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园林?传统园林的造园要素有哪些?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从哲学的视角,《周易》将水的审美特征概括为流动、虚涵、洁净、文章。 自然式水体:河、湖、溪、泉、瀑布等;规则式水体:池、喷泉、水井、壁泉、跌水等。
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2. 世界园林的三种规划形式:自然山水园林、规则式园林、混合式 3、世界园林三大流派:
1.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山水园
2.以法国凡尔赛为代表的欧洲规则式中轴对称园林 3.西亚热带园林
4. 传统园林的造园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什么是园林美?园林美的内容有哪些?
园林美是指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的或经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的美
其内容包括⑴山水地形美;⑵借用天象美;⑶再现生境美;⑷建筑艺术美;⑸工程设施美;⑹文化景观美;⑺色彩音响美;⑻造型艺术美;⑼旅游生活美;⑽联想意境美。
第一章 中外园林艺术史论
第一部分 外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
1.意大利三个发展时期的代表园林各是什么? 文艺复兴初期:美第奇、贝尔维德、玛达曼 中期: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 巴洛克时期:阿尔多布迪尼别墅、科罗迪别墅
2.意大利台式园林产生受哪些影响?
意大利的山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80%,又三面为坡,只有沿海一线是狭窄的平原,
所以自古以来意大利的贵族和富豪总是在背山面海的地方建造别墅。 这些别墅总是以山体为
中轴,将房屋建在山坡的最高处,然后自上而下开辟层层台地,在台地上配置花坛、水池、喷泉、雕像。 由于地势高低差距很大,建筑师利用地势,使水由高至低,分别呈水瀑,水梯,在下面利用压力形成喷泉,在最底层汇聚为水池。精致的建筑中常有为欣赏水流声音而设置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来形成旋律。 周围的花坛整齐对称,颜色清新自然,与建筑的黑白两色形成强烈反差反差,很能抓住人们的眼球。 至于花坛与水池中间配置的雕像,大都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 原来,一些古希腊的建筑师和园林师为了逃避其土耳其的入侵者,大批逃亡到文艺复兴时期经济繁荣的意大利,为希腊古罗马文化在意大利的复兴和重建做了很大的贡献。 其实台地园不只雕塑是希腊神话的人物,其建筑也继承了最早起源于希腊的中轴式建造法。 将希腊文化和意大利地势人文相结合,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台地园。
1地理气候条件影响;2造园者多为建筑师,受建筑风格影响;3文艺复兴的影响 3.意大利、法国、英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要素有哪些?
意大利常绿树、喷泉和石作雕塑 ;英国哈哈墙、植物、水体和建筑
法国传统园林中造园的要素:1、喷泉;2、雕塑;3、水池; 4.什么是勒诺特尔式园林?
17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宫廷造园家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 一1700) ,才摆脱了模仿意
大利式的时代,开始有自己独立的“勒诺特式”。勒诺特尔式园林的产生是与当时法国的社会环境有紧密关系的。其特点也是很明显的,有一个宏伟的中轴,一般都有大运河,花坛、花园、林园依次排布,总体感觉清新明快而又雄伟壮丽。
5.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对欧洲,世界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例说明
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诺特尔,为法国路易十四国王设计的凡尔赛宫花园,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宏伟、壮丽、稳重,伴随着路易十四的宫廷文化。凡尔赛宫花园的总体布局是为了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府邸的轴线为构图中心,沿府邸---花园---林园逐步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而且以园林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可谓构思精巧。而园林布局则强调有序严谨,规模宏大,轴线深远,从而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乡园林,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在平展坦荡中,通过尺度、节奏的安排又显得丰富和谐。法国古典造园艺术传播到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等对欧洲及世界园林产生的深远影响,如:例如荷兰的赫特洛宫、英国的 农萨奇 、德国的 威廉山 、中国的 圆明园 德国的无忧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奥地利的宣布隆等这些园林都保留着凡尔赛的特点。
6. 以凡尔赛为例分析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造园要素。
答:凡尔赛堪称是法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其造园要素包括:1、花坛;2、小
林园或丛林;3、树篱;4、花格墙;5、喷泉;6、水壕沟;7、水镜面;8、运河;9、雕塑;10、“建筑物” 7. 什么是哈哈墙?
即隐垣,取代四周的围墙,人们事先对水渠毫无察觉,隔断橫垣出现在眼前时,便惊讶起来,发出ha--ha的惊叹声
哈哈墙,是因为从人活动的草坪远处看,是看不见这堵墙的,等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个沟,而动物都过不来,于是大家不免“哈哈”一笑,故而命名“哈哈墙”。 哈哈墙对风景式园林的产生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采用这个巧妙“哈哈墙”的正是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创造者——威廉·肯特(William Kent),是18世纪后半期风景式庭园进入全盛期的先导者。
8.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哲学思想 、政治体制 、文学艺术 、自然地理和气候 、 产业经济 、自由思想 、中国园林
第二部分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概论
1.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邑郊园林
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哪些?
⑴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⑵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糅;⑶诗画的情趣 ⑷意境蕴含。
3. 什么是意境?意境表述的方式有哪些?
意境: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融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①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②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一意境的信息。“一池三山”
③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4,中国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田园理想的诗化(①农耕民族,深深的田园情结——诗化为一种美的至境; ②田园风光美,令人陶醉;③桃花源——“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人生境界的范式化(陶渊明真率自然的人性美和隐居守节、安贫乐道的人格美,通过他的诗文得到充分展示,陶渊明的人生风范艺术化了,对封建文人士大夫具有范式意义——①对仕隐道路的选择,颇为任真自得;为了生计、为了酒,“求”为彭泽令,不久因产生“归欤之情”,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自免去职”,赋辞归来,高蹈独善。虽然“汉唐以来,实际上是入仕并不算鄙,隐居也不算高”,虽然陶渊明出处选择也有诸多无奈,但在后人眼里,想做官就做,想不做就不做,何等自由,何等洒脱!让士大夫们艳羡不已。 ②人生和情感经历与士大夫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立足于内在的独立和自由,超越仕隐方式,保持“悠然自得之趣”的潇洒人生境界,正好与以退为进的朝隐思潮吻合,太合乎士大夫们的审美要求;③诗文着眼点定格在日常生活上;用家常话写家常事,从训子、春游、交友、读书、酿酒、个人嗜好等俗事中掘出雅意,将生活琐事诗化、雅化,蕴美于日常生活,反映了人伦之美、人情之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不想奔走求荣,也不愿意服药成仙,只在凡尘俗世之中求得心灵超脱的境界:趁着良辰美景,孤来独往,躬操农桑,登山成啸,临水赋诗,置酒弦琴,或盥濯于檐下,采菊于东篱,晨烟暮霭,春熙秋阴,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态度及对个人精神和情感世界的理想化追求。现世今生,于平凡生活中体会无穷之人情美,这种人情美,有“空灵蕴藉、清逸淡远”的特色,符合一般士大夫的现实需要,切合中国园林的人本精神,也与亲亲宗法社会的情感趋向一致,这正是陶渊明诗文久而弥淳的魅力所在。 ④陶渊明遣愁消忧的高雅方式,使后代文人竞相仿效。看似悠悠然的陶渊明,并非浑身
静穆,恰恰相反,“陶潜酷似卧龙豪”,才广多情,智者多忧,现实悲哀:六籍沉沦、儒道坠失的感愤、有志不获聘的悲戚、岁月荏苒的恐惧、寒馁长糟糠的危机乃至儿子不才的无奈等。但是,肆志委任、“自然”排解,引壶自酌、乐琴书以消忧,在艰难的生活处境中仍然可以找到美,得到审美的快乐和慰藉。
园林意境的具象化,用“人境”来象征“仙境”的,所以又使“仙境”“具象”化成为可能,被创造出来,亲切而又虚幻莫测。寄奇幻如实境的《桃花源记》就成为园林造景的蓝本。
5,中国传统园林自然山水式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当下园林建设的借鉴意义有哪些?
1自然背景 中国多山,山地与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多河、湖。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物种属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气候普遍为大陆性但也兼具海洋性的特点。专化情况十分复杂,各地干湿状况差别极大。这些是中国古典园林持续发展的宏观自然背景,其中最好的发达地区所显现的平野景观、山丘景观、河湖景观、海岛景观、植物景观、天下景观等等,为兴造风景园林之利用天然山水地貌或者认为的创造山水地貌,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和极为多样摹拟对象,无异于园林艺术的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2人文背景 1)经济方面:封建社会确立的地主喜爱农经济体制 2)政治方面: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3)意识形态方面:儒、道、释、三学说家学说构成中国哲学的主流
综合上诉,一个情况乃是显而易见,在辽阔的国土范围的空间内,在三千余年的漫长时间过程中,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而言,自然背景最良好的地区,也就是其文人皆以背景最优越的地区,而他们大体都是寄情于山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格。 借鉴意义:略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意识形态除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外,还有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
6,比较中西传统园林艺术。
答: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形式与风格差别十分明显1.文化背景的差异。①哲学与审美的差异;②自然观的差异。2. 园林风格的差异。①中国园林风格;②西方园林风格。3.园林形式的差异。①总体布局②园林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第二章 美国现代主义园林
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2,新艺术运动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欧洲各国也有不同的表现和称呼,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
3,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师:奥尔布里希、穆特修斯、贝伦斯、莱乌格、奥尔布里希、霍夫曼等。贝伦斯、莱乌格、奥尔布里希、霍夫曼等一批当时艺术与设计精英建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
1910年前后,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都曾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贝伦斯的思想及设计深深地影响了这三位后来成为现代主义奠基人的建筑师。(另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师是美国的赖特)
4.美国第一代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有:托马斯·丘奇、盖瑞特·埃克博、丹·克雷(丹·凯利)、詹姆斯·罗斯
“加州花园”:带有露天木质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为“加州花园”。
第三章 造景与赏景 1,景观评价的四个学派?
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 2,景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1其本身有可观赏的内容,2他所在的位置便于被人察觉。
景的观赏可以分为静态观赏和动态观赏。依据视点位置,可以分为平视、仰视、俯视。 3,主景突出的手法有哪些?加大景深的方式有哪些?借景的方式有哪些? ⑴主景升高法;⑵视线焦点或终点法;⑶对比衬托法;⑷动势集中法; ⑸中心重心法。
借景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凭水而借,借香,借色 4.景物布局:
对景:凡是与观赏点相对的景物。
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框景:选择特定视点,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框、洞口框等围合景色,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
立体画面,称之为框景
障景:在园林中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换方向的屏障景物
5,在园林的景观组织中,有两条线,一条是实线,即游览线;另一条是虚线,即景观视线。
6.色相主调是以色相为主的色彩调子,包括暖色调、中性色调、冷色调。
7,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了鄱阳湖傍晚的景色,真实地反映出色的空气透视和色消视现象。 8,怎样利用植物色彩来造景?
植物的色彩具有情感象征,引人注目,直接影响着一个室外空间的气氛与情感,鲜艳的色彩给人轻快,欢乐的气氛。而深暗的色彩给人郁闷、幽静、阴深、沉闷的气氛。植物色彩是通过树叶、花朵、果实、树皮、枝条等各个部分呈现出来的,并随季节和植物年龄变化而变化。植物色彩是景观中最为具有表现力的色彩要素,不仅可以利用植物色彩营造出不同景观的基调色彩,还可以作为主调和重点色等来应用。同时由于植物季相变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营造不同的色彩感受,形成丰富的变化的景观效果。①单色处理,形成统一的感觉;②对比色处理,产生强烈和鲜艳的感觉;③调和色处理,温和浪漫的感觉;④渐层,一种颜色由浅到深,或色相的逐渐转弯,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⑤中性色运用,灰白绿等;⑥色彩的镶嵌应用;⑦多色处理,调和色彩多用,对比色彩少用。
9. 依据其特性和在景观中的潜在用途,植物质感可分为:粗质型、中质型和细质型。 10. 园林景观中的点状要素: 孤植树、孤赏石、亭、塔、楼、阁、台凳、汀步、石矶 11. 园林构景中的线状要素:园路、溪流、驳岸线、林冠线、林缘线、围墙、长廊、碑塔、栏杆、曲桥
12,景观要素组合原则有哪些?
⑴多样性与同一;2对比与协调;3平衡与紧张;4节奏与韵律;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焦点;7风格与风俗
13. 园林中对比的类型有哪些?
(1)形象对比;(2)体量对比;(3)方向对比;(4)空间开合收放的对比;(5)明暗的对比;(6)虚实对比;(7)色彩对比;(8)质感对比;(9)疏密对比;(10)动静对比。
14,什么是园林空间?空间界定的方式?界定物有哪些?
园林空间:指由地面、顶面及垂直面单独或共同组成,围成具有实在的或感觉上的范围
界定方式:围、覆盖、凸出、架起、设立、肌理变化 园林空间的界定物:、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