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维生素 C检验操作规程

维生素 C检验操作规程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文件编码 题 目 制 定 批 准 执行部门 分发部门

SOP-QC-2005-01 维生素C检验操作规程 质量部 制定日期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审 核 颁发部门 取 代 GMP办公室 审核日期 颁发日期 共 印 共 5 页 4份 质量部、生产部、物流部 1 感官要求

取10g被测样品,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用肉眼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组织形态、杂质,品尝其滋味,嗅其气味。 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 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方法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 601、GB/T 603之规定制备。 3 鉴别试验 3 鉴别 3.1 试剂和材料 3.1.1 活性炭。 3.1.2 吡咯。

3.1.3 银溶液:17.5 g/L。 3.1.4 三氯乙酸溶液:50 g/L。 3.2 鉴别试验

3.2.1 银反应试验 3.2.1.1 方法原理

维生素 C分子中有二烯醇基,具强还原性,可被银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产生黑色银沉淀。

3.2.1.2 分析步骤

1

称取约0.1 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0.01 g,溶于 5 mL水中,加 0.5 mL银溶液,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 3.2.2 糖类性质反应试验 3.2.2.1 方法原理

维生素 C具有糖类性质的反应,可在三氯乙酸或盐酸存在下水解、脱羧、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变为糖醛,加入吡咯,加热至 50℃即发生蓝色。 3.2.2.2 分析步骤

称取约0.015 g实验室样品,溶于 15 mL三氯乙酸溶液中,加 200 mg活性炭,猛烈振摇 1min,反复过滤至澄清,在5 mL滤液中加 1 mL吡咯,振摇使溶解后,加热至50℃即发生蓝色。 3.2.2.3 红外光吸收谱鉴别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按照 GB/T 6040进行试验,实验室样品的红外光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对GB 147—2010照图谱见附录B)。 4 维生素C的测定 4.1 方法提要

维生素 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碘定量氧化。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标准滴定液滴定样品水溶液,根据碘标准滴定液的用量,计算以 C6H8O6计的维生素 C含量。 4.2 试剂和材料

4.2.1 硫酸溶液: 57→1000。

4.2.2 碘标准滴定溶液:c(I2)= 0.05 mol/L。 4.2.3 淀粉指示液:10 g/L。 4.3 分析步骤

称取约 0.2 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0.000 2 g,置于 250 mL碘容量瓶中,加 20 mL无二氧化碳的水及 25 mL硫酸溶液使溶解,立即用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 1 mL淀粉指示液,滴至溶液显蓝色,保持 30s不褪色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步骤与样品测定相同。 4.4 结果计算

维生素C(以C6H8O6计)的质量分数 w1,数值以%表示,按式计算:

2

W1式中:

V——实验室样品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0——空白试验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L); c——碘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维生素 C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176.12); m——实验室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

5 比旋光度的测定 5.1 分析步骤

称取约 5 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0.000 2 g,置于 5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其他按 GB/T 613-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 5.2 结果计算

比旋光度аm(20℃,D)按式(A.2)计算: αm(20℃,D)= 式中: 式中:

α—— 测得的旋光角,单位为度(°); l —— 旋光管的长度,单位为分米(dm);

ρα—— 溶液中有效组分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6 灼烧残渣的测定 6.1 试剂和材料 硫酸。 6.2 分析步骤

称取约 1 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0.000 2 g,置于已在 700℃~800℃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先用小火缓缓加热至完全碳化,冷却至室温后,加硫酸 0.5 mL~1 mL使其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汽除尽后移入高温炉中,在 700℃~800℃

3

(VV0)cM100%

m1000  中灼烧至恒重。 6.3 结果计算

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w2,数值以%表示,按式计算

W2m1m2100% m式中:

M1—残渣和空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2—空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实验室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 7 砷的测定

称取1.0 g±0.01 g实验室样品,加 10 mL水溶解作为试样液;量取 3 mL±0.025 mL(含砷3.0μg)砷(As)标准溶液制备限量标准。其他按GB/T 5009.76—2003砷斑法的规定进行。 8 重金属的测定 8.1 试剂和材料 8.1.1 。 8.1.2 甘油。 8.1.3 乙酸铵。 8.1.4 铅。 8.1.5 硫代乙酰胺。

8.1.6 盐酸溶液:c(HCl)=2 mol/L。 8.1.7 氨水溶液:c(NH3·H2O)=5 mol/L。 8.1.8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 mol/L。 8.1.9 盐酸溶液:c(HCl)=7 mol/L 8.1.10 乙酸盐缓冲液(pH3.5):

4

称取25 g乙酸铵,精确至0.01 g,加25 mL水溶解后,加38 mL 7 mol/L盐酸溶液,用2 mol/L盐酸溶液或5 mol/L氨水溶液准确调节pH至3.5(pH计),用水稀释至100 mL。 8.1.11 铅标准溶液:

称取0.160 g铅,精确至0.000 2g,置于1000 mL容量瓶中,加5 mL与50 mL水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移取 10 mL±0.02 mL贮备液,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 mL相当于10 μg的Pb)。配置与贮存用的玻璃仪器均不得含铅。 8.1.12 硫代乙酰胺试液:

称取4 g硫代乙酰胺,精确至0.01 g,加水使溶解成100 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5.0 mL混合液(由1 mol/L 15 mL氢氧化钠溶液、5.0 mL水及20 mL甘油组成),加上述1.0 mL硫代乙酰胺溶液,置水浴上加热20s,冷却,立即使用。 8.2 分析步骤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 H 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取25 mL纳氏比色管两支,甲管中加入1 mL±0.01 mL(含铅10.0μg)铅( Pb)标准溶液与2 mL乙酸盐缓冲液后,加水稀释成25 mL;另称取1 g±0.01 g实验室样品,置于纳氏比色管乙管中,加15 mL水溶解,加2 mL乙酸盐缓冲液( pH3.5),用水稀释成25 mL,若该溶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一致;再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 mL,摇匀,放置2min,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