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口译(人事部)备考经验
所属:沪江口译
我个人认为,二级考试虽然有诸多弊病,但是从我的了解看来,大体上还是比较公平的。
也就是我所看到的通过二级考试的,特别是口译考试的,都是有过相当工作经验和翻译水平的人。
大家问我复习方法。其实每个人的复习方法根据各自的情况应该是不同的。我因为考试之前已经作了差不多2年的口笔译工作,所以针对性复习相对少些。二级的参考书和磁带我都买了。笔译是老老实实自己看过,翻一遍,然后再和标准答案对照。因为我的时事比较弱,所以为了加强时事,买了几期Beijing Review,把其中的发展白皮书,自己翻了一遍,然后再和标准翻译对照,然后将重点摘录下来做成笔记。
口译我的复习不是很多。一来我有比较好的临场经验,二来我一直认为笔译是口译的基础。所以重点都放在笔译上了。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实战经验,大家可以考虑多练习一下口译笔记。笔记一直以来都是我认为很重要的,能够帮助理清逻辑关系、抓住重点的figure facts。没有做口译工作的人似乎比较容易忽略笔记的重要性,或者练习不够,自己临场记的笔记自己过后就认不出来了。大家可以考虑参考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我个人认为,时间、地点、数字很重要,还有逻辑联系很重要,例如假设、转折、递进、并列等。这些都有专门的符号。逻辑关系记好了,翻译的时侯就能够比较流畅。
还有就是改掉一些说话时嗯嗯啊啊的毛病。尽量养成说话简短准确的习惯。我自己感
觉自从做了口译以后,说话语速放慢了,总是想好了再说。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交互式传译给口译留出的时间是充裕的,大家不要太着急,语言质量很重要的。
还有一些属于平时的积累。无论是经验多么丰富的译员,都需要随时关注时事进展和新的思潮、词汇,特别是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我自己的专业方向是教育、出版和财经银行。
即便没事的时候也会天天看新闻,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的新闻。还有就是一定要关注政治时事。时事翻译其实有一定的套路的,接触多了自然就有进步。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更是如此。我并没有灵丹妙药或者学习的窍门,所凭借的就是不断地学习、自我评价和改进。
为了方便大家,我把考试总结再翻出来帖在这里,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我自己的总结(有些是根据网上其他网友的帖子,回忆我自己当时的情况的。由于时间太长了,很多已经很模糊了。)
英译中1 中国市场开放后的零售业竞争。这篇文章总体上没有什么难度。要说难也就是其中涉及的零售业数据。我犯的最大一个错可可能就是把全年零售总额弄错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翻得对不对。反正当时觉得数字很大,好几百亿,所以我一下子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然后\"WTO\"我没有翻成“世贸组织”,因为WTO也用得很多。这个没有问题。如果临场翻译英文缩写一时反应不过来,就可以直接用英文。现在回想起来,我翻完以后还听见有很多其他人在翻。我后面那个翻译得基本就不着边际,有点属于自己编的。但是当时也挺紧张,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其中涉及的经贸词汇大概有“零售retail”“批发wholesale”“分销distribute”“物流logistic”,以及几个零售业巨头,例如
Wal-Mart, Carrefour。我很幸运因为还曾经在沃尔玛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对零售业比较熟悉。
有一些属于细节用词的问题。比如说我听到有人翻译为“外国零售公司”“外国零售商店”,其实应该是“外资零售企业”。尽量选择比较书面的、准确的词汇翻译为好。 英译中2 中国电力紧缺,华东地区缺电,世界燃油价格上涨,大家转向使用新型能源,中国社会发展面临挑战。 我觉得这篇文章算是时事性比较强的一篇了。一开始讲中国去年冬天华东电力紧缺。其中涉及了几个发电和需电的数字。中译英1 中国教育现状,大学升学竞争激烈,许多中国学生去留学,联合国进行的统计数字,国内贵族学校涌现,非官方渠道教育融资出现。 这篇文章作为中译英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了。因为教育题材一般是最熟悉的题材。其中涉及一些说法,例如:大学入学竞争激烈 fierce competition in entering colleges 出国留学 to pursue oversea studies,学费 tuition,国民生产总值 GDP,联合国 UN,调查 survey,统计数据 statistics。总体不算很难。比较难的可能会是后来讲的贵族学校。我当时可能译作 schools forcelebrities。还有学校现在通过多种渠道 various channels进行融资 raise fund,其中包括非官方渠道 non-government channels。大部分人对此感觉都是不错的。
中译英2 论先天聪明对人成功有多大帮助。举了周总理的例子。聪明,但是还有热情和奉献,所以才成功。聪明可以从遗传得来,但是智慧,毅力需要后天学习。如果只凭先天聪明,不*后天努力,什么都做不成。 这篇文章看似简单,但是其实不然。第一句话“我们经常会说,某个人真是聪明。”这里的“聪明”有人译作 intellegent, 我个人认为应该译为smart。因为intellegience 是后天学来的,smart相对要肤浅一些。我和周围人考后对答案,他们都用的intellegient,都没有通过。“如果一个人聪明,他也许比较容易成功。” If a person is smart, there might be a bigger chance for him to succeed. 注意,千万要注意这里的语气。从开头介绍就能知道,这里是要说“聪明不是万能的”。有
人翻作“Great intelligence gives its owner an easy access to success”反而不对,太肯定了。这里的语气是“也许” ,是might。然后是“有人说,周总理浑身上下都是聪明”, Some people even said that Premier Zhou Enlai was smart in every aspect. 临时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就这么译了。然后“周总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新中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体记不起来了,大概是这样。我的翻译大概是 his loyalty to... his passion to ... and his full dedication to... finally made him a ... 然后”聪明也许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功,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是不行的。”我当时用了虚拟语气 Being smart mighthelp a person to be successful, yet, without...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之后这篇文章,关键一定要注意语气,要早早就领悟到那些话是似褒实贬,那些话是似贬实褒。然后一定要翻译在翻译的语言中。
我在参加资格考试之前做口译已经作了2年了,笔译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些。由于生活变动,中间的工作并不连续。从我的自我感觉和大家的评价来说,我的口译优势主要在于我的心里素质比较好——从小我就参加很多演讲比赛,公众演讲从来不怯场),中文语言组织能力强——这一点我感觉尤其重要。在上大学前,我的语文一向要比英语好。希望做口译的同学大部分时候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提高英语上面,英语固然重要,但是流畅准确的中文同样重要,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英翻中为主。
英文功底相对扎实——大学英语专业我的成绩很好,而且我个人非常喜欢英语,口音比较好——这点很重要,不仅是英语口音好,普通话也很重要。有时候听众甚至反映觉得我比另外译员好,原因是因为我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来很好听。以上是我个人过去的经历和个人特质给我带来的一些好处,另外还有一些是我觉得需要后天练习的。
1、口译笔记——非常重要。口译可以称之为是一种速记,但是又不完全是。口译笔记除了帮助记忆,还帮助我理清逻辑思路。特别是英语的句序和中文的句序有时存在较大
的差异,口译笔记逻辑符号能够帮助我看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方便调整顺序,提高口译语言质量。笔记一定是要通过经常的联系才行。因为自己要对自己用的符号熟悉。还有就是数字和人名、地名一定要记笔记,不然翻不出来。
2、口译常用语——不用说了,很多官话套话需要记的。
3、笔译作为基础词汇准备——在做口译期间,我一直坚持做笔译。虽然报酬低,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帮助扩大词汇,提高翻译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再就是我考前的准备。由于我同时报了两个专业,没有时间同时准备。我的重点是口译。我做完了口译综合的题,因为久了不考试,对考试模式已经陌生了。大概每天晚上做一套口译综合,然后仔细研究自己错在哪里。我一直认为错误分析比大量做题更重要。我的时事政治类翻译最薄弱。
为此,我把中国05年人权状况白皮书中英文对照版仔细学习一遍。先是对着中文自己翻成英文,然后对照标准译文,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再把差距比较大,自己掌握得还不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还有就是坚持听英语新闻,保持听力。
考试过程考口译事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第一篇做得不太好,因为可能不是很适应。我的口译基本上没有改口译的情况,一次翻完。我想我应该算是考场里最早翻译完停下来的之一。不过我很清楚记得我的一个数字由于笔记没有记好,改口译了一下。我的实践经验是,除非有原则性的错误,不要改口。而且译文应该尽量简洁,最好能比原文简短,不然口译节奏太慢,会让整个会议显得非常拖沓。我不敢说我就全部都会,但是起码声音还是比较有自信,语速稳定,整体翻译风格也比较稳定。
以上是我关于口译考试所能想到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