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措施(doc 11页)

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措施(doc 11页)

来源:尚车旅游网


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措施(doc 11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的基础与现状

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源于1958年采矿专业的通风教研组,1985年由原冶金部授权开设专修科班(大专),1987年以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1990年改名为安全工程专业。2000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安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首届特色专业。安全技术及工程为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是“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矿业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实验室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实验室;同时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全学科现有教职员工共有教师15人,其中博士生(副)导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

三、学科建设目标 (一)科学研究目标

(1)凝炼科研方向 “十二五”期间,本学科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复杂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矿山节能技术研究为重中之重。运用现代通风理论和监测技术研究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通风装置的合理配置和风流调空技术的最佳方案。开发矿井通风系统网络解算和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软件,建立矿井通风系统仿真系统,大力提高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手段。通过对通风网络优化,降低全矿总风阻,合理风量分配,提高主扇装置的效率和充分利用自然风压通风等手段达到矿山节能目的。从而在满足复杂条件下矿山安全生产通风的需要,又节约能耗,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大力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关键技术与管理规范研究。研究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非煤矿山火灾、水灾、粉尘、地质及动力灾害等不同危险程度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要求;研究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评价技术体系和安全评价技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评价方法与动态评价系统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规范等研究。江西是矿产资源大省,形成适合我省省情和非煤矿山生产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非煤矿山安全动态评价技术、安全评价标准体系、火灾和顶板与冲击地压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体系、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及相关管理规范。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业灾害预防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针对工业生产、尤其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

本条件和火灾、水灾、粉尘、地质及动力灾害等不同危险程度灾害防治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各类灾害事故不同的发生机理,探讨事故的发展规律,提出灾害的预防、预测及治理技术,减少灾害的发生几率,降低灾害损失。该方向在江西省内及周边省份的灾害事故控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建设科研团队 目前本学科已经拥有一个“安全及空气洁净技术”校级科研团队。针对金属矿重大安全灾害、隐患、职业病和环境危害,积极开展金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体系研究,金属矿工程地质灾害和重大安全隐患监测、预报和防治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硬岩深井高效开采中的灾害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技术研究,职业卫生安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我国金属矿安全生产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为提升我国金属矿灾害控制理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供创新性成果,为控制和减少我国金属矿灾害事故和职业病做出积极贡献。与采矿工程学科联合,力争申请教育部、江西省等省部级“金属矿山安全技术”科研创新平台。力争建立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3)培育科研领军人才

唐敏康,男,汉族,1956 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电除尘专业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中

心”主任,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安全与环境学报》和《电除尘及气体净化》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矿山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及改造;静电除尘技术理论及应用;工业灾害控制技术;安全技术及科学管理。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企业资助项目12项。 曾主要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企业资助项目8项。 目前在研项目3项,研究经费150万元,其中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等奖1次,2等奖1次;省教学教改成果1等奖1次;江西理工大学突出业绩2等奖1次,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1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次。

近5年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1余篇,其中8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5篇被ISTP收录,1篇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收录。培养成安全学科国家级专家。

王海宁:安徽怀宁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教授。2005年获中南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荣誉职工”,铜陵市人民政府“科技特派员”,《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常务理事,《矿业快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安全理论及技术、废水处理剂开发与应用、脱硫除尘理论技术及设备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部

级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专利3项,学术著作2部,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人,其中10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培养成安全学科国家级专家。

董冰岩:河南人,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教授。2005年6月于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并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副处长,2009年10月被破格为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井通风优化及设计、工业通风与除尘,环境工程:废气、废水处理新技术研究。主持及参加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项,企业横向课题十几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档次学术论文17篇,其中11篇已被SCI、EI或ISTP三大检索收录。培养成安全学科江西省知名专家。

(4)确定科研任务 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国家重点科学技术开发项目3-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横向课题项目新增科研到100项,经费总额达到200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篇,其中三大检索机构 SCI、EI、ISTP收录论文50篇以上。

(5)确定鉴定项目 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2项。 (6)确定科研成果 省部级学科成果1项。 (二)队伍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计划引进博士学位教师5人,使本研究方向专任教师达到20人左右,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45岁以下

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0%。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争取在国家教学名师有零的突破。通过学校政策的倾斜,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或引进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士生导师2人。到2015年,各类人才结构及人数见表1。

表1 安全学科‘十二五’队伍发展规划 年 教学、正度 科研(在人员高职(人) 2010 2015 15 20 3 7 6 6 4 5 6 14 1 4 副高职称 (人) 中级具 有 博士博士生合计 称 职称 学位 (副)(人) (人) 导师 编) (人) (三)人才培养建设

在校本科生280人以上,硕士研究生45人以上,为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培训安全技术人才300人以上。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超过35%,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的比例超过30%。硕士研究生

参与科研比例达到60%,每人至少4~6篇论文,学位论文校级优秀率25%,力争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达20篇。逐步成为中国华东地区安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国安全生产水平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学科平台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至2015年新增价值约1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总面积超过到1000m2,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矿业工程科研基地,在现有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力争到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工程中心。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力争把矿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包括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设施、组织与管理等。 (五)教学任务目标

依托现有省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和示范性硕士点等基础,建立1个省级教学团队,力争建立国家级教学团队,使学科教学实验室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到2015年,力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8~1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8项。密切联系厂校联系,建设并稳定教学、研究基地。到2015年,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数量到20个。 (六)新增本科专业目标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新增消防工程(081420)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 消防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与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它不仅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机械、电子、

建筑、信息、心理、生理等多种自然科学学科,还涉及法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灾害学等等众多社会人文科学学科。消防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消防工程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建筑消防工程和企业消防工程等方面独具特色,属于消防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火灾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消防燃烧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建筑给排水、房屋建筑学、建筑防火设计、消防法规、防火理论与工程应用、灭火技术、火灾风险评估、火灾救援技术、火灾调查方法与鉴定、纳米阻燃材料、消防工程学等。

开设院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

四、学科建设思路

建立和完善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体系,探索吸引、遴选、培养和用好人才的有效机制,改善科学研究和配套保障条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汇聚一批杰出学者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批特别有创造力的学术团队和创新群体。在“十二五”建设期间把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建设成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达

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五、学科建设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认识到位,把学科建设置于龙头地位。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要围绕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学科具体的学科发展建设规划。实行院、学科带头人两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推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将学科建设的职责和目标落实和分解到人。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岗位责任制度、评估验收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以制度促建设,对学科建设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政策激励和经费资助,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创造性作用。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高新技术项目,对已形成科技产业并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承担者实行重奖。制定与完善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学科建设的质量监控,将重点学科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构建新的学科建设运行体制,实行学科滚动建设制度。加大投入,保证学科建设经费充足。

六、困难与政策支持(如无,可不写)

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引进非常困难,高水平年轻博士的引进也比较困难,2004年以来,安全学科没有引进1名外校博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