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探讨 石永智 (重庆市忠县民族中学校,重庆忠县404300) 摘 要:无论是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材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学教育都存在客观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一部分小学 毕业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初中教学学习,因此,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 常实际的问题。要实现小学与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着重应该从关爱学生、培养兴趣、养成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培养;关爱;习惯 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初 中和小学似乎不分家。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从教师、学生 的角度,还是从教材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学教育都存在客观的 差异.再加上增多的学科科目,给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造成很迷 茫的感觉。于是,小学数学成绩还不相上下的学生到了初中后, 数学成绩会相差很远,这不全是他们的智商造成的,而是他们 对于 k述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造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 应中学的数学教学,必须解决好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衔接问 题。 面对初一学生,教师必须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们的成长,深 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发现优点要及 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讲出自己的见解。即 使学生讲错了也不轻易否定,也要尽量做出积极评价,使学生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充分信任数学教师。这才能对数学产生 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 学习一旦产生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机型会深刻而 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有利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 学学习的转化。 在教学中,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 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严于 律己,做好示范作用。娇态自然随和,吐字清晰响亮,板书认 真规范,辅导亲切细致,和学生打成一片,平等相处。 “温故知新”,完成算术到代数的过渡。算术与代数虽然 是数学中两门不同的分科,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代数是算 术的加深,内容的丰富,知识的扩展和延续,逐步发展起来的。 我们知道早期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产生自然数和分数,即算术数。 由于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从而人们引入了负 数,把算术数扩展到有理数。并研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积运算, 因此代数是在算术中的“数”和“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学习代数时,要经常复习算术中的有关知识,切不可把算 术丢在一边。 在教学代数时,要注重“数学语言”,突破用字母表示。 数及代数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而教师要事先加以必要的讲解。 如海拔高度,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有效数字等。远算法 则像“两者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等, 使学生能够读及懂,训练学生正确使用理解和使用数学语占。 学生已经知道利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单明确,便于记忆, 尤其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能简捷地揭示食物的规律及本质特 征,它培养人们对于数的一般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代数是要通过字母表示数的,从学习有理数转到代数式,这是 从算是过渡到代数的关键一步,代数区别于算术的最大特点是 它引入了字母进行计算。这时字母表示数的范围已扩大到有理 数。因此必须注意的是字母a不一定表示证书,一a也不 定表 示负数。不要造成认识上的错误,要从实质上于学生讲清楚。 另外,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数与字母在运算上的一致性观 点。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己知与未知是截然分开的。教师 应掌握字母与数的通性。注意由已知求未知的同法教学,使学 生认识到表示数的学习与具体数是一致,从而实现算术即代数 的自然过渡。这为学习求代数式的值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揭发等 做了铺垫。 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校里,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老师 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 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的学习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自制 能力,所以,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教师和家 长,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的安排学习。 炉霍中学相对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 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 无法自制,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随着 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 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 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 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 就能保持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学习状态。总体看来,初中生还处 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家长要注意 经常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学习 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总之,初一代数可读性强,多处体现衔接点,蕴含着较多 的思想方法,教师应很好地挖掘,做到有机渗透。既保证落实 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认真搞好代数过渡章节的教学,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打好基础。 (上接第128页) 意、欣然接受等积极态度。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 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学生按教师期 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 待的自我塑造过程。 功夫。这种投入必须是无声的,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在感情 3.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个体因既往经验、 上就接纳了教师。 环境暗示等因素形成的具有个人性质的心理上的“自我肖像” 2.恰当运用心理调试。即班主任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调节 对于骄傲自满与自卑的同学应主要通过帮助他们调整自我意象 学生的心态上,通过改变学生的心态达到育人目的。这也正是 来达到教育目的。 心理调适的过程,所谓心理调适,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