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I~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每年夏天合肥大圩葡萄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游人去观赏和采摘,当地人也自制了美味的葡萄酒供游人选购.下面是自制葡萄酒的过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并晾干
B.葡萄汁和糖混匀后密封发酵20天 C.捣碎成汁
D.纱布过滤出葡萄酒中的葡萄籽和皮
2.北宋有著名的三苏,化学上也有“三苏”,小苏打、苏打和大苏打(Na2S2O2),在大苏打Na2S2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5 D.+2
3.某偏远山村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为中主食:米饭.配菜:炒土豆、咸萝卜、白菜汤.为使青少年学生强壮身体、均衡营养.在全国媒体人发起的“爱心午餐”活动中,最好送去的是( )
A.猪油和菜油 B.鸡蛋和牛肉
C.小白菜和大白菜 D.白糖和红糖
4.胭脂虫红可用作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着色剂,胭脂虫红是从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的雌性胭脂虫体内提取出的色素.主要成分是胭脂虫酸(又称胭脂红酸,C22H20O13).下列关于胭脂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十三个氧原子 B.属于无机化合物
C.C、H、O元素质量比为22:20:13 D.相对分子质量为492g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6.“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企业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晚上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心.合肥市城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共37万盏景观灯将为了保护地球,于23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能省电9500千瓦时.以下不属于合肥市“节能减排”理念或做法的是( ) A.选用公共交通出行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C.使用太阳能系列产品 D.做好金属制品防锈
7.居里夫妇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O.1克镭盐,镭是一种化学元素.镭能用来治疗难以治愈的癌症.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根据如图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第1页(共17页)
A.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26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8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88 D.镭属于金属元素 8.下列有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和加热高锰酸钾都能制氧气,都属于化学变化
B.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两者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C.烧碱和纯碱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它们都属于碱
D.铁和锌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铁和锌的活泼性都强与铜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
B.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C.人体中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
10.固体物质X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水和乙醇中物质X的溶解度都随温度上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X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X的水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D.t2℃时,物质X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二、本小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电饭煲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电饭煲示意图 (1)电饭煲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填化学式),电饭煲的塑料外壳属于 (填“无机”或“有机”)材料.
(2)厨房中的锅具除了电饭煲以外还有铝锅和铁锅,铝制品的抗腐蚀性比铁强因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
第2页(共17页)
12.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其反应原理是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某同学想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①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索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
(2)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 13.某同学十分关注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上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对水样进行酸碱度和硬度检测后,打算按如图流程把泉水净化为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泉水中加人明矾的作用是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可以高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昧;
第3页(共17页)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作用于一体,目前被广泛用于自来水净化.家庭也经常采用一种方法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此方法是 . (5)通过以上实验某同学感受到水净化的不易,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对水资源的爱护.请你提出1条生活中爱护水资源的方法 .
14.张存浩、程开甲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上世纪50年代,张存浩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产率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某兴趣小组同学想对炭和水蒸气高温下生成的水煤气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水煤气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CO (2)CO2(3)H2 (4) 【查阅资料】无水CuSO4是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 【设计与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讨论设计了如下的装置图
(1)检验C02: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说明水煤气中有C02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D中盛放浓硫酸的作用是 ,(2)检验H2:当观察到F中现象时 ,
说明水煤气中有H2.
(3)检验CO:C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现象 ,说明水煤气中有CO.
综合以上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 .
15.小亮在做“稀硫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时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 液呈碱性 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附加题(答对奖励4分)
第4页(共17页)
16.若采用手持技术(如图1)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则不需要加入酚酞作为指示剂就很容易判断反应的终点和溶液的酸碱性.图2是实验时采集的溶液pH和溶液温度随所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请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图中的横坐标是 溶液体积,当该溶液体积是 mL时,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此时溶液的pH为 ,温度为 .
三、本大题共6分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铝制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气,现用含有16g氢氧化钠的溶液和足量的废旧铝制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杂质不反应),得到氢气0.15克,请问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I+2NaOH+2H2O═2NaALO2+3H2↑)
第5页(共17页)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I~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每年夏天合肥大圩葡萄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游人去观赏和采摘,当地人也自制了美味的葡萄酒供游人选购.下面是自制葡萄酒的过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并晾干
B.葡萄汁和糖混匀后密封发酵20天 C.捣碎成汁
D.纱布过滤出葡萄酒中的葡萄籽和皮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纱布过滤只是将葡萄籽和皮从配制的酒中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2.北宋有著名的三苏,化学上也有“三苏”,小苏打、苏打和大苏打(Na2S2O2),在大苏打Na2S2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5 D.+2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大苏打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2=0,则x=+2价. 故选:D.
3.某偏远山村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为中主食:米饭.配菜:炒土豆、咸萝卜、白菜汤.为使青少年学生强壮身体、均衡营养.在全国媒体人发起的“爱心午餐”活动中,最好送去的是( )
A.猪油和菜油 B.鸡蛋和牛肉
C.小白菜和大白菜 D.白糖和红糖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第6页(共17页)
【分析】根据食谱中的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判断,米饭中主要含有糖类,炒土豆中主要含有糖类、油脂和维生素,咸萝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白菜汤中主要含有维生素、水、无机盐,缺乏六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
【解答】解:A、食物中缺乏六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油脂分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猪油和菜油属于油脂,所以错误. B、 食物中缺乏六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鸡蛋和牛肉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正确.C、食物中缺乏六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小白菜和大白菜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错误.
D、食物中缺乏六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白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属于糖类,所以错误. 故选B.
4.胭脂虫红可用作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着色剂,胭脂虫红是从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的雌性胭脂虫体内提取出的色素.主要成分是胭脂虫酸(又称胭脂红酸,C22H20O13).下列关于胭脂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十三个氧原子 B.属于无机化合物
C.C、H、O元素质量比为22:20:13 D.相对分子质量为492g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B.根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别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解答】解;A.由胭脂虫酸(又称胭脂红酸,C22H20O13)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3个氧原子,故正确;
B.由胭脂虫酸(又称胭脂红酸,C22H20O13)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错误;
C.由胭脂虫酸(又称胭脂红酸,C22H20O13)的化学式可知,其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22):(1×20):(16×13)≠22:20:13,故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故选A.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物质的溶解.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发现; B、根据天平的使用发现;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去分析;
第7页(共17页)
D、根据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时瓶盖倒放,正确; B、天平使用时左物右码,正确;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错误; D、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正确; 故选C
6.“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企业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晚上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心.合肥市城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共37万盏景观灯将为了保护地球,于23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能省电9500千瓦时.以下不属于合肥市“节能减排”理念或做法的是( ) A.选用公共交通出行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C.使用太阳能系列产品 D.做好金属制品防锈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根据节能减排的本质进行分析,节能就是节约能源;减排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体现的主要方面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节约能源,少开汽车、使用天然物质都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解答】解:A、尽量选用公共汽交通,少开车,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故正确; B、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C、使用太阳能系列产品,是利用天然物质,有利用节能减排,故正确. D、做好金属制品的防锈,不属于节能减排的做法,故错误; 故选D.
7.居里夫妇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O.1克镭盐,镭是一种化学元素.镭能用来治疗难以治愈的癌症.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根据如图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26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8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88 D.镭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g”,故错误; B.根据信息示意图可知,原子序数为88,故正确;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88,故正确; D.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镭,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第8页(共17页)
故选A.
8.下列有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和加热高锰酸钾都能制氧气,都属于化学变化
B.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两者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C.烧碱和纯碱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它们都属于碱
D.铁和锌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铁和锌的活泼性都强与铜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A、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C、纯碱属于盐;D、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考虑.
【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甲烷、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说明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所以两者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故B错;
C、纯碱属于盐,故C错;
D、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边,故D正确. 故选D.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
B.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C.人体中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A、干冰不属于有机物;B、根据块钱的成分分析;C、根据人体中的微量元素考虑;D、金刚石属于单质.
【解答】解:A、醋酸属于有机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 B、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故B错; C、人体中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故C正确;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金刚石属于单质,不属于合金,故D错. 故选C
10.固体物质X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水和乙醇中物质X的溶解度都随温度上升高而增大
第9页(共17页)
B.t1℃时,物质X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X的水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D.t2℃时,物质X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可以判断物质w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可以查出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根据w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升温后是否有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以比较同一物质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
A、【解答】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X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A正确;
B、根据物质X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X在水的溶解度是mg,故B正确; C、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物质X在水中的溶液降温至t1℃,X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是否有晶体析出,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由于在t2℃时,物质X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物质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二、本小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电饭煲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电饭煲示意图 (1)电饭煲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Al (填化学式),电饭煲的塑料外壳属于 有机 (填“无机”或“有机”)材料.
(2)厨房中的锅具除了电饭煲以外还有铝锅和铁锅,铝制品的抗腐蚀性比铁强因为 4Al+3O2=2Al2O3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电饭煲含有的金属单质写出化学式,塑料属于有机材料; (2)根据铝的性质分析;
(3)根据回收金属的意义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电饭煲含有的金属单质是铝,化学式是:Al;电饭煲的塑料外壳属于有机材料.
(2)厨房中的锅具除了电饭煲以外还有铝锅和铁锅,铝制品的抗腐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l2O3.
(3)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 故答为:(1)Al,有机;(2)4Al+3O2=2Al2O3;(3)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
第10页(共17页)
12.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其反应原理是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某同学想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①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长颈漏斗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装置在实验索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
(2)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①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2)根据D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外,还需要的仪器有长颈漏斗,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2)D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氧气有助燃性,所以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第11页(共17页)
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①长颈漏斗,故答案为:(1)2H2O+O2↑;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2)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13.某同学十分关注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上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对水样进行酸碱度和硬度检测后,打算按如图流程把泉水净化为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泉水中加人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杂质,使之沉降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D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可以高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昧;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作用于一体,目前被广泛用于自来水净化.家庭也经常采用一种方法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此方法是 煮沸 .
(5)通过以上实验某同学感受到水净化的不易,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对水资源的爱护.请你提出1条生活中爱护水资源的方法 洗菜水浇花 .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1)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3)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净化水时加热消毒剂目的是杀菌消毒;煮沸也可以杀菌消毒;
(5)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用洗菜水或淘米水浇花等. 【解答】解:(1)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悬浮于水中的杂质沉降.
(2)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贴在烧杯壁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选项说法错误.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杀菌消毒.家庭也经常采用一种方法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此方法是煮沸;
(5)用洗菜水或淘米水浇花等,禁止任意排放污水、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答案:
(1)吸附杂质,使之沉降; (2)D;
第12页(共17页)
(3)吸附; (4)煮沸; (5)洗菜水浇花.
14.张存浩、程开甲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上世纪50年代,张存浩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产率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某兴趣小组同学想对炭和水蒸气高温下生成的水煤气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水煤气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CO (2)CO2(3)H2 (4) CO、CO2和H2 【查阅资料】无水CuSO4是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 【设计与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讨论设计了如下的装置图
(1)检验C02: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水煤气中有C02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2)检验H2:D中盛放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当观察到F中现象时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说明水煤气中有H2.
(3)检验CO:C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当观察到现象 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水煤气中有CO. 综合以上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 猜想(4)成立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猜想与假设】
因为水煤气是炭和水反应的产物,因此水煤气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设计与进行实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干燥剂;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水.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
因为水煤气是炭和水反应的产物,因此水煤气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故填:CO、CO2和H2. 【设计与进行实验】
(1)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水煤气中有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
2+CO2=CaCO3↓+H2O.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第13页(共17页)
(2)D中盛放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当观察到F中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水煤气中有H2.
故填:吸收水蒸气;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3)C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当观察到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水煤气中有CO.
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以上探究能够得出的结论是猜想(4)成立. 故填:猜想(4)成立.
15.小亮在做“稀硫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时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酸 性,还可能呈 中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溶液呈碱性 酚酞试液,振荡 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酸性或中性 【分析与思考】 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若观察到 产生气泡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提出猜想】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的量分析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验证】根据酚酞试液在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分析溶液的酸碱性; 【分析与思考】
①考虑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②根据锌与酸的反应现象分析.
【解答】解:【提出猜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当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当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呈碱性;
【实验验证】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呈碱性;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与思考】
①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若观察到产生气泡,则所取溶液呈酸性,有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②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观察到产生气泡,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故答案为:【提出猜想】酸、中;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溶液呈碱性 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第14页(共17页)
【分析与思考】 ①产生气泡;
②Zn+H2SO4=ZnSO4+H2↑.
附加题(答对奖励4分)
16.若采用手持技术(如图1)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则不需要加入酚酞作为指示剂就很容易判断反应的终点和溶液的酸碱性.图2是实验时采集的溶液pH和溶液温度随所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请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图中的横坐标是 NaOH 溶液体积,当该溶液体积是 18 mL时,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此时溶液的pH为 7 ,温度为 16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溶液pH的变化情况以及坐标图的信息结合酸碱中和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由坐标图象可知,溶液的pH由<7,到=7,直到>7,所以是向酸中加碱,即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当pH=7时,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约18mL,中和反应放热,此时温度接近16℃. 故答案为:NaOH,18,7,16.
三、本大题共6分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铝制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气,现用含有16g氢氧化钠的溶液和足量的废旧铝制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杂质不反应),得到氢气0.15克,请问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I+2NaOH+2H2O═2NaALO2+3H2↑)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由题意,由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16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第15页(共17页)
2Al+2NaOH+2H2O═2NaAlO2+3H2↑ 80 6 x 0.15g
x=2g
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12.5%.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2.5%.
第16页(共17页)
2016年5月6日
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