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尚车旅游网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型课程的概念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当时的教育条件的,微课教学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已经到来,微课教学再一次受到人们关注。海量的学习资源共享、智能化手机学习终端的普及以及快捷高效的网络使得微课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标签:微课;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1 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

1.1微课短小精悍,便于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生理学研究,年龄越小的学生,大脑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为了保证学生高效地接受信息,我制作的微课视频一般都在5-7分钟,每一个教学视频都只围绕一个知识点,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精炼,并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的结合多种形式呈现,学生观看简短的视频,直观地接受新知识,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两个年级的调查中发现:对于微课表示喜欢的学生占95%以上,没有人选择不喜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轻松而有效。

1.2微课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微课视频教学资源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程.视频播放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暂停、倒退、反复播放.因而只要视频有足够的吸引力,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学习或者跳跃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化的学习需求.3据统计,将近45%的学生在线观看过2遍以上,有20%-30%的学生在观看了视频后进行练习,巩固自学后习得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有学生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复习.家长也更加便于辅导.

1.3微课帮助课堂教学处理讲授与发现、同伴合作交流的关系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学生一个较漫长的内化过程,有限的课堂内既要讲新课,又要做练习;既要有探究发现的经历,又要有方法的总结和梳理.短短40分钟,谈何容易?而微视频的前置学习使之成为可能.

学生在课前观看了微视频,完成了“微课报告单”,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变得灵活自如,更加乐意参与小组交流,也更加愿意在互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培养了数学思考与数学表达能力,尤其是主动质疑的能力.4通过交流,观念有了认同、碰撞、发展.学生不仅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所

学知识,也可以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领悟数学的魅力.

2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在课前使用微课,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铃人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5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讲解了通分的步骤及原因,用微课代替阅读书本式的预习,帮助学生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如《画垂线》这节微课视频学习后,针对“微课报告单”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還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微课报告单”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2.2在课中使用微课,让微课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引路人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变得灵活自如,更加乐意参与小组交流,也更加愿意在互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通过交流,观念有了认同、碰撞、发展.学生不仅可以更全美、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也可以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领悟数学的魅力.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及画法》,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也就是画三角形的高,仅仅局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因此,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笔者让全班学生一起研究.在自己尝试解决、交流后,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3在课后使用微课,让微课引领数学学习向深处漫溯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6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测面积》.

首先出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重庆市的面积、沙坪坝区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62.

[2]黎家厚.微课的含义和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