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特点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特点及对策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经济・管理123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

特点及对策分析

杨衍佐

(兰州市人事局,兰州 730030)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中国表现得尤其明显。面对日益激化的国际贸易摩擦,本

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接着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日益激化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政策主张。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4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09)06-0123-03  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一致所导致的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贸易额的增大,使得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认真审视当前贸易形势的新特点,研究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出现的新问题,分析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以探寻维护我国经济利益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可行之策。

一、贸易摩擦的界定和表现形式

贸易摩擦是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经济贸易的交流

过程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贸易摩擦可分为以下几类:

11有形产品摩擦和无形产品摩擦。前者指以有形产品为

业不同程度地遭到国外技术壁垒限制,影响到我国出口总额的约28%。另外,发达国家还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电子数据交换等手段,设置新的技术壁垒,新的保护手段使中国产品防不胜防。

31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案件的迅速

增加成为今年以来贸易摩擦的一大显著特征。统计显示,2004年1—12月,国外对华启动的保障措施调查共计9起,且全部由美国发起,涉案金额34.3亿美元;而特别保障措施调查达到

16起,其中15起涉及纺织品。

41摩擦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但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摩擦不容忽视。中国出口市场的大部分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较低,但却在2005年贸易摩擦的涉案金额上接近1/3。从发展势头看,这一比重还将继续上升。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有土耳其、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等,都是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世界和地区大国。

三、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国遭遇摩擦是发生在全球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之下,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的产生有助于客观冷静地面对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

11外部原因

(1)摩擦与争端是世界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一个必然产

载体的摩擦,如最近中国与别国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后者则不具体到哪个有形产品,而是涉及一国的国内经济政策、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多个方面,如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摩擦。

21双边摩擦、多边摩擦和集团摩擦。这是根据参与贸易摩

擦的经济主体的数量来划分的。

31关税摩擦和非关税摩擦。这是根据贸易摩擦所采取的

手段来划分的。前者是指提高关税而导致的贸易摩擦。后者是指关税以外的其他贸易保护手段所导致的贸易摩擦。

二、中外贸易摩擦现状及特点

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提供的统计数据,2004年以来贸易摩擦由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转变到政策、体制、行业等宏观层面,涉案产品品种和金额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劳工标准问题也已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1995年到2004年,针对中国的

物。以科技研究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经营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产生摩擦与争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国际磋商与协调,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来逐步消除和解决。

(2)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存在以及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生贸易磨擦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目的使得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不同的国家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贸易政策。发达国家间为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主导而彼此摩擦;发达国家因为其经

反倾销案件600多起,其中仅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9起,涉案金额14.3亿美元,是被施加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

21技术壁垒花样不断。技术壁垒作为一种限制措施,成为

很多国家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锐器。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繁琐的通关程序为手段的技术壁垒日

益成为我国外贸的约束条件。近年来,我国约有60%的出口企济地位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挑战而与发展中国家产生摩擦;发展

124

中国家因为不甘受制于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与发达国家摩擦;发展中国家之间则往往由于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趋同,为挤占出口市场而相互摩擦。

(3)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是贸易摩擦增多的根本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球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的经济体都发生了经济衰退或增长迟缓,需求的萎缩导致争夺市场的竞争白热化,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升温,世界贸易量大幅萎缩,在世界经济疲软的总体趋势下,作为世界贸易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不可避免地要导致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和不断升级。

(4)GATT/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为摩擦的产生提供了机会。为了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GATT/WTO中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缔约国可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第6期   

展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我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出口商品结构的特征和出口市场地理分布过于集中,加大了我国对外发生贸易摩擦的机会。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发生了重大改变,得到了明显的升级优化,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逐年提高。除了飞机等少数品种外,我国几乎出口所有的制成品。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及其国内产业直接竞争,而且与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也发生越来越多的竞争。然而,不管我国出口的是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产品,还是机电、计算机等新兴产品,这些产品在我国的加工环节都集中于劳动密集环节。因此,我国出口产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价格竞争

以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力又较强的产品大批量出口,极易引起进口国的警惕,导致我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消GATT/WTO的各项义务。国出口产品遭遇进口国壁垒的限制。从我国出口市场的地理这些“原则中的例外,例外中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GATT/WTO整体协议在成员国中的顺利执行,起到了“安全分布来看,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盟地区。

(3)我国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出口秩序混乱。从外贸增长方式来看,通过低价竞争、重复建设、无序增长求得外贸数量扩张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外贸领域。我国的出口企业对特定的市场大多缺乏长远打算,往往是某一企业开辟了某一国际市场,其他企业纷纷涌入,而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又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出口秩序混乱,过度竞争使低价倾销有时很难避免。这种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不仅使我国出口企业无法得到正常的利润,而且常常招致进口国对中国产品进口实行保障措施、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增大了贸易摩擦的几率。

(4)各项标准设定和统计方法与贸易伙伴不接轨,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对中国香港地区转口贸易的计算、到岸价格、离岸价格的采用等方面。计算上的不一致,大幅度地加大了原本的贸易差额,增加了贸易摩擦的机会。如,按美国方面的统计,对华贸易自1983年起就出现了逆差,其后不断扩大,1996年贸易逆差达到395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贸易顺差国。2000年,美国贸易逆差额更高达1000.63亿美元;而按中方统计,在1992年以前,中国对美贸易一直都是逆差,1993年才转为顺差,并且1996年的顺差

阀”的作用。但这些例外规定上存在的模糊和漏洞,也使其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

(5)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对遏制贸易摩擦产生的力度不够。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实际上促成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和加剧。首先,其他国家报复违约国的行为必须得到WTO的授权。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和步骤的漫长繁琐使得违约国有机会来影响WTO的授权,如否决专家组的人选,使得其他国家的报复机率减小。其次,争端解决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有关国家就争端进行谈判和磋商。只有所有的谈判和磋商都失败之后才会授权起诉方进行报复,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程序性约束与报复的直接成本结合在一起,降低了采取报复行为的可能性。所以,争端解决机制的种种程序性安排既增加了报复的时间成本,又降低了报复行为的主动性,从而不利于可信性的提高,而可能威胁又是抵制投机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最终也就难以抑制有关国家的投机行为。

21自身原因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的严重不平衡,注定我国将频受贸易摩擦的困扰。我国经过30仅为105亿美元,2000年的顺差额为297.41亿美元。

(5)入世不利条款使我国企业和政府在贸易争端中处于不年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5万亿美元,而去年前9个月对外贸易总额已

利地位。成为WTO成员之前,我们在遭受贸易摩擦时,只能依

突破1万亿美元。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1978靠双边协调机制解决,而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的不平衡及其他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居第27位,到2004年上升到第3种种因素,使我国在双边贸易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入位,其中出口在世界出口贸易排名中居第5位,进口在世界进口贸易排名中居第6位。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合同外资金额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0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增长起到了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仅以2004年为例,

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0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9%,其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57.07%。相比之下,

WTO后,虽然可以借助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我国

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殊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国内企业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时,应诉率和胜诉率都不高。另外,这种不利地位还体现在我国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不完善。仍以反倾销为例,我国仅发起27起对外反倾销诉讼,由于经验不足,力度不够,它既未起到合理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更远未构成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威慑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却是相当逊色。自1979年中国企业

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截至2004年底,我国设立境外中资企量。

业总数8299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仅为370四、政策主张亿美元。这些数字的对比,反映出我国外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

1.以贸易摩擦为契机,加快双边技术合作

  经济・管理

贸易摩擦可以说是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正像一枚硬币有其正反两面一样,贸易摩擦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虽然不大,但是不能忽视。即以贸易摩擦为契机,加快双边技术合作。以日美汽车贸易摩擦为例,由于美国对日贸易收支一直是逆差,特别是汽车贸易收支在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中占有很大比重,美国曾多次要求日本企业对美投资。但直到1981年,日本才同意从当年开始,将轿车出口控制在每年168万辆(时间大约为13年),并在1982年开始积极开展对美直接投资。在日本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三菱等汽车公司相继开展的对美直接投资中,三菱公司与克莱斯勒,丰田和通用汽车分别建立了合资企业。80年代中期,宏观经济摩擦激化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加快,1986—1988年三年时间的投资超过战后

1954—1985年的投资总额,大大促进了日本汽车工业国际化的

125

多元化不等于出口多元化,还包括进口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贸易纠纷。

4.建立外经贸预警制度安排

首先,建立跨部门和机构间的协调制度。加强商务部、外经贸部、海关、商检、进出口商品行业商会等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建立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机构的合作,争取谅解与支持。其次,建立出口预警制度,重点监控“量增价跌”商品。做到“行业自律、企业自强”,做大做强品牌。目前,国家商务部已设立了监控出口的委员会,预防“突然的供应过剩”以及毁灭性的竞争。

5.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随着职能的转变,政府正在淡出解决贸易争端的主角,而单个企业的力量又是有限的,在信息获取、组织协调方面受到限制。因此,行业协会作为中介性的本行业企业的共同组织在预防和解决贸易争端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说,行会功能包括为企业提供本行业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总量、所占份额、价格等信息;在受到国外倾销指控时,组织企业应诉,为企业提供证据;组织会员企业在生产、销售、价格等方面的联合行动,尤其是确立最低价格,协调出口价格,避免本国企业竞相压价等。要更好地发挥行会的作用,根本上要保证行业协会本身的独立性,既包括经济上的独立性,又包括政治上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保证行业协会是真正的为本行业内企业说话的民间性组织,而不是政府利益的代言人。

6.运用游戏规则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发展。我们在中国大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也看到了同样的实例,例如海尔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选择国际化发展道路。TCL为了抵制国外对华彩电反倾销而进行的海外直接投资等等。因此,在目前我国面对越来越多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加快双边技术合作,“走出去”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明智选择。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出口产品,不管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总的来说是处在一个低附加价值的生产环节上,无论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还是生产传统产品,在分工价值链上都处于低端。现在要做的关键就是要从低端的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关键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根本上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应用,而推动技术创新就要有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为科技创新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样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明晰产权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革金融制度,制定符合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等。

3.推进多元化的市场结构

中国贸易摩擦剧增,应看到中国因素也客观存在。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有差距。我国在技术标准研制、环保、质量控制、检验检疫和认证等方面有差距。不熟悉游戏规则,必然吃亏。但个别国家故意制造“绿色贸易壁垒”、“系统安全和劳工权益壁垒”等,应引起重视。对贸易摩擦要正确对待,摩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既要避免摩擦,又要在有纠纷时不惧怕摩擦。经贸摩擦作为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必然现象将长期存在,经贸摩擦增加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特征。理性看待摩擦,对于提高应对效率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汉林,韩尚武1保障措施争端案例[M]1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1

[2]赵瑾1全球化与经济摩擦[M]1商务印书馆,20021[3]赵瑾1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选择[M].2005:1.[4]于培伟,于鹏.贸易摩擦是我国利益与世界互动的重要表象[J].经济研究参考,2005,(82)1

[5]邵来安.中外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研究,2005,(5).

继续巩固和发展美、日、欧等发达市场。发达国家市场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与上述国家的进出口商品具有较大的互补性,深层次开拓这些市场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结构的升级。虽然目前中国出口货物的70%是输往这些市场的,且近年来中国与它们间的贸易摩擦一直不断,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缩小或放弃这些市场,相反应继续巩固这些市场。这是因为,与这一市场在国际进口市场中所占比例相比,中国在上述市场所占进口比例并不高,除此之外,中国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失衡过程。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中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中国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力度开拓的市场。虽然这些市场容量小、不成熟,但其中的一些市场所表现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是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的,例如墨西哥、印度、阿根廷、印尼、土耳其、南非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进口的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据预测,新兴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进口将占到世界总进口的1/4。但应注意的是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要出口与进口并重,因为贸易

作者简介:杨衍佐(1963—),男,甘肃皋兰人,兰州市人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责任编辑:林杰;校对:文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