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来源:尚车旅游网
《长江丛刊》2019.02

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李 艳/

锦州党校摘 要: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参与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政治意识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影响力尤其是非权力影响力越来越受到领导者的重视。本文从影响力的内涵出发,着重提出领导者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几大途径。关键词:领导 非权力 影响力

中国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在新时代,我们尤其需要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领导班子和干伍。领导科学认为领导力的实质是影响,影响力日渐成为衡量成功领导的重要标识。

一、影响力的科学内涵

影响力指的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通俗一点说,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由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因素作用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一)权力性影响力

所谓权力影响力,就是合法权力所产生的效果。一位领导如果没有组织上赋予的权力,就不能称其为领导。所以权力为领导者影响力的发挥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尤其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他们在法律规定权限内代表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并分配资源,所以使得影响力自身就具备了权威性及强制性。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

与权力性影响力的强制性相比,非权力性影响力趋向于柔性化和隐性化,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包括品德修养、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表率作用等素质和行为等。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非权力影响力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二、如何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无论在机制上,

还是理念方法上,都更加强调开放包容、协同共治。所以,作为领导者在工作中树立领导权威,不能轻视职务和职权的影响力,但要更加注重由内在素质决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即非权力性影

响力。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组织内人员会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广大群众也会心悦诚服的接受领导者的引导和指挥。(一)正确对待与使用权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作为领导者要时刻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有权不可任性”,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职责行使权力,始终谨记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具体来说,要做到:慎初,把好为官处事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底线意识,党纪国法红线不可触碰;慎独,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为了实现“不能腐、不敢腐”,我们党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纪律监督体系,一步步扎紧制度的笼子。同时,作为领导者个人,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慎微,戒小私,领导干部要既能抵住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也要警惕“温水煮青蛙”,在小事小节上站稳立场。

(二)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

第一,知识是影响力的宝库。领导工作是一种集创造性综合性、系统性为一体的复杂劳动,既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加快知识更新。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面临着新问题、新任务,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跟不上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思想就会僵化,做事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能力就会退化,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

理论学习是首要前提。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科

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知行合一,可以让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除此之外,经济新常态下,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很多老问题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并不管用了。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既需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还需要学习历史、文化、法律法规及经济常识等。所以,我们更加需要“T”字型知识结构的领导干部,既重视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也重视知识面的广度。对于一位专业型的领导,他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人们更愿意相信其正确性。

第二,能力是影响力的催化剂。目前,中国党的面临的一大考验是长期执政的考验。领导干部要着重学习和加强科学决策、执行、统筹协调、驾驭风险等能力建设。除了参加多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还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工作更得心应手。

(三)提升自我修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第一,形象是影响力的旗帜。形象不仅仅包括服饰、发型等,包括个人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等,比如是否能够讲究礼仪、遵循规范、执政为民、一身正气等。良好的个人形象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资源和无形资产,在组织内部,它能使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在组织外部,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代表,其形象是否得体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党和的形象与公信力。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领导干部有着出众的形象和气质,就能够更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领导干部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加强对自身形象的管理。尤其在公众场合,要谨言慎行,注意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第二,品格是影响力的土壤。领导干部要提升影响力,需塑造“三善”品格。

1、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

(下转第173页)

171

《长江丛刊》2019.02

个时代的人们的缩影。

春秋时期,实际上遵循的是弱肉强

食的丛林法则,兼并战争十分频繁。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息,各国的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也不止,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互相攻杀,非常频繁。《史记·太史公序》中说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太史公用一个“弑”字就清楚地说明了当时最高统治阶层之间权力争斗的激烈与残酷。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尽是一幕幕的人间悲剧。尽管从性质上看,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但其给普通老百姓所带来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这正如后人张养浩所说的那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反对付诸武力,反对战争。“师之所,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第三十章)大兵过后,百姓流离失所,天下生灵涂炭。因此,老子坚决反对武力,反对战争。作为臣下的人,应该以无为之道来辅佐君主,而不是兵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老子》第三十章)

老子不仅反对战争,甚至连兵器都视之为不详之物,因为,武器最基本的

功能就是用来杀伤人的性命。“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三十一章》)在老子看来,使用武力解决纷争,那是下下之策,是在万不得已、非使用不可的情况下才用的。“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同上)战争是一种以泯灭人性、杀戮生灵为目的的行为,故即使战胜了,也不要颂扬与美化它。“杀人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军事和兵器都是不详之事,即使战胜了,也应该要以丧礼对待,祭祀包括己方和敌方在内的所有亡灵。

三、结语

欲望是产生各种罪恶的根源。当时各国最高统治阶层的生活十分糜烂,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他们奢靡的生活,正是建立在对老百姓严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而最为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却过着“衣不暖身,食不果腹”的清贫生活,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这一切老子都看在眼里,故而他主张清心寡欲,反对过分地剥削老百姓,反对战争。其目的是与民生机。

老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的政治思想,主观上是要维护奴隶主阶级的长远利益,提醒当时统治者的注意,警告他们,要珍惜民命。

-作者简介:潘天罡(1985),男,水族,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硕士,教师,研究

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只有这样,君位才能长久,社稷才能永续下去。但是,在客观上,他的主张却是对老百姓有利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观点,后来就得到孟子的重视,孟子因此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后来又有了“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黄瑞云评译.老子本原[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郑鸿.老子思想新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4]张松辉.老子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上接第171页)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是对干事业的一种态度,一种追求完美、永不满足、永不停歇的态度。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更严、更高要求地以身作则?这需要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不断专研、查漏补缺,严格标准、善作善成,不断追求、寻求新的突破。保持永不满足的心,保持不断前进的脚步。

2、上善若水

《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领导干部要有像水一样的胸襟和气度,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一种人格力量,是干部的安身立业之本。我们要践行**总的要求,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站在大局和全局的

高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要保持谦和的心态,不为名利所

困,坚持走群众路线,放下架子,常下基层,赢得群众支持。

3、兼善天下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干部要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摆正自己位置,明晰自身责任,权衡奉献与索取关系。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遇到问题不上推下卸,遇到困难不躲避退却,遇到风险勇于靠前,勇于面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问题。

总之,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人。作为领导

者,只有加强自我修养,在权力性影响力基础上,让人格魅力在管理过程中发

挥重要的作用,才能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成为真正成功的领导。参考文献:

[1]宋睿.管理者提升影响力与领导力的艺术[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2]陈德起.中国式领导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3]谭建.领导干部权力的隐性影响力与提升要素[J].2016(18).

-作者简介:李艳(1982),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现为锦州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及领导力提升。

1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