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开展数学主题教学的策略 口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小学沙璐艳 【关键词】主题教学小学数学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 教学活动 生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发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1A 展;有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周长和面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llA一 积的含义;有的学生能从中探索出周长、 0015—0l 面积间的联系,掌握规律,发展数学思维 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 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关联性 欲望。 强、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针对这些教学 二、多样开展 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主题性 主题数学学习相对于一般性学习,探 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相互 究性、实践性更强一些,学习时具有一定 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 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开展这样的教学活 趣。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展这 动要精心设计、多样操作,引领与反思相 样的主题教学活动。 结合、独立与合作交互使用,通过简单而 一、科学选材 有实效的活动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主 比如,在开展“圆的半径变化与周长和面 题教学活动。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来源 积变化的关系”主题学习时,笔者开展了 有两方面:一是教材中提供的实践活动。 这样一系列活动: 二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己开 (一)初步感知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 发的实践活动。开发这样的教学内容关 和面积变化的关系 键在于内容的选择既要有探究性,又要 (1)画圆(半径分别为1,2,3,4,8厘 有实践性、趣味性;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米)。 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力所能及,又要具有 (2)观察思考:圆的半径增加,周长和 广阔的发挥空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面积怎样变? 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 (二)探求半径与周长面积变化的具 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 体关系 主题数学活动: (1)半径的增加可以分为几种?(等差 (一)探索等周长的图形面积间的奥妙 和等倍数地增加) (1)围一围:用12根1厘米长的小棒 (2)两种增加方式,周长和面积的变 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把它画下来)。 化会不会和半径的变化有关系? (2)算一算:算出他们的面积。 (3)怎样开展研究? (3)排一排:按照面积大小的顺序排 (4)挑选你感兴趣的内容自己研究后 一排。 小组交流。 (4)比一比:比较图形与面积,你有什 (5)全班交流、小结。 么发现? 在这个主题学习中,学习方式是多样 (二)探索等面积图形周长间的奥妙 化的,初步感知时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去 (I)拼一拼: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 画,去观察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圆的周长 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把 和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在具体 它画下来)。 研究阶段,就使用了个人独立研究与小 (2)算一算:算出他们的周长。 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个人探求感兴趣 (3)排一排:按照周长大小的顺序排 的内容,学生根据半径增加方式的不同 一排。 去猜想可能带给周长和面积变化的影 (4)比一比:比较图形与周长,你有什 响,再自己确定研究内容、方法,自己设计 么发现? 表格,开展计算、比较、总结规律的研究, 这样的主题学习的开展会让不同的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汇报。通过这一主题 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半径与周长、面 积变化的联系,并通过公式的推导给出 了一般性证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有 了成功欲、归属感、成就感,学习效果就体 现出来了。 三、适时调整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 就是促使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要适时 调整课堂预设,促进主题研究意义的拓 展。还是在上述主题研究中,学生在探索 中有不少全新的发现,教者就进行了适时 引导,以下是其中一例: 生:我对半径是1,2,3,4厘米的圆 的周长进行了研究,发现半径增加了1 厘米,周长增加的都是6.28厘米,但是面 积的增加不相等,一次比一次大。 师:可以把你的研究展示给大家吗? (生展示,意外发现这样的图) @ 师:这两个图什么意思? 生:我发现圆的半径一个比一个增 加1厘米,增加的周长都一样,就是一个 半径为1厘米的圆的周长,所以我想起 了上次练习中出现的这个图.两个小圆 的周长的和等于大圆的周长。 师:你联想得真好,这个发现很有价 值,因此我们可以用简洁的方法来算出 周长的变化,比如圆的半径从3厘米变成 7厘米,周长增加了多少,可以怎样算? 生:7—3=4(厘米).用2x3.14x4就可 以了。 师:如果圆的半径从r】变为r2呢? 生:用2x3.14×(r )。 数学因发现而美丽,当学生在研究中 有所发现的时候,教者也要有一双慧眼, 这样可以及时将生动的素材、深刻的精 彩呈现出来 ,由此适时调整原定教学结 构,给学生带来的所获也许会更多。 (责编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