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附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附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 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B.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施“新政”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C.修筑长城

3、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B.焚书坑儒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开国大典 D.西藏和平解放

4、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 ) A.国旗

B.国微

C.代国歌

D.首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国务院

B.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 8

6、民族民主运动贯穿于整个世界近现代史。下列人物与运动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①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扎格鲁尔—埃及华夫脱运动( ) ③玻利瓦尔—古巴独立运动④卡德纳斯—墨西哥改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7、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曾经说过:“特区是个窗口。”对“窗口”的正确理解是

①技术的窗口②知识的窗口③管理的窗口④对外开放的窗口(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非洲年”的历史含义是( ) A.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浪潮 C.殖民统治在非洲彻底终结

B.亚非国家凝聚“万隆精神” D.揭开非洲民族独立的序幕

9、下图反映出解放初我国农村( )

A.生产力水平低 B.土地分配不均 C.发展速度缓慢 D.自然灾害频发 10、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 )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1、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12、“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吃公共食堂,

2 / 8

吃饭不要钱”这些顺口溜反映了当时农村( ) A.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B.农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D.农民非常喜欢公共食堂

13、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14、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5、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消灭了地主阶级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6、“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与下面报道和证书内容相关的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成就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 8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8、“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C.“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后

19、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20、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点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B.七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 A.1951年7月

B.1952年7月

C.1953年7月

D.1954年7月

22、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史实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香港回归 23、“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报告”应出自于(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4、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最大得益者是( ) A.农民

B.工人

C.外商 4 / 8

D.手工业者

25、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②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我国经济建设进程中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

——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由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的原因。

材料三: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的20%,与美国相当,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摘编自武培锋《创需引领未来》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请你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5 / 8

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制炮厂兴办于中国近代哪一场运动中?该运动的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2)图二是哪个政治组织的机关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该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具体是指哪三大主义?

(3)图三所示杂志的出版标志着一场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6 / 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D 3、C 4、B 5、D 6、A 7、D 8、A 9、B 10、B 11、B 12、C 13、A 14、A 15、A 16、A 17、C 18、D 19、C 20、D 21、C 22、C 23、D 24、A 25、A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分布区域上从内地向沿海转移。

7 / 8

(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愿望,世界经济的发展。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4)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增加科研投入,推进制造业先进技术成果转化; 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增加有效供给;③优化人才供给,提高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⑤制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中国同盟会。民族、民权、民生。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近代化的探索。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