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五章 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简单组织与复杂组织的区别:

简单组织由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而复杂组织中至少有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组成。

本课课题 (章、节) 第五章 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第一节 重组织 目 的 掌握经二重组织、纬二重组织的组成、设计原则、组织图绘要 求 制、上机要点;重经、重纬组织的比较等。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1、经二重组织和纬二重组织的设计原则。 2、经二重组织和纬二重组织组织图的绘制。 难点:经二重组织的设计。 教 具 经二重组织。 [复习]配色模纹图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第五章 复杂组织 第一节 重组织 一、经二重组织 1、经二重的组成 2、设计经二重组织的原则 3、组织图绘制 教学过程 4、上机要点 二、纬二重组织 1、纬二重的组成 2、设计纬二重组织的原则 3、组织图绘制 4、上机要点 三、重经、重纬组织的比较 1.什么叫复杂组织?复杂组织主要包括哪些组织?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试述经二重组织的设计原则及穿综方法。 3、试作表组织为8/5经面缎纹,里组织为1/3斜纹,经纱排列比为1:1的经二重组织的上机图。 作业布置 4、试作表组织为4/2↗斜纹,,反组织为5/1斜纹,经纱排列比为1:1的经二重组织的上机图及经向剖面图。 5、试作2/2斜纹为表组织,1/3斜纹为里组织,经纱排列比为1:1的经二重组织的上机图。 6、已知纬二重组织的表组织和反组织均为1/3破斜纹,表、里纬纱排列比为1:1,试作织物组织图。

第一节 重组织

重组织可增加织物的厚度,可使织物正反面有不同的颜色和组织。

一、经二重组织 1、经二重的组成:

由两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而成。

表组织——表经与纬纱交织 里组织——里经与纬纱交织 反组织——里组织的反面:

2、设计经二重组织的原则:[重点、难点]

(1)表、里组织的选择:要求织物正反面均具有经面效应。

表组织——经面组织 里组织——纬面组织 反组织——经面组织

(2)表组织的经浮长应大于里组织的经浮长,且里组织经浮长尽可能配置在表组织经浮长

中间。

(3)表、里组织点排列方向相同。 (4)表、里经纱排列比m:n:

m:n=1:1(表、里经纱线密度和密度接近) m:n=2:1(里经粗且差)

(5)Rj、Rw计算: 3、组织图绘制:

[例]某经二重织物,表组织为3/1↗,反组织为3/1↖,m:n=1:1,试作出组织图。

Rj=8 Rw=4

[练习] 某经二重织物,表组织为5/2j,里组织为5/3w,m:n=1:1,试作出组织图。 4、上机要点:

(1)穿综采用分区穿,提升次数多的表经穿在前综。

(2)穿筘:每筘齿穿入数= (m+n)的倍数,以便一组表、里经纱相互重叠。

二、纬二重组织 1、纬二重的组成:

由两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而成。

表组织——表纬与经纱交织 里组织——里纬与经纱交织 反组织——里组织的反面

2、设计纬二重组织的原则:[重点、难点]

(1)表、里组织的选择:要求织物正反面均具有纬面效应。

表组织——纬面组织 里组织——经面组织 反组织——纬面组织

(2)表组织的纬浮长应大于里组织的纬浮长,且里组织纬浮长尽可能配置在表组织纬浮长

中间。

(3)表、里组织点排列方向相同。 (4)表、里经纱排列比m:n:

m:n=1:1(表、里纬纱线密度和密度接近) m:n=2:1(里纬粗且差) (5)Rj、Rw计算: 3、组织图绘制:

[例]某纬二重织物,表组织为1/3↗,反组织为1/3↖,m:n=1:1,试作出组织图。 Rj=8 Rw=4

[练习]某纬二重织物,表组织为8/5 w,里组织为3/1↗ ,m:n=1:1,试作出组织图。 4、上机要点:

穿综采用顺穿。穿筘2—4齿/筘。

三、重经、重纬组织的比较 1、组织结构方面:

重经组织:经密较大,外观呈双面经效应。织物表面平整、细密。

重纬组织:纬密较大,外观呈双面纬效应。织物表面丰满、光亮。 2、上机织造方面:

(1)生产效率:重纬织物因纬纱产生重叠,故生产效率低。 (2)品种适应性:重经织物因经纱采用分区穿,故品种适应性差。

重经织物需附加双织轴,重纬织物需附加多梭箱。

本课课题 第二节 双层组织 (章、节) 一、双层组织 目 的 掌握设计双层组织的必要条件及双层组织图的绘制,表里接要 求 结双层组织接结组织点的确定、组织图绘制等。 重点:1、形成双层组织的必要条件。 重 点 2、表里接结双层组织。 与 难点:1、表里接结双层组织里组织起始点的确定。 难 点 2、表里接结双层组织接结组织点的确定。 教 具 双层组织织物等。 [复习]经二重和纬二重组织的设计要点。 第二节 双层组织 一、双层组织 1、形成双层组织的必要条件 2、双层组织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3、上机要点 二、表里接结组织 1、接结组织点的确定 2、组织图绘制 1、已知表、里组织均为2/2↗斜纹,其排列比均为1:1,试作双层组织的上机图和经、纬向剖面图。 2、已知表组织为3/3↗斜纹,里组织为2/1↗斜纹,表、里经、纬纱排列比均为2:1,试作“下接上”双层接结组织的上机图和作业布置 经、纬向剖面图。 3、已知表、里组织均为2/2↗斜纹,其排列比均为1:1,以八枚缎纹为接结组织,试作“下接上”双层接结组织的上机图和经、纬向剖面图。

第二节 双层组织

由两组经纱分别与两组纬纱交织而成。

一、双层组织

1、形成双层组织的必要条件:[重点、难点]

(1)投表纬织上层时,里经全部沉在梭口下部不与表纬交织。 (2)投里纬织下层时,表经全部提升不与里纬交织。 2、双层组织图的绘制:

(1)确定表里组织:表、里组织交错次数应接近。

(2)表、里经纱和表、里纬纱排列比:1:1,2:2,2:1。 (3)同一组表、里经纱应穿入同一筘齿,以便相互重叠。 (4)Rj、Rw计算:

[例]已知表组织为2/2↗斜纹,

试画出双层组织图。 [例]已知表组织为3/3↗斜纹,

里组织为2/1↗斜纹,

里组织为2/2↗斜纹,m:n=1:1,

(1)m:n=1:1;(2)m:n=2:1;试画出双层组织图。

3、上机要点:

二、表里接结组织

接结方法的分类:

(1)“下接上”法 (2)“上接下”法

(3)联合接结法 (4)下面介绍“下接上”法双层接结组织。 1、接结组织点的确定:

接结经组织点应配置在表经经浮长中间。 2、组织图绘制:

[例]以2/1↗斜纹为表组织,1/2↗斜纹为里组织,接结组织为1/2↗斜纹,m:n=1:1,

试作出“下接上”双层接结组织图。

附加线接结法

第二节 双层组织 本课课题 三、管状组织 (章、节) 四、双幅组织 目 的 掌握设计管状组织和双幅组织的设计要点、组织图绘制、特要 求 线和缝线的作用、上机要点等。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1、管状组织组织图的绘制。 2、双幅组织组织图的绘制。 难点:管状组织组织图的绘制。 教 具 管状组织织物等。 [复习]表里接结组织接结组织点的确定。 三、管状组织 1、定义 2、设计要点 3、组织图绘制 4、特线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四、双幅组织 1、定义 2、设计要点 3、组织图绘制 4、特线的作用 5、缝线的作用 1、试作以2/1↗斜纹为基础组织的管状织物上机图及纬向剖面图。 2、某管状织物基础组织为2/2↗斜纹,要求经纱总数大于2倍基础组织经纱循环数,织造时第一纬自右向左投入表层,试作该作业布置 织物的组织图。 3、简述管状组织的上机条件,并说明保持边道密度一致的方法。 4、试作以平纹为基础组织的双幅织织物上机图,并简述上机条件。

三、管状组织

1、定义:连接双层组织的两边缘构成管状组织。 2、设计要点:

(1)表、里组织的选择:表组织和反组织应相同。 (2)表、里纬纱排列比:必须为1:1。 (3)总经根数的计算:

mj=Rj·Z+Sw

[注意]从左向右投第一纬,取“+”;从右向左投第一纬,取“-”。 3、组织图绘制:

[注意]里组织的起点应根据管状截面图确定。

[例]已知表、里组织均为平纹,表、里经纱排列比均为1:1,基础组织个数3,从左向

右投第一纬,试画出管状组织图。 解:mj=2×3-1=5

4、特线的作用:

为使管状织物左右折幅处经密均匀且折幅平整,在左右折幅处各穿入一根较大张力的特线。以A表示。

特线在投里纬时提升,下机后可抽出。

[练习]已知表、里组织均为平纹,m:n=1:1,基础组织个数为5,从右向左投第一纬,在

左右折幅处各穿一根特线,试画出组织图。

5、上机要点:采用顺穿或分区穿(将表经穿入前综)。

四、双幅组织

1、定义:将双幅织物仅在一侧连接。 2、设计要求:

(1)基础组织的选择:简单组织。 (2)表、里纬纱排列比:必须为2:2。 3、组织图绘制:同双层组织。

[例]以平纹为基础,表经:里经=1:1,表纬:里纬=2:2,右侧连接,试画出双幅组织图。

4、特线的作用:在织里纬时特线提升。

5、缝线的作用:在织物上将两层织物缝在一起,使其平整。

一般一个循环提升,一个循环下沉。

本课课题 第三节 灯芯绒组织及其织物 (章、节) 目 的 掌握灯芯绒织物的外观风格,构成原理,构成原则,组织图要 求 绘制等。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1、灯芯绒绒根固结方式及其特点。 2、灯芯绒组织组织图绘制。 难点:灯芯绒组织组织图绘制。 教 具 灯芯绒织物。 [复习]设计管状组织和双幅组织的设计要点 第三节 灯芯绒组织及其织物 一、织物风格 二、分类 三、构成原理 教学过程 四、构成原则 1、地组织的选择 2、绒纬组织的选择 3、地纬与绒纬排列比 五、组织图绘制 1、试比较平纹地灯芯绒组织和双经保护灯芯绒组织的优缺点,并说明双经保护灯芯绒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的原因。 2、试作双经保护灯芯绒组织上机图,并标出割绒位置。 3、试比较灯芯绒绒根V形固结和W形固结的优缺点。 4、以2/2↖斜纹为固接组织,地纬与绒纬之比为1:3,绒根固接作业布置 点以间隔8根和6根经纱配置,固接方式V形,试作灯芯绒织物的组织图。 5、已知某灯芯绒织物的地组织为2/1↗斜纹,地纬:绒纬=1:2,Rj=6,绒根为V形固结,试作该织物组织图并标出割绒位置。 6、试作平纹地特细灯芯绒组织上机图,绒根W形固结。Rj=8,地纬:绒纬=1:2,并标出割绒位置。

第三节 灯芯绒组织及其织物

一、织物风格

织物表面具有绒条圆润、纹路清晰的条绒。织物厚实、耐磨。

二、分类

以25mm内的绒条数表示。

6条以下——阔条 6—8条——粗条 9—11条——中条

11—20条——细条 20条以上—条

—特细

三、构成原理

如书中图示。

四、构成原则[重点]

1、地组织的选择:平纹、2/1斜纹、2/2斜纹、2/2纬重平、2/2经重平、平纹变化(双经

保护)组织等。

2、绒纬组织的选择:

(1)绒根固接方式:绒纬与绒经的交织规律。

(a)V形固接(松毛固接):

绒纬仅与一根压绒经交织。

特点:易打紧纬纱,织物纬密大;绒面

沟痕;但易脱毛。

适用于绒毛较短、Pw较大的中、细条灯芯绒。

(b)W形固接(紧毛固接):绒纬与三根或三根以上压绒经交织。

特点:不易打紧纬纱,织物纬密小;但绒纬固接牢固。 适用于绒毛密度较小的细条灯芯绒。

(2)绒纬的浮长:决定毛绒的长短、绒条的宽窄和绒条的密度。

绒纬浮长大,毛绒长,绒条阔;但割绒后易露底。 毛绒高度=50×绒纬所跨经纱数/经密(根/10cm) 3、地纬与绒纬排列比:1:2,1:3。

没有

五、组织图绘制[难点]

Rj=绒纬浮长+压绒经 Rw=R地×排列比之和

[例](1)以平纹为地组织,地纬:绒纬=1:2,绒纬浮长为5,V形固接,画出组织图。

(2)以2/1↖为地组织,地纬:绒纬=1:2,绒纬浮长为5,V形固接,画出组织

图。

(3)平纹为地组织,地纬:绒纬=1:2,绒纬浮长为7,V形固接,画出组织图。

本课课题 第四节 毛巾组织及其织物 (章、节) 目 的 掌握毛巾织物毛圈形成原理,三纬毛巾和四纬毛巾,地经与要 求 毛经排列比及毛圈高度,毛巾织物的上机要点等。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1、毛巾组织织物毛圈的形成原理 2、毛巾组织组织图的绘制。 难点:毛巾组织及其织物。 教 具 毛巾织物。 [复习]灯芯绒绒根固结方式及其特点。 第四节 毛巾组织及其织物 一、定义 二、毛圈的形成原理 三、三纬毛巾和四纬毛巾 教学过程 四、地经与毛经排列比及毛圈高度 五、毛巾织物的上机要点 1、穿综 2、穿筘 3、竖织与横织 1、试作双双经双双毛三纬双面毛巾的上机图,并简述毛圈形成的必要条件。 作业布置 2、毛巾织物穿综和穿筘时应注意什么?

第四节 毛巾组织及其织物 一、定义

由毛经与地经和一组纬纱交织而成的织物,其表面具有毛圈外观。

二、毛圈的形成原理(以三纬双面毛巾为例)[重点、难点]

前两纬为短打纬(打纬动程小),后一纬为长打纬(打纬动程大),将三纬一起打向织口。

三、三纬毛巾和四纬毛巾 1、三纬毛巾: 2、四纬毛巾:

四、地经与毛经排列比及毛圈高度 1、地经与毛经的排列比:

1:1为单经单单毛;1:2为单经双双毛;2:2为双经双双毛。

2、毛圈高度:

由长短打纬相差的距离来决定。毛圈高度约等于长短打纬相隔的距离的一半。

五、毛巾织物的上机要点 1、穿综:

毛经穿入前区,地经穿入后区,以形成清晰梭口。 2、穿筘:

将相邻一组地经和毛经穿入同一筘齿。筘号不宜太大以免增加织造难度。 3、竖织与横织:

一般面巾以竖织为多,枕巾以横织为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