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1.门诊中药处方比例▲ 2.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 3.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 4.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 指标性质 指标说明 计算方法:门诊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定量 机构中药制剂)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定量 方数/门诊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门诊患者中应用中药饮片人次数/门诊定量 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中应用中药饮片人次数/出院定量 患者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计算方法:门诊患者中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总定量 人次数(以挂号人次计)/门诊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中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定量 /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计算方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人次数/出定量 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计算方法:日间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定量 术总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 计算方法: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医治疗人次数/住院手术患者总人次数×100%。 一、 (一) 医疗质量 功能定位 5.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 6.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 7.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 8.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9.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

疗比例 10.下转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 11.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2.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13.理法方药使用一致的出院患者比例 14.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 (二) 质量安全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计算方法:本年度向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机构下定量 转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出院的定量 手术患者人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计算方法: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人次数/同期Ⅰ定量 类切口手术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计算方法:理法方药使用一致的出院患者人次数/定量 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数/同期大型医定量 用设备检查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引导医院关注医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质量控制,配置合适维修人员和维修检测设备。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配置合理维修人员和维修场地,涉及有毒有害作业应有合适的维修场所和有效防护;(2)制定急救、生命支持类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定性 维修计划;(3)开展日常保养和维护,有巡检、保养、维修等相关记录及设备管理部门对临床使用部门的监管、培训记录;(4)配置必备的检测和质量控制设备,医学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特别是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在用设备完好,有记录和标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15.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 16.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 计算方法:医院临床检验项目中通过国家临床检验定量 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项目数量。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17.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 18.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 19.点评中药处方占中药处方总数的比例 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三) 21.门诊患者基计算方法:全院已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总数定量 /全院病房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 计算方法:点评处方数/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点评中药处方数/中药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定量 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收治患者人天数=出院患者人次数×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门诊使用基本药物人次数/同期门诊诊定量 疗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总人次数/同期定量 出院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医院采购基本药物品种数/医院同期采定量 购药物品种总数×100%。 指标来源:省级招采平台。 定量 计算方法:中标药品用量/同种药品用量×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预约诊疗人次数/总诊疗人次数×100%。定量 (急诊人次数不计入)。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门诊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至进入定量 诊室前的等待时间。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应用功能定性 水平分级标准评估。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定量 合理用药 本药物处方占比 22.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 23.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 24.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 25.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 (四) 服务流程 26.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 27.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

28.每名执业医师日均门诊工作负担 (五) 29.每名执业医定量 负担 30.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 31.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 32.住院收入中二、 运营效率 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 33.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六) 34.重点监控化品收入占比 35.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 36.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 37.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 定量 收支结构 学药品和生物制定量 计算方法:门诊总人次数/医院平均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每年工作日数。医院平均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本年度人数+上一年度人数)/2。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全年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医院平均执业(助理)医师人数/365。医院平均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本年度人数+上一年度人数)/2。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医院药师(包括药剂师和临床药师)总定量 人数/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门诊定量 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住院定量 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收入×100%。医疗定量 服务收入包括挂号收入、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药事服务收入、护理收入。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药定量 品收入×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定量 中药制剂)收入/药品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中药饮片收入/药品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收入/药品收入×定量 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资源效率 师日均住院工作

38.门诊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门诊医疗收入比例▲ 39.住院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住院医疗收入比例▲ 40.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 41.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定量 计算方法:门诊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门诊医疗定量 收入×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住院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住院医疗定量 收入×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人员支出/业务支出×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年总能耗支出/年总收入×10000。总能定量 耗为水、电、气、热等能耗折算为吨标煤后之和。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支结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中:医疗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医疗支出-管理费用。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负债合计/资产合计×100%(反映负债42.收支结余▲ 定量 43.资产负债率▲ 定量 合理性,引导医院避免盲目负债扩张或经营,降低医院运行潜在风险)。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本年度医疗收入-上一年度医疗收入)44.医疗收入增幅 (七) 费用控制 45.门诊次均费用增幅▲ 定量 /上一年度医疗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定量 次均医药费用×100%。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数。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46.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 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定量 次均药品费用×100%。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门诊药品收入/门诊人次数。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47.住院次均费用增幅▲ 次均医药费用×100%。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出定量 院患者住院费用/出院人次数。由于整体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疾病严重程度(CMI)调整。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计算方法:(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48.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 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定量 次均药品费用×100%。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出院患者药品费用/出院人次数。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49.全面预算管(八) 理 会计师 51.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 52.中医类别执三、 持续发展 (九) 人员结构 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 53.在岗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医师占比 定量 经济管理 50.规范设立总定性 定性 计算方法:查阅文件资料。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查阅文件资料。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数/全院定量 同期医务人员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总人数×100%。 指标来源: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 计算方法:医院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在岗医师定量 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医院注册医师总数/全院同期注册护士54.医护比▲ 定量 总数。 指标来源: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 5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比例 56.医院接受其他医院(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医联体内医院)进修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占比 (十) 人才培养 57.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58.医院承担培养医学人才的工作成效 59.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 60.每百名卫生(十一)技术人员中医药61.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经费投入 学科建设 科研项目经费▲ 定量 计算方法:本年度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通过的住院医师人数/同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住院医师总人数×100%。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计算方法:统计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接受教育教学培训人定量 次数、承担医学教育的人数、参加各级师承教育人数和发表教学论文的数量。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本年度科研项目立项经费总金额/同期定量 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本年度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经费总金额定量 /同期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本年度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投入经费总定量 金额/同期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 计算方法:医院接受其他医院(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医联体内医院)进修半年及以上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医院同期招收进修总人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 计算方法: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护理人员总数/全院同期护理人员总数。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62.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金额 (十二)63.公共信用综64.门诊患者满意度▲ 65.住院患者满意度▲ 66.医务人员满意度▲ 信用建设 合评价等级 (十三)四、 满意度 评价 患者满意度 (十四)医务人员满意度 定性 定量 定量 计算方法:本年度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同定量 期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按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进行评价。 指标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计算方法: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计算方法: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计算方法: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得分。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定量 注:

1.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考核应采用上述全部考核指标。三级公立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考核可根据医院特点选用部分考核指标。

2.标记“▲”的34个指标为国家监测指标,其中13个指标自动生成,11个指标由财务年报表获取,10个指标由医院填报。

3.考核指标中的手术包括在日间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内、麻醉状态下完成的手术,不包括门诊手术。其中,日间手术是指患者按照诊疗计划在1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不包括门诊手术),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

4.用于检查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进行统计。

5. “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用于医院自身纵向比较,不在医院之间比较。

6. 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以国家统一规定的品目为准。 7.“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医师占比”根据各医院紧缺专业人才结构具体情况,按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四个类别分别计算占比。

8.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是指医院中医药科研成果在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总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