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新世纪图书馆2010年第4期 江苏省国际基础研究论文生产状况实证分析 徐佳宁 高淑琴( I、 范大学图书馆) 孙存杰 乔红丽(徐州医学院) 【摘要】论文对1978--2007年江苏省科研工作者发表的被美国权威刊物SCI、SSCI、A&HCI收录的近5万篇论文进 行全面分析,探索分析江苏省基础研究知识生产之学科、地域分布、分布、年生产量、载文期-T'j以及论文国际影响力,回顾30年 来江苏省国际基础研究成果生产状况和动态,探察江苏省知识生产发展轨迹。 【关键词】基础研究;知识生产;统计分析;SCI;江苏省 【Abstract】By analyzing nearly 50,000 Jiangsu Province authors publishing articles that cited in SCI、SSCI and A&HCI, this paper explores disciplines of the basic researeh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Jiangsu Province,their distributions,organiza— tions,annual amount of production,publishing articles periodical and thesi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It reviews the production state and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basic research result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30 years,seeks and visits the knowledge pro— duc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its developing orbiL 【Keywords】Basic research;Knowledge production;Statistic analysis;SCI;Jiangsu Province 1前言 科技论文是科技活动产I叶J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从一 个侧面反映地区科学研究T作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国际基础 研究论文更是体现了地区基础科学研究的同际水平和国际 影响力、竞争力。江苏省是科技大省,改革开放30年来在科 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研 究论文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 果”,近十余年来江苏省科技论文总数一直在全国名列前三 势,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省域国际基础发展现状与规律。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美国ISI公司的《科学引文索引》、《丰十会科学引 文索引》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检 索作者机构中含有江苏及所属13个城市的全部研究论文, 数据对象覆盖时段为1978--2007年,数据采集时间为2009 年O1月 数据的获取方法:首先在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名 ,但是有关江苏国际基础研究成果的详细情况却无从获 知。为揭示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省域国际基础研究成果 检索页上选择检索字段为“地址”,在检索框中输人‘'jiangsu OR nanjing OR suzhou OR xuzhou OR wuxi OR changzhou OR zhenjiang OR yangzhou OR nantong OR liangyungang OR huaian OR huaiyin OR taizhou OR yancheng OR 生产状况和动态.本文对1978--2007年来江苏省科研工作 者发表的被美国权威刊物SCI、SSCI、A&HCI收录的5万余 篇论文的语种、年代、学科分布、地域分布、机构分布、合作城 市和国家、来源期刊、被引次数等进行全面缜密的统计分析, 以明晰江苏省省域基础研究知识生产之学科分布、地域分 布、机构分布、年度生产量以及论文国际影响力,通过实证数 据反映江苏省在围际基础研究方面生产状况及国内外科技 changshu”.同时选择“引文数据库”SCI、SSCI和A&HCI三 个数据库,选择“出版时间”为1978--2007年进行检索,共检 出论文53 598篇.精炼出论文类型为Article、Letter、Re— view的论文共48 554篇,选择以全记录输出检索结果,将输 出结果导入Exeell数据表中进行处理。 界的交流情况.探究江苏省省内科技知识生产力地区分布情 况、科技力量的地区分布、围际科研优势领域、科技发展趋 对数据进行除错后,筛选出有江苏省作者参与的基础 研究论文48 105篇(包括第一作者非江苏省的)。对检出的 本文系徐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8XWA21)研究成果之一。 13 新世纪图书馆2010#-g 4期 。。一 一÷ 一 钯’ 全部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城市、机构简称、机构类型进行逐一 标引。并使用Acces和Excell数据表对结果进行处理和统计 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3-3江苏省内论文合作城市分布 我们通过表1可以看到.在江苏省被收录的35 782篇 论文中,南京被收录的论文最多.占全省被收录论文总数的 3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地域分布及国际、国内合作状 况 77.5%。说明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不仅是江苏经济文化 中心,也是江苏知识生产的重要基地。南京聚集着众多高校、 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且人才济济,有着雄厚的基础研究知 识生产实力和较高的知识产出效率。另外,江苏省内城市基 础研究实力分布很不均衡,论文生产以苏南为主力,特别是 3.1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地域分布 经统计,30年来SCI、SSCI、A&HCI收录作者地址中包 含江苏省及省辖地市的论文共48 105篇(含第一作者单位 非江苏省内机构的)。其中江苏省基础研究论文(即第一单位 为江苏省内机构的)的共35 782篇,占全部被收录论文总数 的74.23%:第一单位为国外机构的共4 536篇,占全省被收 录论文总数的9.41%;国内其它省机构为第一单位的共7 884篇,占全省被收录论文总数的16.36%。这表明我省科学 T作者与国内、国外学者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当然与江 苏省合作的国内机构比国外机构多.近乎是与国外机构合作 的两倍。 3-2合作围家和城市分布 国外学者与江苏合作的论文(即第一单位为国外机构 的论文)共4 536篇,合作伙伴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经统 计,美国学者与江苏合作的论文数最多,高达1 580篇,占国 外合作总篇数的34.83%:其次是日本,为615篇,占国外合 作总数的13.56%;位列第三的是加拿大,论文数为340篇, 占国外合作总数的7.5%,紧随其后的是英国、德国和新加坡 均为200多篇。说明江苏省国际横向科研合作力度强且合作 面广,其中江苏省学者到美国、日本、加拿大三国学习、研究 以及交流、合作强度最大.其次是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的 合作较广泛,尽管成果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涉及这两个洲的 国家很多。 国内其它省与江苏省合作的论文共7 884篇.涉及33 个省、市、地区,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地区都与江苏有合作, 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其中与江苏省合作最多的是北京、上 海,合作篇数为1 625篇和1 306篇.分别占国内合作论文 总数的20.61%和16.57%,说明江苏省与北京、上海两地的合 作和交流最紧密;香港与江苏省合作论文数位列第三,为 814篇,占外省合作论文总数的1ff32%,说明我省与香港的 科技交流也是很频繁的,以上三地合作论文占全部合作论文 总数的近一半(47.50%),是江苏省基础研究合作的核心地 区。总体来讲,江苏省基础研究在国内横向合作能力强、范围 广,其中与基础研究发达地区合作较多,北京、上海近10年 来科技论文数均排前两名,江苏保持第三,强强联合更多一 些,通过合作交流相互拉动、提升基础研究水平,而与西部科 技欠发达地区合作相对少一些。 14 以南京为核心要地,苏州次之。苏北的徐州市排名第三位,近 几年被收录数量增加很大,其科研生产实力上升很快。总体 来讲,苏南地区基础研究知识生产产量较高,苏中、苏北地区 实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1 省内各城市被收录论文数 序号 城市 论文数 百分比(%) 1 南京 27745 77.54 2 苏卅i 29l45 8.23 3 徐州 1161 3.25 4 扬州 1132 3.16 5 无锡 l0lO 2.82 6 镇江 80o 2.24 7 南通 273 O.76 8 常州 226 O.63 9 淮安 19o O.53 10 盐城 143 0.40 l1 连云港 l20 O.33 12 宿州 34 O.1O 13 泰州 3 O.0l 4江苏省论文年代、语种、文献类型分布 4.1江苏论文年代分布 江苏省国际基础研究每年的生产情况可以依据对论文 的出版年的统计得出。30年来我省被收录论文总数为35 782篇,年均1 193篇。由于“文革”对科学研究的重创,1978 年的论文年产量仅2篇,上世纪80年代逐渐恢复到200余 篇,到90年代末已经发展到1 300余篇,2007年达到6 283 篇。总体来讲,我省国际基础研究论文产量整体呈逐年增长 趋势,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增幅都较小.年增加十几到几 十篇,90年代以后增幅加大,年增长百余篇,2000年以来增 长幅度更大,年平均增长近650篇,且近4年来增长势头更 为强劲,年增长超过1 000篇。增长率超过20%。可见近年来 随着我省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技投入(R&D)的增加,科研 实力渐渐增强,基础研究知识生产量年年提高。 4-2江苏论文语种 江苏省论文中语种为英文的有32 284篇,占被收录论 文总数的90.2%:语种为中文的为3 424篇.占论文总数的 学术论坛 新世纪图书馆2010年第4期 9.6%;日文为51篇,法文l0篇,德文8篇,俄文3篇,罗马尼 亚文2篇.后5种语种的论文合在一起只占论文总数的 0.2%。可以看出我省学者发表的国际基础研究论文绝大多数 采用英文撰写.采用中文母语撰写的论文仅是英文的十分之 一,其它语种更是寥寥无几。这一方面说明我省学者熟练应 用写作论文的语言是英语,另一方面也说明论文绝大多数发 表在英文(或以英文为主要语种)刊物上,这种现象在全国普 遍存在.这虽然有利于国际交流,但不利于汉语文化和科研 的传承以及汉语言文化国际地位的提升。 4.3江苏论文文献类型 江苏省基础研究论文涉及多种文献类型,如Note、 Meeting Abstract、News Item、Reprint、Poetry等,依照科技论 文统计的惯例[3].本文仅统计了文献类型为论文、快报、综述 三种能体现基础研究成果的论文。其中研究论文类共34 956篇,占绝大多数,为论文总数的97. ;快报和综述的数 量都很少,为400篇左右,合起来共占总数的0-3%。说明我 省国际基础研究成果以全面报道研究成果的研究论文居多, 简要快速报道最新研究成果的快报类论文和综述性论文比 较少。 5江苏省论文学科分布 江苏省各个学科基础研究知识生产量情况如何?哪些 学科论文被收录数量较大?依据SCI数据库给出的学科数 据,我们选择统计了SCI数据库本身标引的二级学科(跨多 个学科的只统计前一个学科),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化学、物理、生物、工程、数学、医学等学科的被收录 论文最多,均超过2 000篇,其中化学最多超过l万篇,占论 文总数的28.27%,物理学第二为6 681篇,占论文总数的 18.67%.生物学位列第三为3 229篇,占论文总数的9.02%。 综合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三个主要特点。①跨学科的论文多, 跨一级学科的共有l 041篇,而跨一级学科下多个二级学科 的共8 526篇,全部跨学科论文共9 567篇,说明目前基础 科学研究中跨学科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非常广泛,成为新的 研究视角。②数理科学被收录论文量最大,生物、工程和医学 次之,化学、物理、数学被收录的论文总数达19 226篇,占被 收录论文总数的53.7%,这说明江苏基础研究成果中数理科 学、生物、工程和医学这6个学科的知识生产产量较大,同时 在国际上也较有竞争力和影响力。③人文社科论文总体偏 少,共340篇.仅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0.95%,其中又以社会 科学、经济、文学等学科论文稍多些,说明人文社科研究在国 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小。当然,这不单与研究水平有关, 还与语言障碍和宗教信仰和SCI系列数据库收录理工类论 文总量大有关 表2江苏省论文学科分布 排序 学科 发文数量 占总数百分比 1 化学 10117 28.27% 2 物理 6681 l8.67% 3 生物 3229 9 02% 4 工程 28l7 7.87% 5 数学 2428 6.79% 6 医学 2225 6.22% 7 材料科学 1908 5.33% 8 天文学 1O76 3.O1% 9 多学科 1O4l 2.9l% 10 计算机科学 893 2.50% 11 地球科学 892 2.49% 12 工业技术 69l 1.93% l3 环境科学 567 1.59% 14 农业 359 1.00% l5 药学 269 O.75% l6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241 0.67% l7 社会科学 l87 O.52% l8 经济 55 O.15% 19 文学 39 O.11% 20 教育 23 0.O6% 21 语言 12 O.03% 22 图书馆与信息科学 9 0.03% 23 历史 5 0.0l% 24 艺术 4 0.01% 25 哲学 4 0.0l% 26 政治 1 O.0o3 27 运动科学 l O.o03 注:有8篇文章SCI数据库未给出学科类目。 6江苏省论文来源期刊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江苏省被收录的35 782篇论文发表在 3 017种期刊上,依据ISI的JCR公布的2007年期刊影响因 子,这些期刊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高质量期刊有22种,占 刊总数的0.73%,共载我省论文98篇,占论文总数的0.27%; 影响因子大于2.0的有799种,占刊总数的26.48%,共刊载 我省论文8 802篇,占论文总数的24.60%:影响因子小于1-0 的期刊有1 158种,占刊总数的38.38%,共载文15 661篇, 占论文总数的43.77%,也就是说我省也有超过1/4的论文刊 载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另有174种刊没有影响因子为 新刊或07年未被收录。在同一学科领域内,影响因子高的期 刊所载文章,比影响因子低的期刊所载文章整体上在学术界 影响大,江苏论文来源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是<<NEW ENG. 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其影响因子与即年指标 高达52.589和11.96,共载我省论文2篇:著名国际权威期 刊<<science>>和<<nature>>也分别刊载我省论文13篇和7篇。 来源期刊中载文量位列前l8位的期刊共载文7 1 15篇, 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近20%,它们构成了江苏省载文核心期 15 新世纪I ̄l--tb馆2010半第4功 。 刊群,其中载文量最高的期刊为((CHINESE SCIENCE BUL。 LETIN))(科学通报),论文数达807篇,该刊2007年影响因子 为0.77,即年指标为Q119;位列第二的是((Acta Crystallo— graphica Section E》(《晶体学报E辑》),论文数达688篇,影 响因子为0.508,即年指标为0.353。核心期刊群还包括《物理 快报》(中国)、《化学学报》(中国)、《无机化学学报》(中国)、《物 理学报》等,其刊名及影响冈子列于表3。从表3中可以看 , 江苏省载文核心期刊群中有6种是外国刊,l2种是国内期 刊,其中只有7种物理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大于1,也就是说集 中刊载我省论文较多的核 t2,群期刊总体影响因子偏低。 表3载文量居前18名的期刊及其影响因子 序号 刊名及出版地 ISSN 载文量 IF l CHINESE SCI国) ENCE BULLETIN(中 loo16538 807 O.77 ACTA CRYSTALL0GRAPHICA 2 SECT10N E—STRUCTURE RE. l6【x】一5368 688 0.508 PORTS ONLINE(英国) 3 CHINESE PHYSI国) CS LETI ̄RS(中 D2563O7X 53l 0.812 4 ACTA CHIMICA SINICA(中国) ()567—7351 505 0.844 5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 l【x】14861 490 O.569 IC CHEMISTRY(中国) 6 ACTA PHYSICA SINICA(中国) 1O(x】一3290 477 1.277 7 PHYSICS LETI ̄RS A(荷兰) 0375—960l 459 1.711 8 PHYSICAL REVIEW B(美国) lO98—0121 424 3.172 9 CHINESE MEDI国) CAL JOURNAI (中 0366—6999 422 0.636 10 APPLIED PHYSI国) CS LE3TERS(美 0o【)3—695l 417 3.596 ACTA PHARMAC0L0GICA SINICA 11 (中国) 0253—9756 410 1.677 C0MMUNICAT10NS IN THE0RETI— 12 CAL PHYSICS(中国) 0253—6102 346 0.676 l3 JOURNAL OF APPLI(美国) ED PHYSICS 0021—8979 3O6 2.171 CHEMICAL J0URNAL OF CHI. 14 NESE UNIVERSIⅡES—CHINESE O251—0790 287 0.695 (中国) SPECTR0SCOPY AND SPECTRAL 15 ANALYSIS(中国) 1Ooo一0593 280 O.843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16 MATHEMATICS(中国) loo6—9283 266 0.371 17 SOLID STA rE COMMUNICAT10NS 0o38(荷兰) —1O98 264 1.535 l8 CHINESE JOURNAI OF CHEMIS— 1(x】1—TRY(中国) 604X 237 0.719 7江苏省基础研究论文影响力分析(被引用情况分 析) 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的水平 16 。 。 。 。 和实力.但是科研论文的产出数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科研生产 水平和质量,如果论文发表以后没有人引用甚至是没有人读 过,那样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对提高个人影响力,还是对科学 技术的发展,都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能 够客观地体现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 作用和地位,即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影响力。 30年来江苏省35 782篇论文被引总次数为19万余 次,篇均被引5-3次,被引次数CT(Cited Times)大于200 次的共有8篇,占论文总数的0.03%;200>CT ̄>100的有55 篇.占论文总数的0.15%;IOOM2T ̄>10的共5 414篇,占论文 总数的15.23%:10>CT ̄>1的共20 275篇,占论文总数的 56.66%:被引用次数为0次的有10 029篇。即未被引用的论 文数超过1万,占全部论文的28.03%。单篇被引次数最高达 349次的是苏州大学的CHEN,ZX、XUE YQ、ZHANG R等 在(BLOOD}上发表的文章(1991),被引次数位列前1O的论 文被引次数基本都在200次以上,大多为南京大学和东南大 学的作者所著。总体来讲,我省论文篇均被引用率还是很高 的.但论文的影响力是很不均匀的:一些论文质量高且很有 影响力,被引次数相当高,超过100次的论文就有64篇,超 过10次的高被引论文有5 469篇,占论文总数的近15%;同 时被引次数低于10次的论文超过一半(56.66%),另外近三 分之一的论文(10 029篇)从未被引用过,说明我省在有许 多高质量的论文的同时也有许多论文从未被关注和利用过。 8江苏省论文机构分布及高产机构 30年来江苏省论文的作者单位覆盖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医疗机构、公司企业、政府部门、中学等,其中高等院校论 文占绝大多数,达33 268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92.7% (注:高校附属医院成果归人所属高校,合并的高校并入现学 校);研究院所论文2 275篇,占论文总数的6.36%;医疗机构 论文285篇,占论文总数的0.52%;公司企业论文81篇,占 论文总数的0.26%:其它类型机构论文66篇.占论文总数的 0.23%,另外有7篇论文地址只标出信箱或所在系、院名,定 为地址不详。说明高等院校基础研究实力较强,产量遥遥领 先,是基础研究知识生产的主要产地。 江苏省发文机构共涉及335个单位.其中论文数量最 多的前2O名的机构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 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 机构,具体机构及其论文数见表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江 苏省各机构生产实力差距较大,其中南京大学基础研究实力 最强.以较大优势处于领先位置。另外,前20名中高校有17 所.科研机构仅有3个,同样说明SCI收录论文主要产自高 学术论坛 校,高校是基础研究论文的主要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由 于SCI、SSCI、A&HCI主要收录基础研究性期刊上的论文,所 以这些数据仅反应了国际基础研究成果的概况。并非全面反 映了各机构的科研产出总体情况。 表4江苏省论文数居前20名的机构 序号 机构 被收录论文篇数 占总数比例 l 南京大学 l36O6 38.03% 2 东南大学 3256 9.10% 3 苏州大学 2699 7.54% 4 南京理工大学 1558 4.35% 5 南京师范大学 l264 3.53% 6 扬州大学 109l 3.05% 7 南京农业大学 lO63 2.97%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971 2.71% 9 中国药科大学 945 2.64% 10 南京工业大学 914 2.55% l1 江南大学 9(x】 2.52% l2 南京医科大学 784 2.19% 13 徐州师范大学 642 1.79% 14 江苏大学 546 1.53% l5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529 1.48% l6 中科院南京地质 和古生物研究所 487 1.36% 17 中科院南京土壤科学所 449 1.26% 18 河海大学 291 O.81% 19 中国矿业大学 289 O.8l% 20 南京邮电大学 246 0.69% 9结语 依据SCI、SSCI、A&HCI收录江苏论文的统计结果,30 年来江苏省国际基础研究共生产论文35 782篇,年均生产 1 193篇.产量还是可观的,特别是2004年以来每年增加l 000多篇.增幅很大,可见江苏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且很有发 展潜力;江苏省基础研究论文地域分布很不均衡,南京市的 产量占全省的75%还多.其它城市,特别是苏中和苏北地区 的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基础研究生产机构以高 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为主,其中高校生产量占绝大多数, 占93%:另外参与基础研究论文写作的单位数量较少,全省 仅有335单位发表了论文,且大多是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其 所属研发机构可以在应用研发的同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江 苏省论文所载刊物共3 017种,覆盖SCI收录的6 281种期 刊(2007年)的一半不到,说明我省论文发表刊物面较窄,可 以进一步扩大投稿期刊的范嗣:江苏国际基础研究成果的质 量和影响力总体来讲还是很高的,篇均被引5.3次,单篇被 引次数最高达349次,被引超过10次的论文有近15%,载文 期刊影响因子大于2的有1/4还多,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 统计结果报道我国国际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4.6次,我省论 新世纪图书馆2010年第4期 文篇均被引次数高于我国平均值,但与世界平均值9.56次 还有差距 。另外也有近1 的论文从未被引用过,说明我省 在有许多高质量的论文的同时也有许多论文从未被关注和 利用过。 总之,基础理论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它的发展 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智慧、能力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 本标志之一,也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先导与源泉。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成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量和质量 逐年增加。省际基础研究成果的状况和动态可以说是我国 基础研究30年来发展的组成部分或缩影,希望此文能对了 解3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情况有所助益,起到豹之一斑 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徐康宁.历史性的跨越——江苏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的成就与经验.群众,2008(8) 2 Web of Science.http://access.isiproducts.com. 3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R].北京,2005. 4我国科技论文国际影响力攀升.http://www.cmt.C01TLCI ̄ article/08121 1/a08121 la 0201.htm,2009—02—07. (作者信息:徐佳宁,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高淑 琴,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邮编:221116。孙存杰,徐州医 学院副教授;乔红丽,徐州医学院图书馆馆员,邮编:221004。 收稿日期:2009-04—23。) 编校:方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