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知道父母的姓名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学习最后一句说、唱的连接。
【活动准备】
《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磁带;《我家有几口》歌曲磁带;布娃娃一个;粘贴在KT板上的幼儿全家福照片
【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
师幼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入活动室,在音乐间奏时,引导幼儿一起唱这首熟悉的歌曲,激发起幼儿对妈妈的情感。
2.组织幼儿说说我的一家。
3.出示全家福照片,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人
(1).教师出示贴有全家福照片的KT板,幼师谈话:建庭老师带来很多照片,找一找有没有你的。照片上有哪些人?像这样的,有爸爸,有妈妈,有孩子的照片,我们叫做全家福照
片,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给我们介绍以下你是全家福上的各个成员。
(2).现在小朋友数一数你的全家福照片上有几口人?都一样多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现在请小朋友把全家福照片放回KT板上,让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着我们上课吧!
(4).老师这里也有一张全家福照片,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老师家里有几口人吧!(让幼儿用掰指头的方法,进一步熟悉歌曲《我家有几口》的歌词。)老师突然想起来,家里还有一个布娃娃(出示布娃娃),我们再一起来数一遍,看看加上布娃娃后有几口人。
4.学唱歌曲
(1)安静的欣赏歌曲。
(2)教师完整的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曲最后一句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教师:歌曲的最后一句跟我们以前常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3)教师指导幼儿学唱最后一句,初步学习说。唱的节奏。
(4)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完整的演唱歌曲。
(5)加上简单的动作后让幼儿完整的表演歌曲。
5.情感体验
小朋友可以怎样做来表达我们队爸爸妈妈的爱?
【活动延伸】
做《手指游戏》,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
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
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
结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
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
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
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
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
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
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
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出示一
本大图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
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
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
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比如,在讲故事前教
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
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又如,在
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
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
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
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
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
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
什么?”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
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
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
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
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
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
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
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
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