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1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1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2单元 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1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sè) 马嵬.(wéi) 杜鹃.(juān) 报晓筹.(shòu) B.惘.然(mánɡ) 仰慕.(mò) 意蕴.(yùn) 典籍.(jí) C.琴弦.(xián) 未卜.(bǔ) 亵渎..(xièdú) 传宵柝.(tuò) D.阜.盛(bù) 口呐.(nèi) 和煦.(xù) 冉.

冉升腾(rán) 【答案】 C(A项中“筹”应读“chóu”;B项中“惘”应读“wǎnɡ”,“慕”应读mù”;D项中“阜”应读“fù”,“呐”应读“nè”。)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世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D(D项中“如何世纪为天子”应为“如何四纪为天子”。) 3.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 B.此情可待..

成追忆(可以等待) C.望帝春心..托杜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D.空闻虎旅传宵柝.

(打更的梆子) 【答案】 B(B项中“可待”应为“岂待”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 此日六军同驻马.. 驻马: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B.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 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不要愁苦 D.他生未卜此生休.

休(停止,断绝) “无复鸡人报晓筹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答案】 C(C项中“莫愁”为古时洛阳女子。) 5.下面是对《锦瑟》中用典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B.“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后来禅位退隐,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血变为碧玉。

C.“沧海明珠”,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D.“蓝田玉”,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答案】 B(“其血变为碧玉”不应是望帝,而是“苌弘”。传说苌弘(周朝的贤臣)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玉)

6.下面是对《锦瑟》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意谓: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B.颔联意谓:锦瑟繁弦,哀音怨曲,惊醒了诗人的梦景,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啼春归去。

C.颈联两句,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对仗,虽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却不很工整,只能算作宽对。

D.尾联意谓: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此情”二字,与开端“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

【答案】 C(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7.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答案】 D(D项中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8.对《锦瑟》一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琴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期待、向往之

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相对,虽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表达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答案】 B(作者用“望帝啼春”的典故表达的是一种忧国伤时、感伤身世、壮志未遂之悲,追求成空、身世沦落之痛)

二、文本精品

阅读《锦瑟》诗,回答9~12题。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年已半百,感慨万千

10.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11.颈联: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一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答案】 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 鲛人泣泪成珠 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 “玉生烟”

12.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 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兰 曹 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 曹组字彦章,北宋后期词人。早年屡试不中,至宣和二年中进士。 13.这首咏物词勾勒出一个什么样的兰花形象?寄寓了词人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幽兰的形象——生于幽谷,淡雅清绝,因芳馨无人领略而寂寞自守,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表达对其高洁芬芳节操的崇仰,寄托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14.全词咏幽兰,却无一“兰”字,词人是怎样写出兰的神韵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分别从地时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三、四两句淡描出兰花的幽香,更用拟人手法写其寂寞;再想象脉脉的幽兰似与梅花共语,加上前面的松、竹,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非以无人而不芳”,却不可有意强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5.“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大意对即可得分)

16.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

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韵深长。(大意对即可得分)

四、高考热点

17.给下列语句排列恰当顺序,填入文中的横线处。

凡是诗词都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完整或具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情致。读一首诗就要抓住它的形象和情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见不出来,必须朗读,而且反复地朗读。

①要抓住情致,必须抓住语言的音乐性

②诗词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地体验 ③要做到这一点,单像读散文故事那样一眼看过去,还不济事 ④诗词的情致是和它的音乐性的语言分不开的 ⑤才可以逐渐浸润到它的深微地方,领略到它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②⑤④①

18.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些作品的写作特点,例如:《诗经》——先民的且歌且吟;《庄子》——心灵的独舞,哲学的天籁。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拟写一句话的书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傅雷家书》——一位慈父的叮咛;(2)《泰戈尔诗选》——一串串珍珠缀成一弯新月,一只只小鸟唱出一片绿洲;(3)《红楼梦》——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

19.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

【答案】 (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读李商隐,)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