

清代郑燮《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本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在困难面前应该有坚韧的毅力和刚强的品质,要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但是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直行不能转弯呢?对比阅读课外资料《人生何处不快乐》,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在面对困难时最全面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参考: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面对困难,人首先要有战胜它的勇气,要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态度的问题,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在处理问题时,人又要学会全面的想问题,这是方法的问题。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只有坚定的态度,没有正确的方法,只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只有方法和技巧,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定的态度,又容易懈怠一事无成。

教学后记:

意志力测试有点过长且偏离语文教学内容。同学虽然反映激烈,但我担心本课变成思想教育课。

在讨论本文使用的三种论证方法时同学表示出较大的热情,他们参与性很高,积极主动发言。如果能将此方法同议https:///论文的.写作结合在一起,估计效果也会好。但由于本单元学习重点不在议https:///论文上,所以此处关于议https:///论文的论证,可能只是作为同学.写作时的参考与借鉴,可在周记本上进行练笔。

思考与扩展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正确面对困难,不少同学在周记本中谈了自己的感受。

作者邮箱: wjz02@mails.tsinghua.edu.cn

[1]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淄博市 沂源县 张庄中学 祝丰远

班级的良好发展需要班主任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不息的创新精神为指导,较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又是管好班级的基础,管理中的情感的注入又是班级发展动力和根本保证。笔者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四年余中一直再不断的创新、探索取得了点滴成绩。现将一些做法及心得谈一谈,以求抛砖引玉,与同仁们共同进步。

一 树立现代教育法规化思想,构建较为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体制,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做到以法治班.

1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在探索、创新,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失误与失败,但我总的指导思想却坚持不渝.我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班委改革:以写申请、做答卷、搞演说等形式确定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无特殊情况任期半年,其它班委角色有任一名同学报名申请,直接确定,任期一月。将班委看作学生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尽量做到使每一个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从而使部分学生较好的以班委形象约束自己,体味班委的辛苦,减少学生问题行为,使班级良好发展。如我班内有一名非常调皮、不够团结同学、不

懂关心别人且学习较差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他常不服从班委同学管理,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自控能力差,常常是“旧事重发”。自从进行了这一班委改革后,他自愿加入了班委。从此后,他的表现有了质的变化: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思想品德变得较高尚,集体主义感加强,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总之,通过实践,这一变动流程式班委体制在班内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以量化积分管理为主要形式,以明确的《班级量化细则》、《关于对违纪学生处罚处理的决定》为指导,确定有班委组成的量化小组,进行值勤量化管理。针对班委,确定监督班委小组,对班委监督量化,形成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网化管理。

3、以量化鼓励、优秀典型精神、物质奖励,张贴表扬为良好的激励措施,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的良好班风。形成了以鼓励为主流宏扬正气的良好局面。如:临时班委期满,若无被量化扣分,加班级贡献分十分等。这种量化鼓励既鼓动了同学们加入班委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他们的管理主动性,为班委的顺利流动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提供了必要条件。

4、班主任宏观调控和深入细致指导相结合,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管理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始终坚持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并非只是班主任的管理对象的想法,班主任应树立班级策划者、指导者的形象,就像一位导演,学生应是真正的实践者、表演者。所以我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委会、班会,以及周五的监督班委会进行策划指导,并让学生畅所欲言,着实了解掌握一周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周内我在进行跟班抽查,抓点带面。这样循序渐进,班级常规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在以法治班的原则下,贯穿情感教育感化主线,研究学生心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突出德育首位的原则。

1、事事发乎于情,晓之以理,才感人心怀。刘勰言,“无根而固,情也”。班主任应以春风化雨的爱心,通情达理的良心,饱含激情的热心,润物无声的细心来感染、感化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长久的恩师形象。在工作中,我始终依此作为育人的不竭源泉,既立足于学生实际,又着眼学生将来,不急功近利,不抹杀性灵。由于学生心理的不稳定性,使他们心理情绪时常波动,为此,我以日记、书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语,哲理对话。使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鼓起了勇气。这样,就拉进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惧师心理和师生间的封闭性,为班级的管理提供了情感空间。做到这一点,需要班主任把学生看作在成长中的人,而不能把他们只当作孩子。

2、适时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常规养成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在工作中,我以学校的以德育评价促养成的德育体系为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以量化措施要求学生养成每日刷牙的习惯、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际的习惯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还借用组织活动如:“我为班级献爱心”、“我为班级献计策”等活动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结合爱国主义活动,收听收看时事报道,建议学生收看《焦点访谈》、《金剑之光》等栏目,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班主任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正实现有蛮干向会干的转变,少费力提高效,这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当代教育者的风采。

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及心得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