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1年第64期考试周刊 走出困境:作文多元化评改方法尝试 黄 蕾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东海222300)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评改一直是教师的一大困 扰。作文评改形式应多元化,即互评、师评、自评 以学生为主 体,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由面到点.由分散到集 中。再由教师主要依据学生互评情况;r-总表。由点回到面进 行深度点评,主要是结合学生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印证 他们的感悟和评改的正确性,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在 成功中培养语言感悟能力,激发写作兴趣。评改依据应具体 化,即借助语感,也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情况.给予恰当的 自由创新发挥机会。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 多元化评改过程评改启示 一、指导原则 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坚持“简便、实用、高效” 的原则,有利于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体 现“评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取长 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 二、评改过程 (一)互评阶段 指导原则 评改 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作文评改在某种程度上 成为教师的一大困扰,也最富争议性,往往是评改形式单一, 以教师为主体,工作量大.用时周期长.目标不明确,效果不够 明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 进语文教学》一文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 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那么作 文到底如何评改?依据什么评改?叶圣陶先生曾说:“假如着重 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 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 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新课标写作目标第对作 文评改做了明确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 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 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作文的教 学过程中,我经过摸索尝试,多元化评改效果明显,“既节教师 之劳,不损学生之益”,(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学生的语文 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再如:“海浪.像满山遍野刚苏醒的雄狮,崛起高傲的头 颅,飞动火焰般的蓝色的鬃毛,仰天长啸!像千千万万古铜色 赤膊大汉,奋臂擂动牛皮大鼓。隆隆战车腾起漫天烟尘,扬起 猎猎大旗,震天动地而来!” (2)学习使用整句,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如:真诚,是一束强烈的阳光,驱走了心灵的阴霾;真诚, 是一股清新的甘泉,洗涤了心头的尘埃;真诚,是一束热烈的 火把,熔化了心里的坚冰。 再如:感动,是乍暖还寒时的一溪清水,清纯玉润;是群芳 争艳时的一株水仙,淡然灵动:是秋风卷落叶时的一声雁呜, 高亢悠扬;是冰雪晶莹时的一抹微笑,温暖甜蜜。 (3)学习巧用名人、名言、诗句,为语言增添典雅美。 如说“责任感”,可借富有责任心的中外名人的事迹来加 以阐述:责任感是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 《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 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 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的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 金刚。 2.积累鲜活的素材 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由 面到点,由分散到集中。评改前老师把评改的参考依据打印分 发给学生,突出重点,借助语感,从文章的书写、结构或语言的 节奏、音节、修辞、幽默机智等方面直观感知评改,同时也鼓励 学生互评敢于大胆地灵活创新。互评的形式可集中也可分散 进行.若分散进行互评.时间可设定为2—3天,中间可以同文 章的作者面对面,交流心得感受。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充分 的时间读透文章,发现问题.同时找到成功的亮点,并能达到 交流,实现写作和评改的双赢。它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初评——找感觉。这一环节主要从面上着手,全体参 与,用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按照评改依据要求,初步感知所 读作文的得失情况,并把感知的结果评语写出来,同时做好个 人的评改交流记录,作为写作经验积累。若认为该篇作文有可 借鉴的地方,把其推荐出来,集中交到语文课代表手中。 2.荐评——找亮点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据 荐出了自认为较好的作文,并要把直观感知的亮点具体地摆 出来 有的从语言的节奏上评析.句式整齐对称,有音乐的节 奏美,如:“我爱诗仙李白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 愁’的放荡之美;我爱诗圣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的怀古幽思之美;我爱刘禹锡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 残犹有傲霜枝’的大自然残缺之美:我爱王国维的‘昨夜西风 3.体悟、积累深刻的思想。 中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就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根源在 于他们的人生阅历少。没有独到的深刻的思想。因此,必须在 平时的阅读中关注作者的思想,只有经过与别人思想的碰撞、 激荡.自己的思想才能逐渐深刻。 我们要求在阅读中摘抄那些有哲理的句子,常抄常背,不 断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 它就对你哭。”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的时候,你也将错过月亮。” 几年来,我们坚持让学生在积累上下工夫,学生在积累上 尝到了甜头。很少听到学生喊“作文难,作文烦”了。正如朱熹 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只要抓住“积累”这个源头,写作 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学生阅读,第一是语文课本。鲜活的素材,也是首先从课 本中积累的。第二是课外读物。第三是自由阅读。 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接触到的鲜活的材料进行分 类归纳.比如分成理想篇、友爱篇、爱心篇等,并要求在整理时 尽量用自己的话.对事例进行概括总结。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作文教学的实和活[J].中学语文教学,2003, (1). [2]王汉雷.作文创新——我们永远的追求[J1.中学语文 教学参考,2002,(6). [3]刘墉.刘墉散文选.接力出版社,2002.1.1. 立足基本, 循序渐进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探索 王 丽 (江都市邵伯中学,江苏江都225200) 摘要: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很多农村中学 有趣的书,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 生作文存在困难。农村中学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分成随笔、大 东西……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生活中的烦 作文和小作文三个板块,各块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 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 步骤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描摹他人的各自个性,等等,一切皆可人文。处处留心皆学问。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随笔大作文 小作文 有一次带学生去工厂社会实践,回校后我让同学以“路途见 闻”为题用十分钟写一篇随笔,检查时我发觉许多同学写出了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 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一同学写道:听说大街要改造,今天走 的影响,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 在这街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是早知要如此,当初为何不 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 ~步到位;二是扩建后的大街不知美丽到何种程度;三是如此 让人顺畅地读完全篇的是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 大的工程,涉及这么广的范围.会出现什么麻烦……信手写 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更是难上加难。我在作文教学 来,头头是道。一同学写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 中进行了探索,那就是把作文教学分成随笔、大作文和小作文 户户都装上了空调,走在路上。碰上呼呼作响的空调机,脚步 三个板块.各块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步骤由易而 不由加快了一点,心里不由想道:装空调者有没有考虑,这做 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法是凉了小家,热了大家……由此可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 一、随笔 人.身边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材料。 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必须让他们敢写。要想让学 常听一些学生说:有些事情我也曾见过,听说过,甚至亲 生敢写,首先要思想,进行一种不打分的宽松的练习。随 身经历过,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研究。 笔就是这种练习的最好方法。每天花上十多分钟的时间,写一 鲁迅先生说。要“留心每种事情,多看看”。这里的“留心”、“多 段不拘一格的文字.实在写不出可以抄一段自己欣赏的文字, 看看”就是留心和研究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 让他们每天的这一练养成一种习惯,培养起一种兴趣,从而使 二、小作文 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常听到语文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高中生的作文不如初 思想问题解决了。接着要考虑的是写什么。一切身边发 中生的作文有情,初中生的作文不如小学生的作文有趣。这感 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叙述的对象。看一次电影或电视,读~本 叹反映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中生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静之美。”有的从语言的 证感悟和评改的正确性,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在成功中 音节上感知其韵律整齐之美.如:“世上的美有千万种,有浓妆 培养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激发写作兴趣,目的是以评促改, 淡抹,有天生丽质:有刻意追求,有天然的雕饰;有弹指的一 以改促进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要做到:情 瞬,有不灭的永恒;有肥沃田野的丰富,有贫瘠荒漠的单调;有 感态度方面,要有真情实感,也就是说,情为先,感悟才深,立 绚丽的外表,有和善的内心。”有的从语言的修辞上,感知语言 意才能出新出奇,自然语言就生动形象,可举出范文为例;结 的形象生动之美,如:“美,不仅仅指貂蝉的闭月之貌,杨玉环 构方面,情感的自然流动,结构就会紧凑匀称舒畅,首尾圆合; 的丰腴之姿,西施的愁郁之眸,王昭君的献身之勇;美,不仅仅 语言积累过程和方法方面,读书要做有心人,摘取他人的亮 指春之温柔,夏之狂热,秋之豪迈,冬之冷酷,更重要的,美要 点,合理化用,亮化自己的语言,充实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敏 有内在的韵味。”这些亮点一出,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 锐的语感,做到以读促写。如:“语文老师说,美就是善良的心 也感到这些同学的阅读面宽,知识丰富,激起再阅读的兴趣, 灵:数学老师说.美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英 可建议其他同学把作文中这些美妙佳句摘抄下来做成读书卡 语老师说,美就是English¥[ ̄动听的单词:物理老师说,美就是 片,鼓励学生借读摘抄积累。 雨后初晴的彩虹。”老师通过归纳总结,不仅对他们加以肯定, 3.精评——找得失。这一环节主要从点上着手,在班级荐 而且对他们的作文合理引导,逐步发挥学生自能改文和老师 评集中的基础上,再由语文课代表组织班级作文较好的学生 的导引作用。 3—5人组成精评小组,对荐评出的作文进行精品细评,亮化优 (三)自评阶段 点.如主要从学生的语感的角度,抓住语言的生动形象的音乐 根据互评和师评的结果.学生再对照自己的作文,及时 美及情韵美,品评语言的节奏、音节、修辞、语言的机智,加以 找出得失,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成功的地方,当作经验深 亮化引导.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启迪;点化缺点。如有的只 入总结;不足的地方,及时弥补,趁热打铁,写好二次作文, 注重追求语言的形式的美,而忽视内容的提炼,显得空洞无 以此来更好地提高作文能力。在这种评改模式的引导下,学 物。那就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才是真 生的作文兴趣非常浓厚,逐步走上自主作文的良性循环的 正的好作文。同样既要做好小组荐评记录,还要对班级作文的 道路。 得失情况汇总,以备班级发言或交流或交老师进行整体深度 三、评改启示 讲评。这样,在原有的评改基础上不断深化提升,由表及里,由 在作文三阶段的评改过程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形式到内容,得失明朗。学生评学生,贴近实际.形成辐射效 情感和态度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既自主.又合作, 应,使听者豁然开朗,达到共同提高。 共同探究,共同提高。这也体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作文 (二)师评阶段 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老师作文批改的烦恼。由此可 这一环节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的互评情况汇总表,再由点 知,作文评改不再是一种困惑.而是一种创造,关键在于思想 回到面进行深度点评,主要是结合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印 观念的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