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N及其化合物

N及其化合物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纲要求】

(1)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II)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I) (3)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I)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Ⅲ)

(一)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NH3·H2O NH3 N2 NO NO2 HNO3 NaNO3 NaNO2

Ag(NH)3OH NH4Cl Mg3N2 N2O4

(二)N2

1. 结构:

2. 制备 分离空气法:

3.性质:(通常不活泼,性质稳定) a. 还原性:

b. 氧化性:

(三)N的氧化物:

N化合价 N氧化物 N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 NO、NO2的性质、制法 (1)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② 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2或 N2O4并___纯。

③NO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2和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______。 (3)NO、NO2的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NO、NO2混合气体a L(标况),被b L NaOH aq恰好完全吸收所得溶液中,n(NO3-):n(NO2-)=1:5;则c (NaOH)= ,混合气中n(NO2):n(NO) = 。

(四)HNO3:(氧化性酸)

1. 纯HNO3 :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 浓HNO3: 稀HNO3:

2. HNO3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酸性、不稳定性) Cu + HNO3(浓)==== Cu + HNO3 === HNO3 + C === HNO3(浓) === HNO 3 +

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显黄色

2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3. HNO3与金属、还原剂反应的相关计算 与少量Fe: 与过量Fe:

例题1. x g Cu与足量HNO3反应,生成的气体与标况下1.12 L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则x=

例题2. Cu、Mg合金4.6g,完全溶于浓HNO3,共收集到标况下4.48 L NO2和0.336 L N2O4,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aq,则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g

例题3.Cu2S与一定浓度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NO2、H2O,当n(NO):n(NO2)=1:1时,n(Cu2S):n(HNO3)=

例题4: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_ 。

(2)I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__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 _ 。

(3)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则: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五)NH3

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构型: 分子极性: 1. 喷泉实验: 可以形成喷泉实验的物质组合:

NH3

NH3

水 氨水:

氨气溶于水存在的平衡: 2. 制法:

a. 实验室:(装置如右图) 原理: 验满:

b. 实验室快速制NH3(装置如下图) 原理:

c. 工业制NH3: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4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3. 性质:(还原性) a. NH3 + Cl2 b. NH3 + CuO c. NH3 + O2 d. NH3 + O2

4. NH3的用途(重要的化工产品): a. (易液化,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

b. 氮肥工业、制硝酸、铵盐、纯碱等的重要原料 c. 有机合成工业(如制合成纤维、塑料、燃料、尿素等)

(六)NH4Cl(含 键、 键)

1. 热不稳定性:

比较 NH4F、NH4Cl、NH4Br、NH4I的热稳定性 ,熔点

2. Mg与NH4Cl饱和溶液反应:

3. 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现象:氨水加入Mg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Mg(OH)2而Mg(OH)2加入到饱和NH4Cl溶液沉淀又能溶解。

5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例题5(09北京卷27)(14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 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乘放的药品依次是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

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6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七)磷及其化合物

1.转化关系:

PCl5 P P2O5 H3PO4 Ca(H2PO4)2 Ca3(PO4)2

PCl3 H4PO5

例题6 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

Z+W 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 (1)Y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

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

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

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

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______________。

7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当堂训练】

1.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

A.NO2 B.NO C.O2 D.Cl2

2.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是 ( ) A.CO B.SO2 C.NO2 D.Cl2

3.(09上海卷7)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

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4. 某金属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 ( ) A. +2a B. +a C. +a/2 D. +a/4

5. 在某100ml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mol/L,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92克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是( ) A. 0.15 B. 0.225 C. 0.35 D. 0.45

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7.含n克硝酸的溶液,恰好与m克铁完全反应,若有n/4克硝酸被还原,则n:m不可能是( )

A.1:1 B.3:1 C.3:2 D.9:2 8.(09海南卷20)(20分)

工业上常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其过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剂为铂铑合金丝网)、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原料气中空气必须过量,其主要原因是 ; (3)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 ;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为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提高水对二氧化氮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措施为 (答2项)

8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氮及其化合物练习】

1. (09山东)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吴老师表演了魔术“会冒烟的绳子”。他先将盛有少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讲桌上,再把一根下端湿润的绳子悬于烧杯上方,绳子立即冒白烟。白烟过后,绳子完好无损。烧杯中和绳子上原有的物质分别是 A.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盐水 B.稀碳酸钠溶液—浓盐水 C.浓盐酸—浓氨水 D.稀硫酸—浓氨水

2.(08广东)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3. (09山东)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吴老师表演了魔术“会冒烟的绳子”。他先将盛有少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讲桌上,再把一根下端湿润的绳子悬于烧杯上方,绳子立即

冒白烟。白烟过后,绳子完好无损。烧杯中和绳子上原有的物质分别是 A.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盐水 B.稀碳酸钠溶液—浓盐水 C.浓盐酸—浓氨水 D.稀硫酸—浓氨水

4. (08广东) 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5.综合下图是A→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

红棕色气体,写出A、B、C、D、E的分子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 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9

2011-2012学年年度 高三化学学案 非金属元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

6. (07四川)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

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

酸铜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7. (08上海)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

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1 2 3 4 10mLFeSO4溶液 20mLH2S 30mLNO2(主要) 15mlCl2 10mLNH3 10mLSO2 10mLH2O(l) 40mL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剩有无色气体,活 塞自动向内压缩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

(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 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 生成,活塞 移动(填向外、向内、不)。

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3)实验3中,甲中的30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

是 ,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

气体的颜色变化为 ,最后针筒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mL。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