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无涯;颜玮
【摘 要】阐述了农产品物流概念、背景及其目前发展困境,并就农产品市场发展背景和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趋势等因素提出解决思路,对第四方物流框架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流动、农产品物流效率和农产品物流监管问题探析,认为当前建设第四方物流体系的农产品物流,能够在成本、速度和效率等方面摆脱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困境.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40)011 【总页数】3页(P224-226)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农产品;物流;发展 【作 者】钟无涯;颜玮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闽江学院经济系,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294.8+91
当前我国农产品原产地收购价与终端市场价存在巨大价差。同时,大量的农产品供求失衡,造成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农产品物流方式落后、物流渠道单一、物流理念陈旧、物流效率低下及农产品物流体系缺陷等因素,是造成这些问题
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个适用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需求的高效稳定的物流体系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农产品物流,一般指农产品从原产地到销售地流通过程中,包括农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及过程,相关技术信息的组织、处理及相关环节物流管理活动的总和。农产品物流的目标是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规避市场风险;离散分布的城镇是农产品的主要终端市场,因此,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供给的区域性与需求的广泛性矛盾。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类繁多、特点各异,物流需求的类型、标准和层级也各不相同。在农产品原产地与终端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的自然属性特征对物流提出了更具体的异质性要求。虽然农产品物流组织与物流形式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但仍无法满足农产品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农产品物流领域已累积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农产品市场供求存在极大盲目性;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农产品物流服务理念滞后、自营比例过高,发展面临刚性约束;农产品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物流成本高;农产品物流相关管理部门条块分割、行业资源难以整合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产品物流各环节及进一步发展升级,因此迫切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和新的组织对农产品物流进行规划整合,使其满足现代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质量与效率要求。 1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方面的诸多问题,众多学者开展研究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万敏等[1]、张兆同等[2]总结了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历史和经验;贺峰[3]借鉴日本经验提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建议;张京卫[4]提出培育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从而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刘东英等[5-6]以生鲜农产品
物流为例,从制度结构对物流利润的外在变化展开研究,指出制度创新可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演进;并构筑了一个关于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形成过程的二维空间模型,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受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影响;胡书金[7]针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建议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并加强宏观调控;罗蓉[8]对政府在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过程的角色和作用作了综合性总结。农产品物流的技术领域探索也成果颇多,如王栋等[9]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法对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模型进行求解;张明玉等[10]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风险因素展开研究;赵琨等[11]基于神经网络、张京卫[12]、潘凤钗等[13]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程蕾等[14]对农产品物流模式效率进行度量,为物流效率的客观评价提供尺度。
现有研究主要沿着“效率-工具-模式”的路径展开,就效率问题在工具选择和评价方式等方向发散,并强调制度、政府及国外经验借鉴等因素的激励作用,这种研究模式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整体规范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物流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获得迅速推进。而经济总量扩张、经济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因素,加之长期以来的农产品物流困局挑战,客观上需要新理念和新视角进行整理、分析、规划和选择。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本文立足于现有研究基础,从第四方物流视角对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进行探索,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第四方物流视角的农产品物流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运营效率、发展速度和经营模式明显不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能力已成为经济规模扩大和运营效率提升的瓶颈[15]。第四方物流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被认为是解决当前物流问题的理性选择。本文就第四方物流的集约性和优越性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传递机制、效率和监管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农产品
物流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2.1 第四方物流与农产品物流信息传递机制
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硬件投资和软件配置尚不健全,网络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无法实现及时、准确和有效,市场调节具有极大盲目性。农产品物流方式的选择具有很大局限性,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融合度低下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时效性极强的农产品对于信息平台的依赖度远超过普通工业品,尤其是市场供求信息、物流工具信息、物流配送信息以及物流组合信息等因素,使农产品价格对信息有较大弹性。信息因素对于农产品物流的影响可大致分为几个方面:(1)终端需求对产地信息的反馈机制。由于自然属性和生产周期等因素制约,农产品市场无法与工业品市场一样依赖市场调节作为生产信号;但现实的市场竞争使农产品无法拒绝价值规律的作用。因此,对于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而言,市场信息的充分性和对称性尤其重要,否则“谷贱伤农”挫伤农民积极性,“供不应求”又冲击经济秩序。(2)农产品物流的工具与方式选择。若无显著成本激励或外生冲击,农产品物流的工具和方式选择将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当信息体系扩大成本选择、工具选择、时间安排及运输方式选择等因素的可行域,市场将动态比较、取舍和选择,其均衡结果必然是一种有效的帕累托改进。(3)农产品物流的承运方选择。一般而言,在物流市场发展的初期,物流信息有限,自营物流是唯一选择,农产品物流选择空间有限,必然导致物流效率低下;随着物流市场发展,物流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多元化,交易方式多样化并能够在信息平台上反映出这种多元化以供物流主体取舍,因此能够在原有的物流基础之上实现帕累托改进。(4)农产品物流的运输状态监控。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耗损率平均超过30%,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耗损水平10 倍。因此,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贸易信息的流动,也能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的监控。农产品物流信息在全程处于跟踪和监控的背景下,必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物
理损耗、技术损耗及其他突发情况。
就信息效率而言,第四方物流在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信息集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从业设备、业务信息、方案设计及其他行业资源。以农产品物流市场为例,农产品的物流需求者可以从信息平台对物流服务供给者信息进行筛选、比较和选择,也可对物流工具、物流方案和物流路径进行定制和确认。同时,在第四方物流架构下,多元化的物流服务供给者也可主动选择需求方,既可制定个性化方案参与竞争,也可采取标准化业务开拓市场。多元化物流主体在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市场化竞争与合作,其效率必然高于信息有限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此外,第四方物流建立的信息平台,也能更有效地反馈农产品供求信息、反映农产品物流过程及保障农产品的运输安全。 2.2 第四方物流与农产品物流效率
物流效率的度量在行业间存在不同标准。总体而言,物流的效率评价可具体为物流速度、物流成本和物流品质。农产品自然属性的强约束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对于信息效率的高度依赖,但信息效率只是农产品物流高效率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要实现农产品物流高效率,还需控制物流速度、成本和品质等因素。现有农产品物流体系存在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等问题,直接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过高的农产品物流自营比例也不符合分工化、专业化和竞争化的市场要求。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虽已具备较大规模,但农产品物流整体效率较低。在现有资源禀赋和市场发育程度前提下,如何激发农产品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农产品市场体系创造性、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单纯提高技术效率无法实现。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历程说明,技术效率提升对体系和结构的优化程度有限,组织方式与模式创新才是物流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阶段、规模和效率不尽人意,巨大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引入更有效率的发展模式。
就物流效率而言,第四方物流框架下的农产品物流速度、成本和品质将有质的提高。一般地,物流速度取决于物流规划的合理性、物流设施的先进性以及物流服务的整体性;而物流成本大部分取决于物流品质与物流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缺乏秩序,竞争缺乏效率。第四方物流能够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整合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物流途径以及运营方式,在多元化的物流规划中促使农产品物流进行高效市场竞争,物流需求方能够通过系统平台自动比较选择最合理的规划方案,同时选择最合适的物流设施,形成最有竞争性的物流方案,实现最有效率的物流组合。并且,立足于目前的第三方物流资源,第四方物流体系下的农产品物流建设无需追加大量投资,合理组织和利用存量物流资源即能实现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大大提升。 2.3 第四方物流与农产品物流监管
本文所界定的农产品物流监管包括农产品物流主体监管、农产品物流安全监管和农产品物流市场服务监管三部分。农产品物流主体包括农产品物流服务的需求者、供给者及中间商,监管对象主要是供给者和服务商,即农产品物流服务提供者。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第三方物流起步阶段,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管理水平滞后。在市场不成熟的背景下,企业在利益驱使下易产生各种不规范行为,从而影响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市场规范的引导和监督。农产品物流安全的监管可分为农产品运输安全监管、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产品品质安全监管及农产品物流设施安全监管。农产品物流市场服务监管是针对市场管理者服务行为的规范和质量监管,属于政府部门间职能监督性质。与工商、税务等市场管理职能相似,农产品物流市场服务监管也是农产品物流市场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主体监管和安全监管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良性发展,使农产品物流体系能够畅通、高效、安全和便利。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与东亚、西欧和北美模式都不同。虽然当前交易方式多样化,
交易主体多元化,但与市场成熟仍有较长距离。因此,市场发展需要更多的培育和规范。第四方物流在监管方面,比第三方物流具备更多自主性,市场发展也具备更多的选择空间。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需要时间、空间和探索过程,并且其监管方式和监管效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暴露出诸多缺陷,这已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得到验证。因此,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市场可无需选择常态发展而直接进入第四方物流的模式,通过监管入口主动对市场进行培育、引导和规范。监管入口可选择几个端口:其一,政府从农产品物流的服务监管角度出发,整合现有第三方物流主体、资源、平台和信息,积极构建第四方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高速、平稳和现代化发展;其二,从农产品物流主体监管角度出发,既鼓励参与主体多元化结构发展,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对参与主体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管理;第三,从农产品物流安全出发,强化对物流质量、物流安全、物流流程的审核和监管。我国已发生多起源于农产品物流环节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事件,物流安全已为公众所关注。利用第四方物流信息集成的优势,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和全透明地对农产品物流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能够实现农产品物流效率同时加强农产品的物流安全,这正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急需改善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3 结语
自然属性约束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技术要求和物流形式必然与工业品物流不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仍处于第三方物流初级阶段,无法满足农产品物流所要求的成本、效率和品质等要求,因此客观要求突破原有框架,探索一种更有效率、更符合当前实践的物流模式。
第四方物流具有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和物流主体众多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与农产品物流存在诸多问题、观点和理念,但本文仅就农产品物流信息、农产品物流效率和农产品物流监管问题进行分析。第四方物流构建的信息平台在信息交换、共享与集
成方面优势显著,能够在主体多样化背景下使市场竞争与合作更加透明;而竞争与合作的高效率使农产品物流主体的选择范围、选择空间和组合方式扩大,有效实现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效率提升;此外,第四方物流下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监管可分为农产品物流主体监管、农产品物流安全监管和农产品物流市场服务监管,依赖于信息平台的优势,将能够更立体、更全面的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培育、引导和规范,从而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敏,胡振虎,夏厚俊.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2):242-245.
[2]张兆同,张京卫.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及启示[J].农业经济,2007(7):71-73. [3]贺峰.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基于批发市场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5):40-44.
[4]张京卫.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8(1):126-129. [5]刘东英,黄祖辉.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6]刘东英,黄祖辉.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4-8.
[7]胡书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8):5578-5580.
[8]罗蓉.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J].农业经济,2011(1):44-46. [9]王栋,索志林.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6):51-55.
[10]张明玉,李晓宇.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风险生成机制及预警模式[J].管理现代化,2009(4):47-49.
[11]赵琨,王新利.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62-68.
[12]张京卫.电子商务条件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5):99-102. [13]潘凤钗,綦方中,郑婷婷.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2012(11):106-108.
[14]程蕾,王道平,李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J].财经问题研究,2011(2):108-113.
[15]钟无涯,颜玮,姬超.经济增长视角下的第四方物流发展探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5-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