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多样性资源,对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生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关键词:伊春 生物多样性 现状分析 评价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1 伊春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全市林业施业面积4万km2,总人口132万。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节能改灶、循环利用等措施,伊春森林覆盖率已由1999年的78%恢复到达
86%,活立木蓄积量已由1999年的1.99亿m3增加到2.49亿m3。
1.1 评价方法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伊春市主要侧重在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方面。生态系统多样性可用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分布范围及其代表性评价。物种多样性可用区域内国家级与省级保护对象及其数量评价。
1.2 生态系统多样性
伊春市因其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有着巍峨连绵的高山和起伏的丘陵,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伊春市整个地势西低东高,南低北高,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复杂,土壤和气候变化很明显,形成了森林、草原、水域、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环境系统。
1.3 物种多样性
伊春市的主要植物区系属长白植物区系,为我国北方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伊春林区植物物种丰富,高等植物177科、595属、1390种。山野菜、山野果、山药材遍布崇山峻岭。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为110科、380种。其中药用植物95科、319种,药材年储量500余万吨;山野菜30多种,年储量8000t;山野果30余种,年储量10万t以上。
在小兴安岭森林、沟壑中,栖息着马鹿、黑熊、驼鹿、狍子、野猪、猞猁、紫貂等兽类18科67种;鸟类49科274种。国家一级保护
动物13种,二级保护动物种。
1.4 自然保护区
伊春市的自然保护区从1995年的两处发展到目前的20处;自然保护区面积62万余公顷,占全市行政区划的18.95%,居全省之首。伊春林区自然保护区类型由单一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发展到现在类型齐全、生态系统多样、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隐蔽场所和生存空间。
1997年,伊春市丰林、凉水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被批准加入联合国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到2008年底,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2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2006年,伊春丰林、凉水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系统标准化自然保护区;1997年,丰林、凉水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被批准加入联合国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去年,伊春翠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乌伊岭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我省境内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环境、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栖息地、候鸟迁移的重要湖泊、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及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生物古迹等。
1.5 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
伊春市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森林公园1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国家4A级、3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11处,AS、2S、3S级滑雪场各1处,国家级狩猎场1处,省级狩猎场3处,全市景区建设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其中,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和带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嘉荫恐龙地质公园、美溪回龙湾以及金山屯大丰河漂流、铁力依吉密河漂流、日月峡滑雪、梅花山滑雪、桃山狩猎等产品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知名度。
这些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管理机构比较健全,设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日常管理比较到位,但也应看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客流量的不断攀升,给景区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在资源保护上也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2 结语
从伊春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来看,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趋于稳步向前发展状态。
一是由于自然保护区大环境的改善,各级领导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及人民群众对自然环境保护认识的进步,使得现有各级别、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向好的势头发展。二是按照《伊春市自
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并根据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把具有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的集中分布区或繁殖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水源涵养地、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自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水域湖泊、沼泽、森林、荒漠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地貌、底层、岩滨、化石产地火山等主要历史遗迹和其他需要保护的自然区域抢救性地划建成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为保护好湿地资源,增强松花江、黑龙江两大水系的高山蓄水涵养能力,为保护小兴安岭濒危动物,1997年至今,伊春市建立起全国唯一的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紫貂3个自然保护区,对国家一级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及白头鹤、紫貂实行了有效的保护,并按总体规划完成了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的种群数量调查,建立了鸟类观察站20余个,10余个远红外线监控摄像头多角度、全景式录制了中华秋沙鸭、白头鹤鸟类的产卵、孵化、出壳、出巢等全过程,从而揭开了这些珍稀鸟类繁殖全过程的神秘面纱。2009年,翠北湿地、乌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伊春市的自然保护区类型由单一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发展到现在类型齐全、生态系统多样、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隐蔽场所、生存空间以及食物条件,使小兴安岭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多样性、古生物化石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
参考文献
[1]伊春市年鉴社,伊春市年鉴,2008年
[2]伊春市,《黑龙江省伊春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