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探讨

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探讨

来源:尚车旅游网
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09T08:00:20.07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 作者: 朱亚湘

[导读] 我国各行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体开展得较多,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几年才逐渐有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电力工程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我国各行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体开展得较多,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几年才逐渐有学者开始研究。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水土流失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为了减少建设工程引起的自土不良影响,项目工程与水土流失防治需要同步建设,不仅要将新增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要求,对原有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以建设初时为控制目标,恢复到土壤流失容许值范围,注重水土保持措施安全有效,助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防治;措施

1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

1.1侵蚀类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输变电工程包括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两部分,具有跨度大、范围广的特点,其水土流失基本呈有规律的分散式“点+线”型分布。点状侵蚀主要包括变电站及杆塔等基础开挖、回填、施工场地扰动地表及植被。点状侵蚀区域极易成为水蚀、风蚀的水土流失策源点,造成水土流失范围不断扩大。线状侵蚀主要为施工道路的场地平整、挖高垫低等。输电线路路径一般远离居民点,可供利用的现有道路数量少,因此输电线路施工需开辟大量的车行道路、人行道路,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区域。另外,输电线路尤其是特高压输电线路路径长,线路途径不同的地形地貌区、土壤区、气候带、植被带,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显著不同。水土流失形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造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的复杂性。

1.2输变电工程施工周期短,但水土流失周期长

输变电工程施工周期短,单位塔基的土石方作业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以内。土建集中施工导致项目建设区微地形条件、植被、土壤等性状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短时间内水土流失强度急剧增加。但受制于材料供应、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单基杆塔施工场地边坡、施工基面裸露时间贯穿整个施工期,其水土流失周期需延长至植被恢复达标的阶段。 1.3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时空分布不均

输变电工程优先进行场地平整、道路开辟等施工准备工作。在此阶段,植被压占、地表扰动破坏,水土流失策源点主要为挖填边坡、施工裸露面,水土流失强度大。其次进行电气设备基础、杆塔基础的开挖、回填、混凝土浇筑,基础开挖土方临时堆放。在此阶段,水土流失策源点主要为临时堆放的松散土方,造成水土流失强度迅速增加,施工扰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后续实施杆塔组立、电气设备安装、线路架设等,此阶段输变电工程已基本无土石方挖填作业,水土流失策源点主要是施工裸露场地,其水土流失强度开始减小。但牵张场地、跨越施工场地布置又使施工扰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呈现动态化的发展态势,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2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2.1大规模植被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土无法保持,植被资源过少,水土过于脆弱。所以对于输变电工程来说,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必须加大植被保护力度,及加强附近植被资源的水土保持能力,从而输变电工程就不会轻易对水土现状进行破坏。对于植被保护的措施主要分为三类:①对于地表蓄水能力差的植被例如弃渣等地表,我们应该采取特殊植被植物进行栽种,例如野草、生命力强的狗牙草、黑草等,这种植物可以加强该地区的地表蓄水能力和保护该地区的植物;②针对地表不紧密的植被环境,例如坡状地表或滑坡状地表,应该选取的植被自身条件为扎根深和蓄水强。可选用的植被包括但不限于人工养殖植被或芦苇等;③地表损害不严重且自身有条件恢复植被活性的土质资源,此类土地资源可以不需要严格的保护措施。为了能防止风沙的破坏,更好地保护地表资源,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特定材料的布对地表进行铺设保护,例如黄麻土材料。黄麻土工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①材料可分解,不污染环境,且分解后的材料可以与土壤相融合,滋养土地;②保护露出来的地表环境,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快速恢复被破坏的地表,不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2.2输变电站选址保护措施

输变电站选址要根据工程要求与环境需求灵活变动,因地适宜。输变电站选址核心在于选择平整不凹凸地段,输变电站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秉承保护环境的原则,如果输变电站选址不恰当将大大增加工程建设难度。对于输变电站水土流失现象产生很大的原因在于输变电站选址于陡崖、陡坡等地,不能保护好土地水土,不能保存好现有生态。所以输变电站选址保护措施是必须采取的,也是至

关重要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平整地段。如果施工过程中,迫不得已一定要选择陡坡,则应该更加注意陡坡的密度和土质疏密程度,尽最大可能保护该地区的水土状况。 2.3环境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措施

环境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措施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基本和政策保护措施,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基石,如果没有加大执法力度,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环境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措施有两个要点工程:①要在源头进行把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具体内容为:在输变电站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投资建设商的承包项目都严格监督监管,把水土保持放在防治工作的首位;②建立监督管理机构,该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为第三方机构,利益结构单纯。该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任务主要为保护水土资源,避免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破坏现象。相关的监管部门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当遇上不负责的企业例如随意破坏环境不悔改等企业,应该利用监管部门的权利武器坚决取缔这些企业单位。采取的整改方法可以为先下令企业停工修整,待到检查达标后才可以复工复查。 2.4增强人们对水土流失防治保护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做到水土流失防治,人们需要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对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保护意识。提升人们对于水土流失防治保护的意识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合作,加强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工作,增强人们对于水土流失防治保护意识,增加相关人员的培训机会。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电力电网建设的规模化产业结构越来越明显,由输变电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也越来越多,从根源上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就是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结束语:

(1)输变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严格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使参建各方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单位的技术优势,加强技术指导、优化施工工艺和过程管控,真正使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实处。(2)针对工程沿线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及施工扰动特点,生产建设单位应从实际出发,点、线、面结合,因地制宜、全面防治。不断优化、创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充分利用环境友好型、生态型的环保材料及措施进行水土流失治理,解决好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晓颖,张长伟,孙蓓.输变电工程特征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J].人民长江,2016,47(23):28-30.

[2]张宇,易仲强,张习传,等.西藏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5(6):65-67. [3]郑树海,黄静.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19(2):16-18. [4]何文峰,邓美龙,白晨光,等.地铁车站施工废弃泥浆处理方法[J].施工技术,2012,41(379):83-86. [5]赵静文.新型市政工程用移动式泥浆处理设备的设计[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35(9):124-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