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来源:尚车旅游网


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区备用药物安全管理的方法。 方法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病区药品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 结果 通过药学人员与护理部的双方合作及必要的干预,增长了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管理的认识,规范病区备用药物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药物资源浪费。 结论 PDCA循环是落实病区药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标签: 药品管理;PDCA循环;问题;对策

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变质、被污染的或过期及更改有效期的药品,均属假劣药品[1],严禁用于患者。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使用的直接执行者,其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及使用质量。为有效落实药品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我们通过PDCA循环强化病区药品管理,两部门相互协调合作来加强病区备用药物安全管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正在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2011版)》,要求各科室备用急救药品应有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药学部对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我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小药柜药品,参照《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中关于诊疗区药柜内药品管理及有误风险的药品管理规范要求[2],进行检查。

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3],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的循环过程,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2.1 计划阶段(plan)

P阶段就是对现有流程进行研究,搜集数据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数据并制定改进计划,建立一个与期望结果一致的目标或流程。

2.1.1 现状调查 以本院2012年4~5月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病区药品管理情况检查结果为基线,包括全院20个科室,检查结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药品混放,平均3例/科;②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平均5例/科;③使用不合格药盒存放药品,平均5例/科;④效期混乱,存在过期药品,平均10例/科;⑤麻精药品专册登记不规范、有漏登,平均3例/科。

2.1.2 原因分析 鱼骨图是重要的分析方法,见图1。

①护士从药房领回的药品无包装盒,惯性思维,没认真检查,把不同规格甚至不同药名的药品混放在同一格内,造成药品的混放。②药品无专人负责,护理人员药品的保管意识不强,需避光保存的药品如维生素C、维生素K未能按要求保存[4];如破伤风抗毒素、胰岛素、PPD等需冷藏的药品从药房领回后未及时放入冰箱中。③无定期检查更新,使用已过期的药盒存放非过期药品,或使用其他药盒存放另外种药品。④病区药品基数品种多,周转慢,用后补充的药品量少但频繁,造成一品多批号的情况。护士在补充药品时,未分辨药物的新、旧有效期,新取回的药物和剩余的药物存放在一起且工作繁忙,往往不能按效期的先后顺序用药。⑤对制度学习认识不够,单纯经验性记录,年轻护士培训不够、记录随便,导致麻精药品专册登记较乱,出现数据不符或任意修改的情况。

2.2 执行阶段(do)

D阶段就是实行新的对策或流程。参照《药品管理法》《麻精药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我院《临床科室急救备用药品管理制度》,让管理有规可循,核心内容介绍如下。

2.2.1 固定基数,及时更新 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该科室抢救车、备用药品和麻醉药品的品种及基数,列出药品目录清单,规范药品数量管理[5]。

2.2.2 定期检查,建立效期登记本 效期登记本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经手人及处理情况。保证近效期药品先使用或及时到药剂科退换,杜绝药品的浪费[6]。

2.2.3 专人管理,严格交班 由各病区定专人负责药品日常养护等管理工作(一般由药房班护士),并且班班交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漏洞作出整改,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2.2.4 药剂科人员做好宣教工作 向病区医护人员讲解药品的保管及配制使用等相关知识。协助病区留存各种药品的说明书,制定成册,组织学习,做到药品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5 按照药品储存要求严格存放 根据药典规定:常温保持为1℃~30℃,冷藏一般要求2℃~10℃,阴凉处为10℃~20℃避光。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7]。药剂科为病区提供冷藏药品目录、避光药品目录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储存药品,并做好药品储存环节温湿度记录。

2.2.6 统一全院的药品标签 特殊管理药品,如麻醉药品、高危药品、精神药品等按规定有单独的存放区域及安全措施并有警示标识,并对听似、看似、一品多规等易混淆药品统一警示标识[8]。

2.2.7 总结反馈 药剂科质检小组每月把检查结果总结反馈给护理部,并让其

分析原因及提出整改措施。

2.3 检查阶段(check)

C阶段就是根据计划和目标,检查新的程序和达到的成效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及时发现和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①2012年6~9月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病区药品管理情况检查结果,为持续改进评价组。检查内容包括方案中各项的落实情况,检查结果,上述2.1.1 出现的问题比例均大幅度下降,平均为0.5、1、0.2、1.5、0.3例/科。但检查中发现新的问题,大部分科室存在医院已淘汰药品,平均2.5例/科。②在持续改进组中可见病区出现淘汰药品,这可能与我院7月份基药招标后,未及时通知临床科室清退已淘汰药品,提示下一整改目标——医院相关药品信息的及时传递。2.4 总结再优化阶段(action)

A阶段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巩固成绩、吸取教训。①对比前后检查结果出现问题的数目,持续改进方案获得较大的成效,也充分体现了2011版医院评审的其中一个特点——分工与合作的整合理念:多学科、多部门、多专业、跨领域的合作。②为防范药品调配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必须重视病区药品品质和使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前提。由此,我们可固化流程——药剂科定期对全院药品质量检查、监督及反馈,由相应的科室作出分析与整改,并作为下一循环药品管理的监控焦点,由药剂科在平时检查中追踪验证措施落实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检查促进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3 讨论

3.1 PDCA循环有以下三个特点

3.1.1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促进 整个质量目标计划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个班组、科室以至个人也需根据总的目标和对策,制订自己的方针对策,并进行相应的PDCA循环。在病区备用药品的持续改进中,各病房的内部改进形成一个小环,推动着整改大环的质量改进。

3.1.2 不断转动,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每进行一次,质量就提高一步,如爬楼梯般的螺旋上升过程。戴明循环每循环一次,取得一部分的成果,解决一批问题,质量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下一次循环就有了更新的目标和内容。

3.1.3 A(总结、处理)阶段是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 只有经过不断的总结、处理的A阶段,才能将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纳入到标准和制度中,才能进一步指导实践。如只有PDC阶段,未发挥A阶段的作用,就难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PDCA循环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2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2011版)》标准设计

体现了PDCA循环、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管理要求、体现岗位职责与职能协调协作。按照标准规范病区药品管理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可明确,制度的执

行到位是保证药事管理质量的基础,挖掘工作中的缺陷,查漏补缺,多部门的协调沟通,并加以持续改进,是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知识与技能[M]. 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253.

[2] 李国红,周万灏.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0.

[3] Deming WE. The new economics: For industry,government and education[M]. Cambridge MA:MIT CAES,1994:123.

[4] 陈和生,陈曦. 必须重视有效期药品的储存条件[J]. 中国药事,1992,6(11):51.

[5] 朱祝华,曹茂堂. 临床抢救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时珍国医围药,2007,18(5):1269.

[6] 林巍,张卫红. 加强效期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J]. 海峡药学,2007,19(8):117.

[7] 陈新谦,金有豫. 新编药物学[M]. 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

[8] 张波,梅丹. 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 中国药学杂志,2009,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