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确定长度单位说课

确定长度单位说课

来源:尚车旅游网


确定长度单位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4课时《解决问题——确定长度单位》例8。例8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教材仍然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其中,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特别突出了判断(估测)的方法,即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作标准(如一拃的长度、身高等)去比较或推测,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回顾与反思环节,则是以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回到情境中对解答的结论进行检验。这两个环节中,都突出了用长度表

象解决问题,使学生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教学时设计了以下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生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学习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了线段。厘米和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他们不仅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采用探究发现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并适时地进行演示,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并逐步推到概括得出结论。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老师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于是我改变过去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在学法的引导上,我采取让学生独立探究、观察发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室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在引导探索时我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四、说教学流程

(一)问题引入。设计了4道长度单位换算的口算,即落实了口算天天练,又复习了旧知。

同时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等让学生感知厘米与米的实际长度形成表象,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尝试探究。出示一根旗杆让学生确定旗杆的高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说明理由。通过学生的交流,归纳出排除法,推算法,类比法。在此环节要注意避免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算,即不是13厘米就是13米。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物体为参照物,避免凭空猜想。在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运用。

(三)学以致用。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反思,掌握确定长度单位的几种方法。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