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号0882,整套相同,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分析题(共1题,共100分)
要求: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 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 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 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 【秋河】、【茫茫夜】、【秋柳】和【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沉 沦】中
所描写的“偷窥手淫宿娼〞等“大逆不道〞的行为之外,又加入 了同性恋、虐恋和乱伦的因素,似乎走得更远,也更难加以把握。即如
【茫茫夜】及其续篇【秋柳】而言,作品的主人公于质夫,就可以说是集 各种狭邪意味于一身的不肖子弟,当然,这位不肖子弟之所以能够被人们 所接受和谅解,就像郁达夫的诸多作品中的人物一样,他总是以追忆和忏 悔的心情表达故事,并且经常进行自我批判的。对于病态心理的描写,拓 展了心灵探索的疆界,也成为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对此,你是怎么看 的?
2、 沈从文竭力维护文学的纯粹性和严肃性,坚决反对文学的党派性 和商业性,
是现代文人传统理想的代表者。在小说创作中,他对都市中的 现代文明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精心建造了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在 小说的抒情诗手法和田园诗风格方面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因而成为了 京派的领袖人物。请结合沈从文的湘西题
材小说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试 题分值:100分)
参:[评分标准]
A、 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扣10-30分) B、 论述不清晰或不明确。(扣10-30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10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10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扣5分,最多扣分不超过10分)
答潮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他以自 己特有的个性勇敢地背叛了旧时代,一生都在寻觅着使自己祖国摆脱贫穷 与落后的道路,为民众的觉醒倾注了自己满腔热情。他的创作有小说、旧诗、 散文、政论等,其中小说创作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郁达夫小说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自伤自悼,这种感伤色调几乎可以说 贯穿了郁达夫小说的始终。如【沉沦】、【秋柳】等中的主人公因为祖国沉沦、
受西方列强侵略侮辱而不能自主,忧国忧民,没有了自尊,人的精神已 经彻底沉沦,不可救药了。这时候,他们的哀伤简直是一种病态。其实,郁 达夫小说的忧郁感伤其实更多焦虑的成分。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有三 种焦虑,即对罪过与谴责的焦虑,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和对命运与死亡的 焦虑。在【她是一个弱女子】中郁达夫力图塑造出“三个意识兴趣不同的女 性〞。然而充斥于作品中的人物仍然是为受性本能驱使的工具,完全丧失自 我意识和自制力,沉沦于肉欲享受之中而难以自醒者。作品中对及其参 加者的描写也模糊不清,毫无头绪,而且过于简单,过于一般化了。那些雄 涛壮波的一次次似乎是附着在小说里的大事记,完全游离于艺术描写、
情节发展之外,与作者着力渲染的性心理相比,则显得无足轻重淡漠到给人 —种生硬粗糙的感觉。在小说中郁达夫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分析,他简单地把人看成只有兽性的本能、消极地被环境决定着的受动者。 在其笔下,人都是低级丑恶的,充满兽性和疯狂性。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还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深 入骨髓,无论怎样排遣都难以摆脱。“孤独意识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现 象,它的产生根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那就是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 社会、人与自然的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冲突中所产生的寂寞、苦闷、抑 郁、忧虑等情愫,以及难以描述的微妙而又波动的心理状态因为他们把
一切黑暗、腐朽、落后与丑恶都看作敌人,对它们进行猛烈地批判和抨击, 他们难以同世俗相容。同时世俗也难以认识、理解他们的价值,对他们进行 歧视或漠视。因此,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境中,他们总有一种置身沙漠的 感觉。
无论是忧郁,焦虑,绝望,还是自弃,它们都共同构成郁达夫小说的沉 沦精神特征。这些特征是郁达夫小说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小说的最显著的特 点,同时也是招致人们非议的重要因素。其实,郁达夫小说的这些精神特征 也可以同西方的【哈姆雷特】【、少年维特的烦恼>【、罗亭】等作品一样看 待,它们都反映了人在现实中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 和自身性格的原因,不能实现理想而导致的“精神病〞“、时代病〞。从这个意 义上说,郁达夫的小说沿袭了西方的文学传统,反映了郁达夫试图探素人类 存在的价值和对现代性的追求。
2、
答:沈从文的小说从伦理道德的角度透视人生,以表现人性为中心内容, 以探讨民族品德的重造为旨归,热衷于表现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 牵的原始古朴的人生的审美理想。
沈从文在湘西题材小说中,表现了农村美丽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风民
俗,纯真、善良、友爱、无私的人伦道德。通过小说创作他构筑了一个理想 的伦理世界,期待另一时代心与心的淘通。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沈从文是 一株异草。建国后的境遇,非但没有磨灭他的尊严和才华,反而在汹涌的时 代潮的冲击下,潜渊成水底磐石,在考古界文物研究方面默默地吐丝成茧, 写成【中国服饰考> 等填充研究空白的巨著,实现了人生的另一种际遇。沈 从文生命最初20年的生存境遇,是一个几乎天天目睹着生命走向死亡的恶 性大循环:杀人者杀人、杀人者又被人杀,生命源源不断地投入这一循环、 身不由己而又视作命数使然。在这样一个环境成长的沈从文,时时受着生的 活磨难与严重的精神折磨,反而渐渐丧失了对死亡的恐惧,全然听凭生与死 对他这个个体作出选择。这种安之假设素表面看起来似乎有点是麻木,实际却 是他严峻思考后作出的对自己人生态度的选择。他的作品不仅数量颇丰,涉 及的题材、体裁也多有变化。这个湘西山花中的野精灵,用最真诚的心引导 读者、引导一个民族一一从“妇女、民族、阶级〞问题等等时代重大主题的沉 重中走出来,在并非至善至美的故事里,从“流血、牺牲〞这些历史进步的伴 生物中,鉴赏人性的纯善的美。每一个故事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沈从文的缅 想且温暖的情绪,每一部作品中闪耀着的人性美的光辉。在描写劳作的艰辛 的同时,也在描写着劳作给水手带来的莫大欢欣。劳动是沈先生怦然心动的 一种美,在这种美的映衬下,一种原本叫人唾弃的人性的黑暗,水手柏子到
岸后寻娼妇“粗鲁的同一只小公牛一样〞拼力发泄生命热力的“丑。都成为这 一种美的延续。沈从文用一种恰如其分的逻辑,显示出人物行为状态的无可 厚非,显示出命运把握之中的人宣泄欲望及渴求的自然。整个命运途中的漂 泊劳作毕竟可以抵押来一瞬又一瞬的愉悦,卑贱生命的努力挣扎因此有了 可称许的价值。沈从文展示给我们的萧萧的乡间,是很有情味也很现实的乡 间,它们永远给人出路,让人可以苟苟且且地一代接一代的活着。它们象是 世外,有着自己的质朴简单的存活原则。在中国那段不忍回顾的历史时期, 沈从文奇迹般地在现实的人生中一步一步跨出近乎地狱的沉重与辛酸,清 清白白地从山重水复走到了柳暗花明。如果说不断闪现在他这品中的人性 美,证明它在认同“五■四〞新思潮时,思想上理性精神苏醒后,自觉轰毁自然 人性的行为进行的并不彻底;此时,经过思考清醒的认识“自我〞所处的时代 特征与民族的整体精神走向后,生存的外在社会形式上采取一种对现存秩 序与观念作出被动得承认与接受的姿态,用文物研究坚持心灵的那块净土, 是在人生中对人性美
的一种复归,一种看似对现实妥协、实则对人性光明、 人性纯情释放的坚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