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对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节水农业的未来进行展望,以促进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作为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1]。该文阐述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节水农业进行展望。
1 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传统的农业节水技术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是在传统节水技术上发展的。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使现代节水技术更纯熟。
1.1 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技术种类繁多,包括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节水抗旱作物及采用RDI调亏灌溉、ARDI分根区交替灌溉、PRD部分根干燥的以植物生理需水调控为基础的非充分灌溉技术等。这些节水技术既可明显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也可抗旱、杀虫防病,已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等推广应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应用。这些技术在大量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水分蒸腾时,并没有降低作物产量[2]。
1.2 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包括农田保水蓄水、合理节水耕作与栽培、适水种植、水肥耦合、抗旱作物品种选育、作物合理布局、培肥地力等技术,是利用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进行调控,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3]。研究表明,采用合理耕作、水肥耦合、化学制剂调控等措施可节水30%。农艺节水技术具有保土保肥保温、调节田间小气候、灌水均匀、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可使作物增产20% 以上。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通过修建水库、池塘、水窖等水利工程,再结合深松深耕、以肥调水、合理控制作物群体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可确保作物的高产稳产,并保证作物的品质[3]。
1.3 工程节水技术
工程节水技术是结合了最新技术的一种节水技术,包括高分子技术、信息技
术、现代高新科技等,以减少灌溉时出现的水量损失。工程节水技术就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和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创制出多功能、低能耗、智能化、环保化的节水灌溉系统,从而实现精量灌溉节水。为了减少农田输水系统水量损失,许多国家采用机械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管网化的灌溉输水系统,将高分子材料应用于渠道防渗系统,研究出具有防渗、抗冻胀性能的复合衬砌的工程结构,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土壤固化剂和固化土复合材料,并利用工程技术对雨水、污水、咸水、大气水等非常规水的开发利用。
1.4 水管理节水技术
水管理节水技术就是利用3S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对作物进行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对作物生长进行决策模拟,对农田信息实时采集,实现灌溉用水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满足对灌溉系统管理的灵活、精准和快捷的要求,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4]。利用水管理节水技术,在灌区采用多种水源进行灌溉,如利用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灌溉、咸水淡化灌溉、收集雨水灌溉等,合理利用和配置灌区的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利用灌区的一切水资源,既满足作物对水的要求,也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2 对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展望
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是传统节水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渗透的特点,如涉及作物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学、土壤学、材料学、遗传学、数学和化学等学科,利用水利、农艺、高分子材料、信息、计算机、化工、生物工程技术等多,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在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中,借助土壤水动力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理论、现代数学方法及计算模型等,通过对“土壤—植物—大气”中水分和养分转化过程的定量研究,制定符合农田情况的水肥调控机制,使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成为一门理论基础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严谨科学。
在今后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中,应对如作物高效用水与生理调控、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精准灌溉、农田水肥调控与作物高效节水栽培等前沿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并继续重点研究如田间节水灌溉、灌溉系统监控与调配、农艺节水、新型节水材料与产品、水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等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关键技术,建立适合国情的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3 参考文献
[1]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EB/OL].(2012-12-15)[2013-07-08].http://www.huaihua.gov.cn/main/hhmh/zwgk/rdzz/4_37918/Default.shtml.
[2] 吴普特,冯浩,牛文全,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研发重点
[J].中国工程科学,2007,9(2):12-18.
[3] 崔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应用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3-366.
[4] 张晟.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1(3):44-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