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探究 马玉琴 (定西市安定区香泉民族中学,甘肃定西743015) 摘要:农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初中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语文素养能力 新课程改革推进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语文学科的城乡差 距开始显现,初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民族地区的开展相对困 难,要因地制宜,因为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某 些教师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我们要想方设法地 探寻研究提升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初步 摸索到一些思路,下面提出看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1.拓展思路,挖掘功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 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 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 种功能。 2.拓展教材,激活教材。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 独到的见解、已获得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游戏等都有可能 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完 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 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等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要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学生的发展与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要抓住生活 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 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对农作 物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有深刻的印象,不像城里的孩子只 停留在熟悉成品的表面。实践证明,乡村孩子的见闻不少,乡 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 力。 一、些有特色的农民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 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这样让学生进行口 语交际不是无源之水,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并1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乡之情。农村小学应当让学 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 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 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 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 能力。 3.收积运用农谚农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 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 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 强的表现力。我们可以因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问长辈请教, 一收集生动的语言。 2.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学生是特殊的课程资源, 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更多的是体验和收获。教 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 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文本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 市而言更纯真,更具人性化,类似于《少年闰土》中乡村学生纯 真的情感。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 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 表达,更容易使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 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纯净”的语境优势。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要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 1.着力实践,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 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 重要。教师要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 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以实践代替想象。 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对 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要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情感。如在学完《苏州园林》、 《鼎湖山听泉》等风景名篇后.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爱家乡、 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 通、旅游、田园风光等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 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 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或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 流、宣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 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乡村积淀着某些耐人寻 味的传说故事。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向年老的长辈、邻里 乡亲询问,收集民间传说故事,再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 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教师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其 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 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等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 精神资源。 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不断发展自己,塑造 自己.超越自己,让乡村语文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 展.真正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活学活用 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金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郑国民,马新国主编.新世纪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 与探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严先元编著.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成都:四川大学出 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