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己结束,又一个学期在忙碌中过去了。回顾一个学期的工作,想起我和32个孩子 Z间的点点滴滴,有儿丝忧愁,也有许多的快乐。
工作中有喜也有忧,可喜的是他们的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有的同学进步很大,渐渐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忧的是对一些学生付出了很多,却成绩起伏不定,反反复复,感觉有些 无奈。进步较大的学生如:孟晴、黄金芝、颜士俊、孔智豪、刘欣月。成绩反复不定的学 生有:孟玉鑫、刘雨晴、岳明宇、刘哓凡、贾泽涵。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坚持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了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和笔算是学习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在测试卷中占分值较大的部分,有了较强的计算能 力即使是学困生也较容易得分,那么对于优秀生來说也大大减少了失分。我的做法是设立 口算本,家庭作业平均每天15道口算。笔算测试平均每周10道,根据学生的错题,再进行 针对性的辅导。做题后验算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单元测试中我反复强调,做完一定验算 是提髙止确率的有效方法。(这次考试屮算式对的,得数错的没有给分,算错的很吃亏, 所以正确计算很重要。)
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习惯。
其实大部分学牛学会知识并不难,但是做题时想要不出错却是很难,而出错的原因很多时 候是因为审题习惯不好。一道题往往只看前半部分,看起來简单、熟悉,不看问题求什么 ,动笔就做,结果做非所问;还有的是不细细分析题意,对于所给条件没有有理清关系, 不去动脑去想清楚就做,还有其者把屮间隐藏的条件给漏掉。这些坏习惯会导致做题前功 尽弃,是学生进步的绊脚石。我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使用圈圈画画的方法, 像分析语文句子一样画出题目中的重点和易漏条件,进行了一段时间,看出学生做题效果 比较好。但由于实验吋I'可较短,好多学生还没有养成习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第三:坚持给学困生做辅导。
有人说:“课下辅导学生的老师是没有能力的老师,说明他的课堂没有吸引力。^我承认, 我的确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每节课都当堂消化知识。但是,这不代表我没有追求髙效的 课堂,相反,我在努力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应该说每个老师都极力追求高效的课堂,课上不会丢掉学困生,而且对于学困生格外的关 注,课堂提问的次数不亚于优等生,还会制造机会,让他们闪光,体验成功鼓励进步。但 是对于学因生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面对难题时很难短在时间内接受,所以辅导也是必不可 少的,辅导是一种弥补,辅导是给学困生跌倒又爬起来的机会,辅导是防止他们掉队。
以上是我本学期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但是从教学效率上讲,还有很多不足,还要进 行反思、学习和总结。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水平:
1、 仔细分析教材,用心备课,设计适合自己的学生又实用性强的教案。 2、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习惯,做题细心的习惯。 3、 继续培养计算能力,验算的好习惯。
4、发挥学生的“小老师”作用,建立辅导本,利用课间让优等生辅导辅导,使学困生主动向 他们请教,同时以加星的方式鼓励学生勤学好问,敢于问老师、问同学。
三年级数学概念课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 究的基础之上对概念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是对“先学后 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几个环节教学的一些新认识:
一、 概念课的导入不可小觑。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出示课题。 不拐弯抹角讲究个“快”字。是不是导入这个环节就没有它存在的价 值了呢?当然不是,尤其是概念课。概念的导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导入这个环节设计的好,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学 生对新概念的理解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概念的导入时必不可少 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平 均分得到的,导入时设计猴妈妈请同学们帮她公平公正的给两个小猴 子分4根香蕉,2个桃子,做铺垫,然后再分一个饼,很自然的渗透了平 均分。猴子分得()根香蕉,()个桃子,()个饼。通过填数,激发学生探 究学习的欲望。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 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 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概念的引入侧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 趣,体现概念的本质,蕴含概念发生的思维方法。
二、 操作学具,从感知、表象到概念。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一一表象一一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 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 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 表象,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课,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
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我让每一 个孩子准备了彩笔、正方形纸,一张圆片纸和各种图形纸,给了学生充 分感知的素材。孩子们用这些素材找到了 l/2o认识1/4时,学生的 折法不同,但都是正方形的1/4。通过折纸学生还创造出其他的分数。
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归纳新概念。
教学时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实物、直观 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 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 概念。
例如: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 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 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 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 1秒的长短。学生建立分、秒的时间 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这种抽象在很大程 度上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柱。所以我们避免就概念讲概念,这种空洞的 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概念的一般 表象。
四、 在练习中达到对概念的深化理解。
概念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环节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 地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 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避免教师反复的强调和低效的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 对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不透。出示
上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练习题的安排,应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按照概念的序,学生认识的 序去
考虑习题的序。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 方法设计,借以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让学生综合运用,区分比较,深 化理解概念,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