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来源:尚车旅游网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属于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如何进行平面镜成像作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的部分性质。 上一课时已经完成了平面镜成像实验,这节课实际上是上一课时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有了具体的了解,为这节课平面镜成像作图打下了基础。“光的折射”的性质与反射有共通之处,也为这一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形式运算阶段,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在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特点是从假设出发、提出问题的可能性、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真伪。另外,他们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也在发展,能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进行比较和归纳。平面镜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于平面镜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也有不少,这为学生认识光的折射减少一定的认知障碍。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的注意事项比较多,初次接触和操作,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教师在做示范时应多次强调注意事项,结合板画和动画加强学生的记忆。光的折射性质虽然与光的反射有共同之处,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教师应该通过演示实验和具体数据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应用。 2、知道光的折射的定义。 3、了解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的偏折规律。 【能力目标】 1、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2、通过折射定律实验,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实验研究,初步领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作图、折射规律 五、教法与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 深入学习实验 初步接触作图 【教师活动】 导入:周三的时候,我们完成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关于这个实验老师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 提问: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我们用平面镜是否能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活动】 预设: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看见后面的物体,克服了平面镜不透光的不足,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教师活动】 提问:实验时,玻璃板是竖直放置的,如果放置倾斜,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呢?大家可以想一下所成的像的位置。 【学生活动】 像将成在桌面上方,较难确定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教师活动】 提问:如何找到像所处的位置? 【学生活动】 预设:玻璃板后的支架与像完全重合,这时玻璃板后的支架所在的位置便是支架《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所成的像的位置。 【教师活动】 大家注意是完全重合,从各个方向都是重合的。 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五个特点。先来复习一下这五个特点。 【学生活动】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教师活动】 1、虚像又是如何形成的?老师用板画再带大家回顾一遍。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五个特点,我们可以进行平面镜成像作图。 2、以书上71页的活动为例来讲解一下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解释要点:1、作垂线 2、取等距离 3、画虚像 环节二 回归生活 了解应用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平面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想想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活动】 预设:穿衣镜、潜望镜 【教师活动】 1、我把大家举的例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来成像,比如穿衣镜、平静的水面。 第二类是用来改变光路的方向。比如潜望镜,让处于水下航行状态的潜艇观察到海平面的情况。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 2、生活中常见的除了平面镜,还有凹面镜和凸面镜。 这是凸面镜,入射光线经过凸起的这一面,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偏向两边的,可以看出凸面镜对于光线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活动】 发散。 【教师活动】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制成了弯道观察镜、汽车观后镜。 再来看一下凹面镜,入射光线经过凹陷的一面时,反射光线汇聚到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凹面镜对于光线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活动】 会聚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太阳灶、奥运圣火采集器、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环节三 进行多组实验 探究折射规律 【教师活动】 提问: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发生偏折呢?这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活动】 预设:折射 【教师活动】 是的,这是一种折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光的折射。 提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吗? 进行实验,大家观察一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和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方向。 【学生活动】 预设:发生了变化 【教师活动】 刚刚这个实验,光是从一种均匀介质斜射到另一种均匀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我们称为光的折射。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根据刚刚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用光路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先介绍反射现象,强调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再介绍折射现象,引出折射角的概念。 请一位同学来帮大家回顾一下反射定律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活动】 那么折射是否与反射一样有规律可循呢?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吗?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吗?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吗?我们今天就来一一验证。 1、先看第一条假设。老师用一个视频来验证。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吗? 老师让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砖,大家注意一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哪一边。 【学生活动】 法线的左边和右边 【教师活动】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那么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这一假设就是正确的。 再来看第三个假设。 老师让入射角分别是30,40,50度,看一下折射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 20,25,28度。 【教师活动】 副板书: 入射角(度) 30 40 折射角(度) 20 25 提问:大家根据这组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50 28 【学生活动】 预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教师活动】 提问: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我们可以画出沿直线传播的光线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靠近法线。 【教师活动】 也就是向法线偏折。提问:那么从光线从玻璃砖进入空气是否依然成立呢? 折射角(度) 30 40 50 入射角(度) 20 25 28 提问:根据这组数据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活动】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教师活动】 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呢? 【学生活动】 靠近法线。 【教师活动】 折射的其它性质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效果评价】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效果评价 班级: 姓名: 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 小组评价: 评价指标(参考):  知识:是否完成本节课知识的意义建构。  能力:参与状态;思维状态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绪体验;心理状态。 七、板书设计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 一、平面镜 1、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正立、虚像 2、应用 PS:凹面镜和凸面镜 二、光的折射 1、定义 2、规律 八、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 2、课时特训 2.5光的反射和折射(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