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财务管理e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一节 项目投资的相关概念

一、项目投资的特点与投资主体 (一)项目投资的特点 1.影响时间长 2.投资数额大 3.不经常发生

4.变现能力差

(二)项目投资的投资主体

财务管理讨论的投资、其主体是企业,而非个人、政府或专业投资机构。

二、项目投资的类型

(一)按照投资行为的介入程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重点) (二)投资对企业的影响,分为战略性投资和战术性投资;

(三)按照项目投资之间的关系,分为相关性投资、独立性投资与互斥性投资;

(四)按照项目投资的对象,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其他资产投资;(重点)

(五)按照项目投资的顺序与性质,分为先决性投资和后续性投资;

(六)按照项目投资的时序与作用,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

(七)按照增加利润的途径,分为增加收入投资和降低成本投资。

三、项目计算期的构成与资本投入方式

完整的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其中,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称为建设起点,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年末称为投产日,从投产日到终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生产经营期,生产经营期包括试产期和达产期,具体见图4-1。项目计算期、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n=s+p

从时间特征上看,投资主体将资金投入具体投资项目的方式有一次投入和多次投入两种。一次投入方式是指投资行为集中一次发生在项目计算期第一个年度的某一时间点;如果投资行为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度,或者虽只涉及一个年度,但同时在该年的不同时间点发生,则属于分次投入方式。

四、投资决策程序

(一)项目投资决策程序

(二)项目投资管理程序

【例题1·单选题】项目投资决策当中,完整的项目计算期是指( )。 A.建设期 B.运营期

C.建设期+达产期

D.建设期+运营期

[答疑编号91104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第二节 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估算

一、现金流量的涵义

(一)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

对以上定义的理解,掌握如下四点:

(1)从内容来讲,现金流量包括流入量和流出量;

(2)这时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还包括项目需要投入的企业现有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

(3)这节所讲的现金流量,是为项目投资决策服务的; (4)现金流量是一个增量的现金流量;

(二)项目投资决策之所以要以现金流量作为投资评价的依据,其主要原因如下: (1)采用现金流量有利于科学地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2)采用现金流量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

(3)在投资分析中,现金流动状况比盈亏状况更为重要; (4)采用现金流量考虑了项目投资的逐步回收问题。 (三)本章的两个假设:

(1)所有的营业收入假设都是收取现金的;

(2)除折旧、摊销之外的成本费用,都是现金流出。

二、现金流流量内容和估算

(一)按现金流动的方向划分: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 1.现金流出量

(1)原始投资额。包括建设投资和垫支营运资金。 (2)付现成本。(不含财务费用)

付现成本=生产经营费用-折旧费用(包括摊销) (3)所得税

2.现金流入量

(1)营业现金收入。 (2)回收收入。

在估算现金流量时,需要强调的问题:

(1)营运资金(存量):一年当中的营运资金=流出资产-流动负债

(2)营运资金投资(增量):本期需要垫支流动资金=本年营运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已经垫支的数量

[例4-2]A企业某投资项目投产第一年预计流动资产需用额为3500万元,流动负债可用额为1500万元,假定该项投资发生在建议期末;投产第二年预计流动资产需用额为4000万元,流动负债可用额为2000万元,假定该项投资发生在投产后第一年末。

投产第一年的营运资金需用数=第一年流动资产需用数-第一年流动负债可用数=3500-1500=2000(万元)

第一年营运资金投资额=第一年营运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营运资金投资额=2000-0=2000(万元)

投产第二年的营运资金需要用数=第二年流动资产需用数-第二年流动负债可用数=4000-2000=2000(万元)

第二年营运资金投资额=第二年营运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营运资金投资额=2000-2000=0(万元)

终结点回收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投资合计=2000+0=2000(万元) 3.付现成本的估算

付现成本,是指在经营期内为满足正常生产经营而动用货币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付现成本是所有类型的项目投资在经营期都要发生的主要现金流出量,它与融资方案无关。其估算公式如下:

某年付现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 或=该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折旧额-该年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额

式中,其他费用是指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扣除了折旧费、摊销费、材料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以后的剩余部分。

[例4-3]A企业某投资项目投产后第1~5年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5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用为30万元,其他费用为10万元,每年折旧费为2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为5万元;第6~10年每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为150万元,其中,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90万元,每年折旧费为2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费为0万元。 投产后第1~5年每年的付现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50+30+10=90(万元)

投产后第1~5年每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付现成本+折旧额+无形资产摊销费

=90+20+5=115(万元)

投产后第6~10年每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额-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额

=150-20-0=130(万元)

(二)按现金流动的时间划分 1.初始现金流量

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垫支营运资金)、机会成本(原有的资产用于该项投资而不能作其他用途而失去的收入)、其他投资费用、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要考虑税收的影响)

2.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生产经营费用-折旧费)-所得税 =税后净利+折旧费 3.终结现金流量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或残值收入; (2)收回的垫支营运资金。

(三)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NCF)=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如果投资方案不会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但能使付现成本减少,现金净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现金净流量=付现成本节约额=原付现成本-现付现成本

在现金流量的计算中,如果不作特殊说明,为统一计算口径和简化计算过程,假设各年的投资都在年初一次发生,各年的营业现金流量都在各年年末一次实现,终结现金流量在最后一年年末发生。

[例4-4]A公司准备购入一台设备以扩大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需投资15000万元,一年后建成投产。使用寿命6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6年后设备无残值。6年中每年的销售收入为6000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2500元。乙方案需投资18000元,一年后建成投产时需另外增加营运资金3000元。该方案的使用寿命也是6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6年后残值3000元。6年中每年的销售收入为85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3000元,以后每年将增加维修费300元。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试计算两方案的现金流量。 首先,计算两方案每年的折旧额:

甲方案每年的折旧额=15000/6=2500(元)

乙方案每年的折旧额=(18000-3000)/6=2500(元)

先计算两个方案的营业现金流量(表4-1),再结合初始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编制两方案的全部现金流量(表4-2)。

表4-1 两个方案的营业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甲方案: 销售收入(1) 付现成本(2) 折旧(3)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税前利润(4)=(1)-(2)-(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所得税(5)=(4)×25%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税后利润=(6)=(4)-(5)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营业现金流量=(7)=(3)+(6)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乙方案: 销售收入(1) 付现成本(2) 折旧(3) 8500 8500 8500 8500 8500 8500 3000 3300 3600 3900 4200 4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税前利润(4)=(1)-(2)-(3) 3000 2700 2400 2100 1800 1500 所得税(5)=(4)×25% 250 675 600 525 450 375 税后利润=(6)=(4)-(5) 2250 2025 1800 1575 1350 1125 营业现金流量=(7)=(3)+(6) 4750 4525 4300 4075 3850 3625 表4-2 两个方案的营业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甲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 营业现金流量 甲方案现金流量合计 乙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产投资 营业现金流量 固定资产残值 营运资金回收 乙方案现金流量合计 -18000 CF0 -15000 -15000 CF1 CF2 CF3 CF4 CF5 CF6 CF7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3625 3000 -3000 4750 4525 4300 4075 3850 9625 - 18000 -3000 4750 4525 4300 4075 3850 3000 (四)估算现金流量的困难及注意的问题 1.估算现金流量的困难一般了解 2.注意的问题

1)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2)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3)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公司其他项目的影响

4)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

5)现金流量估算应由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进行。

三、所得税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一)所得税对投资现金流量的影响

投资现金流量=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设备的变现价值-(设备的变现价值-账面净值)×税率

1.建设期净现金流量 (1)长期资产投资

(2)垫支的营业资金 (3)更新决策

原有资产的变现价值-(变现价值-账面净值)×税率

例4-5 假设某企业要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与否的决策。若更换旧设备,则可获得旧设备的出售收入8万元,枯叶此时旧设备的账面净值为6万元,则企业出售旧设备的净所得为2万元,须为此支付所得税0.5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困此,出售旧设备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是8-0.5=7.5(万元)。但是,若假设旧设备出信时的账面净值是10万元,则企业会产生亏损2万元。这2万元可以作为一项费用支出在税前利润中扣除。困而会产生税收抵免0.5万元。此时出售旧设备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是8+0.5=8.5(万元)。 [答疑编号911040201:针对该题提问] (二)所得税对营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1)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或(2)净利润+折旧、摊销

或(3)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额×税率

营业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额

=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额

=(收入-总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额

=(收入-付现成本-折旧额)×(1-所得税税率)+折旧额

=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额×(1-所得税

税率)+折旧额

=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科率)+折旧额×所得税税率 (三)所得税对项目终止阶段现金流量的影响

例4-6 某企业拟投资甲项目,经过可行性分析,有关资料如下:

(1)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其中第一年年初和第二年年初分别投资55万元和45万元,第一年年末该项目部分竣工并投入试生产,第二年年末该项目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2)该项目投产时需垫支营运资金6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以及存货增加占用等。其中第一年年末垫支35万元,第二年年末又增加垫支25万元。 (3)该项目经营期预计为6年,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残余价值为10万元。 (4)根据有关部门的市场预测,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销售收入为70万元,以后5年每年销售收入均为95万元。第一年付现成本35万元,以后5年每年的付现成本均为46万元。 (5)甲项目需征用土地10亩,支付土地10年使用费共计60万元,于项目建设第一年年初支付。

(6)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25%。 要求:计算甲项目6年的预计现金流量。 [答疑编号91104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首先,计算甲项目的每年折旧额和摊销额: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000000—100000)÷6=150000(元) 每年土地使用费的摊销额=600000÷10=60000(元) 其次,计算营业现金流量。计算过程见表4—3。

最后,将该项目的投资现金流量和项目终结的现金流量也考虑进来,通过计算得到该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计算过程见表4—4。

表4-3 营业现金流量计算表

2 销售收入 -付现成本 -折旧 -摊销土地使用费 =税前净利 一所得税 =税后净利 +折旧 +摊销土地使用费 =营业现金流量 700000 350000 150000 60000 140000 35000 105000 150000 60000 315000 950000 950000 950000 950000 950000 460000 460000 460000 460000 46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280000 280000 280000 280000 280000 70000 70000 70000 70000 70000 210000 21O000 210000 210000 21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420000 420000 420000 420000 420000 第7年末 3 4 5 6 7 表4-4 现金流量计算表

第1年初 固定资产投入 土地使用权投入 营运资金投入 -550000 -600000 -450000 - - 第1年第2年第3年末至第6年末(每末 末 年) 350000 250000 营业现金流量 固定资产净残值 营运资金回收 现金流量合计

四、通货膨胀对资金流量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项目投资价值。通货膨胀对资本预算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影响折现率的计算;②影响现金流量的估计。 (一)对折现率的影响

-1150000 315000 - 65000 800000 420000 420000 420000 100000 600000 1120000

1+r名义=(1+r有效)(1+通货膨胀率)

假设某人年初投资1000元钱购买利率为6%的1年期国库券,政府向他承诺到年末你将收到1060元钱,但政府不保证1060元钱实际能买到多少商品。如果这一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5%,那么本息和1060元的实际价值却只有1060/1.05=1009.52元。因此,我们可以说该债券的“名义利率为6%”,或者说“有效利率为O.95%”。 [答疑编号911040203:针对该题提问]

(二)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名义现金流量=实际现金流量×(1+通货膨胀率)n

例4-7假设某方案的实际现金流量如表4-5,名义折现率为12%,预计一年内的通货膨胀率为8%,求该方案的净现值。

[答疑编号911040204:针对该题提问] 时间 实际现金流量 第O年 —100 第1年 45 第2年 60 第3年 40 解法一:将名义现金流量用名义折现率进行折现。此时需要先将实际现金流量调整成为名义现金流量,然后用12%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具体计算过程见表4-6。

时间 第0年 第1年 45 48.6×0.8929=43.39 第2年 60 69.98×0.7972=55.79 第3年 40 50.39×0.7118=35.87 实际现金流量 —100 现值(按12%折现) 净现值 名义现金流量 -100 45×1.08=48.6 60×1.082=69.98 40×1.083=50.39 -100 NPV=-100+43.39+55.79+35.87=35.05 解法二:将实际现金流量用实际折现率进行折现。此时需要将名义折现率换算成实际折现率,然后再计算净现值。具体计算过程见表4—7

表4—7 净现值的计算 单位:万元

时间 现值 净现值 第0年 第1年 45 第2年 60 2第3年 40 3实际现金流量 -100 -100 45÷1.037=43.39 60÷1.037=55.79 40÷1.037=35.87 NPV=一100+43.39+55.79+35.87=35.05 可以看到,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注意实际折现率近似等于12%的名义折现率与8%的通货膨胀率的差额。用4%来折现就得到NPV=34.35万元,这个数字虽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上面的计算结果。

【例题2·单选题】已知某完整的工业投资项目固定资产的投资是2000万元,无形资产的投资是200万元,开办费的投资是100万元,预计投产之后第二年总成本费用1000万元,同年的折旧额是200万元,无形资产的摊销是40万元,计入到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60万元,投产后第二年算净现金流量的付现成本是( )万元 A.1300 B.760 C.700 D.300

[答疑编号91104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例题3·单选题】已知某完整投资项目投产第一年的流动资产需要数为100万元,流动负债可用数是40万元,投产第二年流动资产的需用数190万元,流动负债的可用数是100万元,则投产第二年新增的营运资金的金额( )万元 A.150 B.90 C.60 D.30

[答疑编号91104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4·单选题】一台旧设备账面价值为30000元,变现的价值为32000元,企业打

算继续使用该项设备由于物价上涨估计增加经营性流动资产5000元,增加经营性的流动负债2000元 假定所得税率是25%,则继续使用该设备初始的现金流量为( )元。 A.32200 B.33800 C.34500

D.35800

[答疑编号9110402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第三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一、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类型

(一)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分类

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折现指标,即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另一类是非折现指标,即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困素的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

按数量特分类,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可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绝对量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相对量指标包括会计收益率、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

按指标性质不同,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可分为正指标和反指标。正指标意味着指标值的大小与投资的好坏成正相关关系,即指标值越大,该项目越好,越值得投资。如会计收益率、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反指标意味着指标值的大小与投资项目的好坏成负相关关系,即指标值越小,该项目越好,越值得投资。如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二、非折现评价方法及其使用 (一)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会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一个要求达到的必要报酬率,或称平均报酬率。在利用会计收益率进行会计收益率进行决策时,只要会计收益率高于必要报酬率,该项目就是可以接受的。当存在多个互斥方案时,选择会计收益率较高即盈利能力较强的项目。

例4-8设折现率为10%,有三个投资方案。有关数据如表4-8所示。 表4-8 单位:元 年份 0 1 2 3 A方案 净收益 现金净流量 3600 6480 (40000) 23600 26480 10080 (3600) 6000 6000 8400 B方案 净收益 (18000) 2400 12000 12000 8400 900 900 900 2700 C方案 (18000) 6900 6900 6900 2700 现金净流量 净收益 现金净流量 合计 10080 [答疑编号911040301:针对该题提问]

会计收益率(A)=[(3600+6480)÷2]/40000×100%=12.6%

会计收益率(B)=[(-3600+6000+6000)÷3]/18000×100%=15.6%

会计收益率(C)=900/18000×100%=5%

如果公司确定的必要报酬率是10%,由于会计收益率高于必要报酬率,则A、B方案都是可行的。如果A、B是两个互斥方案,则应选择会计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即选择B方案。 (二)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静态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承4-8,C方案这种情况:

[答疑编号911040302:针对该题提问]

静态投资回收期(C)=18000/6900=2.61(年) 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则可使用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M+第m年尚未回收金额/第(m+1)年现金净流量

A和B方案则属于这种情况,A方案和B方案的回收期分别为1.62年和2.30年,计算过程如表4-9所示。

A方案 原始投资 现金流入 第1年 第2年 B方案 原始投资 现金流入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三、折现评价方法及其使用

现金流量 (40000) 23600 26480 现金流量 (18000) 2400 12000 12000 回收额 23600 16400 回收额 2400 12000 3600 未回收额 16400 0 未回收额 15600 3600 0 回收期=1+(16400÷26480)=1.62年 回收期=2+(3600÷12000)=2.30(年)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金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计算净现值,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计算每年的营业现金流量。按照前面介绍的估算现金流量的方法计算营业现金流量。

第二步: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总现值。首先,将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可根据现金流量的情况,使用年金法或分别计算每年现金流量的现值再合计。其次,将终结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最后,计算两者的合计数。

第三步:计算净现值。只要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就意味着其能为公司带来财富,该项目在财务上就可行的。如果,存在多个互斥项目,应选择正的净现值最大的项目。 根据例4-8的资料,三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

[答疑编号911040303:针对该题提问]

净现值(A)=(23600×0.9091+26480×0.8264)-40000=3337.83(元) 净现值(B)=(2400×0.9091+12000×0.8264+12000×0.7513)-18000=3114.24(元)

净现值(C)=6900×2.487-1800=-840(元)

A、B两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这两个投资方案的报酬率超过投资者的报酬率,这两个方案是有利的,因而是可以接受的。C方案净现值为负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达不到投资者期望的报酬率,应予放弃。A方案和B方案相比,A方案更好些。 净现值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折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这一原理可以通过A、C两方案的还本付息表来说明,如表4-10和表4-11所示。 表4-10 A方案还本付息表 年份 1 2 年份 年初债款 40000 20400 年初债款 年息10% 4000 2040 年息10% 年末债款 44000 22400 年末债款 偿还现金 23600 26480 偿还现金 借款余额 20400 (4040) 借款余额 表4-11 C方案还本付息表 1 2 3 18000 12900 7290 1800 1290 729 19800 14190 8019 6900 6900 6900 12900 7290 1119 A方案在第2年末还清本息后,尚有4040元剩余,折合成现值为3337.83元

(4040×0.8264),即为该方案的净现值。C方案第3年末没能还清本息,尚欠1119元。折合成现值为-840元(-1119×0.7513),即为C方案的净现值。 (二)净现值率法

净现值=项目净现值/总投资的现值

根据4-8的资料,三个方案的净现值率是: 净现值率(A)=3337.83/4000×100%=8.34% 净现值率(B)=3114.24/18000×100%=17.3% 净现值率(C)=-840/18000×100%=-4.67%

A项目和B项目的净现值率均为正,则A项目和B项目都是可行的。若两者是互斥项目,应选择正的净现值率最大的。即选择B项目。 (三)获利指数法

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亦称现值比率、现值指数、折现后收益-成本比率等。

获利指数=∑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未来现金流出现值

只要项目的获利指数大于1,就意味着其能为公司带来财富,该项目在财务上就是可行的。项目的获利指数小于1,则拒绝该项目。如果存在多个互斥项目,应选择获利指数超过1最多的项目。

根据4-8的资料,三个方案的获利指数如下: [答疑编号911040304:针对该题提问] 获利指数(A)=43337÷40000=1.08 获利指数(B)=21114÷18000=1.17

获利指数(C)=17160÷18000=0.95

A、B两个项目的获利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投资报酬率超过投资者期望的报酬率。C项投资机会的获利指数小于1,说明其报酬率没有达到投资者期望的报酬率。如果获利指数为1,说明折现后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投资的报酬率与投资者期望的报酬率相同。

(四)内含报酬率

实质上,它是能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它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

如果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 第一步:计算年金流量相等

年金现值系数=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

第二步: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在相同的期数内,找出与上述年金现值相邻近的两个折现率(A%和B%)

第三步:根据上述两个临近的折现率和已求得的年金现值系数,采用内插法计算出该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以例4-8的资料为例,已知A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它的内含报酬率大于10%,因此,应提高折现率进一步测试,假设以18%为折现率时进行测试,其净现值为-982元。净现值出现负数,说明折现率已经高于内含报酬率,下一步降低到16%重新测试,结果净现值为23.78元,已接近于零。现升高到17%进行测试,净现值为-485元。这就说明内含报酬率为16%-17%之间。之后用内插法进行估算,设内含报酬率为x,则: [答疑编号911040305:针对该题提问]

(x-16%)/(17%-x)=(0-23.78)/(-485-0) x=16.05%

内含报酬率(A)=16.05%

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内含报酬率(B)=17.88% C方案各期现金流入量相等,符合年金形式,内含报酬率可直接利用年金现值表来确定,不需要进行逐步测试。设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原始投资相等。 原始投资=每年现金流入量×年金现值系数

18000=6900×(P/A,i,3) (P/A,i,3)=2.609 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寻找n=3时系数2.609所指的利率。查表结果与2.609接近的现值系数2.624和2.577分别指向7%和8%。用内插法确定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7.32%。 内含报酬率(C)7%+[1%+(2.624-2.609)/(2.624-2.477)]=7.32% 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以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本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对方案进行取舍。如查本例中的资本成本为10%,那么,A、B两个方案都可以接受,而C方案则应放弃。

(五)动态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M+第M年尚未回收现值/第(M+1)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根据例4-8的资料,A方案和B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84年和2.65年,计算过程如表4-12所示。

[答疑编号911040306:针对该题提问] 表4-12 单位:元

A方案 原始投资 现金流入 第1年 第2年 B方案 原始投资 现金流入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C方案 原始投资 现金流入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现金流量 (40000) 23600 26480 现金流量 (18000) 2400 12000 12000 现金流量 (18000) 6900 6900 6900 回收额 21454 21884 回收额 2181 9917 9015 回收额 6272 5702 5184 未回收额 18546 0 未回收额 15819 5902 0 未回收额 11728 6026 842 回收期=1+(18546÷21844)=1.84年 回收期=2+(5902÷9015)=2.65年 回收期>3年

四、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运用差别 (一)折现方法相互差异

(二)折现率与指标的差异

(三)运用中的差异

【例题5·单项选择题】在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非折现正指标的是( ) A.静态投资回收期 B.会计收益率 C.内含报酬率

D.净现值

[答疑编号9110404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6·单项选择题】某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 ) A.净现值为零的年限

B.净现金流量为零的年限 C.累计净现值为零的年限

D.累计净现金流量为零的年限

[答疑编号9110404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7·多项选择题】采用净现值法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所采用的折现率通常有( )

A.投资项目的资金杨本率 B.投资的机会成本率

C.行业平均的资本收益率

D.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

[答疑编号9110404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例题8·单项选择题】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是12000元当年完工投产,有效期为3

年,每年可以获得现金的净流量为4600元,则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为( ) A.7.33% B.7.68% C.8.32% D.6.68%

[答疑编号9110404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第四节 不确定性投资决策

考虑了影响投资项目的不确定因素的投资决策叫做不确定性投资决策。主要包括:期望决策法、风险因素调整法、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场景概况分析以及蒙特卡罗模拟分析等。

一、期望值决策法

期望值决策法又称概率决策法,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它以用概率分析法确定的投资项目期望现金流量作为实际值的代表,计算投资项目决策指标的期望值大小。

(4.29式)

(4.30式)

变化系数是为:

(4.31式)

(4.32式)

例4-9 蓝天公司拟进行一项资产投资,估计经营期为3年,无风险报酬率为10%,其他资料如表4-13

概率 0 1 1 0.25 0.25 0.5 (10000) 3000 4000 4500 现金流 2 0.5 0.5 0.3 0.3 0.4 4000 6000 3000 4000 5000 3 E(NCF0)=1×(-10000)=-10000(元)

E(NCF1)=0.25×300+0.25×400+0.5×4500=4000(元)

E(NCF2)=0.5 ×4000+0.5×6000=5000(元)

E(NCF3)=0.3×3000+0.3×4000+0.4×5000=4100(元)

期望净现值=-10000+4000×0.909+5000×0.826+4100×0.751=845.1(元)

VD=1175/10845.1=0.108

该方案的期望净现值大于0,如果其标准离差和变化系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则该方案是可行的。

(元)

二、风险因素调整法

风险调整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风险调整折现率法;二是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一)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有以下几种确定方法:

1.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调整折现率

特定投资项目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可按下式来计算:

kj=rf+βj×(km-rf)(4.33式)

式中:kj ——项目j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或项目的必要报酬率;

rf ——无风险利率;

βj ——项目j的 系数;

km ——所有项目平均的折现率或必要报酬率。 2.按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来调整折现率 表4-14 投资项目的风险状况及得分表

A 市场竞争 无 战略上的协很好 调 1.5年 投资回收期 一般 资源供应 总分 折现率 总分 0~8 8~16 16~24 24~32 32~40 40分以上 / B C D E 状况 得分 状况 得分 状况 得分 状况 得分 状况 得分 1 1 5 7 14 较弱 较强 1年 很好 / 2 一般 5 较强 较差 3年 很差 / 8 8 9 15 40 很强 11 很差 11 4年 13 较差 11 / 46 2 一般 5 1 2.5年 8 1 较好 4 6 / 22 9% 7% 12% 7% ≥ 表4-15 得分对应折现率表 风险等级 很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很高 最高 调整后的折现率 7% 9% 12% 15% 17% 25%以上 3.按投资项目的类别调整折现率 表4-16 投资项目类别对应折现率表

投资项目类别 重置型项目 改造、扩充现有产品生产项目 增加新生产线项目 研究开发项目 风险调整折现率(边际资本成本+风险补偿率) 10%+2%=12% 10%+5%=15% 10%+8%=18% 10%+15%=25% 【提示】风险调整折现率法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在一起,人为地假定风险一年比一

年大,这是不合理的。

(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由于风险的存在,使得各年的现金流量变得不确定,为此,就需要按风险情况对各年的现金流量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办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肯定当量法。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1是t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它在0~1之间。 表4-17 标准离差率与肯定当量系数的经验对照关系

标准离差率 肯定当量系数 0.00~0.07 0.08~0.15 0.16~0.23 0.24~0.32 0.33~0.42 0.43~0.54 0.55~0.70 1 0.9 0.8 0.7 0.6 0.5 0.4 【例4-10】假设某公司准备进行一项投资,其各年的现金流量和分析人员确定的肯定当量系数已列示在表4-18中,无风险折现率为10%,试判断此项目是否可行。 表4-18 现金净流量与肯定当量系数表

时间 肯定当量系数t 0 1 7 000 0.95 2 9 000 0.9 3 8 000 0.85 4 8 000 0.8 现金净流量 -20 000 1.0 根据以上资料,利用净现值法进行评价。

=0.95×7000×0.9091+0.9×9000×0.8264+0.85×8000×0.7513+0.8×8000×0.683-20000 =2219.40(元)

三、决策树法

决策树分析法,又称网络分析法,是在事件发生概率的基础上,使用简单树枝图型,明确地说明投资项目各方案的情况,完整反映决策过程的一种决策方法。适用于分阶段决策或长期决策。

决策树图形将对某个决策问题的分析和计量过程反映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决策点、方案枝、机会点、概率枝。

【例4-11】凌峰公司拟开发一种新产品,预计市场情况为:畅销的概率p1=0.6,滞销的概率p2=0.4,备选方案有:A方案,建造一个新车间,使用期为10年;B方案,对现有资产进行技术改造,既维持原来生产,又组成新产品的生产线,使用期为10年;C方案,前期与B方案相同,如果市场情况好,3年后进行扩建,扩建项目使用期7年。该企业要求收益率为10%,有关数据如表4-19年示。 表4-19 单位:万元

投资额 方案 A B C 当前 240 120 120 三年后 0 0 180 80 30 30 前三年 畅销 滞销 -20 20 20 80 30 90 年收益 后七年 畅销 滞销 -20 20 20 首先,要绘制决策树图形,如图4-2所示。

图4-2 决策树图 现值与相应投资总额之差。

然后计算各机会点的期望收益值。机会点期望净现值为该方案全部使用期内的期望收益 机会点A的期望净现值=80×(P/A,10%,10)×0.6+(-20) ×(P/A,10%,10) ×0.4-240

=80×6.1446×0.6+(-20) ×6.1446×0.4-240 =5.78(万元)

机会点B的期望净现值=30×(P/A,10%,10)×0.6+2) ×(P/A,10%,10) ×0.4-120

=30×6.1446×0.6+20 ×6.1446×0.4-120 =39.76(万元)

机会点C的期望净现值:

点①期望净现值=90×(P/A,10%,7)×(P/F,10%,3)-180×(P/F,10%,3) =90×4.8684×1.7513-180×0.7513 =193.96

点②期望净现值=30×(P/A,10%,7)×(P/F,10%,3)-0

=30×4.8684×1.7513-0 =109.73(万元)

比较①和②的期望净现值,除去②。 机会点C的期望收益值

= [193.96+30×(P/A,10%,3)]×0.6+20×(P/A,10%,10)×0.4-120

=161.14+49.16-120=90.3(万元) 因各方案经营期一致,故可直接比较各方案期望收益值的大小,除去期望收益值较小的方案A和B,选择期望收益值大的方案C.

四、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研究项目的各种假定条件变动对项目结果的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表4-20 主要变量对净现值的相对影响(基本状态下NPV=200 000万元)

主要变量增长1% 销售增长率 营业利润率 资本投资 营运资金投资 折现率 NPV增长量(元) 2 328 3 644 -1 284 -1 412 -4 929 增长百分比(%) 1.16 1.82 -0.64 -0.71 -2.46 上表列举的是某投资项目的五个主要变量增长1%的时候,对NPV的影响。可以看出,对于净现值的影响,折现率最为敏感(带来的风险最大)。 敏感性分析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这一分析方法仅仅提供了针对于一组数值的分析结果,但是无法给出每一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只允许一个假设发生变动,而其他假设必须保持不变。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变量通常是有联系的,会一起发生变动。最后,是对敏感性分析结果的主观性应用。针对于同一个敏感性分析结果,某决策者可能会因此而拒绝该项目上,而其他决策者却可能因此而接受这一项目。这一态度上的区别,可能取决于决策者对项目风险的好恶程度。

五、场景概况分析

场景概况分析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反映和评价项目风险的分析方法。场景概况分析的方法类似于敏感性分析,只是包含了各种变量在某种场景下的综合影响。场景概况分析一般设定三种情况,即乐观的、正常的及悲观的情景。在不同场景下,各变量的预期值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例4-12】假设某投资方案需购买一台设备,支付现金24万元,设备寿使命期6年,没有残值。采用直线折旧法,公司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是12%,所得税税率是25%。其他信息如表4-21所示。

表4-21 投资方案的相关信息 单位:万元

项目 销售量 单价 单位可变成本 每年固定成本 基本情况 7000 85 65 60000 下限 6000 80 63 55000 上限 8000 90 67 65000 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在基本情况下的净现值,先计算净利。 每年折旧=240000/6=40000(元)

净利=[7000×(85-60)-60000-40000] ×(1-25%)=30000(元)

经营现金流量=30000+40000=70000(元)

净现值=-240000+70000×(P/A,12%,6)=47798.51(元) IRR=18.8%

可以得到:在悲观的情形下,NPV=-53958.82元,IRR=3.65%;在乐观的情形下,NPV

=168057.18元,IRR=34.31%。

场景概况分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一般使用该方法都假设可以清楚地描绘未来的情况,也可以辨别这些情况的结果。但是这种假设并不现实。其次,场景概况分析对投资分析变量预期数值的估算超出了基本分析的范畴。最后,该方法得到的只是不同场景下的结果,缺乏明确的建议以进行项目决策。在经济衰退时某项目的净现值很低,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该公司拒绝这一项目的依据。

六、蒙特卡洛模拟分析

模拟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对敏感性分析的发展。

这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模拟所需要的信息难以取得。

【例题9·单项选择题】某项目在建设起点发生全部投资2000万元,按照期望值决策法进行决策,计算得出的期望净现值是500万元,项目现金流量的标准离差是500万元,则该项目现金流量的变化系数是( )。 A.1 B.0.25

C.0.2 D.5

[答疑编号9110405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该项目现金流量的变化系数=500/(2000+500)=0.2

【例题10·单项选择题】关于风险因素调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的基本思路是对高风险的项目应当采用较高的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B.肯定当量法对风险价值进行调整,没有调整时间价值 C.肯定当量法中,用无风险报酬率作为折现率 D.风险调整折现率法存在夸大远期风险的缺点 [答疑编号9110405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肯定当量法中,既对风险价值进行了调整(把有风险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流量),又对时间价值进行了调整(把有风险的折现率调整为无风险的折现率)。 【例题11·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不确定性投资决策方法的有( )。 A.期望值决策法 B.敏感性分析法

C.决策树法

D.差额投资内含报酬率法

[答疑编号9110405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解析】不确定性投资决策方法主要包括期望值决策法、风险因素调整法、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场景概况分析以及蒙特卡洛模拟分析等。差额投资内含报酬率法是互斥方案的决策方法。

【例题12·多项选择题】不确定性投资决策的敏感性分析法存在的局限性包括( )。 A.这一方法仅仅提供了针对一组数值的分析结果,但是无法给出每一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

B.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只允许一个假设发生变动,而其他假设必须保持不变 C.对敏感性分析结果的主观性应用 D.只能给出每一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 [答疑编号9110405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解析】敏感性分析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这一分析方法仅仅提供了针对一组数值的分析结果,但是无法给出每一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只允许一个假设发生变动,而其他假设必须保持不变。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变量通常是有联系的,会一起发生变动。最后,是对敏感性分析结果的主观性应用。针对于同一个敏感性分析结果,某决策者可能会因此而拒绝该项目,而其他决策者却可能因此而接受这一项目。这一态度上的区别,可能取决于决策者对项目风险的好恶程度。

第五节 特殊情况下的项目投资决策

一、互斥方案的决策

当备选方案的投资总额或寿命期不相同时,决策的目的是要保证投资年收益最大。这时,可以采用差额投资内含报酬率法或年均净回收额法进行决策,后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项目寿命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

(一)差额投资内含报酬率法

差额内涵报酬率,是使差额现金流量的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适用条件:项目寿命期相同但原始投资额不同

决策依据:差额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报酬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原始投资额小的方案为优。

【例4-13】某企业现在有两个互斥投资项目:方案A和方案B。现金净流量如表4-22所示。

表4-22 方案A和方案B现金净流量 单位:元

方案A 第0年 第1年 -10000 15000 -15000 21000 -5000 6000 方案B 差量 企业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为10%,问企业应选择哪个方案? 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方案A和方案B的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如下: NPVA=3637元 IRRA=50%

NPVB=4091元 IRRB=40%

增量投资的净现值为:NPV增=6000×0.9091-5000=454.6(元) 另外可以计算出IRR增=20%

差额内涵报酬率20%大于企业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10%,投资额大的方案B较优。 【注意】在决策时,用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的现金流量减去原始投资额小的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差量现金流量,最后计算差额内含报酬率,做出决策。 (二)年均净回收额法

年均净回收额法是指根据所有投资方案的年均净现值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年均净回收额=NPV÷(P/A,i,n)

【例4-14】有两个互斥投资方案:方案C和方案D。相关数据如表4-23所示,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要求作出决策。

表4-23 方案C和方案D的现金流量 单位:元

年份 0 1 2 3 4 5 (1)方案C与方案D的净现值:

NPVC=2000×(P/S,10%,1)+3000×(P/S,10%,2)+4500×(P/S,10%,3)-4000

=3675.7(元)

NPVD=300×(P/S,10%,1)+500×(P/S,10%,2)+4000×(P/S,10%,3)+1500×(P/S,10%,4)+12000×(P/S ,10%,5)-7000 =5166.2(元)

(2)方案C与方案D的年均净回收额:

方案C:3675.5÷(P/A,10%,3)=3675.5÷2.4869=1478(元) 方案D:5166.2÷(P/A,10%,5)=5166.2÷3.7908=1363(元)

现金净流量 C -4000 2000 3000 4500 D -7000 300 500 4000 1500 12000 由计算结果可知,方案C的年均净回收额1478元大于方案D的年均净回收额1363元,方案C为最优方案。

二、资本限量决策 如果项目是可拆分的,可将方案根据获利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来选取项目组合;如果项目是不可拆分的,就要选取能产生最大净现值的方案组合。

【提示】决策的最终原则是:在资本限量内,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组合。 【例4-15】假设企业目前正在评价三个可能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模式如表4-24所示。

表4-24 项目现金流量 单位:万元

0 A B C -800 -900 -1100 500 500 400 200 300 400 300 300 500 400 500 650 1 2 3 4 以12%为折现率计算这三个项目的净现值,可得到项目A的净现值为280万元;项目B的净现值为320万元;项目C的净现值为360万元。若按净现值进行排序,则项目C居于首位,项目B位列第二,项目A居于末位。因为本年的资金限额为1200万元,所以运用这个方法的结果是实施项目C的全部(1100万元)和项目B的部分(100万元)。这时,1200万元投资所获得的全部净现值为:360+320/9≈396(万元) 不过,396万元并不是项目组合中最大的净现值。

当项目可拆分时,最好的方法是计算每个方案的获利指数,按其由高到低来排列方案,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用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到每个项目的获利指数,式中的分子表示扣除投资支出前的未来现金流量(表4-25) 表4-25

项目 获利指数 A 1080/800=1.35 B C 1220/900=1.36 1460/1100=1.33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每个项目的获利指数都大于1。只要项目的净现值为正,获利指数总是大于1。项目B的获利指数最高,所以应排在首位。项目A位列第二,项目C位列第三。这时投资1200万元所取得的全部净现值为:320+280×3/8=425(万元)。这个数字高于根据项目的净现值进行排序所获得的396万元。

【例题13·计算题】某公司现有5个投资项目,公司能够提供的资金总额是25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初始投资 净现值 A 100 50 B 200 110 C 50 20 D 150 80 E 100 70 要求: (1)假如各个投资项目不可以拆分,现在公司该如何选择? (2)假如各个投资项目可以拆分,现在公司该如何选择? [答疑编号9110406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1)由于项目不可拆分,此时应该在资金总额250万元范围内,找到一个净现值最大

的投资组合,可能的组合有:A+D、A+C+E、B+C、D+E,它们的净现值之和分别是130万元、140万元、130万元、150万元,所以最有利的组合是投资E和D。它们的净现值总额是150万,在所有的组合当中是最大的。 (2)

项目 A B C D E 获利指(100+50)(200+110)(50+20)/50(150+80)(100+70)数 /100=150% /200=155% =140% /150=153.3% /100=170% 根据获利指数进行排序,按获利指数从大到小分别是:E、B、D、A、C,则E方案投资100万元,剩下的150万元全部投资于B,净现值=70+110×(150/200)=152.5(万元)。 E方案排在第一,投资100万元,B方案排在第二,投资150万元,最大净现值为152.5万元。

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一)投资寿命期不等时的更新决策——平均年成本法

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如果不考虑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

在使用平均年成本法时要注意两点:(1)平均年成本法是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所成是两个互斥的方案,而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因此,不能将旧设备的变现价值作为购置新设备的一项现金流入。(2)平均年成本法的前提是将来设备再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设备。

【例4-16】某公司正考虑用一台效率更高的新机器取代现有的旧机器。旧机器的账面净值为10万元,市场价值为6万元;预计尚可使用4年,预计4年后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尚有4年,税法规定无残值。购买和安装新机器需要50万元,预计可使用5年,预计清理净残值为2万元。按税法规定可分4年折旧,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法定残值为原值的1/10。使用该机器每年可以节约付现成本16万元。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该项目在任何一年出现亏损,公司将会得到按亏损额的25%计算的所得税抵免。假设公司的必要报酬率为10%,问公司作何决策。 表4-26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量 单位:元 项目 现金流量 时间 折现系数 现值 旧设备变现价值 变现损失减税 每年付现成本 -60000 0年 1 1 3.1699 3.1699 -60000 -10000 -380388 19811.88 -430576.12 (60000-100000)0年 ×25%=-10000 -160000×(1-25%)1~4年 =-120000 每年折旧减况 25000×25%=6250 1~4年 旧设备流出现 值合计 平均年成本 项目 投资 第1年折旧减税 第2年折旧减税 第3年折旧减税 第4年折旧减税 残值净收入 430576.12÷(P/A,10%,4)=430576.12÷3.1699=135833 现金流量 -500000 250000×25%=62500 125000×25%=31250 37500×25%=9375 37500×25%=9375 20000 时间 0年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年 折现系数 1 0.9091 0.8264 0.7513 0.6830 0.6209 0.6209 现值 -500000 56818.75 25825 7043.44 6403.13 12418 4656.75 -386834.93 表4-27 使用新设备的现金流量 单位:元 残值净损失减(50000-20000)税 ×25%=7500 新设备流出现值合计 平均年成本 386834.93÷(P/A,10%,5)=386834.93÷3.7908=102046 (二)投资寿命期相等时的更新决策——差额分析法 不多作介绍

【例题14·计算题】某公司拟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3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4950元,税法规定该类设备应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6年,残值为原价的10%,当前估计尚可使用5年,每年操作成本2150元,预计最终残值1750元,目前变现价值为8500元;如果购置新设备需花费13750元,预计可使用6年,每年操作成本850元,预计最终残值2500元。该公司预期报酬率12%,所得税率25%。税法规定该类设备应采用年数总和法折旧,折旧年限6年,残值为原价的10%。

要求:进行是否应该更换设备的分析决策,并列出计算分析过程。 [答疑编号9110407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因新、旧设备使用年限不同,应运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平均年成本比较二者的优劣。

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1)变现价值=8500

(2)变现收益纳税=(8500-8222.50)×25%=69.375

(3)付现成本现值=2150×(1-25%)×(P/A,12%,5)=5812.74 (4)折旧抵税现值=2242.50×25%×(P/A,12%,3)=1346.51 (5)残值净收入现值=1750×(P/S,12%,5)=992.95

(6)残值对税的影响的现值=(14950×10%-1750)×25%×(P/S,12%,5)=-36.17 旧设备现金流出总现值=11940.08

平均年成本=11940.08/3.6048=3312.27(元) 2.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1)投资=-13750

(2)付现成本现值=850×(1-25%)×(P/A,12%,6)=-2621.02 (3)折旧抵税现值=2318.63

(4)残值收入的现值=2500×(P/S,12%,6)=+1266.5

(5)残值对税的影响的现值=(13750×10%-2500)×25%×(P/S,12%,6)=-142.48 现金流出总现值=12928.37

平均年成本=12928.37/4.1114=3144.52(元)

因为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144.52元)低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312.27元),故应更换新设备。

四、投资开发时机决策 项目的净现值是正的,并不见得立即投资就是最好的选择。也许将来再启动还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某林场有一片可供采伐的森林,但通道不畅。为了便于伐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铺设道路,购置伐木设备。采伐等待的时间越长,所需的投资就越大。另一方面,在等待的日子里,木材的价格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且树木也会长得更好。若预计采伐活动的净收益如表4-28年示,资金成本为10%,问何时采伐为最好? 表4-28 采伐活动的净收益表 单位:万元

采伐年度 净收益 净收益增长率(%) 采伐年度 净现值 本章小结

1.现金流量和它的估算

(一)分成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经营阶段、终点阶段; (二)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所得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 2.项目投资的评价方法

熟练掌握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方法((重点):净现值、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动态回收期、净现值率;

0 7015 1 9000 28.3 2 11000 22.2 3 12800 16.4 4 14500 13.3 5 15516 6.9 表4-29 不同伐木时间的净现值表 单位:万元 0 7015 1 8182 2 9090 3 9617 4 9904 5 9624 熟练掌握差值法的运用。

3.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重点:期望值法、风险因素的调整、决策树。 4.特殊情况下的项目投资决策

重点:互斥的投资决策、资本限量的投资决策、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