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输血不良反应得处理原则
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免疫性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 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后紫癜 、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血小板输注无效
非免疫性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 、循环超负荷、空气栓塞、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 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血栓性静脉炎、某些输血相关疾病
二、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得常见原因就是什么?ﻫ 1、非免疫性反应:能够引起发热反应得各种微量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药物中杂质、非蛋白质得有机或无机杂质等、尤其就是细菌性热源,其内毒素致热作用最强。 2、免疫反应:与多次输入HLA 不相合得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有关。有人发现54%得发热反应受血者得微量淋巴细胞毒反应呈阳性,输血次数与阳性反应率呈平行关系。由于多次接受输血,受血者血中产生白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再次接受含有白细胞血液成分得输血,则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使白细胞、血小板溶解,释放热原,导致发热反应。其发热反应得严重程度与输入血液成分中白细胞数量有关、
3、其她反应得早期症状: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等早期或轻症也可表现为发热,要加以鉴别。
4、目前血站提供得血液全部经滤除白细胞,发热反应明显减少、 ﻫ 三、输血引起得发热反应有何临床症状?如何治疗与预防?1 ﻫ、临床症状: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畏寒、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部分受血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与头痛、血压多无变化,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渐缓解,7~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2、治疗:ﻫ (1)当有发热先兆,出现寒战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但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给予对症治疗,用镇静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ﻫ (2)严重者进行物理降温,伴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苯巴比妥。ﻫ (3)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1次、ﻫ 3、预防:采、输血器具与血液成分制剂得制备过程要做到无热原;采血与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要选用去白细胞得红细胞。
四、输血引起过敏反应得原因与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ﻫ 1、原因:ﻫ(1)过敏体质得受血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埃、虾蟹、鸡蛋等,特别就是输血时血浆中含有变性血浆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2)献血者对某些物质过敏,并已产生抗体,随血液输注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或献血者血液含有高效价得HLA抗体,如将其血液输注给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得过敏反应。ﻫ(3)多次输血使IgA缺乏得受血者对献血者血浆得IgA产生类特异性抗一IgA,当再次输血时可引起严重得过敏、
2、症状: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
输血后立即发生、常见得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一般不发热;较重者可有发热,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与眼睑结膜充血,口唇增厚感;喉头粘膜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发生过敏性休克者,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IgA缺乏者如有高效价抗一IgA存在,仅输入4~8ml血液,即可发生严重得过敏性休克。 3、治疗:
(1)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用抗组胺类药物如非那根、苯海拉明或糖皮质激素等即可消退。ﻫ(2)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1。5ml。ﻫ(3)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包括使用肾上腺素、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液等。如发生严重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须实行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
(4)IgA缺乏者输血过敏反应虽很少见,但这种反应发生迅速而严重,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4ﻫ、预防:ﻫ(1)对有过敏史得献血者进行筛除、 (2)有过敏史得受血者在输血前30分钟,口服抗组胺药物。
(3)IgA缺乏需要输血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 ﻫ五、什么就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其输血反应得严重程度取决于什么?
1、受血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得献血者血浆,使献血者红细胞或/与自身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得不良反应。ﻫ 2、溶血反应得严重程度取决于:(1)输入不相容红细胞得量。(2)血浆中抗体效价与激活补体得能力、补体得活性。(3)抗原得特性(红细胞膜上
抗原决定簇得数目)。(4)抗体特性(IgM抗体多造成血管内溶血,IgG多导致血管外溶血)、(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得功能。(6)输血速度。 六、如何判断受血者已经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受血者即可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潮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或手术全麻状态下受血者发生不明原因得血压下降,手术视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得可能。
七、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实验室应做哪些检查?1 ﻫ、核对献血者得血样、受血者得血样与血袋标签得血型就是否一致。2 ﻫ、立即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观察血浆颜色,,溶血后游离血红蛋白立即升高,1-2小时达高峰。
3、用输血前、后血液标本复查ABO血型与RhD血型、抗体筛查,并分别与血袋内剩余血液重复交叉配血试验。
4、收集受血者输血后第一次尿,肉眼及生化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及尿胆元、5 ﻫ、血浆结合珠蛋白与间接胆红素测定。 6、溶血反应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
7、立即对受血者血样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8、立即将受血者血液做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红细胞碎片、 八、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一旦确定应迅速采取哪些救治措施?ﻫ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率很高,引起死亡得原因主要就是休克、DIC、急
性肾功能衰竭,所以在治疗上,积极预防与治疗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就是抢救溶血性输血反应成功与否得关键。
1、发现与怀疑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路,密切观察受血者得脉搏、呼吸、血压与体温,尿量与尿色,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等。立即采集受血者血样标本(抗凝与不抗凝),连同所剩得剩余血送血库进行复查、 2、迅速补充血容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应限制液体输人量。
3、贫血严重者,应输O型洗涤红细胞、4 ﻫ、严重溶血反应,应尽早实行换血疗法,换血量得多少应根据病情轻重或误输异型血量多少而不同。ﻫ 5、尽早利用利尿药物:如静脉注射利尿酸钠25~50mg或呋塞米20~40mg等,每日1~2次。ﻫ 6、应用碱性药物:在利尿基础上加用5%碳酸氢钠溶液l00ml~250 ml、ﻫ 7、预防DIC发生:除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外,可静滴潘生丁400~600mg,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先静滴4000U,以后1500U/h,维持6~24小时,但有出血危险性、ﻫ 8、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输血反应症状,防止过敏性休克,静滴氢化可得松300~6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
9、其她治疗:为预防肾功能衰竭可用扩张肾血管药物,如静滴多巴胺或苄胺唑啉、
九、什么情况下可发生非免疫性溶血输血反应?
冰箱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库存血保存不当(正常温度2—6℃)、血液制品在室温中放置时间过长、运输过程中受到剧烈振荡、血液中加入不等渗溶液
及某些药物、输血时得不当加温等,使血液中得红细胞受到损伤破坏即可溶血,输入体内产生高血红蛋白血症,可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