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知识集锦之成语归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知识集锦之成语归类

来源:尚车旅游网
小学语文知识(成语归类)集锦

01、含“一”成语

一朝一夕 一起一落 一生一世 一叶知秋 一举一动 一丝不苟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一去不返 一声不响 一意孤行 一窍不通 一落千丈 一日千里 一言九鼎 一泻千里 一气呵成 一如既往 一筹莫展 一见倾心 一衣带水 一帆风顺 02、含“笑”成语

笑容可掬 笑逐颜开 笑里藏刀 嫣然一笑 哄堂大笑 破涕为笑 嘻皮笑脸 一笑置之 啼笑皆非 笑而不答 03、含“眼”成语

眼花缭乱 眼疾手快 眼明心亮 眼高手低 心明眼亮 望眼欲穿 眉来眼去 眉开眼笑 见钱眼开 开阔眼界 04、含“自”成语

自生自灭 自由自在 自觉自愿 自高自大 自食其力 独立自主 固步自封 孤芳自赏 泰然自若 喜不自胜 05、含“之”成语

一臂之力 不解之缘 一日之长 一家之言 赤子之心 切肤之痛 一举成名 喜笑颜开 贻笑大方 眉开眼笑 不苟言笑 哑然失笑 眼见为实 横眉竖眼 有眼无珠 另眼相看 浓眉大眼 自暴自弃 自给自足 妄自尊大 顾影自怜 自告奋勇 井底之蛙 一丘之貉 无稽之谈 一五一十 笑口常开 强颜欢笑 捧腹大笑 谈笑风生 哭笑不得 眼高于顶 独具慧眼 见钱眼开 丢人现眼 头晕眼花 自吹自擂 自负盈亏 洁身自好 居功自傲 自力更生 一念之差 千金之子 弦外之音 一鸣惊人 笑容满面 开怀大笑 山欢水笑 谈笑自若 一笑倾城 眼明手快 一板三眼 过眼云烟 挤眉弄眼 贼眉鼠眼 自怨自艾 自强不息 运用自如 自鸣得意 情不自禁 一面之交 神来之笔 不白之冤

当务之急 逃之天天 失之交臂 操之过急 却之不恭 来之不易 之乎者也 心向往之 听之任之 天之骄子 06、含“鼎”成语

九鼎之吕 三足鼎立 牛鼎烹鸡 举鼎绝膑 鼎足之势 钟鸣鼎食 三分鼎足 拔山扛鼎 一言九鼎 革故鼎新 大名鼎鼎 鼎鼎有名 人声鼎沸 问鼎之心 问鼎中原 力能扛鼎 鱼油鼎沸 07、含“海”成语

海阔天空 海纳百川 海枯石烂 海誓山盟 曾经沧海 瞒天过海 精卫填海 排山倒海 天南海北 翻江倒海 08、含“目”成语

目瞪口呆 耳濡目染 举世瞩目 面目全非 拭目以待 瞠目结舌 明目张胆 目中无人 历历在目 引人注目 09、含“以”成语 全力以赴 严阵以待 以逸待劳 以身许国 难以置信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以牙还牙 10、含“心”成语

心血来潮 心服口服 心怀叵测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心如刀割 漫不经心 心直口快 四海鼎沸 海晏河清 人山人海 天涯海角 八仙过海 福如东海 目不识丁 过目不忘 众目睽睽 巧立名目 光彩夺目 以身作则 以一当十 学以致用 自以为是 心腹之患 心力交瘁 心胸狭窄 语重心长 群情鼎沸 沧海一粟 刀山火海 海底捞月 四海为家 情深似海 目不窥园 触目惊心 耳闻目睹 怒目而视 赏心悦目 以少胜多 拭目以待 孜孜以求 梦寐以求 心甘情愿 心领神会 狼心狗肺 专心致志 鼎铛玉石 海啸山崩 名扬四海 大海捞针 浩如烟海

漂洋过海 目不转睛 刮目相看 耳聪目明 头晕目眩

有目共睹 如愿以偿 夜以继日 引以为戒 相濡以沫 心狠手辣 心满意足 胆战心惊 万众一心

11、含“头”成语

头头是道 头重脚轻 头破血流 头晕目眩 牛头马面 品头论足 白头偕老 改头换面 劈头盖脸 油头粉面 蓬头垢面 蝇头小利 交头接耳 抛头露面 出人头地 崭露头角 垂头丧气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百尺竿头 12、含“理”成语

理所当然 理直气壮 岂有此理 置之不理 顺理成章 天理昭彰 至理名言 心安理得 13、含“如似”成语

瀚如烟海 如火如荼 疾恶如仇 骨瘦如柴 面如土色 稳如泰山 如坐针毡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归心似箭 繁花似锦 如饥似渴 14、含“欲”成语

欲罢不能 欲盖弥彰 七情六欲 震耳欲聋 昏昏欲睡 跃跃欲试 15、含“不”成语

不折不扣 不阴不阳 不卑不亢 不夷不惠 不劳而获 不期而遇 怙恶不悛 直言不讳 身不由己 不伦不类 16、含“然”成语 安然无恙 泰然处之 理屈词穷 通情达理 无理取闹 据理力争 如虎添翼 心乱如麻 恩重如山 相敬如宾 情深似海 如狼似虎 欲擒故纵 悲痛欲绝 呼之欲出 不疾不徐 不即不离 出其不意 既往不咎 坚不可摧 泰然自若 合情合理 蛮不讲理 日理万机 不可理喻 视死如归 空空如也 如痴如醉 呆若木鸡 前程似锦 如胶似漆 欲速不达 摇摇欲坠 山雨欲来 不慌不忙 不约而同 攻其不备 桀骜不驯 恬不知耻 轩然大波 强词夺理 伤天害理 以理服人 知书达理 料事如神 一如既往 如鱼得水 碧空如洗 骄阳似火 口似悬河 欲哭无泪 蠢蠢欲动 随心所欲 不骄不躁 不辞而别 华而不实 怀才不遇 不三不四 迥然不同

巍然矗立 嘘然长叹 勃然大怒 公然违抗 醒然在目 漠然置之 惠然肯来 超然物外 索然无味 防范未然 坦然自若 井然有序 索然寡味 依然如故 依然故我 庞然大物 蔚然成风 怅然若失 恍然大悟 黯然无声 黯然神伤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黯然泪下 岿然不动 岿然独存 悍然不顾 怡然自得 肃然起敬 哑然失笑 浑然一体 焕然一新 跃然纸上 豁然开朗 翻然改进 翻然悔悟 毅然决然 自然而然 17、含“荒怒”成语 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地老天荒 落荒而走 怒火中烧 怒形于色 18、含“三四”成语 朝三暮四 推三阻四 挑三拣四 颠三倒四 三三两两 三生有幸 四面楚歌 文房四宝 19、含“思想”成语

胡思乱想 左思右想 静思默想 思前想后 深思熟虑 想入非非 20、含“口耳”成语

口是心非 口诛笔伐 守口如瓶 有口皆碑 面红耳赤 充耳不闻 抓耳挠腮 肥头大耳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昭然若揭 豁然贯通 截然不同 理所当然 心花怒放 怒不可遏 怒气冲冲

不三不四 说三道四 四平八稳 四海升平 朝思暮想 痴心妄想 异想天开 口蜜腹剑 有口无行 洗耳恭听 俯首贴耳 耳濡目染 浩然正气 巍然屹立 惘然若失 原其自然 荒淫无耻 怒发冲冠 怒气冲天 低三下四 三从四德 四大皆空 家徒四壁 奇思妙想 顾名思义 浮想联翩 口耳之学 目瞪口呆 两耳塞豆 掩入耳目 如雷贯耳 涣然冰释 翻然改图 爽然若失 不以为然 荒无人烟 怒目而视 喜怒无常 丢三落四 推三阻四 四海为家 狼烟四起 苦思冥想 百思不解 想方设法 哑口无言 有口难言 耳提面命 耳聪目明 耳目一新

21、含“手脚”成语

手眼通天 手不停挥 袖手旁观 眼高手低 束手无策 束手就擒 措手不及 心狠手辣 得心应手 心灵手巧 白手起家 爱不释手 握手言欢 蹑手蹑脚 缩手缩脚 大手大脚 毛手毛脚 脚踏实地 搬石砸脚 手忙脚乱 品头论足 举足轻重 削足适履 捷足先登 笨手笨脚 22、含“有无”成语

有备无患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凭有据 有板有眼 铁面无私 祸福无门 言而无信 暴露无遗 23、含“东西”成语

东拉西扯 东张西望 日薄西山 东扶西倒 东涂西抹 声东击西 24、含“金玉”成语

一刻千金 一字千金 点石成金 沙里掏金 堆金积玉 浑金璞玉 25、含“风雨”成语

和风细雨 东风化雨 见风是雨 凄风苦雨 狂风暴雨 别风淮雨 风吹雨打 风调雨顺 风雨同舟 满城风雨 26、含“天地”成语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诛地灭 天荒地老 有加无已 有名无实 掷地有声 暗无天日 无懈可击 东躲西藏 东奔西跑 说东道西 一诺千金 烁石流金 良金美玉 呼风唤雨 暴风骤雨 箕风毕雨 风雨飘摇 经历风雨 天时地利 天造地设 有勇无谋 有始有终 子虚乌有 默默无闻 无动于衷 东征西讨 东食西宿 东海扬尘 一饭千金 金口玉言 小家碧玉 栉风沐雨 春风化雨 腥风血雨 风雨交加 血雨腥风 天南地北 天昏地暗 有教无类 有声有色 举世无双 寥寥无几 一览无余 东邻西舍 东奔西走 东山再起 一掷千金 金玉良言 珠圆玉润 未风先雨 急风暴雨 风风雨雨 风雨无阻 风雨如晦 天长地久 天高地厚

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改天换地 天作地合 花天酒地 惊天动地 欢天喜地 冰天雪地 开天辟地 谈天说地 谢天谢地 昏天暗地 呼天呛地 顶天立地 铺天盖地 指天画地 翻天覆地 震天动地 幕天席地 27、含“言语”成语

自言自语 胡言乱语 三言两语 流言蜚语 花言巧语 甜言蜜语 冷言冷语 轻言细语 豪言壮语 28、含“千万”成语

千军万马 千辛万苦 千丝万缕 千难万险 千仓万箱 千呼万唤 29、含“前后”成语

瞻前顾后 思前顾后 鞍前马后 遮前掩后 前呼后拥 前倨后恭 30、含“植物”成语

锦上添花 名列前茅 移花接木 披荆斩棘 草木皆兵 木已成舟 31、“联合式”成语

枪林弹雨 阳春白雪 污泥浊水 穷途末路 鸡鸣狗盗 人仰马翻 32、“主谓式”成语

孺子可教 家学渊源 炉火纯青 孤掌难鸣 痴人说梦 雏鹰展翅

闲言碎语 风言风语 干山万水 千家万户 千真万确 承前启后 思前想后 前赴后继 胸有成竹 指桑骂槐 独木难支 铁画银钩 鹤发童颜 歌功颂德 声威大震 面面俱到 老马识途 污言秽语 只言片语 千头万绪 千秋万代 千恩万谢 空前绝后 光前裕后 前仆后继 顺藤摸瓜 秋毫无犯 草菅人命 良师益友 道听途说 偷天换日 壮志未酬 蓝田生玉 蜻蜓点水 千言万语 寡言少语 千变万化 千门万户 千岩万壑 前因后果 意前笔后 前思后想 百步穿杨 投桃报李 李代桃僵 龙肝豹胎 斩钉截铁 斩草除根 青云直上 塞翁失马 铁树开花 33、“动宾式”成语

颠倒是非 暴殄天物 踏破铁鞋 横扫千军 震撼人心 平分秋色 暗送秋波 遗臭万年 扭转乾坤 森罗万象 渐入佳境 独辟蹊径 勇冠三军 独占鳌头 杳无音信 34、“偏正式”成语

豆蔻年华 乌衣门第 正人君子 出水芙蓉 窃窃私语 月下老人 庐山真面

风云人物 龙马精神 缓兵之计 梁上君子 空中楼阁 十字街头 无名小卒 和盘托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精选全真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8分)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20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展览 光缆 懒惰 B.浓稠 忧愁 地球...... C.流落 牛郎 浏览 D.栅栏 轰炸 炸鸡......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整理 书藉 文件 含糊 B.残暴 匪徙 拘留 法庭C.加速 齿轮 慌凉 丑恶 D.转动 测量 善于 事例 3.下面四个汉字中,造字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迫 B.迁 C.鼎 D.俱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普通) B.泣涕零如雨(落下)..

C.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 D.任尔东西南北风(任何)..

5.“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夸张 B.比喻 C.设问 D.反问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B.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C.我们即使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D.鲁滨逊想要在荒岛上生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通过两个人跟从同一个老师学下棋,因学习态度大不相同导致最终结果也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用心钻研。

B.《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本想阻止一只大雄鹅飞走而爬上了鹅的背,开启了一场“骑鹅旅行记”。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贝奇在洞里忍受了三天三夜的劳累和饥饿。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淮南子》,它的下一句是“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谁坚毅的品质?( )

A.周恩来 B.阎振三 C.江姐 D.李大钊

9.将句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插入下面一段话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①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②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③。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④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A.① B.② C.③ D.④

10.概括下面这段话的大意,最恰当的一句是( )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B.在局势严重时,父亲坚决不同意离开北京。C.父亲担心家人不愿离开。

D.母亲劝父亲离开而心情不好。

二、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8分)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fěn suì shuǐ yuán quē fá chǔ jìng nuó yí ( ) ( ) ( ) ( ) ( ) jūn fá ān dìnɡ zé rèn xué shuō jiàn jiě ( ) ( ) ( ) ( ) ( )

2.按要求完成成语练习。(4分)

(1)仿照下列成语的构词形式,再写两个成语。聚精会神 (2)用下面的成语造句。

司空见惯 3.古诗填空。(4分)

在月夜,诗人王建面对月亮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不禁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 ?”而唐代诗人孟郊则用“ ,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粉骨碎身浑不怕, ”表达了于谦不愿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同时清朝诗人郑燮则用“ ,任尔东西南北风”来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32分)

三、阅读材料,完成练习。(9分)

材料一:

材料二:按照攻击源IP 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几个省份恶意IP 最为集中,在全球范围内,中美两国仍然是攻击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攻击受害者的分布略有不同,从中国看,受害者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在全球范围内,除中美两个网络大国,东南亚、欧洲地区也出现了较多的受害者。经济活动越频繁,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体现出攻击者逐利、逐名的攻击诉求。

1.下面全是恶意IP 最为集中的省份的一项是( )(2分)A.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B.北京、江苏、安徽、山东、广东C.北京、福建、浙江、山东、广东D.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西

2.从中国看,受害者集中于哪个地区。( )(2分)

A.南部沿海 B.华东沿海 C.东南沿海 D.西部内陆 3.材料一漫画中的那把伞的意思是( )(2分)

A.人对网络的保护。 B.法律对网络的保护。

C.怕“@”被太阳晒着。 D.“网络安全法”和“@”关系好。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你的想法。(3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纵观气象发展史(节选)11分)

气象,与世间万物密不可分。气象,影响着大千世界的众生。你有没有想过,人类对气象学的了解是如何由浅薄走向深奥的?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气象。所谓气象,从科学角度来说,就是发生在天空中大气的物理现象的统称,包括风、雨、雪、雷等。这么一个听起来普普通通的名词在这样的科学解释下,是不是变得有些晦涩难懂?事实上,气象是自然界中许多天气现象交织形成的杰作。它囊括电、云、雾等种种自然现象。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气象与人类的关系都密不可分。而人们对于气象知识的了解,也是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稳步发展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诗歌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与气象相关的诗自然也不在少数。气象诗早有名篇存于古籍之中,它们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的人们对于气象最初的认识。

相信许多人对《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两句并不陌生。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开得比山下迟呢?这就得牵扯到气象学知识。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会降低0.6℃。而大林寺所处的山地相比平原高出1100余米,于是便形成了温度的差异,山上的桃花开得自然要比山下晚一些了。在古代人们难以解释的事情,如今依靠气象知识便可以得出答案。

气象对于农业的影响不可说不重要。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们利用自己的智慧,用淳朴的语言,创作着属于自己的“气象诗”。为了不贻误农时,人们创作的许多气象谚语流传了下来。诸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蛇过道,春雨马上就来到”“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都是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所得来的经验启发而创作。它们有着一定的科学规律,对于农民们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谓是对农业生产的一大贡献。

随着时间推移,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带来一次次的创新与进步,人类正不断地发展着科学这支画笔,以求能够描绘宇宙这个巨大画卷。科技的进步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气象的认知。在古代,人们难以理解的各种天气的形成,如今都早已被科学家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但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气象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如果要解决它们,更深层次的气象学知识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1.根据短文,气象是指( )(2分)A.空中的天气变化

B.发生在太空中大气的物理现象的统称

D.发生在天空中大气的物理现象的统称

C.天空中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的统称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气象谚语的一项是( )(2分)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燕子低飞蛇过道,春雨马上就来到C.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D.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3.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便会降低( )℃。(2分)A.0.6 B.0.06 C.6 D.60

4.白居易诗中,大林寺的桃花开得比山下迟的原因是( )(2分)A.种得迟 B.种得早 C.气温低 D.气温高

5.为避免酸雨、温室效应等气象问题的产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三条)(3分)

(二)记忆里的香甜(12分)

我们的目光总是抛向远方,等待着踏马寻花,逐鹿天涯,却总是忽视脚下这片尘土,那是记忆里最熟悉的地方。

犹记幼时,外公喜欢将我驮在背上,腋窝下夹着一根拐杖,一摇二摆地和我一起上街吃晚茶。他高兴起来,嘴里哼着只有他听得懂的曲子,我则莫名其妙地兴奋地跟着唱。他也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眼里满是慈祥。有时,他搀着我到院子里欣赏芳香的槐花,那拐杖好像有魔力,轻轻一敲,晶莹的槐花便会撒落到地上,更浓的香气溢满了整个院落,简陋的院子似乎有了更多色彩,充满了生机。 那是我童年的一段快乐时光。

后来,我逐渐长大,外公也对我越来越严格。那是一个夏季的薄阴天气,雾霭沉沉,下着密如针脚的雨。我生性顽皮,喜欢在雨天四处奔跑,享受雨水四溅带给我的“滋润”,享受雨水淋在身上的清凉。我又嫌一个人无趣,便去邀请邻家小女孩与我一同在雨中捉迷藏。我们虽淋成了落汤鸡,但也玩得不亦乐乎。谁知这时,外公突然从堂屋跑出来,大喝一声:“快回来!”那眼神、语气仿佛洪水猛兽,让我感到害怕,这还是他吗?

次日,邻居阿姨找上门来,手里攥着一只示数还未消散的温度计,一脚踢开外公房间的门,面色狰狞地呼喝着:“老郑,看你孙女干的好事!”我急了:“那是她自愿陪我玩的,生病了只能怪她体质不好,跟我没有关系!”“啪”的一声,一个巴掌打在我的脸上:“怎么跟大人说话,太不像话了!快给阿姨道歉!”我眼里的泪珠摇摇欲坠,嘟哝着,极不情愿地说了一句:“对不起。”我恨死外公了。

第二天一大早,外公就带着一箱他贮藏多年的老陈酒,拖着我去邻居家道歉。邻居阿姨欢天喜地地接过酒,后来我们两家再也没有谁提起这件事。

因为这事,我埋怨了外公好几年,外公不该打我那一巴掌。

直到外公临走前的那一刻,他攥着我的手,口中不停地念叨,“囡囡……”我感受着他那双温暖的手逐渐变得冰凉,又渐渐地从我的指尖滑落。至此,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良苦用心,找回了记忆中的那份香甜。我知道,外公是希望我学会换位思考,希望我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重回老屋。外公高大健硕的身影仿佛站在云端,神采奕奕地注视着我,若隐

若现,渐渐变得虚无缥缈。然而,记忆里的香甜不曾淡去。

1.“我”带邻居家的孩子到雨中玩耍导致她发烧,被外公打了,此时“我”的心情是( )(2分)

A.喜 B.怒 C.恨 D.乐

2.在第二自然段里说“简陋的院子似乎有了更多色彩,充满了生机”的原因是( )(2分)

A.在春天里什么都这样 B.因为“我”年纪小

C.外公喜欢“我” D.槐花撒落,香气溢满院落

3.外公突然从堂屋跑出来,大喝一声:‘快回来!’”此处应读出( )的语气。(2分)

A.愤怒 B.轻柔 C.嘲笑 D.可怜 4.邻居阿姨会找上门来的原因是( )(2分)A.因为“我”打了她家的孩子。

B.因为“我”拿了她家孩子的东西。

C.因为“我”没有把她家孩子带好,让孩子受了委屈。

D.因为“我”带着她家的孩子雨天到外面玩耍导致孩子发烧。

5.外公临走前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外公什么样的良苦用心?(4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五、习作表达。(30分)

翻开我们的成长纪念册,每一页都记载着难忘的瞬间。请你走进回忆,以《难忘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A 2.D 3.C 4.B 5.D 6.C 7.D 8.D 9.D 10.B

二、1.粉碎 水源 缺乏 处境 挪移 军阀 安定 责任 学说 见解

2.(1)示例:标新立异 赴汤蹈火

(2)示例:现在对于网上下单、送货上门,人们已司空见惯了。 3.不知秋思落谁家 谁言寸草心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三、1.A 2.C 3.B

4.示例:应尽快完善法律,打击网络攻击行为,维护网络安全。四、(一)1.D 2.A 3.C 4.C

5.示例: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碗筷。

(二)1.C 2.D 3.A 4.D

5.略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二)

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就在前面向你招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口琴(qín) 和面(huó) 抽噎(yē) 锲而不舍(qi....

è)

B.狡黠(xiá) 胆怯(qiè) 嘈杂(cáo) 张灯结彩(ji....é)

C.荒谬(miù) 狂澜(luán)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D.庇护(bì) 弥漫(mí) 贮蓄(zhù) 焉知非福(y....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换然一新 变本加厉 黄粱一梦 鼠目寸光 B.目瞪口呆 汗流夹背 鬼计多端 半途而废 C.舍本逐末 山青水秀 至理名言 一毛不拔 D.如火如荼 再接再厉 走投无路 手疾眼快

3.下列对“喜不自胜”中的“胜”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优美的。 B.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C.能担任,能承受。 D.尽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小张说得夸夸其谈,让大家收获不少。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个个从外面鱼贯而入,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D.这篇课文形象生动,令人百读不厌。

5.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诗句、名言警句。(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高洁的品格;“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怀乡之情。“柳”在我国古诗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__________。”韩翃说:“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6)时光的飞逝常常令人感到无可奈何,读到朱自清的《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人想起《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句子中有三个病句,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6分) (1)弈秋是下棋的全国高手。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3)《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4)小刚虚心接受同学们。 二、回忆课文,完成练习。(10分)

7.先用简体字抄写下面的成语,再写出这个成语的意思。(3分)

【注释】①实事:客观事物。②求:研究。③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及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下面的“阅读链接”写一段话,先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再举出一个事例简要说明自己的观点。(4分)

【阅读链接】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

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填空。(10分)

五月初五端午节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

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特色“端午”

10.端午节已有________多年历史。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______说。

11.在晋代,__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_代开始出现蜜饯粽。在端午,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来西亚的裹粽比赛、韩国的________端午祭都很有特色。

12.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我们是从__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1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是春节、________节、中秋节。我知道春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阅读,完成练习。(24分)

(一)为人民服务(节选)(10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4.理解文中加点字的字义。(3分)

(1)固:________ (2)或:________ (3)于:________ 15.把选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 ”标出选段中引用的一句话。(1分)

17.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新时代中,像张思德同志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二)黄河大合唱(14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啊!这就是《黄河大合唱》!

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

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杈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

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chuí);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zhá)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下滚滚的波浪。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

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跟在队伍后面,迎接战斗!

(作者:魏钢焰 选用时有删改)

【阅读链接】《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充分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宏伟场面,激昂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19.写近义词。(2分)

咆哮——( ) 战斗——( ) 20.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 )的屏风 ( )的乐队 ( )的部队 21.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  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描写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演出队合唱队和乐队,他们是从根据地穿过______________走来的;一支是战斗部队,他们要穿过

敌人的火网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接战斗。这些部队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战斗!(3分)

23.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你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任选一题)(30分)

24.(1)一件小事、一篇短文、一部著作……常常使人受到启发。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出自己的感悟、受到的启发。题目自拟,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书写整洁。450字左右。 (2)毕业前,你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难忘的小学生活”活动?请你写一篇习作,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活动。题目自拟,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书写整洁。450字左右。

五、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